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556

  看着围上来带着关怀之情的一大群手下,韩皓笑着说,再不回工作岗位算擅自离岗处理,月底扣工资。
  此时的他,相比以前锋芒毕露的气质,更多了一分谦和沉稳的姿态,如果真要追究就是现在的笑容比以往真诚了许多。气度不凡,虚怀若谷,举手投足间更加具备领袖风范,你很难相信这在一位20余岁的青年身上显现。但事实就出现在大伙眼前,使你不得不颠覆自己的认识。
  “哄——”
  看到韩皓笑着说起打趣的话,周围的人不由发出一阵哄笑,同时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我知道大家心里最关心的是什么?我只想说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目标不变,我们的理想更不会变。事在人为,我们华夏人总能变腐朽为神奇,把不可能变可能,因为我们就是奇迹!前方的路布满了荆棘和陷阱,但我们华夏人会一路携手前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传奇!”
  韩皓慷慨激昂地一番话立即让全场都响起热烈的掌声,从这一刻开始他真正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企业掌舵者。
  “霍去病21岁就封狼居胥,成就了无数中国武将梦寐以求的巅峰之举。看上去,我们的小韩厂长怕是学得了几分真传。”
  在热闹人群身后,安静站着两位老人,他们正是华夏厂得以腾飞的关键人物发动机专家余航和技工专家苗振华。上述这番话正是苗振华对余航所述,得知韩皓归来,他们自然也第一时间赶了过来。连一直双脚不迈出实验室的余航都不免俗,更不论厂里其他人了。只不过跟其他年轻人不同,见惯了风雨,他俩人生阅历不少,心情要平和许多。
  “过誉了啊,老苗,封狼居胥这样的成就可不能乱套用。如果有一天,我们华夏厂的产品占据世界各个角落,这样才能称有了类似成就。”
  余航虽然嘴里不同意,但内心却期盼能亲眼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回归后的第一个电话,韩皓首先打回了家,母亲王桂芬接了电话。得知儿子消失后终于出现,忍不住多唠叨了几句,让他以后不要搞这种不成熟的举动。不过语气中还是关怀的成分多一些,让韩皓感觉心里暖暖的。
  第二个电话是给虎山父母官丘书记通报一声,毕竟在虎山地界当地政府对华夏厂的照顾确实没话说,各方面关系都衔接得不错。为此,韩皓还特意给丘书记一个定心丸,就是华夏厂的汽车项目将会继续推进。三菱技术泡汤不等于微车就不造了,大不了自己动手一穷二白干呗,反正摩托车就是如此弄出来。
  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只要华夏厂继续干,那么这个筹建中的虎山汽车基地就不怕打了水漂。而且依照韩皓的语气,就算政府无力投资,华夏厂也会把这个摊子接过去干到底。
  这让丘书记很是感动,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的事例多了去,像韩皓这样仗义的企业家可真就是罕见。这下子,丘书记可以说暂时不用担心自己的乌纱帽不保,不管如何只要华夏厂干下去那就是干了实事,没有光吹牛不见响。
  第三个电话还是和政府相关,韩皓打了电话给海州市长薄东风。这一次三菱合作项目,薄东风没有少往首都跑公关,在这个过程中和韩皓也结成了算是革命友谊。
  “小韩厂长啊,我就说你一定会回来。打电话给我,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话筒里传来薄市长爽朗地笑声,韩皓把刚才对丘孟桐说过的话复述一遍,再次表达了自己坚持造汽车的决心。同时还承诺,如果市里财政紧张,华夏厂可以拆借资金供市里财政缓口气。因为刚和丘书记通电话时,韩皓了解到市里为汽车基地项目弄出了财政窟窿,一时半会资金周转困难。如果市里需要,华夏厂还是可以伸出援助之手。
  这里要说一下,政府向企业拆借资金过日子并不是空穴来风。为保证公务员发工资,地方政府会向当地一些信用度良好实力雄厚的企业约定利息拆借资金,待上级拨款下来或者银行贷款到账再填平账目。
  华夏厂坚持造车项目就是薄东风听到最大的喜讯,如果在汽车领域华夏厂能复制摩托车发展之路,那么无论是对海州乃至浙海省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至于拆借资金一说,海州市财政还没有急需到这个程度,因为通过向省里求援还是能拉上一把。但韩皓这样的态度,却是一个为国分忧企业家的担当,传出去让许多海州市官员对华夏厂加了不少印象分。
  韩皓的表态也让军心不稳的华夏造车团队安定下来,车还是继续造,只不过面临的困难多了十几倍。对比项目作废,现在的结局也是一个能让人接受的后果。
  “你终于回来了!在你不在的这些日子,我才深深体会到你这个位置不好坐。这里是堆积下来的文件需要你亲自把关,还有一些数据需要你看一看。”
  待人群散去,韩皓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总经理郑南拿出一堆文件递给了他。
  粗略看了一些,韩皓在一些已经由郑南签过的文件上署上自己名字,这些都是对供应商、经销商拨款和追加零部件采购的内容。相比以前,他签署文件的速度快了许多。看到近期产销数据时,韩皓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从经销商反馈上来的数据来看,华夏摩托开始出现了库存和滞销,之前供不应求基本零库存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现在摩托车市场价格战打得太厉害了,前几年全国一哄而上建厂投产的恶果终于显现。国内的摩托车年产量估计已超过1500万,但市场最乐观销量在850万台左右。供过于求的后果就是大家都在打价格战,拼命压价争取活下来。我们的产品虽然坚挺,但不可避免在大环境中有所影响。”
  郑南知道韩皓一回来肯定要问及此事,所以特意把原因解释清楚。
  现在摩托车项目是华夏厂的支柱,去年赶上好光景一举完成了原始积累获得了大把利润,现在韩皓又准备造汽车只能依靠摩托车这边不断输血,因此华夏摩托运营不能有半点闪失。从现在市场状况看,华夏厂想再次重复去年的高额利润明显已经不可能,在之前调低盈利三分之一的前提下,又再次下调盈利预期20%。
  想不到市场环境一下子恶化到这样程度,如果连华夏厂这种轻包袱低成本的制造企业都盈利大幅下降,那么像建设摩托这样的重负担高成本企业不是面临着亏损?韩皓在心里想到。看着市场上建设摩托现在的市场报价,韩皓已经估算出他们已经在赔本赚吆喝。1996年很可能是中国摩托车市场进入大转折的一年,许多去年还盈利的企业将会陷入亏损状态,因此备足粮食准备过冬是先见之明的最佳选择。
  在现有实力下,就算拼到最后一兵一卒,韩皓相信活下来的企业中肯定有华夏厂一份。
  因此,韩皓准备向银行大举贷款,利用华夏摩托良好的信用和经营状况获取未来过冬储备的粮草。之前,许多银行找上门主动要求给华夏厂发放贷款,韩皓没有答应毕竟当时经营情况一片大好。现在既然市场环境变了,那以此做出的战略选择自然也就不同。
  韩皓把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任务交给郑南,让他把这件事当成是首要目标尽快实施。趁现在国家金融政策宽松,万一碰到国家再次实行金融紧缩或者遭遇国际经济大环境变化就麻烦了。按照现在华夏厂的资产负债,从银行贷出3个亿不成问题。
  待郑南离开后,韩皓吩咐办公室人员拿出白纸和墨水,他亲自写下了“事在人为”四个大字,准备裱起来放在自己办公室墙上,以此来提醒自己。一气呵成的四个字,在笔法上显得稚嫩,但行笔间的气势是写了出来。对韩皓来说,这几个字可比市场上的书画名家的作品珍贵多了,毕竟这可是他闭关悟道的最大成果。
  之前跟母亲通电话的时候,王桂芬就让韩皓回家吃晚饭。好一阵子没见到儿子,她担心韩皓是不是廋了许多。在她看来,现在韩皓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如果干得不开心完全可以不用那么操劳,反正挣到的钱已经足够儿子一辈子正常开销了。
  韩皓开车回到父母家,刚下车就看到一道身影从家门口冲了出来。许久不见,捡回来的小狗三一倒是长大了许多,太久没见韩皓小狗一直撅起屁股跳着向主人撒欢。
  蹲下来摸了摸三一的头,韩皓以示奖励这个忠诚的小跟班。这个时候,母亲王桂芬和父亲韩永福一起迎出来,身后还跟着姐姐一家四口。韩皓消失一阵时间,家里人心里都挺担心他的近况。看到他精神抖擞出现在眼前,所有人的担忧立马一扫而光。
  “回来就好,饭已经上桌,马上吃饭吧!”
  看到韩永福想要说些什么,王桂芬拉扯了他的衣角赶紧接过话题。有时候什么都不说反而是最好的欢迎方式,儿子已经长大,一切如故顺其自然。
  饭桌上其乐融融,反倒是母亲王桂芬说起了小狗三一现在不听话,到处在镇上招惹母狗,再不听话就打算太监了它。三一像是听懂了人话,呜呜吱吱躲到韩皓脚下趴在地上躲着。
  饭后围坐在一起,看着小外甥庞余在一本正经说着在幼儿园发生的趣事,所有大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韩皓不禁想道:流浪漂泊之后,回到家的感觉真好!
第九十四章
奔赴二汽
  过不了几天,由市长薄东风带领的海州市汽车项目基地推进小组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了虎山。在华夏厂决定继续造车之旅后,海州市官方不管是做出姿态好,还是专程打气而来,都对这个差点中断的项目给予巨大的支持。
  来到华夏汽车选址,看到大片土地已经平整完毕,现场开始了有条不紊地桩基工程,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干活一派繁忙景象。
  海州市官员们见到此景,心里都暗道看来华夏厂说要继续造车可不是空话,眼前一切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决心。
  “自古华山一条道,我们可都跟着你上了山,今后再想下山可就难了哟!到底你们的汽车项目在目前情况下要如何搞,该向我们透个底好让大家心里有数嘛!”
  市长薄东风对跟在身后的韩皓笑着说道。
  见此情况,韩皓待工地参观完毕后,带着一群官员回到华夏厂的总部,来到一处之前闲置的仓库。只见里面赫然摆满了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各种品牌型号微面。目光所及之处,长安、昌河、五菱、松花江等品牌一应俱全,这些车都被大卸八块,一些身穿蓝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正拿着游标卡尺在一一比对各项数据。
  “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对手的长处,将来我们会综合他们的优点造出适合我们国情的国民车。相信一年后,诸位再来参观,我们会拿出自己的产品供你们亲自试驾。”
  韩皓自信满满地对广大海州官员们说道。
  “这是什么高科技武器啊?”
  薄东风摆弄着一个带着红光的仪器问道。
  “扫描数据用的,是一种收集数据的仪器,不算什么高科技。”
  脸上有些火辣辣,韩皓不好意思说这个仪器就是为了完整拷贝别人的汽车零部件尺寸。他总不能当众说我们正在复制别人的车辆数据,到时直接用到自己的品牌上。
  “哦,还不错。”
  估计薄东风也弄不明白这东西的用处,反正场面上就圆了过去。
  想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那么吃透了解你所要面临的竞争对手是最重要的前提。尤其现在没有外力助阵的情况下,只能是再次从仿制起家,韩皓准备重复摩托车成功的经验。但汽车由于零部件更多以及核心技术更复杂,所以想像摩托车般轻易入门是不可能的事。
  华夏厂收购了安淮省的华阳汽车厂,虽然基本上没有取得核心技术,但至少其曾有过生产微面整车的经验,所以在丢失了三菱技术后华夏厂还是得到了一些汽车制造技术。不过这些只是在制造流程方面,涉及汽车核心技术是一片空白。
  因此说华夏厂造车是完全从0开始也不对,而是从0.01开始倒也恰当。
  送走前来参观的官员后,韩皓心里压力可没有像你表现出来般轻松。跟摩托车一样,想要造汽车最大的难题还是出自发动机和变速箱之上。汽车发动机不如摩托车般简单,需要更多尖端的技术和精密仪器制造,按现在华夏厂的水平想从头凭空开发出汽车发动机是天方夜谭。
  经过对市面上的微面拆解后得知,像长安、昌河和松花江这几家生产的微面在底盘上完全一致,就连发动机和变速箱也只是标注型号不同但基本结构都一样,全部是由中航东安发动机公司提供。这是因为当初由中航统一引进了铃木ST90系列整车项目消化,分别给到了下属子公司长安、昌河、松花江这几家分别生产。
  如果能从东安公司采购发动机和变速箱,随后再找一家底盘生产厂帮忙代工ST90系列底盘,那么汽车三大件就齐全构成了最关键部位。至于汽车外壳等零部件可以自己组织生产,犹如堆积木般就可以把一辆完整的微面小车造出来。
  在跟凌云智交谈时,作为汽车行业的专家,他对韩皓提出的设想初步表示同意,毕竟这是建立在跟三菱合作告吹了的基础之上。虽然目光要长远,今后使用的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是必须自己掌握,但眼前要尽快出车落地的情况下整合可用资源是一个不失为走捷径的好方法。
  不过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东安公司愿意把发动机和变速箱卖给华夏厂吗?毕竟这可能给他们凭空增添了一个竞争对手。
  “这你就不了解中航公司的管理体系,虽然东安跟长安、昌河、松花江等在同一个总公司下。但由于这个公司是属于类似联营性质的国家划拨归到一起性质,所以各个子公司间还是具备很强的独立性。据我所知,东安公司的产能一直没有得到满足,生产线并未满负荷生产。加之我通过在东安公司的老同学了解,如果我们给出的价格合适,他们至少近期内会很高兴多了我们华夏厂这个客户。当然,给我们的供货量是必须排在长安、昌河、松花江等国企汽车企业之后,而且数额有限。其实,我们收购的华阳汽车厂他们之前就定期采购过东安公司的发动机。”
  得知韩皓决定继续推进汽车项目,凌云智也一早做好了各种情报工作。
  战略方向确定,那么接下来就得沿着既定方向继续推进各项配套工作,现在资金、土地都落实到位,剩下最关键的依旧是人才。
  就算凌云智从一汽带了一帮人出来,但光凭一汽出来的16个人就想造出像样的汽车是空中阁楼,因此还需要到各地挖角。
  鄂北省堰十市,从绿皮火车上下来了一行人,他们正是远道而来的韩皓等人。之前韩皓一直惦记着准备从二汽挖人,没想到省里派工作组调查,后来又发生了一系列事情而耽误,现在汽车项目箭在弦上缺人只好再次动身启程。
  二汽,又名东风汽车,是中国第二大汽车制造企业,凭借东风卡车的技术优势,消化了美国康明斯公司引进的发动机技术,在全国形成了21个省市118家联营公司的巨大规模。浙海省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汽车厂——江州汽车厂,主营中型卡车系列,就是二汽旗下的子公司。作为国内“三大”汽车公司中一员,在上汽、一汽分别和大众合资取得了轿车生产资格后,二汽当然不甘人后也找到来自法国的合作伙伴——雪铁龙公司。
  在上汽获得国家首肯的第一个轿车生产基地后,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和二汽都红了眼。生产卡车只是小学生,生产轿车才是大学生,汽车行业谁不知道轿车技术高利润更高。在80年代中期,中国面临了进口汽车狂潮,一夜之间国家外汇几乎被汽车消耗殆尽。因此发展轿车,成为国家决策层的一大重要论断。光凭上汽一家的产能,是无法满足实行了改革开放后嗷嗷待叫的国内市场。因此,再建一家轿车生产基地便提上高层桌面,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只能选择一家企业作重点投资,因此一汽、二汽都卯足了劲向国家争取轿车项目落户。
  虽然二汽是在一汽交钥匙工程背景下倾尽全力帮助建立,但由于市场竞争的重合,两家企业间明争暗斗可没少做。从二汽孜孜不倦要把厂名改成东风汽车就可见一斑,一面是一汽压倒二汽,另一面是东风压倒西风,两家企业从名字上就要争个第一。
  在87年召开了一次论证会,到会的有20多位部长级别的干部,初步形成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准备把轿车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在会议上就到底该由一汽还是二汽上马轿车项目进行现场打分投票,由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轿车发展战略。
  一汽提出了在原本红旗轿车打下基础上实行滚动式发展,从中高级轿车起步,挡住进口车,分期建设,先期3万最终达到30万辆规模。而二汽则迎合高层远期目标,要为国家出口汽车创造外汇的期望,提出了以出口为导向,一次性建成30万辆汽车生产规模。
  在专家投票中,赞同一汽发展策略的意见占据了绝大多数,二汽的计划被认为是好高骛远而落败。本来凭借卡车领域发力,二汽眼看就要超过一汽成为中国汽车市场老大,没想到关键一局败北,真是旧仇未解又添新恨。
  后来二汽再次公关高层,还是拿到了轿车生产基地牌照,不过已经远远落后于一汽的脚步。当二汽准备生产轿车时,已经在中国吃下两大轿车生产基地的大众,又耐不住寂寞准备用另一个子品牌斯柯达抄底中国汽车市场。这一次,有远见的中国人肯定不会同意大众完全占据中国的轿车市场,任凭大众开出超乎想象的条件都不为所动,决心引入新的有实力竞争者。
  在选择合作伙伴中,法国雪铁龙方面凭借由政府提供23亿法郎低息贷款,并承诺提供最新ZX车型得以入选。东风和雪铁龙的合资公司起名叫神龙汽车,投产的这款合资车就是眼下在中国汽车市场初现光芒的富康小轿车。
  由于富康轿车的投产,导致了在二汽里面另一帮人的失意,此次韩皓前来,就是和凌云智一起寻找这帮失意者。
第九十五章
无奈失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