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精校)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05

  林成坤笑道:“哪能啊,其他东西或许没有,但是这枪嘛,多少还有些!”
  林成坤说这话自然是有底气的,军械库里原本就有一千多全新的汉阳造和两千多的二手汉阳造,全新的不必说,那批二手的虽然是老旧货色,但是保养的还好,至少用是能用的。除了原本的库存外,从击败的清军手中又缴获了不少枪支,其中大半也是汉阳造。除去昨天在战场时就被第二团拿走之外,其他都到了林成坤手里。所以现在他手中可是有将近六千支汉阳造,其他的进口毛瑟,日造,曼利夏,水连珠等杂枪也不少,总数将近三千余支。说起来其中的进口毛瑟和日造步枪可比汉阳造好多了,只是数量太少,按照陈敬云统一装备的要求,这些数量少的枪支自己就不装备了。所以上午的时候林成坤就按照陈敬云的命令给城外驻扎的第二团、李继民第四团,袁方第五团发去了一批补充枪支,都是些杂枪。
  至于汉阳造这种看似性能低下,不甚先进的步枪则是留给了自己的第一团,第三团,警卫营。
  按照陈敬云的想法,先不管以后怎么说,但就目前阶段而言,自己手里有了库存的六千支汉阳造,加上已经装备的近两千多支汉阳造,就能够凑成一个统一装备汉阳造的整编师来。而统一制式装备对后勤的好处自不用多说的。
第〇〇二四章
杀人夺权
  福州城内的起义是在十月十九号晚上,随后便成功的占据了电报局,从而切断了和外界联络的电报线路,而小仓山的使馆区虽然也有电报连接,但是由于陈敬云派人临时封锁了那边,使得那边的外国领事也不了解事情的真相。
  第二天由于战事还在继续,陈敬云并没有下令解除封锁,直到晚上凌晨,开会组建了军政府后,第二天早上才解除了电报局的封锁令,并发出了这两天来的第一封电报。
  而这封电报就是福州起义的通电。通电一出,全国各地震惊无比!
  原本全国的局势就因为武昌起义而变的动荡不安,其后数天内各地也陆续有人起义但是由于规模偏小,皆是被清军扑灭,所以直到十九号为止,全国的革命事业依旧只有武汉三镇。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湖北那边的战事,同时所有人都在猜测着,那里会是下一个武昌,那里会爆发下一场的大规模起义,众人等了十天之后,终于是知道了。那就是福州,那就是福建!
  在众人心中,如果说湖北那边的武昌起义就是一点火星的话,那么福州的起义就是一桶火油洒在了火星之上,霎时间里引起全国各地群情奋勇。
  而福州和陈敬云这两个名词霎时间就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纸头条上,甚至很多报纸赶发了多版号外,竞争报到关于福州,关于陈敬云的一切。
  “号外!号外!福州昨日起义,革命群众拥护陈敬云为都督,率领军民反抗满清专政!”这是武汉那边的报纸,通篇都是喜庆之意,言下之意福州起义将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起义,届时湖北军政府将率领所有革命省份共同推翻清王朝。
  “福州新军兵乱,匪兵以陈敬云为首,建伪军政府!”这是北京的那边的报纸,天津乃北洋老巢,自然不会对陈敬云有什么客气,骂的那叫一个痛快,就差点把陈敬云说成是妖魔了。
  “英领事表示,对福州之动乱表示严切关注,并表示,英国将严守中立,不偏袒其任何一方!”这是上海租界那边的报纸。
  从舆论上看,还是租界里的报纸说的激烈许多,不管是湖北还是北京那边,都带有明确的政治偏向,不像租界那里,喜欢怎么说就怎么说,浑然不管外界各方反应,这没了顾忌自然也就随便说了,革命党,立宪派,中立者,各方提笔就骂,骂的痛快无比的有,被骂的吐血三升的也不在少数,被骂了提笔反驳的更多。一时间,各地报纸又是掀起了新一轮的嘴仗,各方骂来骂去好不痛快。以此,报业开始了民初时期的丰厚利润期,有了利润加上又可以接着报纸指点江山,使得各方人士对办报纸乐此不疲,一时间各种报纸层出不穷。
  舆论反应如此快,各方的实权人物反应也不慢,湖北军政府一收到福建军政府的通电后,立即发出通电,他们也不管陈敬云到底是谁,立即就是表示支持陈敬云的高尚行为,黎元洪也以个人名义发来了贺电。同时,其他各方,包括孙文,黄兴等人也一一发来贺电。
  电报的背后,各方人士却是都在寻找了关于福州和陈敬云的一切痕迹。
  十月的北京虽然天色未寒,但是屋内却似乎充满了寒气。
  “那个陈敬云到底是什么人?”铁良手中拿着电报,满脸的怒气:“福建那边不是有松寿嘛,不是有孙道仁嘛,怎么就让这陈敬云给反了!”
  此时徐世昌道:“此人原先是三十八标的标统!”
  “新军,新军,我看那些个新军都是革命党了!”栽洵阴阳怪气的说:“早些年我就说,新军不可靠!”
  此时载沣却是喝道:“不练这新军,难道你指望绿营八旗去打仗?”
  旁边的几个重臣也是陆续开口,说南北新军不可一统而论。的确,现在袁世凯的北洋军还在湖北那边和革命党打着呢,这边可不能没头没脑的乱说。
  栽洵见此也就不说话了!
  “湖北那边还未平定,福建又乱了,唉!”这时候载沣自个也是叹了口气,湖北事发已经这么多天过去了,廕昌和冯国璋也到了湖北,手底下的军队也不少了,怎么就还没有收拾完那些革命党了。他也不是笨人,各种缘由自然也是知道的,无非就是袁世凯使绊子,北洋军不见袁世凯出山就死活不出力。
  摇头不想这些,当即问道:“都说说,福建那边该如何处理!”
  徐世昌道:“福建地处偏僻,本来走海路好些,但是海军现在前些时候都去了武昌那边,一时半会腾不出来,我看还是调广东,江西,浙江三省分调兵力进军为好!”
  “这南边的新军还能靠得住?”栽洵又说话了,可是这话却是说的不差的。眼下这世道,除了北洋军还能被袁世凯牢牢掌控住外,南边的新军恐怕都不怎么样,别说调集他们去围剿革命党了,估计一下发弹药他们自个都反了。可是如果不调这南边的新军,这一时半会的就处理不了了。
  “要不让冯国璋另派一个镇过去!”下边有人建议了。
  此时,载沣咬了咬牙:“福建地处偏僻,一时半会还影响不了大局。冯国璋那里兵力不多,还得用在湖北这等要紧地方。至于福建,等平定了湖北后,自然可以一战而下!”
  载沣做出了决断后,清廷自然也是做出了相应的部署,不过却并没有让陈敬云影响到了大局。对于载沣的安排,袁世凯还是点头的。
  “还算是有点见识,知道福建远不如湖北重要!”袁世凯笑眯眯的说着。
  而身边的杨度也道:“福建自然是比不上湖北的,不过也不能不关注,我看,还是要派人过去!”
  袁世凯却道:“不急!不急!”
  袁世凯说不急,杨度略微一想也就知道袁世凯为什么这么说了,无非是想要看着南方乱起来,这乱起来了朝廷才会求着他出山,进而恢复实权,组阁等等,在这之前袁世凯是希望南边能乱下去的。看透了袁世凯想法的杨度也不说什么,继续喝茶了。
  对于福建的革命,清廷这边虽然震惊,但是并没有分出太多的心思来,从军事层面而言,甚至半点反应都没有,湖北前线的冯国璋虽然有心插手,但是朝廷和袁世凯都没有下令,他也只能干看着了。至于周边的广东,江西,浙江三省的实权人物虽然接到了清廷的调令,但是为了防范新军,他们那里敢调动新军啊,而旧军又不得力,只能是干看着。
  清廷选择了暂时不管,这种反应陈敬云之前也猜到,由于福建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不太可能成为南北双方的主战场,甚至可能会成为被遗忘的地方。但是这样也有好处,福建的地理优势使他避免诸多战火。不像河南,湖北等省份一样,由于是兵家必争之地,军阀数十年里遭受了不知道多少战火。
  当然,这并不是说陈敬云可以高枕无忧了。这全国范围内的革命大业,南北争斗等一时间和他没有什么关系,此时的他就算说话也没多少人能听他的。现在的国内能够影响政局风云的还是袁世凯,清廷,孙文,黄兴等少数几个人身上,其他像陈敬云这样的地方都督都是看戏的角色,随大流而已。全国范围内没他们什么事,但是在省内他们还是有许多事要做的。
  对于陈敬云来说,现在的头一等大事就是如何对付数十里外长乐县的秦玉年,秦玉年的三十七标共有三营,其中的第二营袁方部已经投向陈敬云,并成为了陈敬云手下的第五团,现在就还剩下两个营,一千多号人。
  福州起义刚开始那天,由于消息不通,秦玉年并没有即使得到消息,等他得到福州起义的消息后已经是二十号的上午了,这还是因为接到了孙道仁的劝降信才知道福州发生了什么事。当即他就心惊不已,立即就带着部队赶赴福州。
  下午,他就带着一千多号人到达了福州城外,前方的部队甚至已经和国民军有了小规模的交火。
  城内的陈敬云听到秦玉年到来的消息后,也是立即带着第一团以及炮团出城增援。当然了,免不了派出了使者进行劝降。
  可是没半会工夫,派出的使者就回来了,得到的答案就一个字:不!
  得到这个消息后,陈敬云并不感到意外,秦玉年可不是那些墙头草,随便一拉就能投降的,这人就是老式军人的典范,虽然忠于孙道仁,但是也忠于朝廷。
  既然不投降,那就开打了。陈敬云也不含糊,亲自坐镇统帅数千大军一阵猛攻,由于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并没有亲自指挥,而只是坐镇,然后由冯勤等司令部的参谋官们以及各部主官具体指挥作战,可是国民军的兵力虽然超过三十七标三倍有余,但是由于前几天新加入的新士兵太多,而三十七标又是第十镇成军最久的精锐之师,一时间国民军竟然是伤亡数百人。
  当夜,临时指挥部内,陈敬云环视着下方的一众军官,脸色深沉。他虽然知道三十七标能打,但是没想到自己以近四千多人的总兵力加上十八门炮竟然拿不下对方一千步兵防守的阵地,这让他大为光火。
  视线在下方的几个军官身上扫视数遍后道:“今日作战不利,其中以第二团为甚!”
  第二团也就是林文英的那个团,林文英担任军务总长后总不能赖着团长位置,所以陈敬云就让彭寿松代理团长,原本这个第二团是工程营和会党的底子,一共四百余人,可是这两人彭寿松到处拉人,硬是凑了近千人,其中半数是连枪都拿不稳的新兵。更关键的是,彭寿松现在都没有从陈敬云手中那到过一份钱的军饷,以至于拉来的那些新兵和老兵们这几天都没有发过军饷,没有军饷到手他们那里会卖命哦!
  傍晚时的第二团的阵地被秦玉年手下一个反攻立即就崩溃了,被杀伤众多,逃走的更多。基于此,面对陈敬云的斥骂,彭寿松也是不敢大声反驳,只能是心理骂着陈敬云:“不给军饷,怎么打仗!”
  不料,下一刻陈敬云却道:“第二团之惨败是需要人来负责的,今第二团代理团长彭寿松撤职,林飞泰调任第二团团长。”
  陈敬云话一出,彭寿松脸色立即就变得苍白起来,陈敬云要骂人他也没什么,但是他却没有想到陈敬云会夺他的职,当即就是大声喝:“陈敬云,你凭什么夺我的职!”
第〇〇二五章
秦玉年的选择
  陈敬云冷喝一声:“凭什么,就凭因为你无能而死去的数百兄弟!”
  “你……我不服!”彭寿松是和会党混惯了的人,那么会服气啊,当即就是准备掏枪:“我看谁敢夺我的兵!”
  “大胆,竟敢持械某刺上官!”旁边的袁方立即大声喝道,而后冲了过去就是掏出手枪。还不等众人反应过来,袁方就已经对准了彭寿松开枪。
  “砰”、“砰”连续两声枪响,就见彭寿松软到在地,胸口处流出的血迹很快就浸湿了地面。这时候,卫队也急匆匆的进来,然后围在了陈敬云身边。
  看着一脸急切的陈奎,陈敬云道:“没事!”
  陈敬云没事,彭寿松却死了!被袁方两枪就给崩掉了,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卫兵们很快也收缴了袁方的枪,甚至为了预防万一连其他军官的配枪也给收了起来。
  等收拾好了后陈敬云叹了口气:“都是革命的老人了,怎么这当口就犯糊涂了!”“袁方你也是,他纵然有错,你也用不上现在就杀!唉,你这个团长也别当了,但现在战事要紧,你就代理第五团吧!,有功再行转正。”
  在场众人中,多数都是陈敬云的嫡系将领,在这个时候自然是支持陈敬云的拿下第二团的,彭寿松一死,他手底下的几个会党出身的队官,营官也被一起革职,自然也就没他们说话的份,萧奇斌几个炮兵团的人只是默默看着,不说话,至于袁方和李继民同样是不说话。
  “不说那些,各位,现在外面的三十七标到底该怎么打!”陈敬云呷了口茶后敲了敲桌面。
  此时,众人才从彭寿松的死恢复过来,当即开口建言起来。商议中,陈敬云也不插口,任由下面的那些军官们商议,这个主要是他虽然继承了陈敬云的记忆,但是却没能继承陈敬云对军事选择的判断直觉。所以他把这些专业的事情都交给了职业军官。
  商议一番后,军官们很快就拿出了相应的计划,没有太过于花哨的夜袭、高难度迂回之类的战术,而是采用了教科书式的标准战术,各部左右两翼向前延伸,扩大战线,随后第一团为主力在正面压上。同时国民军的十八门大炮轮番发炮,断断续续地轰击着三十七标的阵地,扰袭敌军不得休息,等第二天一大早,经过重新整顿的国民军凭借着巨大的兵力优势发起全面进攻。
  这一次陈敬云可是把四挺马克沁机枪都安排到了后头,不是打敌人的,而是用来打逃兵的。马克沁重机枪这玩意用来进攻自然是不好用,但是用来压制逃兵还是很给力的,先后杀了十几个逃兵后,国民军中的不管是老兵还是新兵都明白,陈敬云是下了决心要把秦玉年给打败,一群中级军官也是在出发前被陈敬云喊来训话,内容无非就是鞭策众人奋力作战,作战不力者将会被就地解职。有了这巨大的压力后,一众军官就是力压着士兵们往前进攻,三十七标虽然强悍,但是经过一夜炮击,士气降低了不少,国民军大规模冲锋前又是经过了长达二十分钟的炮击准备,这种种相加,使得三十七标在国民军的优势兵力冲锋下很快就崩溃了!
  “大人,走吧!前面顶不住了!”一个队官满脸急色的对着秦玉年喊道,可是秦玉年却是不为所动。
  “走?能去那里?回长乐吗?长乐距离福州不过数十里,又无险地可守,再说了我们还走得了吗?”秦玉年放下了望远镜,从望远镜中他已经知道,前线部队已经溃散,他甚至都能看见那些国民军追着杀来,这一仗已经败了。其实来之前他就猜到了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但是他却没有任何的犹豫。
  “孙大人,我辜负你的信任了。皇上,臣对不起您啊!”
  秦玉年掏出了腰间的配枪,看着这支枪有些出神。边上的几个亲兵看见连忙大喊:“大人,不可!”
  他们的话音刚落下,秦玉年也扳下了扳机,砰的一声后,他整个人向后倒去,那一双大眼还睁着……
  秦玉年死了,三十七标再也没有战斗下去的勇气,很快就全线举起了白旗……
  此役,国民军阵亡七十八人,伤两百余人,失踪的逃兵两百余人,三十七标阵亡一百余人,伤数百,其余人包括伤者在内尽数投降被俘。而三十七标的降兵中,经过劝说后多数加入国民军,为了避免士兵冲突,陈敬云把这些降兵都安排到了未参战的第三团。得到三十七标近千老兵加入,第三团得以迅速形成战斗力。
  对于秦玉年的自杀,陈敬云是不太理解的!他为什么要为这个腐朽的王朝自杀?
  有些人,有些事,是不能以自己的观点来理解的。你认为这是不正常的事,但是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回到司令部,林文英和郑祖荫等人连忙上来,问战事如何,陈敬云道:“秦玉年部已经被消灭!各位大可放心!”
  听到这个明确的消息,司令部的众多等候休息的人才放下心来。随后他们了解到昨夜彭寿松因为意图持械刺杀陈敬云而被当场格杀的时候,一个个都是面色大变。不过彭寿松乃是会党中人,和林文英以及郑祖荫这些人向来都是不太合群的,所以他们纵然心中有些不满,但是人死都死了,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随后又处理了些民政上的事物,不管是前生今世陈敬云可是都没当过文官,对于政务一途可以说都有些迷糊,所以自从起义以来,他就没管过民政上的事情,都交给了郑祖荫那群人管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