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570部分在线阅读
装上橡胶垫的佛朗机炮打了几次炸了,使用橡胶活塞的蒸汽机用了一段也炸了。
橡胶带来更高性能的同时,原有为漏气设计的炮膛与气缸难以承受更大压力。
轴承则和陈沐关系不大,来源于送回来的达芬奇手稿,尽管达芬奇写的字谁都看不懂,但那些图案陈沐能懂。
带分隔笼的轴承、船用螺旋桨以及自行车的陈沐优化版本被送回来,附带着讲解,给皇帝带来极大的震惊:“欧罗巴,已经有这么神奇的东西了吗?”
其实这些东西欧洲根本没有,有的也只是达芬奇并未付诸行动的设想,但对皇帝来说,他落后了。
这些设想被不愿落后于人的万历皇帝付诸实践。
一声令下,火德星君的前后轮被卸下,包上橡胶胎,前轮还装上了轴承,轴用的是打磨光洁的铸铁小球。
铸铁虽质脆,却总比木头球强。
装上新活塞的蒸汽机在动力上也有更大的进步,它们加在一起,让新式火德星君的速度提升足有百分之三百多,现在潞王再想追上他皇兄,走路已经不行了,必须得走走跑跑。
紫禁城里还跑着一辆北洋全手工自行车,万历骑着可带劲了。
至于湖里的那些一丈大小的战舰模型,统统是蒸汽船,甲板上的船帆是样子货,低下带着螺旋桨,航行速度还不慢。
尽管这些东西有些难以量产、有些则还无法投入使用,可陈沐送回来这些物件确实极大地丰富了皇帝的业余生活。
也让见惯了大漠孤烟的蒙古小王子崇拜这位家住紫禁城的万历小叔叔崇拜的像是神仙。
三娘子在宫里仅仅待了一下午,可小王子布塔施礼哭着闹着要坐大船,干脆被万历下诏留宿了,直至阅兵结束后又过了十几天想妈妈,这才放出宫跟三娘子住了两天。
“其实起初朕想留布塔施礼在京中,是想要跟蒙古下一代顺义王多交往。”万历确实挺喜欢这个憨乎乎的布塔施礼,在三娘子请奏还塞外这天,他对三娘子道:“不过现在,朕是真打算让他留在朕身边。”
三娘子心里对万历这样的心思是了解的,因为她一开始带布塔施礼来,就有这个想法,让儿子在大明为质。
其实在进京路上她就想过,俺答不愿给小儿子太多也能理解,幼子势大对长子绝对是威胁,内乱只会削弱蒙古,但内乱也并非绝对,除非……除非一方绝对强势,才能避免内乱。
她希望绝对强势的一方是她的儿子,而非那个老得都开始掉牙的辛爱黄台吉。
“让他留在陛下身边沐浴天恩,臣固然心中所愿。”三娘子摸着儿子的黑亮长发,眼神中有些发狠,道:“只是分别之际,心中难以释怀,望陛下海涵。”
万历缓缓点头,笑道:“朕看夫人甲骑精锐,便留下十骑吧,照顾小王子生活起居的佣人朕自会为他遴选,有十骑做护卫也该够了,北京离归化城也不远,就八百里路。”
“什么时候忠顺夫人想他,朕便加派步骑护送小王子启程返归化城,过三四个月再回来,如何?”
三娘子大喜过望。
喜的不单单是能时常见到儿子,而是皇帝这个提议,意味着布塔施礼并不全是质子,质子是不可能想回去就回去的。
“不过先别急着谢朕,朕还有个忙要你帮呢。”
皇帝今天没穿甲胄,明黄色章纹袍子的袖子背在身后一甩一甩,转头道:“朕打算将国子监扩建,忠顺夫人回去为朕问问蒙古别的部落的王子,还有塞外各个都督同知、指挥使之子,倘若有极其优异的千户之子也行,朕打算让他们进北京读书。”
“就先定在二十人吧,如果忠顺夫人的人选过多,那就好好选选,报给兵部左侍郎吴兑——这对朕是有好处的,对草原上的贵族也是件好事。”
三娘子更觉得这对自己是好事,布塔施礼在北京也是要读书的,可能就是在国子监,那么这些部落首领的孩子将会与他一同学习,那么将来等布塔施礼回到草原,这些人也会是他的助力。
“除此之外另一要事,是近来朝中各边官吏多有信报,开市日多,道路多有不善、陆运甚难,因此朕打算在各处互市之地修路铺轨,方便商贾,担心蒙古诸部误会朕之善意,因此先给忠顺夫人通个气。”
万历笑道:“回去还需劳累夫人,代朕告知各部首领。具体路怎么修、长城外修不修,一来需夫人知会各部首领,二来朕派去寻遍的亲信还未回来,过些日子朕传书归化城再议。”
第三百六十二章
沥青
“你可是回来晚了,王安。”
乾清宫的军事室内,三娘子回去没几日,被万历派去巡阅口市顺带暗查关防的宦官王安便悄悄进了紫禁城。
“朕估摸着你上月就该回来了,可你却跑到北洋去,是不是玩疯了呀?”
盘着腿的皇帝一脸不爽,心里塞满了羡慕,才一脸正经地绷着脸说出两句,便一拍大腿挤眉弄眼地问道:“你这次出去都见到什么好玩的,快给朕统统报来!”
“回皇帝爷爷,奴婢不敢,去北洋是看他们的木轨马车,是否真有那么神奇。”王安倒是并不惶恐,走到皇帝身边献出一副手绘的简陋边塞舆图道:“这是奴婢记录的大市、小市地点与距离,近年边塞口市数不胜数,奴婢一趟走下来竟有六十三处。”
“这六十三处分大市、小市,供蒙古等四十七部与我贸易,大市主贵,一年开市一次、一次期满一月,是供诸部首领们市马易货;小市只开两三日,各地开市月份不同,但一口之地每月都会有一处开始,小市主贱,供诸部牧民与我互通有无。”
“口市如此之多,一年只用上一次,奴婢以为若北洋的木轨马车言过其实,则不必耗费资财修路铺轨,因此特意去看。”
万历缓缓颔首,夸奖道:“你做的很好,那么结果呢,结果如何?”
王安说着用力点了点头,道:“北洋四条并排轨道大率各长十二里,双马拉车,载重为其次,主要是……稳,安全无忧!”
“四条轨道并行,两条向东、两条向西,十二里路被分成三段,每段四里,马车载上货一路跑过去不歇,一段路结束马也累了,换马接着走。”
“奴婢也问明白了原因,过去用重车走得慢不说,单马车就有二百多斤,再载上货,走土路轮子都陷进土里,根本走不开。如今硬木架在软木枕上,铁轮子嵌进硬木轨上,雨雪都能走得快,就是花费要高。”
王安连说带比划地对万历道:“但咱不缺木料,大东洋的金城县每年能运回上百船木料,那些木方做不成大材,但做这些器具却好的很,何况以东洋军府收入折算的贡物,不必考虑成本。”
万历缓缓颔首,他大致对北洋的木轨马车有些许印象,随口问道:“那他们为何铺长一些呢?”
“可长不得,就算用在口市铺上几里地,北洋的叶公都很担心,怕趁没人的时候被百姓军民将枕木、硬木卸去变卖。”王安说着俩手一摊:“官军也总不能什么事都不做,就在沿途盯着那条路不是?”
万历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他回头看向桌案上摆着的图纸,上面绘制了清晰的路线,由各个口市通向周围的大部落。其中最显眼的就是‘青城’归化城,用四通八达的道路连通,成为明军出塞探明未知地形的物资集散地。
对他乃至整个明帝国而言,俺答病重是明军出塞最好的时机,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一旦下一代继承人稳定了,他再想要做出这种举动,哪怕战争只是他最后的手段,但明蒙双方都会把这一切推向战争边缘。
除非他什么都别做。
可什么都别做……那不把朕憋死啦!
如果说在大明腹地修这条这样的路都会被偷走木轨,那出塞去修更得丢了,万历百无聊赖地举起双手把大袖子晃荡下来,像托着什么东西,最终撇撇嘴道:“朕还以为有了了不得的好东西,没想到还会被偷,唉……那还是修土路吧。”
木轨道的优势很明显,平稳、有利于大规模运输,想快就少拉点货、想多拉点货就整体稍慢一点,马车不容易坏在路上。
最关键的是速度可控,出发点将货物送出,多久之后抵达下一个位置换马的时间都是可以准确计算的。
这一点万历非常喜欢。
“陛下,也许将来能不修土路。”王安看着万历失望的表情,斟酌着说道:“北洋还修了沥青路与水泥路,前者走得极为平稳、后者很硬但不怕晒,而且成本低;奴婢听说最好的路,是用水泥做底、沥青上垫,但成本高昂令人望而却步。”
“沥青路、水泥路?”
万历抬手挠着下巴长出的小痘痘,皱眉思索:水泥他熟,紫禁城里有几个工事就是用那玩意修的;沥青他也熟,电线外头包的就是这个。
但这俩玩意儿听起来不太像用来修路的呀。
“成本高,有多高?”
万历皇帝翻着眼道:“我成祖皇帝永乐十二年北逐元寇回朝,力排众议从雅安抵拉萨修出一条三千余里的驿路,那时我大明两次北征鞑靼瓦剌、三宝太监下西洋,难道朕比那时还穷么?”
“大明从没有任何时候比今日还富,什么成本。”皇帝高高扬着下巴,以不屑的小眼神儿看着王安,端着茶杯清清嗓子,道:“说来让朕听听,修条路,多贵啊?”
王安小心翼翼地等皇帝把茶水喝了、咽下,看上去是生怕皇帝把茶水喷他一身,这才缓慢地说道:“沥青混碎石铺路,北洋修了两丈宽的双向路三里长,耗银两千四百七十两有奇。”
“沥青,市价百斤二两五钱银,北洋采买便宜,但算上脚钱也大致是这个价。”王安非常认真地说道:“陛下,大明的确比任何时候都富贵,但任何时候大明都没修过这么贵的路。”
万历瘪着嘴在小脑瓜里快速换算着自己的身家与道路成本,半晌才倒吸一口凉气:“乖乖,朕前年买灯市上的货,花了能修八百里路的钱?”
王安一听这就知道坏了,皇帝爷爷是真打算修这样的路。
要不然他不会在心里算的!
果然,万历下一句就是问道:“那沥青路,值这个价?”
“不好说。”王安并未说出万历心中想听到的话,他说:“路两边还要修土路做马道,马在硬路上跑得久了容易伤蹄子,倒是方便步兵与驴骡车,走得慢、路平,北洋修那两条路也并非是为了让兵力快速通过——他们只是想做一种师范道路,中间略高两边略低,边沿用水泥板挡住,下面埋水泥管做成的下水道引到河里去。”
“这种东西有什么用?”
万历大为疑惑:“马不能跑,只让车走,还快不起来,修得再平再好看又有什么用。”
“马在上面不能久奔,可是陛下,自行车和火德星君能跑啊!”
……
沥青价格出自《工部厂库须知》万历三十七年价格,实际物价或稍有不同。
第三百六十三章
歪才
正如万历皇帝的大明帝国是新与旧的交替,作为其中‘新’的代表,北洋的这一特征最为明显。
再横跨世界所有大陆的帝国广袤土地上,再没有哪个地方比天津的北洋还要奇怪。
这里冒着令人生畏的黑烟,天空时不时升起一条畅游的巨大怪物、地上一列列军兵穿着简洁而威武的兵服进出训练,排枪声、炮火声与那些吃了煤炭就生气的巨大怪物发出呜呜的轰鸣声混在一起,凑成万历年间极富冲击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