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7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6/847

  但这些艾兰军士的大明人首领到这来就是要土地的,不愿与人分享;而艾兰士兵则都经历过都柏林之战,他们只要哪里需要人。
  双方一拍即合,几条大福船停靠在福依港口——白老虎或成最大赢家。
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罪
  巨大的绝望情绪笼罩着英格兰宫廷。
  宫廷对欧陆的情报做的再好,也不能弥补他们已经六个月没能听见爱尔兰与康沃尔郡的消息了。
  威尔士作壁上观,倒不是谁的主意,威尔士如今没有国王,贵族们也都挺尽心尽力招募士兵,但他们招募不到更多士兵了,尤其找不到愿意背着干面包来支援英格兰女王的士兵。
  威尔士人有很强的己国认同,尽管双方在几十年前已签订联合协议,但那是建立在英格兰强势的基础上,如今你都需要我们来保护了,我们还能搭理你?
  其实,没收到消息对英格兰宫廷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消息了。
  依照大明历法,万历十二年元月初八,伦敦收到来自边境上的消息。
  消息来自于一个名同样叫做亨利的贵族,因为比武大会多次取胜并被木屑扎瞎了一只眼,他被人称作独眼亨利。
  独眼亨利进入伦敦时模样非常狼狈,他找上了大臣威廉塞西尔,并要求立刻面见女王,这一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准许,女王在里士满王宫召集大臣,以非常高的规格接待他。
  “相信陛下与诸位大臣已经得知,明军近来边防松懈,但在下要告诉诸位,千万不要大意,明军是在创造外松内紧的假象。”
  独眼亨利在威廉塞西尔的官邸洗了澡、换了新衣服,脸上仍带着逃遁六百里的狼狈,深陷的眼窝神经质地盯着女王身边闭着眼睛大明面孔的杨高,皱起眉头。
  似乎是察觉到其说话的停顿,双目紧闭的杨高带着岁月使之自然下垂嘴角的不怒自威,左右晃晃了头,对女王所在的方向顿首道:“陛下,请容老臣暂时告退。”
  “不用,杨高先生是我的亲信,您可以站在这。”
  年至五旬的女王看上去非常信任杨高,攥着权杖盛装厚妆出席的她抬手指向独眼亨利:“继续说。”
  独眼亨利叹了口气,这显然不是他能决定的,在大厅中走了两步,道:“虽然看上去明军在边境上的驻军变少,大规模撤回普利,但他们正在做战争准备。”
  “一个半月以前,普利县,抱歉陛下,我说的是普利茅斯,街上就已经开始贩售散装火药,在下本带了一点样品,是一种把一次射击所需药量装在纸壳里的火药,但在路上躲避明军哨卡遗失了。”
  “他们还从各地收购活鸡活猪与牛羊,数量之巨令人胆战心惊,而且——”
  说到这,独眼亨利抬起手来,从身上取出一副看上去像图纸般的东西,道:“他们做了这种非常精细的纸,和牧野烟的纸一样,火药的纸壳也是用这个做的。”
  “由将军应明亲自下令,给家家户户发下图纸,让人为他们做一种用染红白纸做的灯,防风、灯光在远处也不易被人发现,我猜测明军恐怕打算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大规模使用夜袭。”
  独眼亨利感叹道:“太多灯了。”
  “这些情报很有用,埃塞克斯伯爵两天前从前线传回情报,明军夜晚进行大量火枪、火炮训练,猜测他们正在训练一支新军队,希望伦敦能调拨更多火药。”
  女王这么说着,其实只是为不寒了忠臣的心,实际上即使得到这些情报,宫廷也做不出任何有用的决策。
  他们在前线温切斯特的城堡周围只能维持一千八百军队,后方倒是有很多因商船被毁失去工作的登记水手被配发武器,在雷丁、布莱顿等地集结,只要王国管饭他们就可以加固城防。
  但说实话,八千名登记水手,因为王国还要储备准备大规模动员贵族进行战争的财务,仅仅是管饭,都能给失去商业收入后的王国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战争进城几乎令他们束手无策,偏偏,宫廷不敢议和。
  他们从民间的公债认购虽然不顺利,但到底还是有部分最忠心的贵族和商人出了钱,如今兵事无丝毫缓解,却要向大明议和,这样的提议谁都不敢提。
  一旦提了,一旦议了,最忠心的人将会感觉收到欺骗,他们花钱是为了得到爱尔兰的土地,可不是花钱给王室玩的。
  如今募资不顺利,根本无法组建军队长时间远征,不出兵也就罢了,直接投降?
  恐怕贵族们真的会请西班牙的菲利普来当国王。
  “那么对于普利县,温切斯特西部的土地上情况,你知道多少?”
  这实际上也是英格兰宫廷最迫切希望了解的情况,比方说当地不服从大明统治进行造反、贵族断断续续的起兵、有多少人是可以拉拢的……这些情报,对他们至关重要。
  独眼亨利摇了摇头,短暂的沉默。
  或许从他的角度上,用一个词能很清晰地表达出他对那片土地的想法:礼崩乐坏。
  沉默之后,当独眼亨利再开口,没有再使用普利茅斯这个名字:“人们在向普利县迁徙。”
  “在西面的康沃尔郡,九个大明贵族率领爱尔兰部队入境掠夺,各地的骑士、爵士们拼死抵抗,但胜利的时候少、失败的时候多。”
  “在爱尔兰有个来自新大陆的土著野人名叫白老虎,是个部落野蛮人的后代,无耻的大明官府把爱尔兰的矿产交给他来挖掘,他缺少人手,所以向普利县的明军要求,把俘虏送到他那里。”
  “一旦兵败,俘虏就会被这些贵族与士兵押送到福义县,依照他们的文字,这个发音是幸福的意思,多么讽刺的名字啊,就在康沃尔郡的福义河口。”
  “在河口,有个过去在爱尔兰率领百姓反叛总督的大明人叫刘汝国,他有许多部下与十几条船,专门押送俘虏去爱尔兰做奴隶挖矿,我听说俘虏多而船少,很多人都在船上被闷死。”
  这些话令女王及一干大臣们皱起眉头,惨烈的水深火热。
  “那为什么人们还向普利县迁徙?”
  “因为普利县不一样,那一开始很多人就把自己当作普利人,大明军队对他们非常宽容,那些富有的贵族和商人依然能在普利县做买卖,许多人背弃自己的信仰,为了和大明商人在一个桌子吃饭,他们什么都不管。”
  独眼亨利说起这事时表情复杂,道:“我们不吃血,可如今普利县做主的是过去天主教的老乔,他改信大明的龙虎道君后,用天主教新约可以吃血的观点来约束百姓,普利县大明人开设的餐馆招牌叫鸭血粉丝汤。”
  女王眯起眼睛,微微挤着嘴,看着独眼亨利重复了一遍:“鸭血,粉丝汤?”
  “嗯,我为了逃出普利,贿赂大明军官时曾和他们的小旗坐在一起,吃了。”
  说到这,独眼亨利的表情更加复杂,他吞咽了两次口水,义正言辞地说:“我有罪。”
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放
  天主教有些教派不吃血食,而大部分教派则不在乎。
  主要在于各地主教对经书的解释,旧约为适配犹太教,禁止吃血食,新约则传播范围更广已不太在乎犹太人,所以允许吃血。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在正规的言辞上,是信奉新约的教徒生活耶稣基督的恩宠中,而非生活在旧约犹太人的法律之下。
  不过具体到地方修道院,依然要看修士的文化程度与历史变迁。
  英格兰的圣公会属于最没底蕴的一种,单纯为了反对而反对,自个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反对,反正只要天主教的就不对,你让吃我就不吃,你不让干我偏干。
  反正修士会从经书里为一切行为找到理由。
  这个时间段,英格兰的新教自亨利八世选择开始,它就不是一个独立的教派,而是英格兰王室选择的一种政治意识形态。
  它的中心思想意味着英格兰教会最高解释权在国王手中,不受罗马教廷控制,更为避免因宗教受到西班牙菲利普的威胁而存在。
  至于新教与天主教之间主要在解释教义上的纷争,英格兰教会并不在乎。
  他们自己的修士都弄不明白教义究竟该怎么解释,觉得新教对这句的解释好,拿过来用;觉得天主教对这句的解释好,也可以拿过来用。
  本来嘛,旧约里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就很多;新约里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也不少;因为经文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写出的,给出当时特定环境下指导愚昧之人的方法论。
  但这世上从来不缺断章取义之人,一旦断章取义,就会使经文变成一种不靠谱的东西。
  所以需要有个罗马教廷来做最终解释,用一套更加不靠谱的理论来解释断章取义后不靠谱的经文。
  而如今的宗教改革,各地教会争先恐后争夺解释权,则使得解释越发变得混杂。
  其实这也是往后数百年,在基督教经书基础上生出各种各样邪教与异端的原因,因为一套方法论在环境变迁后失去了与时俱进的能力,后辈只能机械地以经解经,必然落得如此下场。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一点普利县的老乔就做得很好。
  在西班牙强势时他是天主教的英格兰修士,英格兰新教强势时,他又成了新教最忠实的信徒,反复横跳乐此不疲,应明入城当日教堂里就挂上了龙虎道君像,总之——谁灵信谁。
  趁着爆破天王没空处理教派的事,老乔一跃成为普利县龙虎道君信仰的最终解释人,道袍里常揣各门各派经书,有时对着信徒拿错了也不觉得尴尬,是能攥着十字架念无量天尊的终极二皮脸。
  对老乔来说,如今最灵的就是龙虎道君,每天每夜都在撒播神迹。
  什么是神迹?
  就是城内反叛那天,老主教在教堂椅子下头藏了十几杆火枪,他带俩信徒一根绳子把老主教一绑,他就成了新主教。
  事后老乔在教堂里逢人便夸:“要不是我把他绑了,椅子下头十几杆火枪,这一教堂人谁都活不了,大贵族都完蛋了,你一小主教还搀和什么,对不对。”
  “真像修士村那老约翰一样也算,又没那勇气。”
  修士村是约维尔下属的一个村庄,勘探地形测绘地图的旗军过去跟那个村子的百姓关系特别好,后来因为旗军跟教堂里的老修士抬杠,非说秦始皇比耶稣生得早,把老修士气死了。
  后来将官为弥补过失,给那个村子起名叫修士村,部队以村庄水井为中心划出方圆十五里安全区,将范围内田地全部分给村庄百姓,承诺在这个范围内不再出现明军,准许这个村庄不交税、不受管理。
  直到现在,温切斯特以西所有土地尽已落入明军之手,修士村依旧维持原貌,只是没了修士与贵族。
  倒真成了安居乐业之地。
  正月十五,普利县辖境下诸多村落举行灯会,也确实像英格兰宫廷所想象的那样,即所谓的战争准备,一千二百名普利百姓沿途高打红灯笼,放着鞭炮送回防过年的明军再次东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6/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