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双方本就有很深的仇恨。
但是显然,此时此刻,明军站在潘公绩这边,他当然不会不知趣地提起这段往事,不论言语还是举动都很尊敬。
“解清化之围?将军仁德在下钦佩,然此际我部伤亡甚多,不休养生息再提征伐……”潘公绩面上为难,环顾左右对陈沐反问道:“天军此战攻破敌军,不知伤亡几何?”
陈沐对潘公绩部出战伤亡巨大是心知肚明,前面直面阮倦,腹背又遭受敌袭,至少两个军阵伤亡近半,后半场都是在溃散状态中打下来的仗,伤亡低不了。
而且他还猜测,乂安城内别的将领与潘公绩也不是一条心,否则早在其腹背受袭时就该率军自府城冲杀而出,又哪会任由潘公绩部落得如此下场。
“我部伤亡不足百人,尚有力再战。”陈沐说的是实话,他对潘公绩道:“假使潘将军发精兵八千出乂安过演州直走清化,陈某将兵亦趋,则清化之围可解。”
“陈某并非单打独斗,我大明另有两部大帅将兵十万,自镇南关、云南入北朝腹地,势要灭莫氏于升龙,将军忠于朝廷陈某很是钦佩,如此忠君之人,陈某自当报于陛下。”
“将军今日之功,可授世镇乂安,如清化克复,陈某也愿举荐将军于陛下,世代镇守乂安、演州、清化之地。”
潘公绩张张口,抱拳在前的手心出了一层细汗,还沉浸在陈沐所言伤亡仅不足百人的战果中,紧跟着又听到另有两部明军杀入莫氏腹地,令他表情变了又变。
至于什么世镇乂安、演州、清化三地,此时已不能令他动心了。
他的心颤得厉害,己国蒙难之时,处处分裂,内患尚不能解,若明军大举入寇欲侵夺其地,就如陈沐军之战力,国中谁能阻挡?
潘公绩有些担心陈沐突然翻脸,他斟酌地问道:“天军此来兴大军入莫,这,还望将军实情告知,究竟所为何事?”
陈沐见他后退一步,看到其慎重与担忧,正色道:“将军不必忧虑,此次过境原本仅是小事,陈某需借河道及两岸漕运,向云南疏通货物而已,成与不成皆在两可。”
“但莫氏杀我使者一人,才让陈某慎重探查安南之地,见阁下国中正值兴兵之时,故有兴仁义以讨不仁之意。”
陈沐说着抬起手掌道:“陈某可对天立誓,大明此次只欲攻灭莫氏,助安南国中重新平定,绝无侵吞安南之意。”
“待乱世以毕,陛下重新册封安南黎氏王,授各地忠义将军世代镇守,各不相攻,两国交万世之好互通有无,教化民生安乐,虽百代亦不必兴兵,以布我天朝仁义。”
第五十六章
木炮
除了潘公绩,陈沐没见南朝任何人,后来那些人前来拜谒也被陈沐让潘公绩挡回去了。
倒不是他不想见,见不见于他而言是无所谓的事,主要是因为张世爵押着阮倦所掠辎重要从山北面向海岸输送。
被人看到不好。
至少在南朝这边,他们还以为陈沐只是拿走了他所攻之敌的战利,阮倦的辎重被他自己带走。
其实,都是陈沐的。
“吓死了,大帅你是不知道,至少八,不!至少一万人从谷口出去向北跑了,要不是他们一打就散,末将恐怕就见不到大帅了。”
这一路张世爵就没敢歇气,眼看敌军向北溃散,他马不停蹄人不歇脚地往海岸边赶。
到海岸甲内衣裳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后步卒连路都不想走,一听他下令休息当即在岸边躺倒一片。
“可把他们累坏了。”
陈沐踱行沙滩,看着军卒横七竖八躺在沙滩并不生气,他心里很清楚,张世爵麾下千人这次是累坏了,比他麾下直接与敌军作战的旗军还累。
旗军是真不累,走走停停从头至尾就算追击都不冲锋,只是稳步向前压迫,斩获多伤亡少,仅有的伤亡还是被敌军箭雨射中无甲的地方或是运气不好,被阮倦部仅存的几门小火炮打中。
再小的炮,击中人也是立毙。
反倒张世爵部旗军,靠着阵势严整鸟铳坚利,死伤没几个,但从早上到下午三个时辰往来奔走,尽为急行,又备受惊吓,此时一放松几乎人人都要睡过去。
他们不但被累坏了,也被吓坏了。
并不是他们不勇敢,陈沐自忖上万乱军从自己眼前溜过去,每个人都有可能冲到自己近前砍上一刀,他若是阵势外围旗军,他也怕。
“到底这仗赢了,歇息一个时辰,等乂安府城给送了钱粮,吃过晚饭上船,今夜都好好睡一觉,明日去支援演州邓将军。”
杜黑子可憋气,这场仗他是最想提刀冲出去砍杀的,不过陈沐没给他这个机会。
整支大军都是缓缓压上,怎么可能放他自己出去跟敌军死拼,此时正收整着战场上捡回的战利分拣后搬上随军福船。
这次在兵装上收获不小,这些东西他们用不上,回头多半是要送往南洋卫重新回炉,除非陈沐打算把这些东西就地卖给别人。
左右旗军自己是不可能用这些个兵甲的。
不过战利里还有新奇的小玩意儿。
“陈帅,这就是阮倦军中遗落的木炮、铁炮。”
海浪拍打沙滩,也拍打停靠岸边的明船,沙滩上摆着几门火炮,各不相同。
阮倦二十门火炮一门都没拉下,全被明军缴获,溃败的时候没人愿意出苦力搬运火炮,即使是小炮,也有令人难耐的重量。
火炮有五种,洪武年碗口炮、二百斤小发熕、一百五十斤佛朗机、八十八斤小口木炮。
都是老熟人了,前头三种铜铁炮陈沐都见过,而且还都用过,最后一个木炮也在早年剿匪作战中见邓子龙用过。
当时他们是砍了一颗老树,挖空心塞上火药当作一次性破门炮使用。
而这一次他在安南见到的木炮有所不同。
锯削得当的两块大木榫卯合在一起,形成炮膛,外面再用相同方式裹上两个更大的木块,然后再裹一层。
三层木炮膛大小相套,外箍铁圈五道,做工精细——这绝非他们用来破门的粗制滥造。
这是制造方便、使用得当的制式火炮。
陈沐弯腰提起环抱,颇为费力地扛在肩上,此时此刻,这门木炮的最大意义显露无遗,再放回去他指着木炮说道:“炮大口小,看着比镇朔将军还大,其实看口径也就二斤,不过他们用来打散子。”
木炮很结实,因为很厚实,依陈沐对火炮的了解,装两斤火药打放五六次撑得住,最大的问题不在质量而在威力。
因为一位木炮的重量顶得上三门东南小虎蹲炮,即使是陈沐旗军的大虎蹲炮,也比它稍轻些,威力却要大得多。
这是非正规军野战的好东西。
陈沐指指木炮,对身旁家兵主记道:“记下来,我们也该造一批精工木炮,在辽东、在蓟镇、在宣大,各巡检司配给简单军械,当外寇入侵时组织民团,有阻挡之力。”
“回去拿给高公,请他拿主意。”
其他火炮没什么好看的,倒不是说它们没有长处,各式火炮比之大明军械的长处都很明显……装饰豪华。
这不单单是安南国的特点,整个南洋,诸国在炮这类军械上都有这样的特点,炮耳、炮尾、炮首、炮身,作为最稀有的尖端武力,一个比一个豪华。
铁炮外装铜饰甚至银饰,或是铁质鎏金,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些炮是由明朝流入,哪些炮是本地自造。
造型笨重的碗口炮,炮身仅有阴刻制造年份,造于洪武年间,显然是明成祖南征安南之战时的老古董;装饰豪华的小长炮,则是另一种血统,来自葡萄牙商船的小炮再经安南自主仿制。
战利被清点装上战船,乂安送来些许银两与粮草运抵海岸,旗军当即离开沙滩,仅留一旗在岸边驻留传信。舰队开入浅海缓缓漂泊用晚饭。
用过晚饭,陈沐去伤兵船上探视过受伤旗军这才回到赤海舰,今天部下都疲惫得很,不过陈沐精神头还不错,去船上马厩喂过坐骑,这才坐在船首不知想些什么。
杜松想了又想,斟酌几次才对陈沐问道:“大帅为何不去乂安府城做客,他们那个将军不是诚心相邀?”
“诚心相邀,多半是诚心,怎么,你想去乂安城里逞逞威风?”
战阵上耀武扬威不得伸张志向的杜黑子此时竟有些不好意思,抓耳挠腮才鼓着发紫的面庞道:“我听人说,安南女子娇小玲珑,放在膝上……不是帅爷,我没想别的,就是想,想见见。”
陈沐没好气地瞥了一眼杜松,在甲板上伸了个懒腰,正色道:“想见没什么,别忘了军法。何况,去什么乂安,要去,就去升龙。”
“我们去找邓武桥,与林满爵合兵,在清化与敌大作一场,下一步,就是升龙城!”
第五十七章
清化
陈沐首战顺利,带兵沿阮倦退军路线几近平行的海面向演州行去。
在船上,白元洁部下送来俞大猷部出镇南关在谅山一带与莫氏鏖战的消息。
出镇南关的明军被卡在升龙东面门户不得寸进,莫朝军士依仗熟悉地利,非但未束手就擒,反而在伏击俞大猷成功后数次大战。
战报上说是大战,但实际情况在陈沐看来算不上什么大战,莫氏向北派兵不知几何,但兵力并不太多,落实到双方交战的确切兵力则更少。
半月中交战七次,皆为数百人乃至上千兵力之间的局部小仗。
伤亡就更少了,明军七仗算在一起,伤亡不过二百余,莫氏兵将也差不多,接近势均力敌。
明军甲炮稍精,莫氏则更熟悉地形,在战果上没差多少。
战果受限的最大的原因,还在那一带的地势,太险要,不足以大战。
“安南国西高东低,升龙北面群山峻岭,谅山为锁钥之地,攻下谅山则升龙可传檄而定。”陈沐在赤海舰船舱中与左右诸将议事,指指茶案书信道:“俞帅想让我遣一精军,自敌后路截断其粮道。”
“俞帅本是想让白帅派船,他派邓铨率军渡过其后,不过白帅的意思是用咱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