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5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556

  “当年你妈妈暑假在这里支教,然后爸爸我偷偷千里走单骑跑来。弄得她一连高兴了好几日,天天换不同的新衣服在我眼前晃荡。那些美好的日子真是记忆深刻,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一边回忆一边忍不住微笑,韩皓接话。
  “我怎么记得,是谁当时一见到我嘴巴就笑个不停?一连好几天都像小蜜蜂般嗡嗡跟在我身后。”
  坐在副驾驶的陈灵兮忍不住吐槽自己的老公,力争澄清当年的事实。
  “然后是不是你们就在这里就地结婚了!”
  大儿子努力从电视学到的知识里找到了最为合适的一句话。
  “哈哈,不愧是老韩家的儿子,总能一句话抓住重点……”
  在欢声笑语之中,韩皓一家人及车队抵达了这次目的地——太行山区的陈家湾。
  作为夫妻俩的定情所在地,两个人都对陈家湾有着深厚感情。
  当年韩皓夫妻共同成立的“皓兮教育基金会”,启动的第001个项目就是陈家湾小学的建设。
  该基金会专为帮扶贫困山区儿童上学而设立,以“扶贫先扶智”为指导思想。同时立下6年时间内兴建500所希望工程中小学,并且每年资助不少于10万名贫困学生上学的宏伟目标。
  6年时光弹指间过去,当年所夸下的海口现在都一一实现,并且还超额完成了任务。
  “皓兮教育基金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私人助学基金会,在6年时间内在全国偏远贫困地区兴建完工618所中小学,另有23所学校还在施工之中。此外一共为102万名贫困学生提供了继续上学的机会,涵盖各年龄段和大中小学区间。
  可以说,韩皓夫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回报社会的诺言,无意之中改变了许多农村贫困学生的命运。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浩浩荡荡的车队刚抵达陈家湾乡政府所在地,路旁的中小学生们就在老师的组织下挥舞着鲜花,大声喊着口号欢迎远方的客人。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虽然不知道具体来人是谁,但知道是能给家乡带来变化的人。毕竟能让老师和乡干部们都紧张害怕的人物,应该来头很大吧。
  如此大阵仗确实有些吓到了韩首富,他来之前就吩咐过一定要低调,没想到还是弄得声势浩大。
  地方政府确实已经低调处理了,本来还想请省里、市里派文工团来支援,现在只是让陈家湾乡自己组织欢迎队伍。
  一下车,就有身穿校服的小朋友迎上来献上鲜花,真是热情周到。
  “同学们,还有老乡们,真是太过热情了!”
  感谢小朋友的花,再向四周欢迎的人群挥挥手,韩皓随后对负责接待的地方官员说道。
  “大伙一听说是当年捐赠学校的热心人回来参观,全部都自发组织起来要感谢您,这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
  喝水不忘挖井人,咱陈家湾可不是知恩不报之人。”
  地方官员的一番话,让韩皓本想让大家散去的念头作罢。
  他的两个儿子跟在妻子陈灵兮的身后,有些腼腆地东张西望这一切,努力在心目中拼接自己父亲走出家门后的另一面。
  从四周人群的真挚情感表露之中,兄弟俩感受到父亲身上具有诸多他们所不知道的优秀品质。
  一行人来到主会场,只见“陈家湾希望小学(暨皓兮希望学校001号)”,一行醒目的大字屹立在学校教学楼的正中间,向所有来人表明自己的身份所在。
  而更远一些地方,屹立着另一栋漂亮的四层教学楼,上面同样用红色字体书写着“陈家湾希望中学(暨皓兮希望学校002号)”。
  举目望去,所在地最为漂亮的就是陈家湾小学和中学两栋教学楼了,就连乡政府所在地也不过是80年代初所建的两层水泥板楼。
  结合头脑之中残留的印象,韩皓发现这里跟6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有女莫嫁陈家湾,免得两眼泪汪汪!”
  当年韩皓听闻路人评价陈家湾的词句,看来现在依旧适用。
  跟江州日新月异的都市风景线相比,这里犹如时间陷入停顿的历史博物馆。
  看来自己这一趟算是来对了!
  韩皓此行目的,就是响应中央刚提出的“精准扶贫”号召,帮助陈家湾脱贫。甚至他还有更宏大一点的目标,由中华集团援助将陈家湾所在的宏山县整体脱贫。
  用一家企业之力来扶持一个贫困县来脱贫,可谓是前无古人之举。
  宏山县从字面意义上就能知道都是山,整个县有67万人,其中超过18万属于贫困人口,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而陈家湾现有人口8万,其中超过4万人属于贫困人群,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贫困乡。
  严格意义来说,韩皓早已经在陈家湾开启了扶贫行动,他以“扶贫先扶智”资助的希望小学,就是在投资下一代人。
  不过今天,他还打算要做的就是扶持眼前这代人,将他们拉出贫困的陷阱。
  人的际遇受先天和后天条件影响而定,韩皓扪心自问,若是自己出生在陈家湾,说不定早早被沉重的生活压力击垮,泯然在大山之中甚至可能老婆都娶不到。
  他曾看过国外一则现实纪录片,将那些功成名就的富豪们换一种环境,让他们体验普通贫困家庭的生活。调换之后,本以为凭借自己聪明才智和多年见识依旧会白手起家的富豪们,天天被沉重的生活压力挤压为一日三餐奔波忙碌,不由发出感叹:像这样的人生,优秀如自己也只能勉强活着,再想要致富难上加难。
  有时候真的不是人不努力,而是生活实在太过沉重,将喜马拉雅山压在他们的肩上。
  微笑而又倔强地活着,已经是生活对他们最大的馈赠。
  话说回来,韩皓来到这里想要改变陈家湾不是无的放矢。光靠砸钱的话,只能过一时之瘾,无法给陈家湾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他需要寻找的是,一种真正能给陈家湾带来改变的模式,幸好对此他已经有了灵感。
第二百零七章
金山银山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彻底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力已公认跃居全球第二。
  在全球财富榜,上榜的中国富豪名字越来越多,甚至还诞生了像韩皓这样的中国兼亚洲首富,位列全球富豪榜第4名,毫无疑问是华人之光。
  但在韩首富这样光辉耀眼的人生奇迹背后,中国还存有8200万的贫困人口,若是按照联合国标准的话数字将提升到2亿贫困人口!他们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活在人生阳光难以照射到的地方,属于沉默而又急需帮助的庞大人群。
  发展可以掩盖许多问题,但却不能以发展之名忽视问题。
  所幸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目标在中国不是一句空话,精准扶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真实体现。
  作为改革开放红利的巨大受益者,也作为人民企业家的代表,韩皓这次又走在了前面,率先提出了企业扶贫的口号。
  陈家湾,就是被他选中的试验田。
  现场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韩皓对陈家湾的脱贫方案在已经有了初步规划。
  “同学们,乡亲们,今天我来这里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位老前辈,他是我很敬重的企业家,历经人生辉煌和沉沦之后,于76岁高龄再次出山创业。
  他老人家以不服老的勇气和不服输的精神,依靠科学方法,埋头苦干8年时间在一大片荒山野岭之上,打造出国内全新的水果品种——褚橙,最终享誉大江南北广获成功。
  ……”
  被请上主席台的韩首富没有说客套话,反倒直接讲起了一个故事。
  “故事告诉我们:一、荒山野岭也可以是金山银山,能让我们吃饱饭赚到钱;二、致富要讲究科学指导,不能蛮干苦干;三、人活着要有精神,要致富先得精神上脱贫,要有不输于76岁老人的精气神。第四嘛……”
  来扶贫可不是光过嘴瘾,把钱一撒喊喊口号就能解决,而是必须要真正扎根落地,实事求是寻找可持续发展之道。
  “第四不能也学着种橙子致富,得从本地现实情况出发!”
  无论见识还是思维,韩皓都可以说是现场之中的翘楚。他从自己亲身经历和从商生涯之中,为陈家湾找到了发展新路。
  褚橙的成功就是药引,但配方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前几年我来我们陈家湾这路上,就曾在路边摘到过清甜可口的小樱桃,那种香甜的味道可真是让人回味。
  前些日子,我让人做过研究,发现陈家湾所处的太行山区还是樱桃的产地之一,樱桃算得上是咱们家乡特产。
  我就想呀,能不能在这上面做做文章。”
  毕竟是执掌数万人大企业的老板,韩皓讲话可是将现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抓在台上。
  “这是我从江州带过来的水果,看上去是不是跟咱们的樱桃长得很像,虽然它看上去要更大更甜!
  下面我先让大家都尝尝如何,每人分两颗果子试一试味道。”
  在韩皓示意下,现场工作人员将东西分发了下去。
  很快现场就响起此起彼伏的“滋滋”声,许多人都是头一次吃到这样的大樱桃。
  “哎呀,真酸——”
  “挺甜的,水分够多。”
  “看上去不错,但口感却比不上咱们的小樱桃。”
  ……
  果子入口,现场众人就纷纷交流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