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556

  这或许解答了:赵国平同为沪江和浙海的老书记,为何只替沪江市发了声。
  17:50——19:50
  韩皓直接跟随车队从西郊宾馆返回江州,私人飞机已提前离开,使其免去了奔波到机场并安检的事宜。
  晚宴上,不得已喝了两杯,导致韩首富有些微醺醉意,他在车上闭目养神醒酒,还争取到半个小时的沉睡时间。
  19:50——22:00
  回到江州的中华集团总部,集团高管们早已经在会议室等候,韩皓召集他们开启每半个月一次的例会,倾听手下们的工作汇报。
  无纸化、信息化办公虽然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但人跟人面对面的交流依旧无可替代。
  在会议中,韩皓还就内部论坛上员工们反映强烈的两个问题做了发言,并要求负责的高管在限定时间内整改处理完毕。
  22:00——22:30
  离开公司返回江州别墅家中,妻子陈灵兮早已经习惯了韩首富早出晚归的生活,贴心准备了夜宵甜点。
  22:30——23:30
  洗澡后独自进入书房的韩皓开始了阅读时间,除了将手头未读完的书籍继续翻篇,还研读相关的行业报告论文,最后在日记本上对今天历经的事情查缺补漏。
  每天入睡前至少要阅读45分钟书籍是他给自己确立的目标,正是如此才能不断保持学习状态,跟上时代发展的浪潮。
  23:45——05:45
  洗漱完毕的韩首富准备上床睡觉,尽管今天行程接近3000公里,但至少奔波一整天后还能回到江州,让时常出差的他感觉到安心放松。
  对韩皓来说,拥有私人飞机的最大福利,就是能忙碌一整天绕着半个中国跑了一圈后,依旧可以在晚上赶回家抱着老婆睡觉。
  只有躺在床上,分身乏术的韩首富才能有一点点时间属于妻子。
  “为何工业4.0如此重要,我看你一直为其忙个不停?”
  陈灵兮伸手关了床头灯,开口问道。
  黑暗中睁开双眼望着天花板,韩皓沉默了片刻后回答。
  “工业4.0实际上是下一代科技革命的代称,谁先掌握它就能获得未来数十年的话语权,当今国际社会的游戏运行规则都将随之改变。
  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科技4.0将会给国家带来改头换面的提升,一跃拥有成为全球霸主的实力。
  谁先实现,谁就是地球的老大。
  也许此刻,我们所作所为将载入历史,亲自见证奇迹的诞生——”
第一百九十九章
啃下硬骨头
  新的一天来临,今天对韩皓来说算是好日子,因为中华汽车研究院近期终于成功啃下一个硬骨头。
  感谢中国政府持续大力投资教育,全新一代的工程师们源源不断进入劳动力市场,也让中华集团充分享受到人才爆发的红利。
  自前两年开始,以沃尔沃中国自动化工厂兴建投产为分界线,中华集团招收的员工已经着重于工程师,一线生产人员数量大幅度减少,侧面反映出公司从制造向研发体系转变。
  生产沃尔沃XC60和S60的江州智能工厂,历经三次建设改造,目前年产量已经达到48万辆。跟传统汽车生产工厂相比,冲压、车身、涂装及总装四大工艺车间拥有超过1500多台智能机器人,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了95%,物流智能化和生产线高度柔性化。
  最明显是整厂的员工数量只有4000人出头,跟传统48万辆产能的工厂相比,人数减少了50%,机器替代一线工人的现象正在汽车行业发生。一线工人减少的背后,则是汽车研发人员的大规模增加,发明创造领域人才需求旺盛。
  中华汽车研究院的员工人数已经突破6万人大关,如果加上沃尔沃和路虎相关人员的话,全球研发员工数量将超过8万人,可以说在全球汽车厂家范围内傲视群雄。
  国外聘请一个工程师的成本,可以在中国招募到5个水平相当的人,这就是中国的工程师红利。
  要知道中华集团于汽车领域可是在两大赛道上狂奔,一方面是传统燃油车领域在查缺补漏力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要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大投入,这些都需要天量的人才支撑。
  以整个中华集团所有品牌合计28万名员工统计,8万人的研发队伍已经占到总人数比例的28.5%,大大超过传统主流车企15%左右的平均线。对此,韩皓并不满足,他打算在未来3年内将汽车研究院的研发人数提升到10万人,打造全球第一的汽车人才队伍。
  当然在智能化工厂的普及之下,研发人员的增加对应着一线生产员工的规模相对缩减,导致整个中华集团整体人数将保持在30万上下浮动。
  按照韩皓的预想,未来10年内中华集团要从“中华制造”向“中华创造”转变,研发人员占比要达到45%,成为一家真正的工业4.0高科技企业。
  走进汽车研究院的大门,韩皓发现自己都有些陌生感,他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有亲自莅临参观,主要原因在于多元化投资占去了他不少时间。
  当初设计承载1万人的宇宙飞船大楼早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幸好江州市政府在附近组织拆迁又给了中华集团一大片空地兴建新的研究院大楼,用于安置不断增加的研发人员。
  来自五湖四海,国内国外的高层次研发人才在这里汇聚,真正将江州打造成为中国汽车业的人才高地。
  研究院攻克的硬骨头,就是8AT变速器终于可以投入小规模试产,意味着其可以真正搭载在量产车之上。
  提及8AT的研发历程,真是一言难尽。
  自从2008年正式收购DSI公司后,8AT的项目研发就开始上马筹备,一路给人给钱可以说是公司内部王牌研发项目。
  本来依照韩皓的预想在2011年底就应该有所成效,当年他还曾放出要赶在韩美等汽车厂家之前,成为全球第三家量产8AT的企业。
  没想到8AT的研发遇到许多个预想不到的困难,虽然有了6AT打底作为基础,但8AT的研发团队还是进展缓慢。
  技术研发就是这样,有时候到了99%的进度,剩余1%的路程可能就要耗费大半的时间。
  幸好由维金斯带领的外籍研发团队和中方本土工程师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发明好几项关键专利,最终解决了各种难题将工程进度收尾。
  整个团队最黑暗的时刻就是13个月前,韩国现代旗下的派沃泰公司公开宣布了自己的8AT量产化方案,抢在中华集团之前达成了世界第三的荣耀,仅次于老牌变速器企业爱信和采埃孚之后。
  这让原本斗志昂扬的中华集团8AT研发团队大受打击,想不到他们最终还是输给了韩国人。
  “一时挫折不要紧,毕竟他们比我们要早研发了20年!”
  低落的士气甚至惊动了韩皓,他亲自替研发团队鼓劲,并一口气放了他们一个星期假,包下景色怡人的度假村让其进行了团建活动恢复元气。
  同时由此可见,韩国人的研发能力同样不容小觑,他们在细分领域有着偏执般的追求。要知道70年底中期韩系车开始崛起重视研发,比中华集团要提前了20年时间。
  话说回来,中华集团的8AT历时5年研发,投资超过110亿人民币,算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了。
  幸好投入终于迎来了产出,8AT的研发成功,至少可以保证中华集团在技术水平上可以保持一流集团之列。
  当奔驰、宝马和雷克萨斯的高端车型都用上了8AT变速器之时,搭载6AT的路虎揽胜和沃尔沃XC90就显得要低人一头。
  如今8AT的诞生,将会一举解决掉中华集团高端车型搭载技术相对落后的尴尬之处。
  “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后续需求以及实际应用,创造性突破思维以集成和模块化的方案完成了8AT的设计研发。
  她不仅能集成启动系统,还能在箱体上直接集成四轮驱动系统的中央差速器和分动箱模块,也能集成混合动力系统,从简单的启停系统到全混合动力系统都能够覆盖。”
  前DSI公司副总设计师,也是现中华集团8AT团队的负责人,国际友人维金斯亲自向老板韩皓解说。
  “眼前这款是纵置前驱的产品,但我们可以依据模块化的理念很容易将其改造为纵置后驱的新品。另外,在保证原有机械核心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做出改变进而设计出横置8AT产品,相关研发已经进行当中,很快可以见到新样品。”
  举一反三表明这次研发虽然进展缓慢,但成果却是极大,相当于做了纵置和横置两种研发。
  维金斯谈起自己的新产品可是眉飞色舞,一扫13个月前沮丧的姿态。
  “你看,当时我就跟你说要多学哲学嘛!除了技术之外,我们要拥有更加客观的认知世界能力。”
  韩皓听完心里也大为高兴,他不由跟国际友人维金斯打趣道。
  到了他这个层次,需要从宏观上掌控一切,哲学可以提供世界观稳定器。难怪毛爷爷在中美建交尼克松访华会面时,只跟对方谈哲学不谈具体国事。
  “也许这就是你是老板,而我只能替你打工的原因吧!”
  不苟言笑的维金斯难得透露出诙谐一面。
  110亿人民币的投资,以2万元生产成本计算的话,只需要55万辆搭载8AT的汽车就能回本,剩余就是多卖一辆赚一辆了。
  第一批使用者肯定是路虎和沃尔沃品牌,毕竟他们代表了中华集团的门脸。
  路虎揽胜、极光和发现者,沃尔沃XC90、V90和S90,它们应该能够覆盖掉至少25万辆的成本。剩余的话,当红炸子鸡SUV“唐”和XC60就能包圆剩下的30万辆。
  总之,按照中华集团现有汽车销量规模,8AT的投资成本应该很快就能收回。
  想一想到时8AT普及之后,6AT被替代下放,华夏宏光这样的乡村王者搭载上6AT该有多么强大的战斗力。
  “今天得知你来,我还特意给你准备了一个小惊喜!”
  维金斯引领韩皓来到一旁,这里正用红布盖着一个大块头物件。
  “看,我们10AT的第一台样机!”
  想不到整个外国友人还藏着一手,连韩皓都不知道10AT的样机已经诞生。
  “我很高兴,这是很大的惊喜,我很喜欢。”
  虽然刚才看到轮廓时,韩皓心里有所猜测跟10AT相关,但看到实物成真他还是非常愉快。
  “这次该不会再耗费5年时间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