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的自救攻略(校对)第5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6/711

  “下面说说志向、兴趣和现实。这个不见得适合所有人,我也承认有的时候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也是很美好的。特别是等到你们毕业的时候,大概率经济上已经进入新的上升周期,机会很多,工作环境也会比现在好,所以放弃稳定选择折腾是需要一定勇气的。我就说说我自己吧,咱们之间有很大的代沟,你们参考一下就行。
  首先最现实的,专业是比学校更重要的。很多不是处在用工一线的人经常以讹传讹,我猜在座的老师里边宣传大学的牌子比学什么重要的也不会是少数。
  错误!
  很抱歉这么说,但是你老师不在用工一线,他们并不懂,你不要指望他给你指导专业填报,虽然他们年年都指导。再强调一次,报考是你自己的终身大事,只有你自己最应该负责。18岁应该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了,你们一定不要总把这种大事托付给父母和老师,以前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的社会经验足以覆盖你们的需求,但是到了这个阶段没人能指望。
  现在有很多教育机构推出面对面辅导,比如英语北美外教之类的,但其实最需要进行面对面辅导的是高考志愿填报。这其实是个创业的机会,包含面对现实的辅导和发现自我兴趣和志向方面的培训,不过这话就扯远了。
  但是同学们你们一定要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你的老师为什么说大学牌子更重要?他不爱你了吗?不是的,这是自上而下传导的结果。学校宣传我们今年有多少毕业生考入了燕大、水木,有多少学生985、211,但是没法宣传我们今年有多少学生考入了自己心仪的专业,明白吗?
  只有你自己才有义务纯粹的从你自己的利益出发为自身考虑,别人没这个义务。假如你能上燕大,但是分数够不上你想学的专业,不过北邮、北理工都没问题。你问老师,老师99%告诉你报燕大。这不是老师打算坑你,而是人都有社会属性,都有偏向性。这就是现实的一面。
  至少对我来说学校的牌子没用,我招聘的时候不管你是什么大学都一视同仁。据我所知拿着名校的学位证平趟职场是不存在的。
  名牌大学的优势肯定存在,比如说面试机会,可能某个岗位很多人投简历,不可能全都面试,人力资源进行初步筛选的时候就以学校牌子排序。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特别是你专业对口的情况下。
  而且你专业对口但是连面试机会都得不到,那你就算是名牌大学但是专业不对口,估计也是一样,应该是你的简历出了什么问题。
  说个很现实的情况,大多数企业需要的不是人才而是社畜,名牌大学毕业生既骄傲又娇气,并不见得有什么好的印象分。真正需要精英的企业,当然是招名牌大学里的相关专业了。所以请努力学习,你们还有接近一年的时间可以努力,这样未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第一段话只是让老师们脸色不好看的话,这一段说完之后基本上已经黑如锅底了,完全没想到请来一个如此令人不爽的人,相当于在否定他们的过去。
  但是学生们非常兴奋,嗡嗡嗡的声音起来了,楚垣夕说到一半的时候已经是各种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比比皆是。
  这说明要么发言太无聊了,要么太劲爆了,楚垣夕相信是后者。而且他今天是没打算给任何老师留面子的,为什么要留呢?今天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对高三的学弟们有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做公益。说一些假话甚至明知道有错但是不指出来,那还来干什么呢?
  “说说我自己吧。我当时可以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疗做外科医生,就业完全不是问题,薪水也还不错,那个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医患矛盾,手术医师的工作量也没有现在这么大。问题是我不想,我不想我的人生在高中毕业就一眼看到尽头了。
  这个选择对我来说实在太痛苦了,所以为了保留更多的变化,我选了个很普通的专业,毕业的时候没有什么专业优势,但是我大学的时候能折腾啊,对所有新鲜事物都保持着好奇心。这样等我毕业的时候,我感觉出路很宽,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当房地产经纪人,反正是饿不死。
  这是兴趣的方面,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各位必然会变得成熟一些。想不变也不行,进入大学第一天起,就业的压力就会时隐时现,除非您的心特别大。
  但是等到进入大学变成熟了再去发现自己的志向就比较晚了,您最好现在就抽一点宝贵的时间认真发现一下自我,思考一下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当然这比较难,你得先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但是18岁的年纪想要发现自己真正的长处比较困难,因为没人对你进行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
  并不是学习好就什么都擅长,学习好唯一擅长的就是学习。当然学习能力确实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但是也得区分到底是学习能力强还是考试拿分的能力强,后者对企业主来说毫无意义。
  志向应该和兴趣配合,并且切合实际。举例来说‘我要改变世界’就是一个比较虚无的志向,但是加上限定条件就很好,比如新闻联播刚刚把区块链定义为国家战略,那么‘我要利用区块链改变世界’,这个志向就很好,下一步你应该报考什么专业就很清晰了。
  如果你没这个意识的话,就会出现比如说您有很强的管理方面的才能,结果学了建筑。这非常杯具。
  建筑专业在我上高中的时候经常被神话的一个专业,这是个典型的问题专业,分数非常高,不好考,还得会素描。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有一些非常古旧僵化的老师在神话建筑专业,反正我爸爸那个时候总跟我说趴图板的一辈子都有饭吃,无论什么时代都需要医生,需要建筑师。
  抱歉这种话再有人说,赶紧捂住耳朵,无论他是谁,害人不浅,因为性价比最低。
  根据这种思路而提供建议的人,提的都是最保守的建议,而且非常看不起你,所以建议你去走一条最差的路。这种人基本上都是过苦日子过来的,所以也最保守,最怕的是找不到工作没饭吃。在他们的概念中,第一,你无论花费多大代价,只要有铁饭碗,都是值得的,不用考虑性价比,不用考虑你今后的好几十年是否幸福,因为你听他们的可以赢得生存权。
  潜意识中,他们把你们当成了完全没用的废物,不报这种性价比最低的专业未来找不到工作,有饿死的危险。也就是说你还没有上战场,他们已经判定你必败了,所以为了能够生存,应该委曲求全。
  啊对了,他们会说这样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对社会有益,但是对你自己呢?你的人生才刚开始,你应该在不危害社会的前提条件下首先考虑你自己,然后争取对社会有益。实际上每一个做合法工作的人都是对社会有益的人,工作不分贵贱高低。如果你的工作对社会完全没有价值,而且还是合法的,那么这个岗位就不会存在。
  为什么学建筑和学医是性价比超低的,你们想一下他们的学制、他们对学生的要求、枯燥性,以及未来的薪水,还有需要熬的资历,这都是很明显的。这些专业的优势就是好找工作,稳定,不容易失业,缺点是天花板极低,几乎没有发展的前景。
  社会上有非常多的工种和岗位,你们完全可以按照天花板高低和稳定性/发展性做一个四个象限的平面坐标系看一看自己想选哪个象限的工作。
  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你在2000年左右毕业,那个时候你学个建筑或者当医生,和学计算机学IT,你选哪个?我肯定选IT,因为IT的时代来了。”
  说完,楚垣夕偷偷看了看教导主任。
第0988章
房诗菱开直播
  偷偷的,是因为害怕被打啊。
  楚垣夕偷偷一瞧,果然,这话说的,连旁边的教导主任的胖脸都在颤。
  为什么要这么说?这都是当时上学的时候老师反复灌输过的,而且不止一个老师。可见是这所学校的传统,非常糟糕的传统,非常有必要提醒学弟们不要一错再错。
  这才是公益精神,冒着被打的风险也要说真话!
  但是教导主任还很克制,楚垣夕一看可以,抓紧时间接着喷!
  “听清楚,我不是说医生和建筑师不好,我们每个人都会得病都需要住房子,这就是这类职业稳定的原因,不用担心失业,同时天然受到社会尊重,这是职业优势。
  然而这个社会目前的现实就是这种工作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薪资太低。咱不说创业,干任何行业的运营,毕业六年干到总监级,28岁年薪50万,这个不是不可实现的目标,我们公司每个月都有这类招聘需求,头脑灵活努力奋斗总是有希望的。但是稳定的工作,你是再精英的人才都难。
  你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性格,有人愿意选择保守的,图个安稳,这也没有错。但是你也有权利选择多姿多彩的人生,选择多样性更丰富的人生。多样性就代表着风险,你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抗风险的能力。
  如果有人在不了解你的志向的情况下就给你提供极端保守的建议的,却不知道这些建议的付出和回报,你可以很放心的判断出他们不懂。有的人真是神了,连建筑系学制是5年,大多数医学是5年甚至更多都不知道,就敢给你建议。这些都是被时代淘汰的人,他们的话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要听,是对你有害的。
  我今天来就是为了告诉你们一点有益的。
  因为我们国家的素质教育改革才刚起步,还没有找到最好的方式真正提升学生最需要提升的素质,反而经常出现道路曲折的现象,所以在报考选专业这方面,我现在只能给你一条鱼,没法教你打渔。
  我没有机会用很长的时间辅导你进行系统性的自我认知,但是可以给你简单的建议——找一个人生模板。
  什么是模板化呢,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以他为模板,去看看他的受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然后你就照着来。
  这么说比较简单吧?容易理解吧?我来据一些例子好了。”
  说话间楚垣夕拿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打印纸,“我没有任何针对性,就是非常随意的挑了一些大公司的高管履历,给大家念念。
  滴滴创始人程维,首都化工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进阿里做销售,做了6年做到区域经理之后转到支付宝负责产品与商户对接,从销售转向产品经理,开始接触运营。这样,一年之后的2012年,程维捞到足够的经验,跳出阿里,成立创业公司小桔科技,也就是滴滴的母公司。
  狗东创始人强东哥,人大本科,毕业之前先干了一个饭馆,被伙计合伙串通,坑了一个血亏,还欠了不少债。于是毕业之后去了一家岛国企业日来宝福,做磁疗床垫的。强东哥一开始做信息系统的管理,学习了岛国企业的精细化,然后去做库管,接触物流,体验到严格管理的威力。再然后出来做了京东多媒体,把他在岛国企业学到的精细化和严格管理都用上了。
  头条系张铭,这个就比较非典型了。南开软件工程本科,毕业之后立刻创业做软件项目但是失败了,然后进酷讯和饭否做技术,做了四年之后开始独立创业,先做九九房掌上租房,之后选择做移动互联网信息分发,创立头条系。张铭是个连续创业的人,直到成功。
  不过说到连续创业,还得说美团王兴。水木电子工程本科,本来已经去了米国读研但是辍学回国连续创业,依次做了多友友、游子图、校内网、饭否、海内和美团。
  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都没有读研。唯一读研的王兴辍学了。当他发现机会之后毅然辍学。这里边,张铭是学以致用的,以工程师的身份做项目或者创业,其它三位的履历和自己的专业并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实际上他们的创业是一个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首先进行社会认知,判断社会分工中哪里有机会,然后制定计划并执行的过程。他们成功前的经历实际上可以总结为一个学习、吸收和改变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独特的,不容易复制,但是你们如果也有类似的志向,就必须给自己保留出类似的变化空间。”
  楚垣夕说着指了指自己:“其中程维是我的模板,所以我把他列在第一个。我是毕业之后直接做运营,然后做产经,最后出来创业。
  相反的,在大公司做联合创始人、CXO,和副总裁这个层级的高管,通常都有读研的经历。
  比如滴滴的联合创始人CTO,硕士毕业于中科院软件所人机交互实验室,先进入百度做研发,做的是图片的数据挖掘,然后负责移动产品研发,2012到滴滴做副总裁,负责技术和产品。
  滴滴自动驾驶的负责人之一,博士毕业于米国康奈尔,课题是机器视觉。然后进了谷歌的自驾公司Waymo,2017年加入滴滴自动驾驶负责带领滴滴的米国视觉AI团队做技术,感知、控制、模拟、决策等等。
  另一个自驾负责人,浙大计算机硕士,在百度工作了7年,负责私有云的基础设施即服务,强项是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数据云的资源调度等等,然后被滴滴拉走。
  最后一个更有代表性,滴滴自驾的COO,加州伯克利分校的数学和经济学本科,麻省理工的MBA,毕业之后不但创业,也进过基金公司,做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所以被滴滴拉过去做首席运营官。
  这里我需要额外提醒一句,考研,几乎不看你本科是什么学校,影响极低。到了考研这个环节了,你大学四年积累的水平是关键的。
  你们观察后面这批模板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除了学历之外他们和前面三位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创始人都是主动出击,包括饿了么张旭豪和小黄的戴威也是一样,都是主动选择一条赛道,然后忘我的狂奔。
  而联合创始人、CXO和副总们,他们是修炼自己的一技之长,然后被动选择。他们是等待创始人发现市场机会,然后跟随。所以这两种模板有本质的不同。
  这些模板的概念不知道学弟们理解了没有,其实还有其它各种模板,每一类人,能够打标签划分的,都可以总结出模板规律。当你高考结束之后,你应该抓紧时间思考,四年之后你以什么姿势开启自己的职业道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为目标。
  说实话2024年什么专业最火这个我也不敢打包票,哪些适合你更是因人而异,但是你有一个努力的目标的话后面的道路就不迷茫了。你可能对未来的社会分工不了解,对行业前景不了解,但是你可以先制定计划,期望自己未来的社会地位是什么样的,然后去找模板。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你得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人。你可以现在就预测,几年以后什么最火你就学什么专业,这样赌性比较大。你判断2024年区块链最有前途你就学区块链,人工智能最火你就学人工智能。你也可以报一个灵活的专业,到了大学里面尽量丰富自己的技能。然后尽量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模板。”
  到这里楚垣夕算是把他准备好的想说的都说完了,然后也不给教导主任宣布散会的机会,直接问:“下面还有一点时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听的可以举手。”
  马上下边举起一排排的手臂,有的学生一脸稚气若有所思,然后举手举慢了,于是懊丧无比。
  楚垣夕看了一眼,因为学弟们都穿着巨难看的校服,一个个显得毫无衣品,所以其实也没什么可选的,于是点了第一排的一个男生。
  小男生立刻激动的站起来,大声问:“老师你觉得互联网创业成功的要点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好,聚焦到了互联网上,这样可以得到不那么宽泛的回答。但是我不是老师……”楚垣夕先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互联网创业成功当然是,做出足够优秀的获客产品,门槛足够低,内容足够有吸引力。”
  男生没有坐下,反而接着问:“那要是做出了产品但是没那么优秀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下一位。”楚垣夕摆手让他坐下,心说答案不是很显然吗?如果没那么优秀,就看起来有那么优秀也成。
  这回他在人堆里点了一个校花级别的女生,没想到人家问的问题非常高端:“楚师兄,我是你的微博粉丝,我经常看你微博上和人吵架。”
  说到这里顿时一片哈哈哈哈,楚垣夕很囧,看来自己的形象堪忧啊。
  只听女生接着问:“您是产业界前沿,我想听您总结一下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给我们的社会形态还有产业界带来的变革可以吗?”
  “移动互联网诞生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变高效了能够让人与人互相理解,至少打破偏见。没想到一群无良的互联网大佬使用所谓智能推荐之类的方式制造信息茧房,给每个用户打标签,让用户每天浏览被筛选过的信息,看到的要么是虚假的精致,要么是相互贩卖焦虑。结果形成一个个用偏见扎起篱笆的极端小圈子,产生大量ETC杠精。”
  楚垣夕说着不无唏嘘,“可怕的是我作为产业界前沿,我还必须顺应这种趋势,主动助纣为虐维持自己的人设,不然就会大量掉粉。”
  教导主任是看到时间真的不早了,这时只好出声,“楚总,最后一个问题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6/7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