辛亥大军阀(精校)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505

  “你去把这个消息报给总统吧!”沈纲对方大山如此道。
  方大山道:“我这就过去!”
  方大山心情极好的走进总统府办公室时,旁人却是告诉他总统暂时不在,方大山看了看时间现在不过是下午三点多呢,这总统难道就偷懒下班了?不过这心里的话自然是不敢当着别人的面说出来的,只能是有些失望的把战报转道了秘书处里,然后由秘书处转达。
  这会的陈敬云正在沈园呢,前几天半夜里把伯爵夫人给偷到手了后,那种偷情的刺激让他极为兴奋,而尤其是一想到她们母女两个人都在自己身下呻吟的时候就更是按耐不住了。所以这两天跑沈园跑得很勤,陈敬云来的多了琳娜也是很高兴,只不过她母亲的脸色就有些不太好了,琳娜问她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生病之类的伯爵夫人自然是说自己没事,只是有些累了。
  她这几天的确是累了,陈敬云这几天来的这么勤自然有目的的,一抓住机会就是要折腾她,甚至都不分白天黑夜,昨天里两个人甚至就在楼梯下的隔间做了起来,而当时琳娜就在外头路过叫着伯爵夫人呢,那别样的刺激让陈敬云觉得大为刺激时,也是让伯爵夫人感觉到自己沉沦了,如果第一次是被陈敬云用强的话,后面的两次她也是有所反抗,但是后面的几次却是变成了半推半就,等进行到激烈时分那会,她都是忘记了一切,主动迎合了起来,如果不是实在不能高声叫喊,说不准她都能发出大声的呻吟。
  阁楼里,伯爵夫人穿好身上的衣裙,穿好了后见陈敬云上衣还没穿好,于是上前帮他穿了上衣扣好了扣子:“你快些下去吧,久了没见到你她会找你的!”
  陈敬云点了点头:“你呢?”
  “我等会下去!”伯爵夫人的脸上还是一片的潮红,而且刚完事感觉有些腻腻的,她想要去冲洗,不然这个模样的她让女儿琳娜见了,很容易就能够猜出来她先前做了什么。
  陈敬云笑了笑也不说话,就是推开了房门出去了,出去后下了楼梯,刚下楼梯琳娜就是从偏厅里进来:“刚才你去那里了,我都准备好下午茶了!”
  “没去那里,准备了点心?刚好有些饿了!”陈敬云抬步往外走,然后先一步越过琳娜就是往外走了出去,越过琳娜的时候,琳娜问着那股有些不同寻常的气味,吸了吸后皱眉,然后沉思了会后看了看楼上,随即若有所思的跟着陈敬云后头出去了,等陈敬云回头看向她的时候,她的脸上又是和往常一样带上了笑容。
  而此刻楼上的伯爵夫人在浴缸内轻轻擦拭着自己的身体,洗着洗着就是想起这几天的荒唐,嘴角慢慢带着笑意的时候突然想起如果女儿琳娜发现了自己和陈敬云之间的荒唐事,那会是怎么样的场景?一想到那种可能的场景就是让她嘴角上的笑意淡化然后满脸愁容:“我是真的堕落了吗?”
  陈敬云这晚并没有在沈园过夜,而是傍晚时分就是回去了总统府,得知了特遣装甲团在前线获得了极大胜利后他并没有太大的意外,如果特遣装甲团连几千骑兵都打不赢,那么他们都也用不着千里迢迢从外蒙一直赶到鄂木斯克参战了。
  他所期待的是前线部队把卡拉钦斯克给反攻回来,重新打通到鄂木斯克的补给线,把俄罗斯国防军的那四十几万部队给保住了,只有保住了这四十几万的俄罗斯国防军才能够让自己对抗苏军东进的计划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如果说这四十几万的俄罗斯国防军被击溃,单凭中国在俄国的十几万驻军是不可能独自抗住苏军高达五六十万大军的进攻的,而等苏军完全控制了远东地区后,那么鉴于之前和苏俄的矛盾,那么将来两者的冲突肯定不少,到时候那么是为了和平而暂时合作,那么陈敬云也不得不在北方那漫长的边境线上部署重兵用来应对来自苏俄的庞大压力了,而这个时候中国还得对付的一个日本的,可以说到时候中国随时都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危局。
  所以陈敬云不能让俄罗斯临时政府垮掉,不能让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支柱那四十几万的俄罗斯国防军垮掉。
  为此他已经连续给李继民去了好几封挽救俄罗斯国防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前线的李继民也已经展开了相关的行动,除了把靠近的第十八师和第七师紧急派了过去外,位于外蒙、贝加尔湖附近地区的第十二军剩下的第十九师、第二十师以及第一骑兵师、第四骑兵师也已经是展开了相关的部署,正在通过远东铁路往鄂木斯克而去,不过受限于远东铁路的运力,也不可能一股脑的那所有部队都运输过去,只能是一批一批的来,而第十二军主力奔赴鄂木斯克前线后,外蒙和贝加尔湖等广大地区的防护将会交给从国内抽调而来的第八军下属部队。
  并且为了更好的指挥部队,陈敬云把驻扎贝加尔湖和外蒙一年多的徐离善上将调任第八军军长,依旧为中国驻俄部队总司令,另外任命了原第一军军长李继民上将为第十二军军长,负责鄂木斯克前线战事。
  当后方这些部队调动频繁,中国驻俄部队正在努力地往前线调集兵力时,卡拉钦斯克前线的特遣装甲团已经是击溃了苏军一个骑兵师的拦截后,成功的突击到了伊尔特斯河,为了度过这条河,特遣装甲团的工兵营可是带了大批的架桥设备,很快就把简易的浮桥就是架设起来,特遣装甲团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源源不断的通过浮桥然后直奔塔佩克,七月十五号,特遣装甲团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塔佩克并和当地苏军守军开战激战。
  从七月十二号出发,再到七月十五号抵达,特遣装甲团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是行军了一百五十多公里,甚至在行军途中还击溃了敌军的一个骑兵师的拦截,并架设了一座浮桥度过了伊尔特斯河。这种快速突进的速度甚至都超出了当初参谋部定下的七月十六号抵达的目标。
  尽管特遣装甲团为了保持如此高的速度消耗了大量的油料和补给,更是抛弃了不少出了故障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然而这种高速度的行军却是让军方的一大群大佬们兴奋无比,甚至在特遣装甲团还没有攻克塔佩克的时候沈纲就已经是准备把组建第二装甲师的计划上报了。
  而面对着短短三天内,期间还击溃了自己一个骑兵师的中国装甲部队,苏军之前的计划都是被打乱,中国装甲部队的快速机动让原先制定的拦截计划一个个都是用不上,在他们还木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后勤基地塔佩克就已经沦陷,而此时他们派出支援的部队还远在数十里之外呢。
  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特遣装甲团攻占了并没有兵力把手的塔佩克后是把这个地方守住,然后彻底切断卡拉钦斯克方向苏军的后勤补给,不过在看到了装甲部队机动作战的能力后,李继民上将认为没有必要和总部里下达的僵硬指令一样。
  “装甲部队是用来进攻,而不是用来防守的!”李继民把这句话是直接上报到了参谋部后,沈纲等人也是不得不承认李继民的说法很有说服力,加上总部这边已经证明了装甲部队的潜力,所以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亲自遥控指挥这支部队了,所以就是把这个特遣装甲团的指挥权下放到第十二军,而这个时候,第十二军才真正拥有了对特遣装甲团的指挥权,在这之前不过是个传声筒而已。
  刚带着第一骑兵师抵达卡拉钦斯克的李继民上将命令特遣装甲团主动出击,并派出了第一骑兵师掩护特遣装甲团的后勤补给线。
  这场围绕着如何切断对方补给线的战役这已经是进入到了高潮阶段!
  中俄联军和苏军在鄂木斯克地区集结了总数超过一百二十万的兵力,三国军人将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生死相搏。
第〇五四八章
鄂木斯克会战(下)
  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鄂木斯克局势,苏军从五月份开始就是从其他战线上抽调兵力增援,苏军在波兰、乌克兰等地乃是莫斯科附近都有着大量叛军在,但是这些叛军的人数都是几千几万的,在和平时期或许是极大的威胁,但是和东线的五六十万的中俄联军一比,那就是显得微不足道了,苏军为了彻底的攻占鄂木斯克,取得在西西伯利亚的立足点,把大量的部队陆续增援而来,在五月份的时候苏军在鄂木斯克前线只有三十万人左右,而到了六月份已经是攀升到了四十多万,而等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包括鄂木斯克前线加上周边地区,苏俄用于东线的总兵力已经高达七十万人,其增兵能力让敌对方的俄罗斯国防军是自叹不如啊!
  俄罗斯国防军虽然这两年增长迅速,从几万再到十几万,再到现今的四十万规模,但是到了四十万兵力后就没有继续增长了,受限于俄罗斯临时政府控制区的人口数量,他们根本就无法征召更多的兵力,所以因为兵力劣势为被切断了补给线后,俄罗斯国防军就只能把救援自己的希望放在了中国军队上面来。
  按照通常情况来说,以俄国西伯利亚那么广大的区域,双方的交战应该是会很分散的,但实际上双方的交战始终都是围绕着远东铁路而进行的,远东铁路以北的地区基本就是荒无人烟的地区,部队进入了估计是连人影都看不见一个,而远东铁路以南的中亚地区虽然有着部分人烟在,双方也是投入了一定兵力,但是受限于补给以及中亚地区实在没什么战略要地,所以双方都只是投入了少量的兵力而已,和鄂木斯克附近地区集中了近百万兵力的情况完全不同。
  然而不管是中俄联军还是苏军,他们在鄂木斯克附近地区之所以能够集中起来如此多的部队,并且还能够为这些部队提供后勤补给,自然是和远东铁路分不开的。只有依靠铁路才能够让双方维持这高达数十万步兵的后勤供应,而这也是双方的战争始终都是围绕着远东铁路进行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没有了这条铁路,那么双方都广阔的西伯利亚估计打都不用打了,因为没有后勤补给,根本就打不起来。
  这年头的战争可是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大陆的年代,那时候蒙古骑兵可以一边放牧一边打到欧洲去,但是今天没有良好的后勤体系,前线部队连吃饭都是问题。
  诸多情况加到了一起,也就让双方在鄂木斯克集中了高达近百万的部队,小小的一个鄂木斯克今天已经是变成了堡垒要塞,大部分城区被俄罗斯国防军所控制,而西边的小部分城区则是被苏军所控制,这里的巷战打起来比卡拉钦斯克那边更加惨烈,规模更庞大,同样也更持久。而围绕着鄂木斯克,方圆上百公里内都是属于鄂木斯克战区的范围,而这些野外地区俄罗斯国防军和苏军形成了一个对峙的局面,而原本是对峙的局面却是随着苏军攻占卡拉钦斯克而变的摇摇欲坠起来。
  如果后方的中国部队迟迟无法攻下卡拉钦斯克,重新打通到鄂木斯克的补给线,那么俄罗斯国防军的全面崩溃是肯定的。
  要知道之前俄罗斯国防军还是有兵力优势,但是现在面对着正面高达五十万的苏军,俄罗斯国防军已经处于兵力劣势的状态,已经进行战略收缩进行防御作战的俄罗斯国防军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总部那边预料的情况还是过于乐观了!”刚乘坐空军侦察机前往鄂木斯克了解情况后返回的唐强对着上面的一群将军们道:“和高尔察克将军之前所发的电报中所言一样,俄军的作战物资已经下降到了极度危险的地步,甚至比他自己所说的还要更糟糕一些,按照我个人的判断,如果苏军在正面战场持续目前这种高强度的强攻,那么俄罗斯国防军的弹药可能连十天都支撑不住。”
  “唐上校,那么和鄂木斯克方向的俄军进行联合反攻卡拉钦斯克的事情怎么说?”陈卫华继续问道:“他们能否抽调兵力出来配合我们前后夹击!”
  唐强道:“这一点很难,俄军在鄂木斯克方向已经处于兵力劣势,如果还抽调兵力的话,那都不用等补给消耗完毕,估计立刻就会崩溃了。所以虽然高尔察克上将答应了会派遣一个师的兵力参与到反攻中,但是预计派出的那个师据我所知是刚在前线被击溃的败兵,兵力也只有五千人不到,但是个人认为还是不要把希望放到俄军身上!”
  唐强,也就是唐辉康的儿子,唐辉康历任福州兵工厂总办、总经理、芜湖重武器兵工厂总经理、再军工行业中多年的唐辉康在南京共和政府中的地位是极为特殊的,在中国工业体系的地位也是极为特殊的,可以说现今中国工业界的大部分企业的头头们都是他曾经的手下,当年的一个福州兵工厂几乎是培育出了整个中国工业体系。虽然现在他年纪已经老迈,六十多岁的他不复当年的精力旺盛,而且因为身体的原因也已经辞去了芜湖重武器兵工厂总经理的职位,而由于他杰出贡献,陈敬云甚至专门为他制定了“国家服务勋章”。唐辉康虽然不在担任具体职位,但是他并没有淡出工业界,相反被任命为陈敬云私人工业顾问的他依旧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
  相对于他老子唐辉康的辉煌历程,唐强的从军之路就要显得平淡的多,从军多年的他虽然在北伐战中时期积功晋升为了上校,但是他并没有参加西南战役,随后国内统一后,没有了大规模战事也就没有了捞军功的可能性,于是乎他就和其他的军官们一样这几年都是原地踏步,少将的军衔当年距离他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他却是怎么也摸不到。为了顺利的晋升到少将,他先是从野战部队中调到了装备部,凭借他老子唐辉康在军工体系以及在装备部内的影响力,他很快就是担任要职,并积累着重要的资历。而在没有军功的情况下要想晋升就只能积累这些资历了,不过很快他就是看到了俄国内战的机会,于是乎和很多急于捞军功的军官们一样,拼命地往驻俄部队中挤。
  比如温济忠和陈卫华这两个人能够捞到驻俄部队师长的位置,靠的可不单单是他们的能力,陈卫华要是没有陈卫通为他说话,肯定就不可能到俄国来,而温济忠身为留学派的一员,和蒋方震中将以及沈纲上将的关系都是极为深厚的。
  对于唐强来说,加入到驻俄部队来就是为了捞军功的,所以当需要派人乘坐飞机去鄂木斯克了解第一手情况后,尽管知道很危险,但是从没有做过飞机的唐强还是主动请缨并坐上到了E1这款单发双座侦察机去了鄂木斯克,并且见过了部队驻鄂木斯克中国军官的以及俄军的高尔察克上将后,又是乘坐飞机返回,并把他所见的所有情况回报给了李继民上将等人。
  李继民看着唐强一眼后:“按照你这么说,鄂木斯克那边比我们所了解的还要危险?”
  唐强点点头。
  李继民听罢也是不怎么说了,他之前想着鄂木斯克那边有着四十几万俄军呢,就算被断了补给线但是一时半会也不至于出什么大问题。
  挥挥手让唐强出去后,李继民对着手下的陈卫华道:“你的第七师准备准备,我们要把反攻时间提前!”
  陈卫华道:“不等第二装甲团?”
  再见识到了特遣装甲团的赫赫战功后,参谋部深受鼓舞,所以就是迫不及待的派遣更多的装甲部队进入到俄国作战,所以又是抽调了一个坦克营和两个摩步营后以及相关的辅助部队组成了第二装甲团奔赴鄂木斯克前线,原先的特遣装甲团改为第一装甲团。而到了这时候,实际上国内的第一装甲师已经是被打乱了编制,第一装甲师的三个坦克营被抽调了两个,六个摩步营也是被抽调了四个。基本上就是一分为三,去了俄国大部分,只在国内留下了一小部分,而为了给第一装甲师恢复编制,同时也是为了扩充装甲部队,参谋部已经是着手再组建两个坦克营和四个摩步营用来恢复第一装甲师的编制。
  第二装甲团虽然来了,但是要抵达前线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呢,李继民可不想为等他们就拖延十天半个月的。
  李继民道:“当然不等了,现第一装甲团和第一骑兵师配合的相当好,完全能够彻底把塔佩克给守住的!现在卡拉钦斯克那边的苏军也被断掉补给多天了,现在反攻也不算太早!”
  “到时候第七师和第十八师为主力,第十九师为预备队,争取一战而下!”李继民已经是下定决心尽早的把卡拉钦斯克给拿下来,不然这么等下去迟早生变。
  前线总司令李继民做出了如此决定后,第十二军的部队也就迅速行动了起来,七月十九号,中方部队正式展开对卡拉钦斯克的反攻作战!
第〇五四九章
战列舰回国
  七月十九号,中方部队展开对卡钦拉斯科的反攻,三个步兵师对苏军的四万余人展开了进攻,而与此同时林勇非的第一装甲团继续进行机动防守,在第一骑兵师的配合下先后击溃了前来攻占塔佩克的苏军两个步兵师。苏军迟迟无法夺回塔佩克后,卡拉钦斯克内的苏军面临中方部队的进攻弹药消耗加大,很快就是变得弹尽粮绝。
  卡拉钦斯克内的苏军为了避免被包围歼灭,于七月二十七号主动放弃卡拉钦斯克向西北方向撤退,中国部队的装甲团和骑兵部队都部署在远东铁路的南部,在北部地区没有机动兵力,所以让苏军成功撤离。
  不过中俄联军的目的也不是包围歼灭这一支深入己方腹地的苏军,而是要把卡拉钦斯克给夺回来,打通到鄂木斯克的补给线。苏军主动撤退也就代表着中方拿下了卡拉钦斯克,到鄂木斯克的补给线也是被重新打通。
  得到了补给以及中方部队的增援后,俄罗斯国防军迅速展开了反攻,当中国的第二装甲团也抵达后,两个装甲团以及第一骑兵师以及第四骑兵师组成了快速机动部队,穿插到了苏军背后切断了苏军补给线,重演了不久前苏军攻占卡拉钦斯克的一幕,随后苏军反应很快,迅速的从前线抽调主力反攻,但是俄罗斯国防军和中国陆军在正面上的主力也是加强了进攻,并且九月份正面击垮苏军,迫使苏军进行战略大后退,中俄联军开始向乌拉尔山脉进军。
  中俄联军正在和苏军激战的时候,持续了多年的欧洲战争也总算是快看不到结束的曙光了,1919年的八月份和九月份,英法美三国再一次汇集了数百万的兵力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而德国虽然在1917年的10月就和苏俄签订了停战条约并获取了波兰和乌克兰等大批领土和资源,来自占领区的资源虽然极大缓解了德国的资源紧张但是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德国在西线的劣势,尤其是面对英法美三国联合起来的庞大工而已生产能力的时候更是倍感压力。
  此次的秋季会战中,德国不可避免的战败,连带奥匈帝国的军队在内,这一次战役中德奥联军损失高达上百万人。
  受前线大败的影响,加上奥匈国内本来就因为生活物资短缺以及民族分裂主义影响严重,于是乎奥匈紧随1917年的俄国也是爆发了革命,协约国军队也是迅速抓住了机会从意大利的南线进行大规模反攻,并迅速渗入到奥匈帝国腹地同时威胁到了德国腹地。
  奥匈帝国到了10月份的时候已经是全面崩溃,这个时候哪怕是德国人再高傲也是不得不承认,这场战争他们已经是输定了。
  1919年11月,德国的部分主和派将领在柏林爆发兵变,逮捕了德皇和大批主战派将领,而前线的众多德军高级将领们也是知道继续打下去也是赢不了的,还不如换取一个体面的投降呢,于是乎德国的主和派迅速掌控了权力后和协约国进行和谈。
  战争爆发的时候很突然,结束的时候也很突然,当年开始战争的时候只是短短的一个月内就全面打了起来,而结束战争的时候两个月前双方还在进行大战,并且还是战略僵持的局面,但是短短两个月内就因为奥匈帝国的崩溃以及德国的内部兵变而结束了。
  当德国投降的消息传到了中国国内,并没有给中国的民众们带来太大的情绪波动,因为中国虽然说对德宣战了,但是实际上除了派出将数以百万计的劳工外,并没有直接派兵参战,而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战争则是在俄国里头。
  尽管中国没有派兵参战,但是身为协约国的一员,毫无疑问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于是乎为了解决德国投降而召开的巴黎和会中国乃是参与国之一。
  “这次去巴黎虽然说不可能获得太多什么东西,但是一定要把我国的地位给争出来!”陈敬云如此交代着准备前往巴黎参加和会的外交部总长伍廷芳。
  伍廷芳虽然年纪大了陈敬云很多,但是依旧保持恭敬:“总统放心,这一次我绝不会落了我国声威的!”
  巴黎和会,实际上就是协约国对德国和奥匈等国的一个分赃大会,而中国因为没有派兵到欧洲所以也不可能获得什么太多的利益,顶多就是争取一些战争赔款,至于青岛问题早就被陈敬云收回来了,青岛现在就是中国的领土,陈敬云可不会傻到再一次把青岛拿出来和列强们讨论青岛该不该给回中国的问题。
  实际上,日本对巴黎和会的重视要远远高于中国对巴黎和会的重视,因为到目前为止,各国都还没有承认日本对德属新几内亚(德属新几内亚行政区包括新几内亚岛东北部的威廉皇帝领地以及周边德属岛屿)的合法占领,这一次日本参加巴黎和会就是希望能够获得各国的承认,甚至为此日本驻华公使都是面见了陈敬云,希望中国能够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德属新几内亚的要求。
  陈敬云这几年为了让日本把注意力转到南洋去,可是暗地里帮了日本海军不少忙,而这一陈敬云也是打算在帮日本海军一把,只有让日本把新几内亚给占了下来,才能进一步的推进日本的南下政策。
  巴黎和会还在进行中的时候,中俄联军在鄂木斯克取得了胜利,中俄联军迅速推进,而英法也是派遣了干涉军进入黑海并登陆苏俄南部,美国人更是给邓尼金送去了足以武装几十万人武器装备。苏俄这个时候看上去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不过这两年的内战也是让苏军打出了经验后,虽然四线作战但是苏军依旧先后击败了邓尼金和布琼尼的部队,哪怕是随后波兰第二共和国也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出兵苏俄,依旧没能让苏俄给倒下来,并且是击退了已经进入到伏尔加河流域的高尔察克所部。
  不得不说苏军在1920年的表现抢眼无比,不但先后击败了邓尼金和布琼尼这两支各有十几万兵力的叛军,随后又是挡住了高尔察克所部的进攻,在东线面临着波兰七十几万大军的进攻下,还能集结兵力反攻高尔察克的俄罗斯国防军,并成功的把高尔察克的四十几万大军逼回到了鄂木斯克,当时俄罗斯国防军如果不是依靠着鄂木斯克里众多的防御工事以及高达二十万中国军队的帮忙,根本就挡不住苏军的反攻。
  而也是在1920年,中国的第二次总统选举正式举行,这一次的总统选举没有太大悬念,陈敬云得到连任。政务院的安华林由于身体原因,在连续两次中风住院后,陈敬云并没有让他再担任政务院院长一职,同时为了更好的掌控政府,陈敬云选择了相对弱势的唐绍仪为新一任的政务院院长,由此开启唐绍仪内阁时代。
  唐绍仪担任政务院院长后,政府所实行的各项政策基本都是延续郑祖荫和安华林内阁时代的政策,比如工商业发展和土地改革这可是基本国策,陈敬云可不会因为换了个政务院院长就改变这些国策的。
  “这赔款有点少啊!英法美等国都是拿几十亿的,而我们才拿了一亿华元的赔款!”新任的唐绍仪心情很不错,这刚上任呢,巴黎和会就谈完了,而中国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其他利益,但是依旧获得了来自德国一亿华元的战争赔款,本来还和日本一样得到了两艘德国战列舰的分配名额,结果德国人自沉上了瘾了,在远东舰队自沉了一次,现在公海舰队又玩了一次自沉,让中国海军以及其他各国的海军将领大大的骂娘,不过船沉了都沉了骂也没有办法,只能是把原本准备给德国人留下的老旧船只也拿出来顶数了,因此中国获得了一艘前无畏战列舰的补偿,但是现在都是1920年了,这些前无畏战列舰早在一战早期就已经沦为海防舰的角色了,现在就算拖回国内也是没什么用处,于是乎中国和日本海军都差不多,直接把这些老旧不堪用的前无畏战列舰当场就当成废铁卖掉了。
  这赔款虽然少,但是对于这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割地赔款的中国来说却是一个振奋国民士气的大好消息,这也让刚上任的唐绍仪捞到了不少的政绩好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