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556

  因此,对华夏厂这样的民营小企业想发展汽车,他打心里不看好,也不会对此支持。
  没想到王高官居然直截了当拒绝了华夏厂的请求,这让韩皓有些郁闷。他之前研究过,旁边各个省份都在上马汽车项目,身为一省经济主官的高官居然无动于衷。
  “我们不用省里出钱,只需要精神支持就好。成了就是省里的功劳,失败就由我们自己扛。”
  韩皓当然不死心提议道。
  “小韩厂长,你们要发展汽车业的热情我很感动,但感性不能替代理性。坦率而言,省里也希望发展汽车业,但模式上主要考虑跟国内三大三小合资建分厂为主。咱们省汽车工业基础先天不足,唯一优势就是有不少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我们不要固守陈旧观念,以为一定要自己弄出什么名堂才算成功,把优秀的别人拉到我们这里建厂一样可以产生效益,带动税收和就业。你们华夏厂将来超过嘉陵、建设这些老前辈,就已经为我们浙海人争光了。摩托车行业大有发展前途,你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发展。”
  既然谈到了汽车问题,王朝晖便顺带把自己的施政理念谈了谈。
  “王高官,那我们先研究研究汽车,总可以吧?将来做汽车零部件应该没问题吧?”
  看来高官是不会支持自己造车,但韩皓还是想办法迂回一些试探。
  “搞研究是可以的嘛,零部件也可以弄,将来汽车生产厂进来总需要配套生产商。”
  勉强挤出微笑送别了高官离开,韩皓心里挺郁闷,满以为省里会支持自己造汽车,想不到却吃了闭门羹。
  在他意兴阑珊之际,却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第六十四章
安淮考察
  开车来到虎山县宾馆,韩皓见到了刚送别高官离开的海州市两大领导和虎山书记丘孟桐。
  在离开华夏厂之时,丘孟桐就打电话给韩皓,让他一个小时后到宾馆来,有领导接见,注意保密。
  没头没脑的电话让韩皓一头雾水,他心想该不会是高官大人在大庭广众不好意思直接表达,准备私底下为自己鼓劲加油。没想到,来到宾馆却发现了市高官路超然和市长薄东风,在他们身边的正是丘孟桐。
  “小韩厂长,坐!”
  高官王朝晖走了后,海州市又轮到书记路超然当家做主。虽然韩皓退居董事长一职,但领导们还是喜欢称他为小韩厂长,显得关系亲近。
  在市里表彰大会上,韩皓见过市里两位主要领导,但像今天私下层面接触却是第一次。他不知道为何海州两位主要领导急着要自己赶过来,还强调保密工作。
  “刚才在厂里,听说你们有意要上汽车项目,你把思路给我们好好讲讲,大家一起参详,我们三个臭皮匠也能顶一个诸葛亮。”
  路书记的意思说在场三个跺跺脚虎山都要震一震的人是臭皮匠,韩皓可不敢接这个茬。但他听出来,好像市里对自己造汽车的兴趣很大。
  “各位领导,王高官他说了不是很支持我们搞汽车,这……”
  摸不清立场,韩皓决定说话留三分。
  “小韩同志,你放心,如果你们的计划可行性强,市里尽量想办法支持你们的工作。外来的和尚不一定就会念经,要干实事还得靠我们这些本地和尚。你大胆说,有我们替你撑腰。”
  这个时候,只要不是傻子都听出来海州市准备瞒着省里支持他搞汽车项目。韩皓也假装没听懂外来和尚、本地和尚的话语,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更好。施政方针上省里、市里的分歧,不是他一个小人物能够介入其中。
  “去年国家政策上说了要支持私人购车,国际研究数据表明,人均GDP在800—3000美元区间,摩托车行业会迎来大发展时刻。到了收入超过3000美元,就会进入汽车时代,由两个轮成为四个轮。这套理论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验证,我想中国迟早也要经历这个阶段。汽车市场,尤其轿车市场,肯定大有前途!”
  韩皓说到这,顿了一下,用眼睛扫了三位领导的表现,发现他们都不自觉点头。我可不是头脑一发热就上汽车送死,至少也经过研究论证,韩皓在心里为自己辩解。
  “轿车这块肥肉,国家盯得很死,我们厂如果直接上轿车项目,估计困难很大,目录准生证是一大难题。因此,结合实际,我们厂打算先上微车项目,就是适合广大农村乡镇的微面。微面的话,之前中央主要领导说过可以大力发展,因此在微面项目上面临的政策风险没那么大。而且我们从摩托车,跨步到微面,跨度不会太大,投资成本不用太高就能够形成规模。7字头的轿车目录,现在国家控制得很死,一有风吹草动中央就知道。而微面使用6字头的客车目录,国家管理没那么严格,借壳下蛋难度不大。”
  省里的支持暂时不用想,如果市里能支持,那也不错,毕竟现官不如现管,韩皓心里明白。
  “不错,很有道理,之前我们还以为你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战略方向上都有了定夺。生产轿车实在风险太大,微面的话压力不大。你们怎么看?”
  路超然转头询问自己的搭档市长薄东风,还有虎山一把手丘孟桐,要想干汽车必须大家齐心协力。
  “我看行,就是微面市场现在竞争挺激烈,怕竞争不过那些老牌子。但至少有了四个轮,将来再发展轿车也有基础。”
  轮到自己表态,市长薄东风毫不含糊。一个汽车整车厂能带来多大的效益,他当然知道,不过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我们虎山当然支持华夏厂搞探索,毕竟改革就是摸石头过河嘛,先干了再说。两位领导,如果我们虎山干成了汽车,县级市你们这可不能再卡我们了!”
  丘孟桐表态之余,不忘虎山升级之事。
  “微面市场我们考察过,虽然竞争很激烈,但在技术上大家并未拉开差距。而且我在铃木公司参观时,铃木会长亲口答应如果我能拿到政府的批文,他愿意向华夏厂转让微面技术。当然不会是国际最新,至少跟现在国内的微面相比不落下风。”
  国内微车厂都是引进日A本技术,尤其是铃木公司占了大头,微面已经十来年没有大更新换代了。
  韩皓有信心,通过自主吸收,像摩托车一样,赶上国内微面的发展步伐。
  依据1988年国家制定的汽车分类标准内容,用阿拉伯数字把车型分为9类:
  1开头:载货汽车
  2开头:越野汽车
  3开头:自卸汽车
  4开头:牵引汽车
  5开头:专用汽车
  6开头:客车
  7开头:轿车
  8开头:(备用,暂无分类)
  9开头:半挂车
  其中,国家对7字头的轿车目录控制极其之严,想要光明正大上榜难以上青天。当然这是针对国内企业来说,要是外资汽车直接上榜。对外政策一马平川,对内政策蜀道难于入川,在时代背景下,内外有别让人无可奈何。
  因此,6字头的客车目录就成为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微面属于微型客车,成为韩皓准备进入汽车领域的跳板。
  其实韩皓心中已经有了属意目标,在安淮省居然有一个客车厂,生产“华夏牌”客车,现在正陷入经营困境之中。
  虽然自己手上有“华夏牌”摩托车,但对属于四个轮的汽车“华夏”品牌,韩皓还是非常心动。
  于是,跟海州市里的招商办工作人员一道,韩皓等人踏上了安淮省考察的路程。此次考察的目标除了在皋城市拥有“华夏牌”的安淮客车总厂外,还有另两个企业分别是珠城市的华阳汽车制造厂,芜江市的通宝汽车制造厂,他们俩都是拥有微车制造经验的企业。
  跟汽车贫瘠的浙海省相比,安淮省汽车资源真是太过丰富。微车有飞虎、华阳、通宝,卡车有淝河、江淮,客车有江淮、淝河、华夏,都在国内或附近地区享有一定知名度。就是轿车行业一片空白,据说现在安淮省正在秘密打造轿车项目。
  由于海州市政府出面组织,所以韩皓一行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接待。依照从浙海省北上的路线,依次以芜江市——珠城市——阜城市顺序考察。
  来到芜江市,韩皓等人查看了通宝汽车制造厂,通宝牌微车虽然在生产,但从车间看明显开工不足。在国内五菱、长安、昌河、哈飞四大巨头的打压下,像通宝这样的小牌子市场有限,陷入了经营不善境地。知道浙海人有意投资,但芜江市政府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热情,不知道是不是跟传闻中安淮省准备把轿车项目放在当地有关。他们或许像把通宝厂作为备份,不打算对外合作。
  出师不利,韩皓只有寄希望于珠城市的华阳厂。
  华阳厂原本是区属集体企业,从1985年开始生产仿制面包车,售价仅2万起。1988——1990年,连续3年都生产了600台左右,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据说还到央视打了一阵广告,显得红红火火。转折点在1989年,在珠城市政府的拉郎配下,华阳厂跟珠城自行车厂合并,以300名职工规模吞并了自行车厂1000多名职工。结果政府出面促成的婚姻,华阳厂跟自行车厂之间犹如八字不合的夫妻般天天吵架,庞大的人员开支、人事纠纷、债务负担等,内耗严重把好好的华阳厂拖垮了。1992年,不得已华阳厂跟自行车厂分手,没想到又在内部爆发了权力之争,居然分成了两派,各自起炉灶内斗。两家分厂都使用华阳牌的牌子,互相挖角压价,本来奄奄一息的华阳牌微车彻底在市场中不见了踪迹。
  唉,华阳厂弄成这样,内斗因素虽然是主因,但负主要责任还是放在当时的市里主要领导身上。所管辖好好的企业弄垮,身为管理者难辞其咎,韩皓听了介绍后心里想道。
  在珠城市,市里主要领导对重启华阳牌汽车很感兴趣,同时对有外来投资者收拾华阳厂这个烂摊子很重视。
  韩皓主要是想要华阳厂的生产资质,从而挤上国家管理6字头目录,他打算生产微面厂放在虎山。因为市里承诺,只要华夏厂取得汽车资质,就提供800—1000亩土地作为汽车厂基地。
  像珠城市,地理位置偏远,配套的企业太少,将来用CKD模式来组装倒也可以,不过韩皓还是希望整体搬迁工厂到虎山。在虎山,他拥有许多配套厂合作,到时可以直接利用上汽车零部件。
  现在只是接触阶段,韩皓也不好把意思说得太死,他只说像整合华阳厂,帮忙当地政府解决困难企业。双方都表现出极大诚意,至于细节还需要慢慢详谈。
  最后,终于来到韩皓最期待的阜城市安淮客车总厂,他发现事情跟自己想得好像落差蛮大。
第六十五章
奔赴东北
  安淮省客车总厂位于阜城市西北郊,占地多达1000多亩,跟华夏厂崭新的现代化工业厂区比起来,客车总厂更像一个小型社会,里面有学校、医院、幼儿园、食堂、派出所等附属机构一应俱全,属于工厂办社会的典型代表。
  该厂属于安淮省属国有企业,生产的“华夏牌”客车只在本市附近区域销售,跟省内江淮、安凯(原淝河厂)拥有客车底盘技术实力的企业竞争一直处于下风,就是计划经济时代典型的国有臃肿企业。
  现有工人2000多名,其中近700名退休职工,“八五”计划以前总计投入技改资金不足1000万,目前经营困难,生产的客车在市场上卖不掉,1994年亏损高达300多万。说是有1300名在职员工,其中过半已经放假在家只领基本工资,有能力的骨干一直在流失。
  每年光退休职工和厂内附属机构开支就高达700多万,一直靠省里财政输血才没有倒闭。
  华夏厂现在整车制造加发动机三班倒生产,工人总计也不超过1300人。现在客车总厂职工就有2000多人,韩皓原本以为可以轻松并购这个企业,没想到对方负担如此之重。
  由于原淝河厂得到省里财政支持,1993年跟德国凯斯鲍尔公司合作引进先进客车技术,生产新车型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公司名称也从“淝河”,取安A淮和凯斯鲍尔首字,改名为“安凯客车有限公司”。
  因此安淮省客车总厂也希望像韩皓这样的投资商出资引进国外先进客车技术,用新车型在市场上继续竞争。
  韩皓想要的只是客车生产资质以及“华夏”这个汽车品牌,对进入大客车市场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对方提出还要华夏厂全盘接收现有工厂的所有工人和附属机构,这样大的包袱韩皓根本就不敢接。每年700万非生产性投入犹如无底洞,谁也扛不住这个包袱。
  得知韩皓是“华夏”摩托车品牌的老板,安淮省客车总厂领导层更加觉得能吃定他,毕竟“华夏”汽车品牌独此一家。
  这里要特别指出,客车总厂属于省属企业,归安淮省工业厅直接管理,属地的阜城市虽然很热心牵头,但对该厂没有管理权限。
  初步接触下,韩皓就觉得是自己想得太理想了,因为客车总厂还是以国企老大自居,虽然现在产品卖不掉,但总觉得国家不会置之不管,反正天塌下来还有国家兜底。
  而且工人得知有浙海省私人老板想来谈收购,立即聚集了一大帮人虎视眈眈围在工厂办公楼前,尤其几个退休老工人背后还背着猎枪,如此彪悍的做派实在让韩皓觉得背后凉飕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