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556

  赵国平一锤定音的结语,让包括韩皓在内的所有企业家们欢欣鼓舞,“房住不炒”也成为新时期的主要国策之一。
  保持适当压力是良性并可持续发展,但过高压力就会让整个社会成为高压锅随时会乱炸,“房住不炒”国策如同减压阀,能让饱受高房价压力的社会大众看到希望。
  房地产行业虽然一时半会不可能退居二线,但其身上的重要程度已经大大减低,不会再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支柱产业。
  参加座谈会的韩皓还在会场得到了新的喜讯,亲自从赵国平口中得知了国家已经注意到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性,决定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也就是俗称的半导体大基金,用于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
  大基金将由国家财政部牵头,联合财大气粗的央企如中烟、中移动等募资120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资具有战略地位的国内半导体行业。
  为此,赵国平还特意让韩皓多抽出10分钟,汇报了由韩首富一手投资的昆仑半导体公司发展情况,并且还兴致勃勃了解到相关海思半导体和鸿蒙系统的内容。
  “从今以后,你们就不再孤军奋战了,国家将和你们肩并肩站在一起战斗!”
  赵国平这番话无疑让韩首富吃了定心丸,国家高层在宏观调控上具有极其敏锐的决断力。
  2012年中国半导体进口金额已经逐渐持平进口石油,预计2013年将全面超越石油成为中国进口种类第一大户,耗费外汇高达2000亿美金之上。
  一旦攻克了半导体行业,那么中国将像当初汽车行业一样,从80年代的进口小轿车耗费掉捉襟见肘的大量外汇现象,转变为21世纪初已经足以国内生产替代还能出口创汇,实现了漂亮的翻身战。
  昆仑半导体缺钱吗?
  当然缺!
  就算背后有韩首富加持,昆仑半导体依旧属于吞金兽的行列,源源不断吃进以亿元为单位的大手笔投资。
  因此,这次国家大基金的成立,对昆仑半导体来说也是好消息。
  大基金将投向半导体关键性领域,尤其是具有战略高地的企业,昆仑半导体无疑是其中耀眼的明星之一。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尤其是芯片代工领域牢牢掌握在台积电和三星两家企业手中。昆仑半导体依靠代工海思工业化芯片,拥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但市场竞争力依旧不足。
  虽然应用在电视和汽车中控上的海思工业化芯片由昆仑半导体代工生产,但技术含量更高的海思手机芯片却是由台积电代工。这足以证明在技术上,昆仑半导体和台积电、三星这样的行业霸主间依旧存在明显差距。
  所以,在此次国家大基金成立的大背景下,韩皓接收到来自高层的一个极具建设性的提议,就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来整合国内芯片企业,力图打造出一个足以媲美台积电和三星的芯片代工企业。
  简而言之,就是希望韩皓能出面整合正陷入内部管理权混乱的中芯国际,集中资源打造属于中国的芯片代工巨头。
  又或者说,国家对中芯国际这个曾经的本土化芯片明星失去了信心,将希望寄托在韩皓这个人民企业家身上。毕竟,这个中国新一代企业家的年轻代表,有着商海不败的骄人战绩。
  经过近两年的埋头发展,昆仑半导体已经隐约成为芯片代工行业的老三。但比照分数的话,只能是60分及格水平,而台积电和三星却维持着90分的优等生行列。
  60分要追赶到90分,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想不到风水轮流转,兜兜转转又成为了一家人!”
  身为昆仑半导体公司CEO的张京儒,在得知了韩皓带回来的消息后,不禁仰天长叹道。
  当初他几乎是作为罪人身份从中芯国际不体面离开,没想到现在又能以中芯国际的拯救者回归,真是造化弄人的安排。
  “怎么样,当初我就说过要提供给你证明自己的平台,现在机会来了!”
  韩皓对芯片行业寄以厚望,昆仑半导体迅速步入轨道迅速发展,离不开张京儒这匹千里马的功劳。
  此刻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韩皓当然不会错过。
  整合接管中芯国际,韩皓看中了对方的人才技术底蕴,可以迅速补充昆仑半导体的不足,真正巩固自己行业老三的地位,进而对台积电和三星发起冲击。
  当然,最核心还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
  倘若届时台积电和三星这样的巨头不给中国高科技企业代工生产,那么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工业4.0就无从谈起,因此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备份。
  当初拼了命也要搞出属于中国人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和变速器,现在要掌握自己的芯片代工企业,都是完全一样的道理。
  在相关方面安排下,昆仑半导体正式并购了中芯国际,两者合二为一,新企业将以昆仑半导体命名,而中芯国际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在合并之前,中芯国际在美股进行了私有化退市,今后新公司昆仑半导体将在港股和内地进行重新上市融资。
  新的昆仑半导体公司,引入了国家大基金投资,并且还加入了华为公司成为股东,注册资本高达280亿人民币,可谓是新的行业巨头。其中韩皓及关联公司占据了35%的股份,国家大基金出资150亿占据25%的股份,华为公司以50亿现金及人才、相关知识产权等资产占据18%的份额。剩余股份由其他大大小小股东瓜分,要知道现在昆仑半导体有国家大基金和韩首富背书加持,嗅觉灵敏的人早已经闻到了赚钱的味道。
  看上去风险很大,但回报同样巨大。
  吉利地产的李树富就是首批跟投者之一,他现在几乎跟韩皓绑定在一块投资。只要韩首富出现的地方,总能看到吉利风投公司的身影。
  “房住不炒”政策一出台,房地产行业的超级富豪们在陷入最初的慌乱后,很快就找准了时代的步伐,纷纷跟着国家指挥棒前进。
  原本昆仑半导体公司之中并没有恒大地产许老板的位置,但他硬是亲自跑来江州硬磨了韩皓整整三天,才心满意足以30亿元现金代价拿了3%股权离开。
  抢到就是赚到,更主要是向国家表明心意,房地产富豪们以实际行动来落实“房住不炒”政策,同时大力支持国家实业发展。
  而全国工商联的同仁们当然也通过韩首富的关系,集体认购了10%出头的股份,导致昆仑半导体名副其实成为了中国企业的国家队代表。
  巍巍昆仑,中华幸哉!
第一百九十七章
造车新势力
  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好像突然开了窍,率先在全球走出困境,并且经济一马绝尘飞速发展。
  美国以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救市,导致以外汇为锚的中国不得不跟进实行宽松,新印的人民币犹如滔滔江水般不断涌入,但国内经济却好比深不见底的面粉将多余的水一一吸纳,形成逐渐膨胀的超级大面团。
  钱看上去不值钱,但生活却日渐变好了。吃肉自由,水果自由,中国人民开始真正享受经济全球化的福利,一边出口高附加值的工业品另一边转而进口原始农产品,国民生活标准向发达国家逐渐看齐,当然这是我们努力奋斗多年后应得的回报。
  在经济形势一派大好之际,汽车市场也迎来了繁荣景象。
  揉了揉额头,韩皓刚敲定了跟中芯国际旧股东们商谈股权置换的见面日期,便用手摊开了由手下整理出来的每周最新汽车行业动态。
  时刻关注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的举动,韩皓才能从宏观层面带领中华集团继续前行。
  “想不到进场的玩家又增多了!”
  看着简报中新出现的名字,“未来”、“天鹏”、“奇点”等,韩皓不由叹了一口气。
  自己好不容易发起了清场行动,主导了中华集团近两年在国内汽车领域的强大攻势,逼退了像比亚迪这样的先行者,还将奇瑞、长城等自主品牌对手打得奄奄一息,没想到在汽车行业又涌入了不少试水者。
  “未来”、“天鹏”、“奇点”等新晋汽车企业,瞄准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纷纷号称要打造中国的特斯拉,运用互联网思维来颠覆传统汽车行业,从而开创新的市场。
  特斯拉在美国成功上市后股价不断攀升,成就互联网造车的典范,并且拉开了新能源汽车向传统燃油车进攻的号角,这让许多国内互联网精英们看到了一扇新的成功大门朝自己在招手。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国内互联网巨头的成功路径基本都是复刻了美国互联网先行者的成功案例,一顿复制粘贴后拿回中国进行本土化改造,从而诞生出新的中国互联网标杆。
  特斯拉的成功,意味着在中国极有可能也出现本土化的“特斯拉”明星。
  对这个明星位置,许多人都蠢蠢欲动,毕竟中国人可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信念的伟大继承者。
  创业,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
  非常幸运,2013年,这些因素都同时出现在中国。
  天时,就是中国政府决意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利用财政补贴来扶持国产汽车行业发展。与此同时,还放宽了汽车行业准入门槛,只要符合资金技术标准就能发放行业牌照,允许大量新玩家进场。
  当年韩皓为了汽车准入证可是求爷爷告奶奶才暗度陈仓搞定,现在的话难度直接从高考下降为小学考试水准。
  地利,就是历经多年汽车行业布局,国内已经形成了配套相当完善的汽车零配件体系,构成一辆汽车所需的零部件都能在国内采购到手,造汽车大体上跟组装手机难度相似。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中华集团强大攻势下,像奇瑞、长城、江淮等车企已经奄奄一息,但他们却拥有合格的代工制造能力,这给了造车新势力们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的机会。
  伴随行业分工的细化,谁说企业就一定需要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完全可以学习苹果、耐克这样的企业主抓发明、设计和营销,将制造环节外包出去,如此能够轻资产运作迅速实现产品落地。
  像新设立的“未来”汽车品牌,就宣布将和江淮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由对方替自己进行车辆生产代工。而本公司只需要将全部精力立足于新车型的发明设计,以及市场营销领域,进而形成双赢的格局。
  人和,就是互联网行业通过高收入薪酬汇聚了许多精英人物,他们身家不菲并充满了自信,同时还熟悉资本运作规律拥有深厚人脉,很容易组建起一个靠谱的创业团队。
  而传统汽车行业之中,受益于合资企业本土化以及中华集团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大力发展,培养出新一代的年轻汽车技术骨干,他们能为造车新势力带来急需的技术专家补充。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造车新势力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出现是必然,但能活多久就只能看天了吧!”
  对韩皓来说,造车新势力的出现并未获得他太多关注,毕竟汽车还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动辄十万以上的单品售价可不是像千元级别手机般容易打发对付消费者。而且要想投资一家汽车企业,十亿元人民币只是舞会入场邀请函,百亿才是真正的隐形门槛。没有百亿级别投资,一辆汽车绝对不可能落地跟消费者真正见面。
  换句话说,造车新势力要想将图纸和概念车落地,真正面向普通消费者开售,就算不自建汽车工厂的话没有一百亿人民币的投资绝对做不下来。
  可以预见,造车新势力将掀起一股创业浪潮,烧钱入门是不可避免的交学费行为。
  对这些造车新势力,韩皓打算冷眼旁观,静待他们发展。
  一是因为中华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丰田、大众这样的全球巨头,新势力们还没有资格上桌论道;二是希望引入竞争环境,让这些小鲶鱼能在新能源领域拱一把火,共同壮大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事业;三嘛,就存在一些私心,新能源汽车是全新领域,在众多方面需要大规模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储备。造车新势力一拥而上,烧钱搞研发,肯定会培养不少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届时如果项目黄了,那么中华集团再出手进行收编人才,可以客观上分担研发费用。万一新势力们真发现了某些捷径,足以颠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版图,那么中华集团也可以快速响应,依靠大鱼吃小鱼来重新获得自己的领先优势。
  看完造车新势力的简报,另外一则报告也引发了韩皓的重点关注。
  一向来号称中国合资汽车霸主的大众汽车(因为中华集团崛起真正盘踞了国内市场销量老大位置,大众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打出合资品牌霸主的旗号),终于为他们的傲慢惹上了麻烦。
  广受消费者诟病的DSG双离合变速器,被央视315晚会公开曝光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故障涉及大众旗下速腾、迈腾、高尔夫、尚酷、CC、斯柯达等车型,其搭载的DQ200(七速)和DQ250(六速)双离合变速器,可致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失速或加速,存在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让从80年代初在中国国民之中保持的大众“德国品牌”开始走下神坛,褪去了原本的高科技神话外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