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7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9/847

  在他老家也曾有剧场巡演,他会落落大方地与演员交谈,换了场景也能不卑不亢地和贵族交谈。
  问题不在他。
  在这座知府衙门、在桌上的兽脚茶炉、在墙上写意花鸟挂画、在坐下松木南官帽椅椅、在棉布明蒙风格曳撒、在头上发巾与大帽、在脚下青砖地板。
  哪怕是屋内若有若无的淡味香薰,都让他心惊肉跳、顿生紧张。
  甚至还有‘翁立安’这个名字。
  在这个空间里,仿佛莎士比亚一切能言善辩的才能都消失了,只剩下无以言表的浓重不安。
  聪慧如他,大概能猜到这种不安的源头,从他踏上知府衙门所在的青石街道起,眼前所见、耳中所闻,已经与那个他所熟悉的英格兰割裂开来。
  在这样的环境里,哪怕抛开官职与身份,他依然不会像汤显祖这样自在。
  因为这一切不是他的,不是拥有意义上的‘他的’。
  一切都为眼前名叫汤显祖的人创造,而非为了他这个叫威廉·莎士比亚的人创造。
  很长时间里,两个人没有对话,身着暗纹锦缎常服的汤显祖只是让他静静坐着,等茶炉沸腾,倒上两杯请他喝。
  他几次想要开口,却又因汉文掌握有限而不知从何说起。
  直到有个同样戴着大帽、穿着曳撒的漂亮英格兰小女人进来,侍立一旁,汤显祖这才用不急不躁的语气缓慢说道:“翁立安,我在汉文学堂,听教谕说你祖上是小镇富户、家道中落,尝人间疾苦,故甚为好学。”
  莎士比亚心中了然,原来他是在等翻译。
  来的女人是百丽儿,这几日她跟着刘志一直在下城设计街坊、充当翻译,今日听了知府相召,赶忙一路坐着马车过来。
  路上正赶上海边的福船尤其多,泰晤士河上的货船卸货,运货的马车把路都堵了,来得晚了些这才叫知府多等许久。
  她把汤显祖的话用言语翻译,不过由于这个时代的英语尚未得到数十年后莎士比亚的扩充,词语极为匮乏,用来翻译汉语是很困难的事。
  能找到勉强理解意思的词已经很难了,传神是想都别想。
  即便如此,汤显祖说一句话,百丽儿也要说上至少八句话才能把这话解释清楚。
  独一个家道中落,就用了两句话。
  等她说完,刚喘口气,莎士比亚大眼瞪小眼——这话他该怎么回?
  在他的语境里,并不认为汤显祖这句话像是对话,而是自说自话,就像长辈在点评小辈,压根没打算让他回答。
  事实也正是如此,百丽儿翻译完,汤知府便又说话了,不过这次他意识到言语给百丽儿带来的难度,换了些词,道:“你的剧本我看了,很短、很新,没看懂。”
  汉文学堂交给汤显祖的剧本是一出发生在几百年前历史背景下贵族的故事,据上面的字样看,目的是引人发笑的喜剧。
  在汤显祖的认识里,这是个贵族丑角的故事。
  但里头有太多认真的情色描写,引人发笑的地方却没让汤显祖看出来,即使剧中角色安排捧腹大笑的场面,汤显祖也不明白为何会笑。
  “手套是什么意思?”
  这可把莎士比亚难住了,僵住片刻,才斟酌着道:“大人,这个解释恐怕会很长。”
  他知道汤显祖问到的是什么手套,是他的贵族主角在与妓女情人分别时接受的定情信物,他的文案在那里有提示,观众会露出笑容。
  “这要从我父亲说起,他是乡下农民出身,最早在镇上学做手套与皮饰,手套的原材料是动物皮。”
  “皮来自屠宰场,商人与学徒每天要去屠宰场收购材料带回家加工,屠宰场除了有皮,还有膀胱,这些东西会做成帮助女人不会怀孕的东西。”
  汤显祖露出了然神色,这不就是相思衣嘛。
  这一次,男人的默契跨过山海,汤显祖不必说话,更不需让人翻译,只是一个眼神,莎士比亚就明显得到信息:知府大人懂了。
  “这个不能像皮具那样摆在店铺里卖,只能偷偷卖,不论乡下还是城里,我们都知道手套是这个意思。”
  “我开过皮具铺,客人来买手套,我要看透他的穿着打扮,看他是什么人;如果认为他是来买手套,就给他手套。”
  “如果他来买那种手套,就悄悄塞到他手里。”
  汤显祖可没想到还有这种说法,点头沉吟片刻,道:“寄意于物,很好。”
  这让莎士比亚大喜过望,倒不是汤显祖说出这个就连百丽儿都不能理解的词儿,而是汤显祖对于低俗情节的包容程度。
  其实是他想多了,大明流传的话本小说、坊间戏剧,很大一部分可比他这些东西三俗多了。
  流传最广的,往往不是精致、雅致的文人趣味,而是更为原始、接地气的下里巴人。
  但这个下里巴人绝非原始到令人不忍直视,而是讨巧的雅俗共赏。
  实际上汤显祖对这些并没那么多的包容,在聊天前他想不到这个方面,聊天后也并不关注这个方面,而是在相同的写作手法上,莎士比亚让他想到了关汉卿的铜豌豆。
  同样留下一扇虚掩的门,门外是情爱的大雅之堂,可一旦撩开那当世之人心照不宣的门,门的另一边则与情色有关。
  不懂,便略过要害;懂,则会心一笑。
  有天分。
  何况汤显祖也需要人来让他了解这边剧院的艺术形式,毕竟与大明不同,既然他要将这当作兵器使用,那么他就必须要知道敌人穿什么样的铠甲。
  总不好拿棍子去敲铁浮屠。
  “不过你在剧本里写的都是贵族,不要只写贵族,贵族有何意思,你要多写百姓的故事,不必都写好人都写完人,世上哪儿有好人完人呢?”
  “等过些时候,送你本书叫《水浒传》,长得很,等你能读它了,就能用汉文写剧本了,那书里就没几个好人。”
  “但小说家却极为聪明,开宗明义便点出了那一百单八皆为妖星,他们做什么坏事都有理有据。”
  汤显祖笑着拍了拍桌案,道:“好好学,我听说你生计艰难,遇上不可解决之事,可来知府衙门,待你写出好剧本,知府衙门资助你。”
第二百六十七章
请降
  其实,这会的汤显祖也没太多写戏剧的能力。
  所谓术业有专攻,他一个做官的正统举人,在写戏剧的才能上实际与如今还年轻的莎士比亚不分伯仲,无非是他的文字能力更强罢了。
  可文笔好并不能直接使写出的故事好,想要脍炙人口,更需深入研究,投人所好。
  但他确实能资助像莎士比亚这样的有心成为剧作家的小镇青年,单是进知府衙门那一番洗漱、一套衣裳,就给莎士比亚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的行为由欲望驱动,翁立安得了一套上好的衣裳,走上街上立刻变得高人一等,竟叫人看上去像是个绅士了。
  就连老剧场的詹姆斯,看见小威廉这身行头都有些隐隐的害怕,再不敢让他睡在马厩,专门在后台的顶层收拾出阁楼让他去住。
  那些在战争中赢了的人,很少有机会告诉输家他们为什么胜利;即使那些有机会去告诉的人,往往也难以说明真相——因为身处战争之中的人,并没有那么清楚。
  就好像如今西班牙掀起的军装革命,老阿尔瓦公爵在过世前受明西战争兵败的耻辱,力争改良军制、军装、军械。
  从第一个穿戴整齐笠盔、泡钉棉甲衣的火枪手连队登陆西班牙、派遣至尼德兰参战并撤回国内起,菲利普殿下已向国内引进超过三万套明制军服。
  最神奇的是士兵战斗力确实得到了很大提升,至今菲利普还在继续筹谋进攻荷兰,以使其重新并入西班牙版图之内。
  但那些来源于明制军服的战斗力其实少之又少,真正有效提升战斗力的是阿尔瓦公爵逝世前推行的燧发枪替代火绳枪。
  这是个必然,最好的方阵军团穿最整齐的兵服,自然也会携带最新的装备,他们从一开始就为成为精锐准备,到最后理应成为精锐。
  而西班牙以及法兰西、英格兰、荷兰所看在眼中,最引人注目的永远是整个方阵军团同样颜色、同样形制、同样装饰的兵服。
  这远比燧发火枪的小改动要显眼的多。
  随后半个月,老剧场很快修缮一新,几个剧作家与演员合力做出剧本,邀请知府、诸多县官、留守城中的军官与海盗前来观看。
  他们费了很大的力气,然而在门口喂马的莎士比亚早已看穿一切:这些大爷懂英语的寥寥无几,除了那些西班牙人,其他人连拉丁语都不懂。
  尤其是早前在知府衙门里对汤显祖解释手套,已经让他明白,大明人的生活与他们不同,许多他们能熟练使用的隐喻,对方并不了解。
  戏剧的演出效果可想而知。
  结果确实和威廉·莎士比亚想象中如出一辙,那些大人们甚至连演出都没看完便从剧院中鱼贯而出。
  不过他们离开,倒不全因为看不懂演出,即使看不懂,只要汤显祖还坐在这,别人碍于情面也不会离开,不过是将这当成个交际的地方罢了。
  他们离开的真正原因,似乎是北方战局出现新的转机。
  万历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历经放弃王都后数月颠沛流离,尝试过一切方法的都铎王朝末代女王伊丽莎白决定在大贵族们的护送下向南请降。
  当然,以上只是官方说法。
  “将军在信上说,在此前数日,前线边境有英格兰溃兵南奔,说是他们与苏格兰部队打了起来,大约是苏格兰损失颇重,心中有气罢。”
  知府衙门里,魏进忠抱着手臂思忖片刻,道:“我估计,女王的部队跟苏格兰人闹翻了,她还剩那点人,在别人家里打也打不过,跑又跑不掉。”
  “只能往边境南边将军控制的前线逃跑,就顺势请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9/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