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精校)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505

  任何一家美国财团都无法放弃控制一个四亿人口国家的诱惑想法,更无法放弃了一个有着四亿庞大人口的消费市场!
  也许这个四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暂时还看不见,但是目前陈敬云和美国方面签订的海军合作计划和军事援助条约已经启动,国民军方面利用这前后两批的贷款向美国方向下了大批的订单,包括工业设备,包括陆军火炮,弹药,而且还有购舰计划。这些采购已经吸引了一部分参与其中的军工企业支持陈敬云了。
  日本、英国、美国都是在华拥有巨大利益的国家,所以他们也是最为关注,但是相对而言,法国、德国乃至日俄战争以后的俄罗斯都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俄罗斯虽然还在中国东北地区拥有巨大的利益,但是和日本的矛盾加上欧洲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俄罗斯这头双头鹰看向东方的那一头已经不那么关注东方的,只有真正涉及到自身利益时才会露出依旧锋利的鹰爪。
  德国方面的话,实际上德国对远东的局势并没有太大的关注,或者说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关注。现在的德国号称世界第二强国,正在满世界和英国争夺霸权,和英国进行疯狂的军备禁赛,那战列舰一艘接着一艘造。而相对英国、日本、美国三国而言,德国在远东实在是没什么实际利益,充其量就是步枪火炮在中国比较好卖而已,前些年虽然好不容易夺取了山东青岛作为殖民地,然而这个青岛纯粹就是一个军事要塞,最大作用就是给德国那弱的可怜的远东舰队提供停泊基地和让他们的排水系统在中国百年后依旧羞愧。
  而对德国自己,除了满足德皇的自大心理外!实在好处利益很有限!
  实际上,德国自从中国去年爆发武昌起义后,开始的时候还好,准备帮助清朝镇压革命,甚至都准备运送了大批的援助军火,但是不等多久清朝就是垮台了,然而袁世凯横空出台一举掌控中国的大权,袁世凯掌权后和英国人眉来眼去,德国人久了也就觉得无趣了,后来也就懒得掺乎这些事情了,反正叫嚷了也没人听他的。
  别看德国现在号称世界第二强国,但是在远东还真没啥影响力,他要是现在敢对中国内战进行军事干预的话,不用中国反抗,日本就得先跳起来,然后大喊着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和德国开战!
  当年为了朝鲜和东北日本敢和俄国打一仗,现在日本人同样有信心为了中国再和德国再一次!在他们眼里中国就是他们的,谁都不要想染指!
  然后剩下的法国,法国的利益主要集中在越南地区,充其量就是云南那一边,对长江沿岸和中国北部是没什么利益所在,再者他虽然和英国人是盟国,不过他对英国垄断长江沿海的商业利益同样有所不满的,另外他听过陈敬云是主张门户开放,经济自由的。如果中国完全放开市场,那么对于法国而言也是有所好处的,所以法国对国民军和北洋军的战争就当没看见,你们打你们的,等打完了我们再来谈相关利益问题。
  这些利益纠纷复杂胡乱,就算陈敬云自己一时间理不顺。今天他来这里的目的并不是想要说服各国列强都来支持自己了,而是想要向他们阐述国民军的一些主张,必须让他们知道,国民军的崛起不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相反,国民军还会保护他们的利益。这听起来虽然像是卖国贼的话,不过现实如此,陈敬云今天要是公开说国民军要收回各国租界,然后拒绝承认前清和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又或者是阻挡各国商人进入国民军控制区内进行商业活动。
  那么这些国家肯定一面倒的全部倒向袁世凯的那一边,到时候陈敬云就算小宇宙爆发也打不赢获得主要列强国家主持的袁世凯啊。
  “国民军对于保护各国商人的经济利益和人身安全是不遗余力的,之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以后也会是这样,另外,闽浙特别是福州和杭州的经济开发区欢迎各国商人前往投资,我们国民军保证他们的资产安全,以及资产的进出自由!”陈敬云继续说着:“对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必须由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争取让双方都满意!”
第〇二三二章
酒和女人
  这场弥漫在古巴雪茄和上好红酒中的气氛并没有显得太紧张,反而始终都是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众人谈论国家大事时还偶尔说出几句玩笑话,让这场政治会谈在笑谈中进行着,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该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众人才是相继起身。
  这一次的小会面并没有说太多的具体问题,更没什么太过深入的话题,顶多是说了表面上的一些事情而已,主要是集中在各国领事问陈敬云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主要集中在试探陈敬云对待各国在华利益态度问题,比如现在闹的沸沸扬扬的回收租界问题,又比如关税自主问题以及前清的各项条约等等。这些问题大家也没有太过仔细的交谈,大多数只是略微说几句,现在说太详细是没有必要的,大家只是相互知道一个态度就可以。
  陈敬云要知道的是,列强各国是否会对目前国民军和北洋军的战争中是否保持中立,是否和去年承认南方革命省份一样为中国内战交战团体,从而保持中立态度。
  列强各国所需要知道的是,陈敬云这个掌控了中国东南部的大军阀,这个极有可能在将来统治中国的年轻军阀对各国是否保持了排外的态度是。
  大家场面话说的差不多了,也就结束了,至于具体的事情,真正涉及到具体利益的问题那会是双方秘密坐下来谈,是不会在这种公开场合的。
  当众人结束会谈下楼的时候,窗外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楼下的酒会已经是变的极为热闹,林林总总穿着貌岸道然的男女围成一个个小圈子交谈着,有三五个男士围在一起谈论生意上的事务,也有人们聚在一起讨论中国内战方面的事情,也有人谈论着欧洲上空越来越浓厚的战争阴云,当然了也免不了人们好奇地讨论着陈敬云这个人。
  说起现在的中国人中,真正让外国人注意并看重的没有多少,首先排在第一个的自然是袁世凯,然后第二个就是奔波十余年最后一举推翻清王朝的孙文了,而现在嘛,还得再加上陈敬云。
  这三个人中,陈敬云这个被中国众多报纸宣称为南方二杰之一的年轻军阀之前和蔡锷一起,成为中国南方诸军阀中最有实力的军阀,也是袁世凯统一南方诸省的最大障碍。而现今蔡锷已经北上,继任云南都督的唐继尧虽然大肆扩军并进军四川使得滇军的实力比蔡锷时代更为庞大,但是从政治影响力来说是远不如之前的蔡锷,更加不要说和现在的陈敬云相提并论了。
  而一个月前,陈敬云所率领的闽浙军事集团不但占据了广东大半个东部地区,而后更是调集了五个师高达六万余人的大军在苏南地区和北洋军大战。这一场战争到底是国民军先北上还是北洋军先南下,到底是什么谁先挑起的这场战争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国民军和北洋军已经在苏南地区激战一个月有余。
  虽然人们在上海到处都可以看见国民军的大批伤兵,还可以看见一批接着一批的国民军新兵从闽浙的数个新兵训练营中不断奔赴上海、杭州,随后补充各支伤亡惨重的国民军部队,尤其是镇江方向,就连福州军校里尚未完成学业的第九期学生都已经提前结业随后补充到前线部队中,用以补充损失极大的基层军官。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国民军在苏南地区遭到了极大损失,上海的一家英文报纸引用了各种公开资料以及来自其他方面的一些隐秘资料,推测国民军自从十月份十九号进军苏南以来,阵亡人数至少已经超过五千人,受伤的人数更是无法统计,但是单单是羁留在上海各医疗场所的伤兵就至少有七千以上就可以看出来国民军的伤亡有多大了。
  这个数字虽然有所夸大,但是也从侧面证明了国民军的伤亡并不小。
  然而,尽管人们都知道国民军的伤亡不小,但是他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国民军到目前为止依旧坚持在苏南,镇江依旧牢牢的把控在国民军手中,和溧水、句容方向的国民军一起把南下的北洋军给挡了下来。而后更是派军渡江作战,前往南京和北洋军作战,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士已经通过一些小道消息得知,南京方面的战事已经进入白炽化阶段,也许不用几天时间就能分出胜负。
  不管以后战事如何发展,但目前的情况就是,北洋军和国民军在苏南地区僵持不下。国民军在付出了大量的伤亡之后向国人乃至在华外国人宣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北洋军并非是不可战胜的,国民军有决心也有信心阻挡北洋军南下的步伐。
  可以说,这个事实出乎了很多的意料,之前极大多数人都对陈敬云保持悲观态度,认为陈敬云不要说进军苏南了,甚至极有可能浙北都守不住,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放弃杭州然后退守浙江南部山区,吸引北洋军南下脱离铁路线,拉成北洋军的补给后和北洋军作战。甚至更有悲观者认为陈敬云会把浙江全部给丢了,至于福建老家,倒是没人认为陈敬云会丢掉,认为国民军就算再差,但是福建应该还是能守住的。这种想法之前不但存在于外人心里,众多的国民军内部人士也是有这种想法,苏南战事前国民军可是充满了一种悲观气氛,当时就算陈敬云亲自来杭州激励士气也没有多大效果。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国民军部队不但没丢浙北杭州,反而是主动把战线往北推进,最后和北洋军在苏南地区激战长达一个月之久。
  袁世凯的地位权势来自于他的手下的北洋军,陈敬云的地位也来之于国民军,国民军在前线的表现直接影响外人对陈敬云的看法。
  现在国民军在苏南地区发挥良好,甚至还大有胜利之迹象,那么外人对陈敬云的印象和态度也是大为改观,这一点从今晚众人看向陈敬云的目光里就可以看出来。
  有好奇,有欣赏,有赞叹,有憎恨,有愤怒。恨也好喜欢也好,但就是没有任何人敢无视现在的陈敬云,对现在的他表示出不屑神色来。
  总体上来说,楼下的这么一大群人中,对陈敬云好奇的占据了绝大多数。一个年轻军人在通过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建立起了一支拥有十万人的大军,并且占据了中国东南大部分地区。这样的人毫无疑问会引起人们的好奇。
  陈敬云刚随着诸位领事走进宴会厅里,就已经看见了众人的目光搂在了自己身上,陈敬云也不想让自己显得傲慢无礼,只好是继续保持着僵硬的微笑。这时候,其余几个领事们也是各自散开,融入了周围的人群里头,英国领事法磊斯爵士本来也是想走的,不过这时候一个身穿大红裙子金发碧眼的贵妇却是走了过来,法磊斯爵士见了后当即快走了两步,面带着微笑:“格兰瑟伯爵夫人,没想到您竟然也来了,怎么不提前通知我,也好让我早些时候派人去派车去接您啊!”
  格兰瑟伯爵夫人看上去是有着日常的保养,也经过了精心细致的化妆,仅仅是单看这外表无法让人得知她到底有多大,也许是三十,也许是四十。这女人露出标准的笑容对着法磊斯爵士和陈敬云略微点头,那神情仿佛就是在接受着臣下的恭维一样,让已经身处高位日久的陈敬云感觉很不舒服。
  但是那法磊斯爵士却是如同狗见了骨头一样,满脸笑容的上前说话,所说的不外乎就是你今晚多漂亮,穿着多么有品位之类的废话,格兰瑟伯爵夫人偶尔也回一两句话,让法磊斯爵士笑容满脸,几乎是忘记了身边还有一个陈敬云。一边的陈敬云看着眼前上演的绅士追求贵妇的戏码,初时还觉得好笑有趣,但是久了也觉得无趣,正欲转身离去时,那格兰瑟伯爵夫人却是开口道:“爵士,不给我介绍介绍这个年轻人吗?”
  这个时候法磊斯爵士才想起了身边还有一个陈敬云,暗呼着自己失礼之余连忙介绍起来:“这位是格兰瑟伯爵夫人,她和她女儿一个星期前刚抵达上海!”
  “这位是中国福建省都督,国民军总司令,中国陆军上将,陈敬云侯爵。”虽然法磊斯现在还搞不懂陈敬云的这个中将加上将到底是算中将还是上将,但是本着礼貌和人们都喊陈敬云是上将,那么他也是如此介绍了。然后这个侯爵就有些意思了,首先民国当中除了前清遗留的皇族和蒙古贵族外,就没有其他贵族爵位了,然而北洋政府成立后又是弄出了个勋位令了,虽然名字是勋一位、勋二位,看似不是什么贵族爵位,但是又明文规定,勋位和前清爵位的对比,大勋位对比亲王,勋一位对比公爵,勋二位对比侯爵。虽然国人现在对这些什么勋位不怎么在乎,更加知道这些没什么实际意义,说起勋位来也直接说勋二位。但是就难为了外国人,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所谓的勋一位和勋二位和公爵侯爵只是中国文字上的差别,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变化,所以现在有些外国人就很自然地把勋位和爵位对等了。这些情况对于普通外国人尤其是共和的美国和法国来说没什么,但是对于英国这种君主立宪国家来说就有些称呼问题了,所以这种正式的场合下法磊斯爵士才会成为陈敬云为侯爵。
  听过陈敬云的一连串头衔后,那格兰瑟伯爵夫人对陈敬云饶有兴趣的看了眼,然后手背向上半伸出右手,陈敬云看到她这手势有些糊涂,虽然他稀里糊涂的被袁世凯封了个勋二位,又被法磊斯爵士稀里糊涂的当成了侯爵,但是他可不是什么贵族之类的,对这些所谓的贵族礼仪,而且还是英国的贵族礼仪可是一窍不通。
  那法磊斯爵士见陈敬云不动,给陈敬云连使了两个眼色后才让陈敬云反应过来,这不是握手,而是要行吻手礼。
  于是乎活了两辈子,见多了诸多怪事奇事,亲过不知道多少女人的陈敬云第一次正式的吻过一个伯爵夫人的手背。
  “你们中国的将军都这么年轻吗?”伯爵夫人似乎对陈敬云兴趣不小,开始说起话来。
  陈敬云也算是长活了两辈子了,还是头一回见到活的贵族,之前的法磊斯虽然顶着爵士的头衔,但他并不是贵族,爵士只是一个低阶的荣誉爵位,不世袭,并不属于贵族的范围。这和格兰瑟伯爵夫人只是简单交谈几句,陈敬云就可以很轻易地感受到那一种贵族特有的气质,和之前的任何一个人带给他的感觉都不一样,和她站在一起,仿佛让他感觉到洗净了身上的那种军阀气息而使得自己变成一个温雅有礼的君子一般。
  就在旁边的法磊斯爵士越发郁闷之极,此时,一个身穿着淡紫色裙子,套着白色蕾丝手套,略高的裙摆小腿下穿着一双红色小高跟鞋的年轻金发少女如同蝴蝶一样闯进了三人中间,揽起了格兰瑟伯爵夫人的手后微抬头看着对面的陈敬云,精致的小脸露着好奇和惊讶:“你就是陈敬云?”
第〇二三三章
伯爵夫人的女儿
  说起西方的贵族,大多数人都会用中国的世家往上套,或者用中国古代的公侯伯爵去对比。然而这样的对比却是不对等的。基于中西的社会和人文核心价值不一样,西方的贵族和中国的世家以及公侯伯爵是不一样的。
  西方的贵族说起家谱来那都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然后整个欧洲的贵族几乎都能扯上亲戚关系,最好的例子即使现在的欧洲各国君主基本都是能和之前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扯上关系,不是孙子就是为外孙、外孙女之类的。
  然后再说中国的权臣公侯伯爵,这些权力家族基本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多数都是随着一个王朝的奔溃然后前朝贵族死光了,甚至换个皇帝都能死一大批,能传承几百年的实在不多。还有严格上来说,这些家族顶多也就是政治暴发户,算不上贵族。
  真正能够脱离朝代更迭并繁衍传承还能保持荣华富贵的也只有那些老牌世家了,中国古代的那些世家才算得上中国意义上的贵族,通过家族文化的传承达到掌控朝代,甚至有能力更换王朝,有个名词是专门用来称呼他们的,那就是“门阀”。那些门阀士族几乎把控了两汉到隋唐的中国漫长的年代,中国的阶层中“士”就是专指他们。直到后来各朝皇帝为了摆脱门阀影响,大力推行科举,历尽宋元明后,这些门阀就彻底死光光的,剩下的就是通过科举走上社会上层的所谓士族阶层。这个“士”已经和当年的“士”完全不同了,宋元明清时期的士已经变成了读书人的阶层,而不是一个贵族阶层了。
  比如清末民初时期大多标榜书香门第、豪族世家的大家族大多只有百来年三四代人的历史,兴许祖上出过什么大官,然后门下一直也保持着有人当官,但是要说什么贵族之类的就勉强了,富不过三代这个词汇可不是平白而来的。而人家欧洲随便拎出一个没落贵族来,都能把家谱追溯到五六百年以前,更久的甚至上千年。
  最明显例子就是袁世凯嘛,袁世凯之前有谁知道袁家啊,不过是一个普通官绅家族而已,除了友人外基本没人知道,直到袁世凯出来后才知道哦,原来袁家祖上也是有人当过官的。再比如陈敬云,他的家世算得上是中国现今大多数官绅世家的代表了,祖上出过大官,百年来也偶尔有人当官,家财颇丰,在福州也排的上名号的世家了。但是在陈敬云之前,这陈家根本就无人所知。
  中国唐以后特别是明朝改良推行的科举制度,造就了中国特有的读书人阶层,这些社会精英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轮换的,一个穷苦百姓的儿子够聪慧也够努力也够运气的话,成为一国宰相是毫无问题的,不但不会被人看不起,反而还是正面宣传的典型,而那些高官权臣一旦触犯了龙颜,偌大一家就立马崩溃了,男的杀头充军流放,女的充入教坊司为官妓,把高官的妻女当成官妓拿出来满足人们的变态心思,这种事情不少当权者都喜欢做。
  而这种社会精英的流动化使得中国读书人阶层要形成相对固定的贵族世家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另外,山东的孔家那得另外说,孔家虽然传承千年但始终是当权者竖立的一面儒家旗帜,仅仅是旗帜而已,没什么实际政治影响力,这个特殊例子就不纳入讨论了。
  此时的欧洲还停留在中世纪呢,不过欧洲很快就因为大航海进入商业经济进而跨入近代国家行列的时候,这种跨越就如同中国在两汉时期直接跨入资本主义一样,直接跳过了中国的门阀、科举时代进入到了商业时代。这样他们也就保留了中世纪的分封贵族体系,使得现今的欧洲传统贵族和新型商业贵族并存。
  中西两种文化的不同发展道路,也就造就了中西不同的社会现象。这不是说谁优谁劣,而只是说不同的环境下产生了不同的社会体系而已。
  身为一个标准的中国人,毫无疑问陈敬云对所谓的贵族有着好奇,而现今的他就是极为好奇地看着身前的这个格兰瑟伯爵夫人,嗯,还有她身边这个大眼睛一眨一眨闪着好奇神色的金发少女。
  格兰瑟伯爵夫人拉起了身边少女的手,然后对陈敬云道:“这是我的女儿琳娜!”
  然后又是给女儿介绍着:“这位就是陈敬云将军!”
  琳娜用着好奇的眼睛继续看着陈敬云,不过看多了两眼后兴许是发现自己这样盯着陈敬云看是很失礼的,于是就收回了目光:“很高兴见到你!将军!”
  陈敬云自认为看女人的目光还算老辣,之前的那个格兰瑟伯爵夫人因为化妆和着装的关系,以至于让陈敬云难以判断,只能大体上猜测她大约三十到四十这个阶段,然而眼前的这个金发碧眼的少女却是容易判断的很,看这模样顶多也就十六七岁,是西方女孩里刚出现在社交界里的女孩。
  “我也很高兴见到你,莉娜小姐!”陈敬云觉得这女孩有点可爱,也没她母亲身上的那种很特殊难以让人靠近的所谓贵族气质,所以说话也就是略微放轻松了些,尽量让自己显得微笑更自然一些。
  女孩显然是知道陈敬云说英语的,虽然陈敬云的一口不算太标准的美式英语让旁人听来有些别扭,不过总好过听不懂不是。毕竟陈敬云之前也不知道自己会莫名其妙来到清末,如果知道的话,他兴许会好好地学法语,这年头上流社会和外交的标准语言可是法语,不是什么英式英语也不是美式英语。
  当然了,陈敬云也可以说中文,只是今天这场合闲聊都带着个翻译这种事情陈敬云还做不出来。
  金发少女琳娜对陈敬云很有兴趣,放开了她妈妈的手,然后走了两步到陈敬云身边:“我听说了很多你的事呢!”
  “哦,好的还是坏的!”陈敬云:“我想应该坏话居多吧!”
  “也不会啊,好的也有,坏的也有。有人说你是中国最大的军阀,正在和你们的政府军打仗呢!”琳娜接着说:“不过也有人说你是为了中国的民主自由起兵,说你是中国民主的希望呢!”
  听着琳娜如此直白的话,陈敬云一时间倒是有些不好回答了,只好含糊而答:“最大的军阀不敢当,充其量也只能算第二。至于民主的希望,那就是国人纯粹的恭维了!”
  陈敬云还不太习惯也没什么性质和一个少女谈论什么政治话题,于是话语一转就是问:“你是刚来的上海吧,对上海印象如何!”
  琳娜略微沉思了会道:“很不同,和伦敦不一样,不过我刚来呢,还没怎么看看!”
  陈敬云说:“上海是个好地方,你该多转转!”
  “是啊,不过我还不知道能在上海停留多久呢,过几天我们就要离开上海去美国看望我叔叔!”琳娜说罢而后看着陈敬云:“不过我也想看看上海呢。”
  此时一边的法磊斯爵士也是开口道:“对,到时候将军可以带着琳娜小姐参观浏览上海嘛!”
  对于这个建议,琳娜显然是很赞同并期望的,然后盯着陈敬云,等待陈敬云回答,不过陈敬云却是为难了,浏览参观上海?他自己都没有浏览参观过呢,自从到达上海后他基本上都是呆在陈氏公馆内,偶尔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大多数也是在一群卫队的保护之下,那里有什么机会和时间好好的浏览上海啊。
  直接拒绝又不好,只能说硬撑着头皮道:“这个当然,有时间我一定会好好地带琳娜小姐参观参观上海的!”
  “真的!那可说好了!”琳娜显然是有些高兴了。
  然后两人又说了一阵话,多是琳娜再问,然后陈敬云回答,略微攀谈一阵后,旁边又是走过了几个人来,都是在上海的一些有影响力的外国人,比如字林西报的主笔、英国商人李德立等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