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556

  华夏厂在崛起过程中,韩皓深深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就是靠掌握了核心技术华夏厂的产品才能在激烈市场中占据一方位置。
  本来以为只是划划重点做做样子,没想到韩皓却有板有眼地问出了许多疑难问题,差点让韦明海下不来台,看得出来韩皓平时绝对花了足够时间在学业上。能把企业做那么大,果然得有两把刷子,许多人还在学校大言不惭说给自己同样的机会,也能弄出一个华夏厂来。现在看来,这些人只不过是坐井观天吹牛罢了,就从韩皓短短时间领悟的问题,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学习能力观察能力都极强的人。
  “未来的汽车领域,由于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发动机排量小型化是一大趋势,日A本汽车从70年代崛起就是借助了当时中东石油危机导致油价上升的机会。由于石油资源的可探明量大幅减少,未来电动汽车将会是人类下一个发展领域……”
  看着底下黑压压一大群年青人,人数在三百多,座位已经全部坐满导致许多人都站在两侧走廊上旁听。如果不是他们都穿着工作服,韦明海会认为自己是在学校中讲座。从他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手中不断记录的笔记,韦明海可以得知为何华夏厂能在国内摩托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了。
  从华夏厂的掌舵者,再到普通的基层员工,他们心中共同对知识的渴望,以及生机勃勃的企业文化,足以铸造一个非常有战斗力的团队来应对各方挑战。
  韦明海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就是要把华夏厂作为自己长期研究的对象,这里可能是中国未来龙头企业代表之一。
第七十七章
辞职南下
  一汽集团总经理耿秋波近期有些心烦,因为同在东北的金杯客车正很不安分地跟一汽对着干,双方在轻型客车市场上正不断摩擦。
  作为国内轻型客车领域的老大哥,一汽轻客生产的“小解放”面包车从1990年开始凭借6万多的起步价,加上一汽的金字招牌,几乎横扫国内市场,每年给一汽带来2.6亿元的盈利。
  金杯汽车集团是沈京市的国有企业,由于前两年经营不善,市政府为了摆脱这个包袱,不愿意一直输血,便把国有股份转让给一汽集团接盘。
  1992年,在国内资本大亨金仰勇的运作下,金杯客车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合资公司。而金杯客车的两大股东分别是华晨集团和金杯汽车集团,在合资公司里华晨集团占据了51%的股份,掌握了管理权。
  一汽集团在取得了沈京市政府转让的金杯汽车集团股份后,占据了51%的股份,把金杯汽车集团改名为一汽金杯汽车。为此,双方对旗下现金牛合资公司金杯客车的管理权进行了激烈争夺。
  华晨集团虽然运作了金杯客车在美国上市,但以金仰勇为首的管理层一直沉迷在资本领域,对金杯客车平时只是挂名管理。没想到近两年,金杯客车每况愈下,股票价格也跌去了大半,差点面临美国股民的金融欺诈起诉,为洗脱嫌疑金仰勇决定亲自挂帅拯救金杯客车的业绩。
  这个时候,没想到旧婆家沈京市政府此时抽身离开,把一汽集团引了进来,换了一个新婆家。从而导致了一汽集团跟华晨集团在金杯客车管理权上进行了激烈争夺。一汽集团想接手金杯客车的管理权,但是华晨集团此时刚想从幕后走到台前掌权,这导致了两大股东彼此之间明争暗斗。
  最终,还华晨集团棋高一筹,因为依照法律金杯客车是合资公司,华晨占据了51%的股份控制权,排挤掉一汽集团。华晨集团把控着金杯客车这个媳妇,身为婆婆的一汽金杯一时无可奈何,双方正在暗自较劲。
  本来一汽的“小解放”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大竞争对手就是金杯面包车,没想到沈京市政府急于脱身把金杯面包送到嘴边,一汽当然欣然笑纳。只要整合了金杯面包,那么一汽就在国内轻型客车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是何等的钱途万丈。
  当沈京市的股份正式到账,一汽总经理耿秋波曾放下话来说将来一汽轻客要实现“38”目标:就是占据轻客市场8成,年销量达到8万台,同时年盈利8个亿。可没想到大口吃下的蛋糕中有一大块石头,硬是让一汽无法把金杯客车完全下咽。
  掌握了管理权,金仰勇赶紧招兵买马,同时到丰田请求引进最新的车型技术,力争在战场上把一汽“小解放”干趴下。败军之将何以言勇,打败“小解放”从而达到礼送一汽集团离开,抢回金杯汽车集团股份的战略目标。
  由于华晨集团是搞金融出身,在中国刚兴起的证券市场上呼风唤雨,赚到了许多钱。因此,为了搞好金杯客车,华晨集团不惜高薪对一汽轻客进行挖角,不少骨干纷纷跳槽归顺。
  “去金杯的一律按开除处理!”
  面对人才流失的窘境,一汽掌舵人耿秋波不得不用行政手段处理,因为经济手段比不过对方。在当时,辞职和开除可是两大不同待遇,辞职还能保留一些颜面,开除的话今后在档案中可就留下不光彩的一笔。
  体制内讲究干部身份和档案户口管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旧有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开始松动。
  开除就开除,反正老子有本事,到哪里都是干!
  跟一汽固定的薪酬体系不同,许多跳槽的人都冲着高待遇来到华晨集团,大不了档案和身份待遇这些不要了。反正也不指望将来老了要靠一汽养,一汽办社会的弊端逐渐显现,人才开始在市场调节下自由流动。
  “你也要走?”
  当一汽轿车副厂长、副总工程师凌云智的辞职信放到耿秋波案头时,他不免深感意外。
  如果说华晨挖人,最高只是把一个车间主任挖走,现在凌云智可是厂长级别,而且还是一汽的中兴骨干。
  一汽集团旗下,一汽轿车是除了一汽大众外最受关注的子公司,红旗轿车就隶属于一汽轿车旗下。如果说一汽大众寄托了对外合作的期望,那么一汽轿车就是对内自主研发的未来。
  现在被誉为一汽轿车重要基石级别的人物凌云智也要离开,这真是在一汽集团内部激起千层浪。
  “华晨有什么好?一个只会动动嘴皮搞资本运作的人,根本就不是做实业的料!我敢说,只要一年时间,小解放就能把金杯面包打得落花流水,你何必现在过去趟这摊浑水!”
  作为一汽掌门人,耿秋波深知高级人才的宝贵,每一个都是一汽多年培养出来的金子!在力所能及之内,他当然不能简单对其以粗暴开除了事。
  “耿厂长,我不是去华晨金杯,我是到南方浙海去,那里有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凌云智深知自己的选择会被许多人不理解,但他在老上级面前还是实话实说。
  “浙海?”
  耿秋波在脑海里搜索了一圈,没有发现浙海这地方有什么汽车厂之类的东西,凌云智这个跟汽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到浙海省干什么!
  “小凌,你对厂里有什么要求可以提,为何要那么冲动就辞职呢?我们的小红旗马上就要铺开大规模生产,振兴红旗不是你一直以来的期望吗?”
  “现在的红旗不是我心目中的红旗,我心目中的红旗是我们自己正向研发的国民车,而不是像现在简单把奥迪换个壳就冠名以红旗。我准备到浙海虎山,那里正枕戈以待,等待我们这种人去挑起重担。红旗不行,中华接班。”
  经过一阵时间的仔细思考,也查阅了华夏厂从建厂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凌云智对韩皓所说的前景信了几分。
  在一汽怎么干都是为德国人打工,还不如到我这里为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干,就算失败也为后来者留下宝贵的经验。
  凌云智承认,这一句话深深打动了他。个人的得失他并不在意,要不然也不会多年来一直在副厂长位置上徘徊,他考虑的是如何为中国汽车业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汽老厂长饶冰在纪念解放卡车出车时化身为桥求发展的言论,让凌云智深受感动,打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轿车工业就是他现在为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
  目前在一汽,他暂时看不到打造自己民族轿车的希望,因此凌云智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浙海虎山。那里有全新的思想,有宽松的环境,还有志同道合的战友,他相信自己能在虎山闯出一大片田地。
  “浙海虎山?那里不是生产摩托车的地方吗?你该不会大材小用跑去搞两个轮吧?虽然现在的小红旗我也不是很满意,但这也是我们能做出最符合现实情况的选择。你自暴自弃搞摩托车的话,我肯定不会批准你的辞职请求。”
  耿秋波对凌云智还是惜才,他不希望看到一汽的重要骨干流落他乡事业沦落。
  “搞摩托的华夏厂现在准备上马微面项目,我觉得这个项目前景不错,想去试一试,看看自己的理想能够在那边实现!”
  听了凌云智这番回答,耿秋波觉得他是不是吃错药了。一个摩托车厂想要进军汽车行业,真是天方夜谭,国家的汽车政策就是其永远跨不过去的红线。虽然对华夏厂也略有耳闻,得益于其每晚在央视的广告轰炸,但在中国民营企业想要搞汽车闻所未闻,他觉得就是瞎折腾。
  “你难道不知道国家规定了微面生产定点企业的政策?华夏厂想生产微面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童话故事!他的技术哪里来,厂房哪里来,人才哪里来,政策哪里来?”
  一连几个“哪里来”发问表示出耿秋波现在心中极大的怒气,要是凌云智跑到华晨集团他还不会生那么大的气。现在这个自己一早就作为后备接班人才培养的骨干,居然昏了头要跑去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摩托车厂去造汽车,真是让他恨不得掰开其脑袋看看是不是吃错了药。
  “我的辞职信就放在这里!辞职也好,开除也罢,我今晚的火车出发。今天的决定对与错,还是留给时间来证明吧。无论成败,我都不会后悔今天自己的选择。现在的我,反而更加轻松,终于不再为红旗的命运而纠结。因为,我已经找到了红旗的替代品,也许有一天她将会跟红旗在市场中相遇,希望届时能有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
  不再多言,凌云智给了耿秋波一个潇洒离开的背影,理念不同,走的道路也就不一样。
  是夜,凌云智带领着一汽辞职和退休的16名汽车人坐上了开往江州的列车,从此彻底跟一汽说再见。
  长夜漫漫,看着窗外不断闪过的风景,这些破釜沉舟的旧一汽人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但至少内心是充满了希望。
第七十八章
四汽传说
  得知凌云智一行16人决定南下虎山,韩皓心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决定亲自到江州火车站迎接这些汽车人才的到来。
  知识就是力量,自己不会的东西可以找专家帮忙,这是韩皓从摩托车发展中得到的领悟。
  这些来自一汽的人才,就是他现在最缺乏的专家,所以对投奔华夏厂的人,韩皓都准备了丰厚条件优待。
  在汽车厂地址上,最先动工的并不是生产车间和办公楼,而是专门用来安置人才的专家楼。一室一厅配备独立卫生间,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打扫提供洗衣服务,犹如正规的旅店。可以让专家们住得安心,免除后顾之忧。工资待遇方面,至少是一汽方面的3倍,能让专家们在虎山过上体面的生活。
  奋斗精神要讲,但不能光让马跑而不给其吃草。千金买马骨,韩皓深知汽车领域比摩托车要更加艰难,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既定目标,需要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我们这16杆枪就像当时革命游击队传播火种,把共和国的汽车之火传递到南方,将来星火燎原也有我们的一份功劳!”
  其中一位退休的发动机专家若有所思地说道。
  离开一汽越远,就越想念一汽的时光,一行人从刚上车的兴奋,到后来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一汽掌门人耿秋波终于还是批准了凌云智等人的辞呈,当时他再怎么火大不理解,但念在这些人是一汽一手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是留了情面没有按开除处理。在离开前,耿秋波还托了人带话给凌云智,如果混得不好一汽的大门随时打开,欢迎他们回家。
  “陈老,当初您参加过援建二汽的会战,现在咱们照葫芦画瓢,说不定搞个四汽出来!”
  凌云智是一行人中的头,他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故意提出了四汽的目标。
  为何是四汽呢?
  因为在汽车业内还有三汽的说法,在1977年国务院曾发出建设第三汽车制造厂的文件。
  当时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感觉国内在重型汽车领域几乎一片空白,许多大型工程需要大运量的重型汽车却无法配套。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决定集中全国力量像建设一汽、二汽般兴建三汽,专门生产重型汽车。
  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向全世界的重型汽车企业发出了英雄帖,打算利用外国先进技术一步到位赶上国际重卡先进水平。最终来自奥地利的斯太尔汽车中标,完整转让斯太尔91系列重卡的全套知识产权合同。并由奥地利政府提供低息贷款给中国购买相关生产设备,还同意中国将来用生产出来的重型汽车抵扣贷款。
  这对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来说属于双赢的策略,国家不需要动用外汇,只要采用斯太尔技术,不但能得到急需的重卡技术,还能将来只用产品还债。
  后来经过进一步论证,三汽的建设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决定下马,便组建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来替代,把国家所有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搞在一起联营,共同消化斯太尔的91系列重卡技术。这就是中国重汽的成立过程,所以一般业内人也把重汽称之为三汽。
  “对,咱们混得不好也没脸回一汽了!所以要搞就搞个大的,中国四汽即将在我们手中诞生!”
  一群人很快被四汽这个概念弄得热血沸腾,因为能毅然抛下家庭孤身前往江南,无一不是中国汽车业的理想主义者。
  经过40多个小时的奔波,幸好还都是硬卧,不然如此长时间的旅行着实让几位退休的老专家吃不消。
  韩皓带着余航等人一起,买了站台票来到站台来迎接这群华夏汽车的奋斗先驱。
  再次见到凌云智,韩皓发现他理了平头,高大的身材犹如一座山峰般雄厚,给人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同伴。
  简单打过招呼,凌云智把一汽来的人都集中起来,站成两排清点人数和行李,作为领头人他对跟随自己转战千里的同事兼伙伴负有不可推卸的照顾责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