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5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9/556

  “奇瑞倒是有一定实力,‘观致’这辆概念车看上去跟得上国际潮流,就是不知道动力可靠不可靠。
  天天宣传自己攻克了什么技术难题,但就是不见量产,在市场上也买不到。”
  可见这两位一路参观,一路点评的观众,对中国汽车现状有足够关注,谈论的话题都切中要点。
  奇瑞的日子近些年并不好过,当初“风云”轿车带来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消费者经过对比都转投了中华集团,销量逐年不断下滑。他们内部已经将希望寄托在重金打造的“观致”车型之上,打算用来对抗中华集团。
  “荣威的车型过得去,但仅仅是过得去,中规中矩没有亮点和特色。如果背后上汽集团支援力度不够,估计也是昙花一现的品牌。
  至于江淮和力帆嘛,太过边缘化,造出来的汽车怕过段时间就找不到修理的地方,很有可能是一锤子买卖。
  从展车就可以看出来,造车工艺很粗糙,没有技术积累。”
  依据谈话专业度可以得知,实际上这两位并不是普通观众,而是某家汽车媒体的记者,他们趁公众日想写一篇关于自主品牌造车的文章。
  “中华集团太过强势,留给其他自主品牌的时间不多了。如果当前情况持续下去,不出3年时间,国有车企将迎来倒闭大潮。当初以为加入WTO后,会是合资车、进口车击败国产车,没想到最终临门一脚清场的却是中国人自己的品牌。
  没有其他自主品牌,光凭中华集团单打独斗,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真不知道是不是好事。”
  其中年纪略长的记者分析一番后,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中国汽车市场情况太过特殊,一打开国门外资巨头就蜂拥而至,能有中华集团异军突起已经是非常好的结局。
  自己不争气就不要怪对手太过强大,原本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战场之上可没有后悔的机会。
  国家一直提出引导汽车行业整合集中,现在真正来到这样的关口,你倒反而迟疑不前了。
  纵观国外汽车历史,厂家垄断集中是必然的趋势。”
  身边的同伴却表现出积极乐观姿态,他并不认为中华集团一家独大会是坏事。
  实际上韩皓也不希望中国自主品牌清场,但中华集团已经在全方位跟合资品牌交手对抗,双方激烈的斗争肯定会波及弱小的中国品牌,这并非他可以控制的范围。
  好比市场某一领域,老大和老二在打架,结果老三、老四等受波及被打死了,这就是残酷的市场竞争。
  中华集团不可能每个细分车型都能占据优势,如果自主品牌抓住某一个车型专精的话,还是有机会存活。不过,对其他技术孱弱的自主品牌来说,连三大件都无法搞定,在群狼环伺下能否抢到肉吃真是得打问号。
  实际上,伴随中华集团国内销量突破400万辆,许多没有合资品牌撑腰的自主车企经营已经陷入了困顿。如果不是地方政府在背后输血,他们早就破产重组了。
  华晨汽车当初属于第一批跟中华集团踏入造车行业的同伴,自从金仰勇离开之后,经营情况就一落千丈。跟中华集团争夺宝马失败,打算引入其他外资品牌合作失败,已经退出了国内汽车主流市场。
  以前还能凭借金杯面包车的口碑苟延残喘,但伴随丰田不再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中华集团对应车型的积极投放市场,曾经面包车王者地位成为昨日黄花。
  至于耗费巨资邀请意大利专家打造的尊驰、骏捷轿车,在遭遇欧洲碰撞门后销量就一蹶不振,光有好看的外壳没有底子难以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
  上市的华晨汽车接连亏损,销量一度下滑,市值也跌去了70%,巨额投入挣扎多年都不见起色,这让所在地政府不再保持耐心,将华晨汽车出售或重组成为他们的首要之举,急于甩掉这个大负担。
  从地理位置看,寻找一汽集团重组华晨是不错的选择,如此一汽就能整合东北汽车资源。华晨经过多年发展,拥有一定的熟练工人和生产线,只要投放新车型就能保证生产,是理想的代工企业。
  华晨汽车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地理位置辐射不错,既可以占领东北市场,还能辐射华北,对国外东北亚地区也有影响力。
  曾经能跟一汽拍板的华晨汽车,现在沦落为不再是同一个层次的对手。如果金仰勇一直掌舵华晨汽车的话,相信不会是这副日落西山的光景。
  不过一汽集团已经不再是当初的一汽,在国内市场被中华集团、上汽集团牢牢压制,已经没有太多精力来整合华晨汽车。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如果一汽重组华晨,那么双方同属国企的话将会采用国资委资产划拨形式处理,对当地政府来说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
  “我说万一将来一汽集团自顾不暇的话,我们华晨汽车现在投奔过去会有好果子吃吗?
  如果真要卖身,不如选择最强实力的对象,不用一卖再卖,采用市场化手段还能为地方争取更多利益。”
  在地方政府经济办公会上,有官员提出了新的建议,华晨并不需要绑定在一汽大船之上,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解决问题。
  谁是国内最强大对象,当然是中华集团!
  正因为如此,在本届车展之际,韩皓跟华晨汽车乃至属地政府的官员在沪江市进行了秘密会谈,商讨双方重组事宜。
  对中华集团来说,北方基地在华北这一片,而东北没有产业布局。如果能进入东北三省,能近身打击一汽势力。对志在一统中国汽车市场的韩皓来说,杀入东北布局是必然选择。
  加上华晨汽车拥有代工厂潜质,只要中华集团投入新车型改造,就能顺利投产。
  双方分歧在于对华晨汽车的估值以及重组模式。
  韩皓希望按照当前市值计算,同时要求地方政府退出股权,将华晨汽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包括其两大上市公司平台。而地方政府则希望能保留一部分股权在公司,同时将公司估值提高到原有50%水平,另外让度一家上市公司给地方另有他用。还要将旧厂区交回给地方政府,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以回笼多年投入的资金。
  各有要求,那就只能是不断谈判妥协,华晨汽车秘密卖身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之中。
  跟车展现场两大概念车互有胜负战况对比,网络上投票却呈现大幅度领先优势。
  带有中国龙印记的概念车以30%优势领先,原因在于伴随经济崛起中国民族自尊自信心首先在网络复兴,“龙的传人”异常贴合当前国民的心理需求。
  技术后台剔除无效点击,大概有50万人参与了这次投票,足以说明真实的民意倾向。
  “龙的传人”作为中华集团旗下主力中华品牌的新家族设计已经是众望所归。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两全其美
  “龙”将成为中华汽车的未来门脸,一场君子之争最终由华夏汽车的设计师马晓飞笑到了最后,这让不少人猜测落败的赵春雷会不会愤而辞职。要知道他凭借强大的实力已经得到市场认可,有不少跨国企业有意挖角,甚至上汽集团据说开出让人难以拒绝的高薪邀请其加盟。
  在一众国内自主品牌之中,上汽对自主品牌的投入确实大手笔,强挖赵春雷可能也是看到了留给其他自主品牌发展时间并不多了。好的设计,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他们相信赵春雷会在上汽再创辉煌。
  “只要过程中拼尽了全力,结果如何并不是我关注的要点。”
  在西湖旁一处隐蔽居所,这里可以直接远眺到湖面美景,将面前茶水一饮而尽后,赵春雷处置淡然说道。
  上汽确实开出年薪加奖金千万的报酬邀请他,不过被他拒绝了。钱的话,他在中华集团这些年获得的奖金、收入以及股票,加起来接近上亿元身家。如果真不在中华集团工作,他可能会选择休息一阵为自己充充电。那些一路跟随韩皓创业的元老或骨干,都预计身家不菲,可谓财富自由了。
  “难怪你能设计出‘悟道自然’这样的好主题,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在滚滚红尘之中可谓很难得。”
  坐在对面的正是公司老板韩皓,他邀请赵春雷前来喝下午茶。
  这次中华新家族脸设计之争,双方都展现出极强的实力,就算是落败一方也让不少人惋惜。尤其赵春雷的身份有些敏感,“龙的传人”获胜后,肯定将由马晓飞一人承担主设计师责任,他面临空闲的尴尬境地。
  流言一般都会变成真的,传说赵春雷准备离职,现实不排除这样的可能。
  旗下两大爱将火拼,不管结局如何,肯定需要老板韩皓出面来善后。
  光凭“悟道自然”的出色表现,轻易放走赵春雷肯定是中华集团一大损失,虽然该知识产权属于公司所有。但竞争不止未来6年,韩皓的目光必须着眼未来,赵春雷依旧拥有翻盘的能力。
  “年纪轻轻没有好胜心的话,就没有继续前进的动力。我看出来这次你输的并非心服口服,说实话在我心中你们两份作品分量相当,都成功突破了自我将整体设计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准。
  如果换一种大环境,此次投票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好比在国外车展投票,可能你的设计会大幅胜出,因为作品国际化程度更高。”
  不需要说什么客套话,韩皓完全是就事论事。
  抛开中国因素的话,将“悟道自然”作品拿到国际上对比,也许会略胜一头。
  “等下我还要回公司开会,那就长话短说了。我准备调整一下公司人事,由马晓飞负责中华品牌下一个阶段的团队设计。”
  话说到此,韩皓故意停顿一下,看看对方反应如何,却发现赵春雷并不为所动,看来他早知晓会有这样一天。
  “另外,任命你接手组建华夏品牌的设计团队,将‘悟道自然’家族设计用在华夏品牌之上。
  也就是说,你有一次在市场上证明自己的机会。如果华夏汽车将来卖得比中华汽车更好,那就从实践证明了你作品的真正实力更胜一头。
  另外,6年后还会有新的同台竞技机会,我相信你届时不会错过。属于你的东西,自己亲手拿回来的成就感,恐怕无人能及吧!”
  中华品牌准备换代,同样低一个层次的兄弟品牌华夏,也即将迎来换代时机。
  这次评选出的两大杰出设计,韩皓在内部小范围讨论后,决定直接都用上,将华夏品牌也一起换代。
  “咦,这倒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原本以为‘悟道自然’会封存在资料库,没想到竟然仍有大展身手的平台。
  待会我跟你一起回公司召集人手,到底谁的作品更好,就交由市场来评判吧。”
  峰回路转,赵春雷终于不再无动于衷,他找到了自己留着中华集团的动力。
  “今后你和马晓飞都是集团首席设计师头衔,只是分工不一样,不再局限某个品牌或者车型之上。
  公司现在发展太快,组织结构需要做进一步调整,趁今天机会我提前跟你说一声。”
  为了妥善处置好两大王牌设计师地位,韩皓也是不得不采取某种手段来让事情看上去更加让人接受。
  人才要走,除了钱没给够,就是肚子气不顺。聪明的老板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留下人才从而保持公司的凝聚力。
  对赵春雷而言,中华集团是最佳的事业平台。就算跳槽去了别的自主企业,自己作品量产的话撑破天在十万级别,而留在中华集团的话基本以百万辆打底。
  何况韩皓还是发现了自己的伯乐,他这匹千里马并不愿离开。
  解决好赵春雷问题只是韩皓关心的小事,作为中华集团的首脑,他更多需要思考战略问题。
  中华集团作为一家从制造业诞生的公司,韩皓一直努力将其转变为“高科技出行公司”,围绕为人类出行这个中心进行不受限的投资布局。
  硬件制造终究利润有限会面临天花板难题,届时就需要大力发展软件,通过服务创新来增加在硬件基础上的收费。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当前火热的通讯业,中移动一家就占据国内绝大部分用户,年盈利高达上千亿。但韩皓却看到了中移动发展的瓶颈,就是光依靠硬件挣钱,收取用户通话短信费用为主,至于增值服务都被互联网公司赚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9/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