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岁月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1427


“很多兵在这边砍柴。”司机小刘是个第五年老兵,很快要转志愿兵了,对这里的环境相当熟悉。
“砍柴?”李国富愣了一下,旋即笑了,“是教导队的预提班长吧?”
作为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来的参谋长,李国富当然对1师教导大队的这个光荣传统了解已久。
教导大队是师首长的心头肉,他们大队自己定下了许多规矩,虽然有时候显得有些标新立异,不过毕竟教导大队是个特殊的部门,只要对训练有好处,不看过程看疗效,就由得他们去了。
也难怪,在军队首长的眼中,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是从基层积功而上的首长眼里,战斗作风强悍,军事训练牛逼的单位是青眼有加的,谁不想自己的部下带出去嗷嗷叫,虎虎生风?
那样自己的脸上也有光不是?
“预提班长肯定就是预提班长了。”小刘说:“不过以前没见过有人到家属院这边砍柴的啊?”
小刘的话,让李国富顿时一怔。
“嗯?”他从座位上坐了起来。
透过车窗,左右两旁的景物告诉参谋长李国富,这里已经是家属院的范围了,并且是高级军官的家属院附近。
一个背着一挑柴火从路边一闪而过的列兵引起了李国富的注意,他觉得这个列兵有些眼熟。
李国富一下子没看清是谁。
然后又是一个列兵挑着柴火,从窗外一闪而过。
“嗯?”他第二次发出了质疑。
不过,车子继续往前,那些学员兵很快消失不见了。
车子开进了家属院。
这里的家属院实际上是高级干部的家属院,师长、政委是独栋小楼,其余的是四层的苏式老式建筑楼,住的是副师长和参谋长之类职务的军官。
车子在四层楼的楼下停住,李国富下了车。
刚往门楼方向走两步,他忽然想起了什么,站住了脚步,原地周围看了看。
好像没啥不妥,但是又好像有些不妥。
站了好一阵,司机小刘停好车,也走到了自己首长身边。
“参谋长,你在看啥呢?”
李国富举起指头,放在自己的嘴唇上,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似乎在侧耳倾听什么。
过了一阵。
李国富问小刘:“小刘,你听出啥不对劲吗?”
小刘装模作样停了停,摇头道:“没听出,首长你是打过仗的,我没你那本事。”
李国富说:“你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些不对?”
小刘紧张地左右看看,心想这都和平年代了,该不会有啥敌特分子杀进来吧?
可是,家属院附近是有岗哨的,岗哨也没问题。
“首长,你是不是该回去休息一下了?下午还要开会呢。”
小刘的言下之意,暗示着参谋长最近太辛劳了,一个月时间走了两个单位蹲点,晚上都要检查夜间训练和讨论战术和训练,累也是理所当然的。
李国富脸一虎,说:“我不累!不就是跑了两个单位吗?这算啥!我是说,你有没有发现这里少了点什么?”
小刘问:“少了……什么?”
李国富似乎终于确定自己的答案了,摘下帽子,一拍,说:“知了!是知了!”
“啊?”小刘一头雾水,“知了?知了怎么了?”
“你有没有发现,这里的知了好像没有了,听不见了!”李国富说。
司机小刘这才听出来了,确实,这附近和外面似乎有些不同,刚才一路上,但凡有树的地方,知了都在拼命叫唤。
可是这里,知了似乎没什么声息,远远听到一两声断断续续的叫声,和外面营区里的知了简直天壤之别。
“首长你这么一说我听出来了,这里的知了不叫了……不是不叫,是很少叫……”
李国富一挥手说:“走!看看去!”
()
第135章
暴怒的教导员老汪(第四更求月票)
这天上午开饭前,庄严砍完柴后和王大通等几人去小河沟洗澡。
刚洗一半,庄严看到王大通站在流水中,一手拿着白毛巾呆呆望着天空,令一只手不停揉着自己的右眼。
“大嘴,你干嘛?”
王大通微闭双眼,像只蛤蟆一样深深吸了口气,胸脯涨了起来。
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说:“我右眼皮子一直跳……”
庄严将白毛巾放在冰凉的河水里,舀了水泼在自己的头上,不以为然道:“妈的,都什么年代了,你好歹也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怎么还搞封建迷信那套。”
王大通浑然不觉,仿佛老僧入定一般,压根儿没搭理庄严。
好一阵,才睁开眼,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老子夜观天象……不妙……不妙!”
其他几人哄堂大笑。
徐兴国说:“大嘴,现在烈日当空,哪来的什么星象给你观察?”
王大通睁开眼,遥望教导大队的方向。
一辆墨绿色的背景212软蓬吉普车,从师部方向一路开来,穿过大门岗,然后停在了大队部门口。
……
汪成林是湖北人,长了个鹰钩鼻,个头不高只有一米六九,但论相貌,绝对也算得上老帅哥一枚。
今年他也快到龄转业了,之前在师政治部里当干事,一直就当到了少校。
政治处,顾名思义。
汪成林这人有点儿意思。
用部队的话说,这人的笔头有点儿尖,写材料是一把好手,而且一张嘴能说会道,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在机关里立功容易,提衔也容易,可是临到转业了还没挂过实职,这履历上多多少少有些缺陷。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老汪政治处主任诉了一番苦,好说歹说,总算赶在转业退役前被调到了教导大队担任政治指导员。
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是正营职,也不算亏待老汪,他在政治处也打滚多年,到临了肯定给他再提半级回地方,算得上是对他多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服役军队的一种承认和嘉奖。
上任半年,老汪成了教导大队里最让官兵头疼的人物。
这人抓起政治思想教育来十分严厉,一向以训练为中心的教导大队摊上这号人物,学员们自然叫苦连天,就连大队部的参谋教员们也多了不少工作量。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俗话在哪都适用,部队也不例外。
汪教导员上任伊始,总得做点什么让师里的领导看看,让自己的下属和同僚们看看,又或者说让兵们看看。
汪教导员第一个改革就是从规范日常管理上下手的。
他命令大队部公勤班在每个中队门前的水泥路用白油漆刷上距离75CM的步伐线。
三大步伐里,正步、齐步每步要求的标准距离是75CM,他规定学员们无论任何时候,包括去射击场的小河洗澡,只要经过中队门口的水泥路上都要三人成行,两人成列,并且每一步都要按照步伐线行进。这种规定让庄严想起了西点军校,西点军校规定学员在校园里进行时连转弯都要直角,而汪教导员的规定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营区里的水泥路是大家去训练场、洗澡的必经之路,这样就产生了一种相当搞笑的效果。
所以,自从老汪的规定颁布实施开始,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穿着裤衩的、手里提着桶的各中队学员,由于只有自己一个人,因此在水泥路边站着,等别人过来,才问道,一起走吧,组个队列。
第二把火烧的是晒衣场上的衣服。庄严感慨部队如果要整齐划一,居然可以打到如此极致。
按照汪教导员的新规定,所有晒出来的衣服都要按类型和颜色的不同区别开来。裤衩和裤衩晒一起,背心和背心晒一起,作训服和作训服晒一起,迷彩归迷彩。
经过教导队的人都会惊叹,远远看到那些晒在排房外的衣服都像一队队整齐的士兵,色彩、类别没有一点的差错。
第三把火烧的是排房内务。口盅全要整齐摆放在桌上,手把要朝一个方向,整齐得像等待受阅的队伍一样;牙刷和牙膏也有规定,牙刷统一绿色的,牙膏统一用小号中华,摆放时候也要朝一个方向歪着。
最离奇的是每人放衣服的柜子,里面衣服也要叠成豆腐块,统一靠右放置,数量和型号也有规定,一套迷彩,两套夏常,一条衬衫,不能多,不能少;左边放置教导队统一发放的邓选和毛选,还要有两本笔记,一本是军事笔记本,一本是政治思想教育笔记本;再往里靠是背包带,盘成圆圈状整齐放好。
多余的东西全要放进小包房的迷彩打背包里放好,不准在柜子里出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1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