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556

  “我有一个不算好的消息要告诉大家,日系本田摩托也准备在河内建厂,他们已经初步和政府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预计两年时间后,本田国产摩托即将上市销售,他们将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陈上校摘下墨镜,在额头处有一道子弹擦过的伤疤,原来他一直用墨镜遮挡这个瑕疵。
  “随便一提,这里是你们中国军人送给我的礼物!虽然我之前不大喜欢,不过现在想想也算是证明我上过战场杀敌的纪念章。历史已经是过去,将来就让我们一起掀开新的篇章吧。”
  看来这位陈上校曾在中越边境战争中上过前线,如果子弹稍微偏左一些,估计他也无法站在韩皓的眼前侃侃而谈了。
  “上了战场我们个人便身不由已,无论结果如何大家都是国家的英雄,至于对错就让历史来评判吧。”
  中越间经济交往,历史的纠葛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但韩皓也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过去是过去,我们必须活在当下,放眼未来。
  “本田摩托是日系品牌中最强大的对手之一,坦率而言我们华夏厂的技术实力暂时远远不如对方。但市场足够大,也给了我们足够时间。我们华夏摩托不追求技术最好最前沿,而选择提供给越南人民最想要最合适的产品。在我们中国,华夏品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最好最新的产品不一定最合适,也不一定卖得最好!”
  日系品牌迟早会进入越南这样的新型潜力市场,但韩皓没想到他们来得如此之快。不过,有了中国成功的经验,韩皓还是相信华夏品牌能在中端以下市场占据优势。毕竟,现在的越南人民不是很富裕,购买大件东西和勤劳简朴的中国人一样,讲究性价比优势。
  实际上,越南军方入股所出的资金非常有限,基本算是干股性质。由于黎家需要拉拢一个靠山撑腰,所以关系友好的军方便成为合适目标。他们不干涉企业的正常运作,负责出面打理一些台面下的事情,只要求分享企业的利润。
  点点头,韩皓的回应让陈上校颇感满意,不像许多人一听本田准备建厂就断定日系品牌一定会成功。依照越方高层战略,引入同一产业国外资本相互竞争才能从中谋取最大利益。虽然中方实力上看比日方要差,但谁敢保证几年后中国人不能击败日A本人。平衡两方下注,到时中日双方争得你死我活,对越南来说才是稳坐钓鱼台之道。
  “相信华夏摩托能给我们越南人民带来福祉,愿我们三方合作共赢!”
  最终,由黎顾华为这段交流划上了句号。
  接下来,大家一起视察了正在施工中的合资工厂,韩皓在这里也见到了许多从虎山千里援驰河内的华夏厂技术骨干。
  “怎么样,兄弟们,来到越南生活还习惯吗?有什么难处可以当面提,我当面给你们解决!”
  在工地简陋的指挥部,韩皓召开华夏分厂的现场办公会。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跟陌生的外国人打交道,尤其这里的基础配套设施相对不完善,华夏厂的远征军们一定遇到了不少问题。
  “小韩厂长,我们在这里天气闷热,几乎天天要洗澡,但有时热水一直供应不上。干了一整天活,冲个冷水澡怪难受。不知道,厂里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一个叫小李的员工举手,说出了他的困扰。他就是之前看到公告毅然决定报名来越南工作的华夏厂员工,反正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还能挣钱给弟弟读书。尤其到越南也算是出国了,以后老了还能吹嘘一把。
  “我刚才问了一下,由于越方晚上会时常限电,优先保证居民区的供电要求,所以我们这边受到了影响。这样,我看就到市场上买个大锅炉回来,专门保证24小时为冲凉房提供热水。不能让在外辛苦工作的兄弟,连热水澡都洗不上!”
  韩皓看了一番工地,这里条件确实艰苦,因此大手一挥决定购买锅炉全天候提供热水给员工,并吩咐人即刻动手去采购,力争三天后安装完毕。
  “好——”
  雷厉风行的姿态,一下子让在场所有身处异国他乡的华夏厂员工欢呼雀跃。
  “我……我,额——尊敬的小韩厂长,我也想提一个建议。”
  在第一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前提下,又一名年轻员工举手有些不自信地想发言。
  “别紧张,以后不用说什么尊敬的,就和大家一起叫小韩厂长就可以了。看上去,我还比你年轻不少,你这样的姿态显得我老气横秋了。”
  示意对方放轻松,韩皓忍不住拿自己来调侃一下。
  “哈哈——”
  底下所有人都开怀大笑起来。
  “小韩厂长,我很感谢厂里给了我这样一个锻炼机会来到越南。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我们大伙还是很挂念国内的情况。晚上下了班回到宿舍没事干,不知道厂里能不能为我们准备卫星电视,让我们能收看国内的电视节目。还别说,国内时候我挺烦《新闻联播》,现在反倒一个劲想看,这真是怪了?”
  这位员工在鼓励下,也说出了另外一个生活上的难题。
  “对!我现在就想看看《新闻联播》讲啥!”
  “是啊,我也想看看《天气预报》中,家乡每天天气情况如何!”
  ……
  远在异国他乡,大家一言一语中都表达出对祖国家乡的怀念。
  “行,这事也马上解决。待会就去市区购买几套卫星电视,保证满足大家在越南想了解国内热点时事的愿望。另外,厂里还会多安装几台长途电话,保证每人每周至少有10分钟的国际长途通话时间,让你们可以和国内的亲人聊聊天。”
  这次韩皓不单解决一个问题,还主动又加上另一个补偿方案,这马上又引发了现场员工们的热烈掌声。
  ……
  在韩皓现场办公中,归属于工作上的问题只占四分之一,剩余四分之三都是生活中的配套服务。在大老板的现场拍板下,基本所有合理的诉求都立即得到了安排解决。
  当韩皓现场办公时,黎顾华和陈上校安静地坐在角落中旁观,因为不懂汉语,所以一路都是黎顾华翻译给陈上校现场的情况。
  看到韩皓在主座上杀伐果断般快刀斩乱麻处理完一个个难题,无论是黎顾华,还是陈上校,都为其浑身上下散发出的上位者魅力而折服。能白手起家建立起庞大的华夏厂,韩皓的个人实力不容小觑,这时自信睿智的他才是越方急需的合作伙伴。他们可不希望和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人合作,毕竟商场如战场,残酷竞争才是真实主流。
  “看来我可以回去复命了,让国防部里的那帮人不要太过担心,因为我们这里有一个来自中国的经营奇才!”
  把墨镜重新戴上,即将走上越野车的陈上校说了这样一句话。
第一百零六章
现场采访
  从工地回到宾馆,韩皓明显发现之前对自己略显冷漠的其他国企掌门人开始显示出一定善意。不管如何,韩皓能让越方出动如此高规格接待,说明了他身上具有不为人知的实力。
  没有实力,就不要怪别人跟你不讲道理。反之,有了一定实力,你才能站在同一个层次和别人进行平等对话。
  虽然从私人身家上讲,韩皓比这些国企巨头们都要丰厚。但一是因为韩皓低调,工厂又隐瞒了不少利润,没有形成一个大富豪的大众印象。二是国企巨头们都讲究政治级别,无一不是副部级待遇标准,手上可以调集的资源远不是韩皓可以比拟。所以,作为民营企业家的韩皓一时没能入得了其他人法眼,也算是时代的必然历程。
  尽管中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但在国内依旧是国有经济唱主调,历经多次政治经济运动,民营经济一直在备受打压中艰难发展,民营企业家都懂得闷声发大财的道理。最近一次对民营经济的质疑运动,就发生在1989年,当时许多戴着红帽子的民营经济企业被运动式清算,不少企业家多年心血付之一炬。因此,低调紧跟中央调整步伐成为民营企业家的通用准则,他们在沉默中慢慢积累资本,力求有朝一日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力量之一。
  在大众舆论中,得益于香港即将回归,华人首富李嘉诚正开始成为千千万万年轻人的偶像,他的奋斗史在地摊书籍中广受流传。有了华人首富作为铺垫打头阵,内地的大批民营企业家们很快将登上舆论的舞台,成为媒体口中的宠儿。他们将用富可敌国的财富身份,正式跟代表国家掌管广大国有资产的国有企业家们分庭抗礼,成为中国泾渭分明企业界的另一派代表人物——民营企业家。
  韩皓不知道自己的身家在国内算不算有钱人,但他知道有许多比他富有更低调的企业家存在。只不过大家都犹如鳄鱼般潜伏在水面之下,只露出眼睛鼻子四处观望和打探,待时间成熟才会显露出庞大的身躯。
  总而言之,就是在1996年中国民营经济还没有形成气候,也没有自己的群体声音发出,还处于各自为战的分散状态。跟庞大的国有资本比起来,确实属于从属地位,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舆论声音都属于弱者身份。
  赴越第三天上午,在众多记者见证下,中越双方高层签署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协议,彼此共同主张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两国新型关系。
  镁光灯下,中越高层领导集体出席站台,一项项两国合作协议依次签署,预示在关系正常化后,双方都对发展经济达成共识,搁置争议共同发展,携手为东亚的繁荣稳定做出应有的国际贡献。
  阵阵掌声中,终于轮到韩皓上台和越方代表正式签署投资建厂协议,为此华夏厂还得到了来自国家开发银行的信用贷款。
  “合作愉快!”
  握着黎顾华的手,韩皓笑着说出了这句话。
  这意味着从此刻开始,华夏厂真正走出了国门,华夏品牌也开始了全球化的探索。
  台下的央视女记者宋卿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时机,她拿出自带的相机对着台上就是一阵猛拍,算是帮忙记录下这个历史瞬间,只不过她的镜头更多落在了韩皓一个人身上。
  在众多媒体中,青春漂亮的宋卿自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趁着采访间隙不少国外摄影记者纷纷把镜头对准了她,拍下其一笑一颦间的夺人风姿。更有甚者,居然还有外国记者想要采访这个来自神秘中国的美女记者,以当做是这次采访活动的花絮。
  “很抱歉,我们台里有规定,我不能私自接受任何采访,请你们见谅。不过我能为有机会接受国外同行采访感到高兴,希望你们今后能更多深入我们中国,把我们国家真实的一面告诉世界。”
  宛然一笑,宋卿用熟练的英语婉拒了对方的请求。
  今天的主角是站在台上的政经界人士,她可不想一个小记者抢了领导们的风头。
  “你真特别,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中国记者同行的印象,你一点都不古板和沉默,显示出青春和自信的一面。”
  被拒绝的外国同行笑着对宋卿说出了上述这番话。
  “谢谢你的赞美,不过我接下来得失陪了,因为我马上要开始自己的工作。”
  拿着手上话筒挥了挥,宋卿指着正准备退场的人群说道。
  韩皓跟着人群,准备从签约仪式现场离开,这次越南之行终于告一段落,就待晚上中方驻越使馆举办答谢晚宴后明天就可以回国。他有点想念母亲王桂芬做的家常菜了,家的味道就是妈妈做的菜味道。
  “麻烦留步,等一下……”
  一阵黄鹂般的鸣啼声传来,惹得正打算离开的人群纷纷驻足,只见一道倩影来到了大家身前。
  原来是央视的小宋记者,怕是准备来采访签约后的感想吧。不少曾跟宋卿打过交道的国企掌门人心里暗自做好了采访准备,能在《新闻联播》露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信号,尤其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有按时收看节目的习惯。
  脸上带着亲切的微笑,一群国企巨头们犹如等待皇帝翻牌的妃子们恭候着小宋记者的降临。
  韩皓看了一眼,心想不会有自己什么事,像华夏投资建厂的项目估计一笔而过,甚至都上不了新闻稿,毕竟合同金额跟国企们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他正准备离开,免得在电视中充当路人背景。
  “小韩厂长,麻烦请留步,我们想单独采访一下你!”
  眼看韩皓准备离去,心里一急,宋卿不由大声喊了出来。
  又是这小子抢了风头,这让一旁原地不动的国企巨头们略显尴尬,那么多人都成为了韩皓的背景配角。
  央视的记者分为三组,一组专门跟首长副总理,另一组跟随行政府部委官员,还有一组就是宋卿负责商界人物。如果宋卿没有采访自己,那么想单独上新闻就没有可能了,在场的国企领导都心知这一规则。
  话一出口,宋卿也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小小错误,在她的采访单中还有其他几位国企大领导。现在情况下,很可能给其他人造成一个假象,就是自己只采访韩皓一个人。
  “还有王总、张总和庞总,也麻烦你们几位留步,我待会也要单独采访一下你们。实在不好意思,采访任务比较紧,所以麻烦等待一会。”
  宋卿也是刚才一时兴起替韩皓拍照忘了这茬,应该提前通知好要采访的对象散会后留步,这时她不得不随机应变控场。没有接到采访通知的其他国企领导索然退场,只期待能在新闻中充当背景露个面。
  如果换了其他记者这样说话,就算这些国企领导们现场不翻脸,过后也要向央视领导投诉一番。但宋卿说出这番话却另有风情,美女记者的面子大家都给,而且她背后还有无形的靠山站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