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禽记者(校对)第9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5/1159

  艺人名气再大,社会地位也是不如他们,哪怕一些小朋友再怎么高喊某个艺人多崇高,觉得会发光的大明星会赚钱的企业家才是大佬,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大文豪,科学家等这类人才是真正的崇高,是人类的指明灯。
  “以后我们办了高端杂志,他们会常来。”高冷脸上浮现出一种光彩,这种光彩是对未来的规划和渴望。
  这种光彩,非赚多少钱可以想提。
  酒店的茶馆有五间,星光集团包了其中四间,本来打算五间都承包的,无奈酒店总经理亲自面对简小单左鞠躬右道歉,说老总,您包了我们两个游泳池,两个健身房,三间书房,如果连咖啡馆都全部包了的话,其他客人没处落脚了。
  也罢,四间就四间吧,也得给酒店留点余地么不是?
  “谭老在哪间?”高冷问道。
  正问着,只听到里面醒木一声脆响悠长,最大的一间茶馆传来了一阵哄笑,与旁边两家茶馆的安静迥然不同。
  “看来,他在这了。”高冷立刻正色对着门外一片玻璃认认真真地整自己的仪容,见头发有些许乱,连忙走到卫生间拿水压了压,一丝一毫都不敢怠慢。
  再走到茶馆门口,又听着里面醒木一声悠长,随后一个虽有些沙哑却亮堂的调儿传了出来:“诸位,这黑衣夜行人不偷钱也不偷粮,偷了一抹胭脂香!”
  哄堂大笑。
  不用说,站在顶头位置上像极了一个说书的穿着大褂手拿醒木的便是赫赫有名的自称“江湖不过是酒肉一场,有要事且谈半晌”的谭老,谭半晌。
  “谭半晌真是久闻不如见面啊,他还真的跟传说中的一样,就爱说段子呢。”杨关关激动不已地从包里掏出一本书,这本书是纯英文的,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都享有盛誉,是谭半晌写的,不是写的故事,而是社科类书籍。
  社科类书籍就是社会科学范围内的书籍。社科是社会科学的简称,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听听这诠释,就知道是有多不接地气了。
  小说要畅销,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只要你有人脉,就能畅销,看看现在明星出书就能窥见其中猫腻一二。
  而社科类作品就不一样了,哪怕你使劲儿推,这种书的受众本就不多,能做到像谭半晌这么畅销的,帝国少有,而能做到在海外也能让他写的关于帝国文化的社科类书籍畅销的,帝国仅此一人。
  谭半晌有个特点,他要么就呆山里不出来,一出来就喜欢成群结队地跟朋友海喝畅饮,人风雅都喝茶,他却随身带着二战时期的那种铁酒壶,走哪儿喝哪儿,喝得高兴了,就会来上一些段子引来哄堂大笑。
  随身携带着醒木也是够独特的,醒木就是我们常说的惊堂木,拍一下,判官道:“拿下去,给我砍了!”
  就那玩意儿,敲一声一声悠长嘎嘣脆,他随身带着,一酒壶一醒木,谭半晌也。
  高冷一进去便有人认出了他。
  “哎呦,高总来了。”
  “高总,你好。”
  一些人站起来打招呼,这次会议主办方老总都会认一认,更不用说电影《建国帝业》的大热,这些人都上了年纪,断然都是看了的。
  “偷了胭脂香的淫贼,哪里跑!”谭半晌半开玩笑指着高冷,算是完成了这一波段子。
  哈哈哈,众人再次哄笑。
  “谭老。”高冷快步走了过去伸出手握了握:“久仰久仰。”
  “高总,茶是好茶,但得给备着点儿好酒,这服务员说茶馆里没酒,还好我带了。”谭半晌向来说话自顾自个儿高兴,他身上那种张扬之气那叫一个挡也挡不住,这一席话说得服务员不知所措。
  这茶馆备了国内最好的茶,最全的茶类,可就是没有备酒的,也没想着居然有人把这安静的茶馆弄得跟老百姓看的茶馆似的,还带一个说相声一般。
  “给加酒。”高冷看了杨关关一眼,杨关关连忙小碎步跑了出去。
  谁都知道,这谭半晌旁的多贵多好的酒都不爱,就爱正宗的北京二锅头。
  想着,这酒店也是郁闷了,备什么酒也没备那么便宜的二锅头。
  “高总,听说您这次要办一个对外的高端杂志。”等高冷落座后,身边一些学者坐了过来,问道。
  “对。”高冷点了点头,客气地应对着,余光却一直注意着谭半晌,只见他勾了下眉,藏下几分不屑。
  “这对外的高端杂志……我们国内虽然的确是没有做得好的,但是这玩意儿亏本吧?高总,您这次要尹老大喊我们过来,就商量这件事?”一人问道。
  “当然不是。”高冷断然否定:“邀请大家来怎么可能就讨论一本杂志呢?这也太牛刀小试了,邀请大家来,主要是讨论一下目前国内纸媒的走向,宣传部听听你们的声音,毕竟,你们可是国内赫赫有名的大家。”
  众人微笑了起来,论大家,在场的都是。
  而谭半晌却依旧自顾自喝着酒,似乎对高冷说的一点儿都不感兴趣。
  七七八八每个人都寒暄了一阵后,高冷走到了谭半晌的身边坐了下来。
  “谭老,我有要事,可否谈半晌的?”高冷笑问道。
  江湖不过是酒肉一场,有要事且谈半晌,这是谭半晌的口头禅。
  谭半晌微微笑了笑,举了举酒壶:“今儿个喝多了,明儿会议上畅谈,高总,前途无量好,先提前祝你金银满箱。”
  江湖不过是酒肉一场,有要事且谈半晌,这是前半句,是谭半晌说出口的前半句。
  而他还有后半句,不是跟他关系非常密切的都不知道,那便是:若你我非一路,且让一旁。
  堂堂大文豪谭半晌,祝着商人高冷金银满箱,骨子里却不想跟这么个拍过明星裙底的铜臭成一路,自然不会跟你谈半晌。
第1455章
等一场巍峨(上)
  听到谭半晌这么多,旁边也都是饱读百卷经史之人,自然懂其中韵泽,面子薄为他人所想的几人连忙开其他话题,带过去,让高冷没那么尴尬。
  别说高冷了,连旁边的杨关关都听出谭半晌这里头的不屑与你交友的清高之下的距离。
  谭半晌可不管他人尴尬不尴尬,他这人就这样,向来直来直往,他仰起脖子又喝了一口酒索性坐到了别桌。
  这样,站在高冷身后的杨关关愈发替自己老总觉得尴尬了,脸红到了脖子根。
  放眼看去,来的这些人又有几个是真心想来的呢?想必没有吧,若不是尹老大的要求,怕是邀请不来几个人的。如今,比高冷身份高的传媒大亨有一些,不如星光集团资本却比星光集团的崛起更地道的,也有一些。
  但凡真的心有傲骨的学者,在心里的确对高冷这个偷拍明星裙底出生的老总,对星光集团炒作艺人旗下公司圈钱的路数,是看不上的。要不是高冷拍了贺礼影片算是扳回一点点,否则,在他们的眼里,高冷就是一个充满了铜臭味的商人而已。
  只是一般人在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毕竟高冷也是传媒界很有声望的人,这资本摆在这,而且请来开会,好吃好喝招待着,又奉了杨老大的意,没必要像谭半晌一般表现得那么直白。
  谭半晌不同,他一直就这样,对交际圈所谓的情商高嗤之以鼻,他坐在另一桌喝起酒来。
  道不同边不相为谋,没那么多七七八八的客套话。
  “高总,那……”杨关关有些不知所措。
  “没事。”高冷心里觉得有些挂不住,虽然早就听闻谭半晌做事不留情面,可这事儿真遇到自己身上了,还是有些没面子,只是他没表现出来,笑了笑与其他人聊了起来。
  “高总,你这次花这么大价钱邀请我们过来,一起畅谈如今的纸媒未来,听说是为了要办一个杂志?”一人问道。
  众人都看着高冷,谁都知道,这种不是单纯国家出力,而是由企业方出钱出力举办一次会议的背后,肯定是有目的的。
  “这一次邀请大家来畅谈纸媒的未来,也是我的硬需,你们也知道,我学问不高的,对纸媒呢也仅仅停留在两本娱乐杂志上,我想在纸媒方面有所发展的话,是一定要听各位老师的意见的。”高冷说道。
  承认了自己的确是为了办杂志,但态度十分谦卑,这让周围人倒很容易接受。
  高冷余光密切关注着谭半晌的表情,只见他听到这里似笑非笑一下。
  “高总,您的传媒公司现在在电视剧这个领域做得很好啊,我老婆天天在家看你的电视剧,都是精品。”一人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后话峰一转:“不过……你要是想办杂志,请我们过来聊,怕是要失望了。我们都是老考究,研究的都是很细分的领域,现在杂志如何才能大卖……我们可不懂。”
  “对,我们做的是纯学术的研究,要说要我们探讨一下如今的纸媒,那是可以,不过我们啊,对现在的纸媒,尤其是运营的好的纸媒真的是……”一人摇了摇头,不用说,他们对现在的纸媒嗤之以鼻。
  “现在的纸媒,就那些什么八卦杂志,什么时尚杂志,什么玩意儿?采访那些明星,那些小鲜肉,能给小年轻什么好的指导作用?这还用探讨吗?”
  一说起现在的纸媒,众人怒气满满。
  “他们都是老学究,有些偏激了,要是真按照他们说的,娱乐杂志岂不是都得关闭了?全部改成科研杂志?三字经?”杨关关轻声说道。
  高冷没说话,只是瞪了她一眼,她连忙闭嘴。
  “现在的帝国,病入膏肓了,都看手机,那些个小年轻很少有翻看纸质书籍的了,你说,一个不反复阅读书籍的民族,可怎么得了?”一位长者推了推眼镜,长长地叹了口气。
  “还喊着什么纸媒可以淘汰了,以为拿着个手机看看网文就知晓天下事了?就不需要纸质文学了?这么浮躁的社会,真是……高总,我看啊,你喊我们过来讨论真是白费钱了,纸媒的未来?纸媒有未来吗?现在卖脱销的都是那些娱乐杂志,八卦娱乐的。”
  “现在纸质书也是层次不齐,什么明星什么艺人什么煤老板,都写书,而且还大卖呢,优质的纸质书越来越少,真是看着急人啊。”
  如今的帝国,能静静地拿起一本纸质书阅读的太少了,而正如同他们所说的那般,如今优质的纸质书也很少出现了,到处充斥着浮躁的气息。看看候车厅的那些年轻人吧,一个个都是拿着手机低着头刷着,有的玩游戏,有的刷微博,哪怕是阅读也大多数进行的碎片化阅读。
  这是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吗?是因为科技发展,手机看资料更方便所以才如此吗?并非。我们所知道的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的人均阅读量,这个世界前400名亿万富翁中,居然有60人是犹太人,占总数的15%,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居然占据世界财富的36%。
  如果说财富只能代表金钱方面的社会地位的话,那么犹太人占据了20%诺贝尔奖的比例,足以证明这个民族在智力方面的优秀。
  犹太人把阅读纸质书籍作为十分重要的一项家庭教育的一个民族,在当今手机信息发达的时刻,他们依旧保持着成年人每年每人平均阅读64本纸质书籍的频率,而我们帝国人呢?我们帝国成年人每年每人平均阅读4本。
  64本对4本,其对纸质书籍的器重程度可见一斑。
  不仅仅是犹太人,欧洲人,美国人的纸质书籍阅读量也远远高于帝国人。昔日的帝国是文化为先的泱泱大国,如今肯精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人也越来越功利。
  都说纸媒已死,是啊,如果没有人买来阅读,如果买来阅读都是明星出的什么如何美白,自己又生二胎之类的书籍,是一些二路贩子所谓作家写出来的一些乱七八糟刊物,这纸媒确实必死无比。
  “教育,教育的根本应该是不断阅读的,是尊师的,我们现在太浮躁了,太浮躁了,浮躁到居然不能静下来心来看一本名著,浮躁到如果你说你喜欢看名著,你喜欢听古典音乐,其他人居然说你装逼,装逼是什么词?这种词都经常能在现在出版的书籍中看到,这样词汇熏陶下来的孩子又如何高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5/11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