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847


第一百五十三章
硝石
  朝天宫是道观,大明有许多座朝天宫,多兴建于道君皇帝嘉靖时期,而在那之前的朝天宫在南京,这个名字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定的,为朝见天子之意。
  南京朝天宫在历史上有多种身份,最早是吴王夫差、孙权的冶铸兵器之所,后来有时为寺庙、有时为学宫、有时为道观。
  但在明朝,尽管它依然还是道教建筑,前有三清殿、万岁殿,但更有习仪亭,也承担着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朝见天子礼仪的使命。
  朝天宫是个好地方,亚州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地方,万历皇帝赐下许多金牌还尚未发下,这些部落首领待将来局势安定也都是要去朝见皇帝的,但亲手修建一座朝天宫?
  说实话像这种大型工程,陈沐还真没想过,他下令盖过最大的建筑群就是南洋军府卫岛的联合炮庙阵地,让他去修真庙?
  不过在金城,那边的百姓早就做好兴建大型建筑的准备了。
  金城知县吴中行安置百姓的方式与常胜相似,在得知邹元标安置六万余百姓的方式后,他也有样学样,不过是将百姓分别安置于状元桥南北东西四个方向,一切生产为上。
  金城是块福地,北方有普遍生长至十五六丈的高耸红杉,围大二、三丈;南方有等待挖掘的金铜大矿,取之不尽;西临海岸遍及渔盐之利,东部则有群山阻隔了荒漠,山有飞禽走兽,可供打猎制皮。
  两万余移民百姓合以郑屠部的子民让金城县在籍百姓数逾五万,安置于横二百里、纵千里之间散落而居,而且并未遇到像常胜县那样粮食紧缺的窘境。
  郑屠部上万人本就是金城县治下百姓,他们的生产不因明军到来而开始、也不因与西军征战而停止,虽然种植口粮稍少,但到底能提供人们生存所需的粮食。
  何况北方还有尤为庞大的伊族部落、东北数百里外还有尤为凶狠的黑脚人。
  黑脚人在与吴知县的战争中被打得大败,如今一部分最凶狠且不愿半点妥协的部落已向东迁徙,仍然留在同伊族接壤土地上的黑脚人也在镇朔将军炮的教育下变得热情好客。
  他们比伊族人富裕的多,金城与伊族、黑脚两个大部落贸易能得到大量粮食。
  平心而论,如果一场大战让吴知县找到一点儿总督的感觉,那现在他就是一省总督。
  因为一个草创的县城,要比一个上千年形成、上百年治理的省级行政区难得多,要管理的事情也要多得多。
  比方说除了治理县中、守御作战这些常规的工作之外,吴中行还在编修县志,专门指派县中六人跟随他深入各地,了解土民与百姓的生存方式,并对途中一切加以辨别。
  主要是认识并记录草本与蠃鳞毛羽昆五虫,比方说受他们利用的巨大红杉,在县志中人们对这种植物的认识为树纹美、材质轻软而韧性十足、一身上下皆可入药,可用于建筑、搭桥、家具、药材、畜牧与鞣皮。
  建筑、搭桥、家具这些不用多说,任何树木都能提供这些用处,但药材、畜牧与鞣皮就不是任何树木都行了。
  杉木的根、叶、树皮、木材、球果、杉节都能做药,这是移民来的医生说的。
  至于畜牧则是因为杉木生得极大,而从黑水靺鞨群岛到这里广泛分布着大鹅,是当地人畜牧的主要牲畜,一些生长超过千年的杉木树心通常会腐烂,但杉木的外层却依然完好,当地土民就会把这样的树叫做鹅圈,在里面养鹅。
  鞣皮则是用树皮提出来的胶,就像鹅圈一样,明朝百姓通常是不这样做的,虽然在元朝人们就已经会使用栲胶鞣革,但只在一些特殊用途时使用,最普遍的工艺依然是石灰脱毛、硝化鞣皮。
  但在这边,人们用杉树皮提炼出一种土黄色的栲胶,用来鞣皮并染色,这也是为什么印第安人的皮具都是原色。
  这种皮也被称作植鞣皮,很硬很厚。
  吴中行在金城越来越得心应手,此时此刻,就算拿国内的知府跟他换,他都不会去。
  没有人会放过能让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
  极短的时间里,金城县南北各地立起四座金园、六座木园、三座胶园与三座皮园与四座粮园、两座瓦园与一座硝园,每座园子就是一座工厂,但根据生产的不同用途起了不同的名字。
  金城不但制金锭、铜锭,还生产面粉、木材、皮具、砖瓦、栲胶、熬硝等多种特产。
  在古代很长时间里,人们都认为硝为中国特产,因为只有中国人会提炼天然生成的硝。
  当然到这个时代不一样了,随元军西征,被称作中国雪的硝石被带往阿拉伯世界,随即传入欧洲,一同带走的还有农民自碱土制取硝石的方法。
  而碱土,降雨越少的地方含碱越多,所以明朝的硝匠多集中西北,所以陈沐能从岩洞中取得硝石。
  金城县东方的南北纵贯的巨大山脉阻隔了西海岸的水气,山脉东侧降雨稀少造成了大片碱土。
  黑云龙的骑手穿越山脉缺口向东奔走,他们用战马踏出道路,在一望无际的碱土大漠中发现名为休尼人的部落,马队首领呼兰与他们一见如故。
  这是一片未经西人祸害的土地,因为除了零星可见的仙人掌外这里寸草不生。与之相对,休尼人的男子都是好猎手,不会打猎的人都饿死了。
  在呼兰眼中,一个蒙古兵的优秀与否取决于三点,首先他要是个优秀射手、然后是个优秀战士、最后还要是一名优秀的骑兵。
  休尼人已经完成了第一步。
  不过吴知县并不打算让他就地募兵,金城的士兵已经狠多了,朝鲜人、女真人、蒙古人、日本人,这些奋武张扬的各族武士随处可见,比起募兵,吴知县更在乎的休尼人脚下的碱土。
  当然,大名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技术,堆粪制硝,不过注重民生的吴知县并未在县中施用,因为这是肥料,何况西海岸总下雨,效果并不好,产量很低,硝石是不能产量低的。
  拥有碱土提取硝石工艺的中国从来不缺硝石,西北的碱土、西南的岩洞,是这种技术成就了北洋军如今的轮射战法、他们的铳炮齐出。
  如果用熬硝匠的说法,说是熬硝千日,不抵将军一炮;那么堆粪制硝则是五县拉一年,硬仗打一天。
  都是夸张说法,但取碱土熬硝比堆粪更好用,只要有合适的碱土,所以金城县也在贸易。
  吴中行用货物、食物来与休尼人的猎手换毛皮,在初步建立信任后派人穿过山脉,用车辙与马蹄踏出属于明人的硝石之路。
第一百五十四章
感激
  金城县是福地,坐拥麻家港的亚城也是,只是冷了些,日子过得快,人老得也极快,这里的知县是赵用贤、总兵官为麻锦。
  南方先前的战火似乎与他们无关,金城县打仗时麻家港正是最好的时候,一年中难得的温暖回到这里,四通八达的陆路、海路贸易往来繁荣。
  不过这繁荣来得快、去得也快。
  临近十月,长达四个月的贸易时间结束,突如其来的暴雪阻断了往来的商路,大雪下起来便不知何时才会停止,日夜不再分明,呼啸的寒风占据每个人的耳朵,每个夜晚都有丛林中巨大树木被积雪压垮的吱呀声。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习惯这种长久的静谧中突如其来的巨响。
  一支亚念人的商队来不及满载货物离开,趁海水尚未结冰连夜开船回到麻家港请求借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温度差异极大的麻家港,人们的建筑与中原迥异,连年暴雪冰棱几乎将早年建筑的屋舍尽数压垮,而在不断摧垮的房屋废墟上一栋栋新宅又再度动工。
  如今麻家港多半屋舍院落的地基都高出地面三尺,屋子则要再高三尺,有些老屋有巨大的丁字烟囱,那是去年赶工之作,今年新修的屋舍更加美观,都添置了用梁柱加固的二层阁楼,阁楼都有通向外面的门。
  县中早年修缮的老屋多集中于港口附近,有些旗军舍不得摧毁,则被麻锦下令修出大窗户,如果门被冰雪封死,至少他们能通过窗户钻出来。
  避难的土民商旅得到很好的照顾,他们都是亚城县的在籍子民,隶属于过去牛魔王如今牛吉祥的部落联盟,一行三十余人与七头驯鹿六条白犬分得一个院子供他们避冬居住。
  麻锦带人给他们送来很多烧酒、冻肉、厚实的棉被与毛皮毯,为了不浪费教育资源,还打发一队女真兵跟他们住在一起,一同学习汉话。
  大部分女真兵与朝鲜兵都被分配到麻锦标下的麻家港千户所与十岛千户所,因为他们更能忍受寒冷,也更习惯这里以渔猎为主的生产方式。
  更多旗军与猎手已准备启程,旗军要携带足够的食物开始冬季训练,趁着现在天还并未冷彻,他们要进行为期一至三月的训练,包括行军、生存与在极端条件下维持战力保养军械。
  这是麻锦在上任亚城总兵官之初定下的要求,他在为远征东方做准备。
  至于数量众多的猎手,他们早就该启程了,钻进规划中猎场内的猎房,捕获貂、狐甚至更大些的野兽,只不过在启程前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并未完成,就是要见知县赵用贤一面。
  可赵用贤还没回来,他们便只能等,一直等到入冬后一个月,即使那时知县仍未回还,他们也必须启程,否则积雪已经成冰、海岸已然冰封,猎房就不好进了。
  万历皇帝见了麻锦麻贵的信,对他们的请求作出许可,大同仍留麻氏一族宅邸,不过将他二人家眷迁往麻家港。
  在漫天的风雪中,裹厚实狐裘的麻锦常常拄着战剑立在已结出大块冰棱的栈桥边,在儿子麻承志、麻承恩的陪同下等待归还的福船。
  他们手上戴着军服厂用野牛皮做的手套,脚下穿着同样是野牛皮做的皂靴,不过工艺不一样。
  手套与靴面是硝化牛皮,很软,手套与靴子内还有一层兔毛,很是保暖,靴底则是金城皮园做的栲胶鞣皮,皮革中还有铁钉板夹层用来防滑,做工精良造价高昂。
  麻锦等了整整八天,沿岸与海水相连的泥地都结冰了,依然没有船航来的消息,他觉得自己的知县可能死掉了。
  结果亚城外传来驯鹿銮铃的声响,就见一队裹着极厚毛皮大袄的原住民或乘犬橇或乘鹿橇,簇拥着一个穿青袍绣鹭鸶补子的胖子淌雪一脚深一脚浅地朝知县衙门走去。
  麻锦听他说:“大帅叫赵某来做这亚城知县,不让吴子道、邹尔瞻来做,麻帅可知是为何?”
  那胖子拍拍罩着毛皮大袄鼓鼓囊囊像球一般的青色官袍:“因为五个知县我最胖,冻不死!”
  步入官厅,早有旗军将壁炉烧起,几名旗军在赵用贤与其随从身上拍打,将衣袍上的冰棱拍碎,官袍这才被脱下,就听赵用贤向麻锦介绍道:“这是北方沿海部落的捕鲸人,他们的部落比你们当初登陆的地方还要再向北走五百里。”
  赵用贤说这些话时生出冻疮的脸上带着骄傲,道:“他们以捕鲸鱼、猎白熊为生。今年我去了很远的地方,趁夏季探查沿岸汉文学堂的情况,亚念的年轻人已经可以用汉文说上几句话了。”
  麻锦可以不理会赵用贤的自嘲,但此时此刻却一定要批评,道:“知县不该走这么远,即使一定要去,一要守时、二要通知,猎手到现在还等知县派遣今年的猎物。”
  “唉,这在下是知道的,只是回来时船被冻在路上,我只能再回他们部落借了鹿和犬,还有这些护卫,这才回来。我的船和船夫还都在他们部落呢,留着教授汉文。”
  赵用贤自顾自道:“论土地辽阔,五县不分伯仲,而我亚城却是五县所能掌控、分配土地最多者,亦是在籍百姓最多者,就算诸县添上八万移民,也不比亚城,麻帅可知这是为何?”
  “因为传统,麻帅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学习我们的传统,这次我去北方做的也是这件事,在最北方有成百上千个捕鲸猎熊的部落,少则十数人多则上百人,每年海水解冻,他们会去猎鲸,为感激鲸鱼让他们存活,会为每一头鲸鱼做仪式,今年不同了。”
  赵用贤说着被冻得僵硬的面上挤出笑容,双臂展开道:“我教他们祭拜天地、感激大明天子。”
  麻锦皱起眉头,人家感激鲸鱼让他们存活,这是好事,你去教人家祭拜天地也就罢了,感激大明天子做什么?
  只是这话他不能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