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8/556

  改变需要实力,更需要时间。
  由此当中华集团宣布赴美投资,许多国内媒体都认为现在不是最佳时期,善意地提醒韩皓不要头脑发热。
  “海外投资不是过家家,中国成功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国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自己的规律,拔苗助长和盲目自大都会给一家刚成功的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日韩两国汽车打入美国,都用了20多年时间徐徐图之方站稳脚跟。中国汽车此时要进入成熟饱和的美国市场,更加需要先修炼好内功,待真正具备相应实力后再登陆为妙。
  中国汽车绝对有实力打入美国,但不应该是现在,5年后的时间点更加合适。”
  国内一家多次为中华集团唱赞歌的媒体,这次更换了阵营打算力谏韩皓取消这次激进的投资之旅。
  许久未曾发出声音的《中国经济报》,这家从中华集团成立不久便坚持跟韩皓唱反调的媒体,为中华集团挑刺已经成为他们政治正确的导向。
  他们一连用了三个专题来对中华集团赴美投资做了否定报道,为此不惜做了民意调查,从业内、公众乃至中华集团内部职工三方面进行了匿名调研。
  “我们在汽车行业内发送了300份问卷,涉及各层次专业人士做了调研。一共回收了262份有效问卷,其中对中华集团赴美投资能否成功,有81%的人表示不看好,16%的人说不准,只有3%的人支持。
  公众样本更加庞大,在发出去的1000份问卷中,有76%的人明确表示不看好,而支持人数不足8%。在本刊官方网站的不记名投票之中,有超过3万名网友参加,超过68%的选择不看好选项,相信中华集团能成功的人数不足5%。
  更让人惊讶是有超过200名中华集团员工参与的调查问卷,其中认为公司投资正确的只有17%,有超过52%的人选择了说不准,剩余31%的人数都投了反对票。
  三份样本,几乎同样的民调结果。数据不会骗人,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情的真相:此次中华集团赴美投资的前景不妙,可能注定是一场代价高达数十亿美金的典型失败案例。”
  可以说《中国经济报》此次花费了巨大人力,最终结论既有报社一向来的偏见,也客观上反应了真实民意。
  这股质疑之风不单在国内回响,还刮到了国外,尤其是目标国——美国。
  “如果中国人能顺利整合路虎和沃尔沃品牌后再登陆北美汽车市场,我们会认为这是一步妙招。
  但在肚子已经吃进去两个大汉堡,未曾消化前提下又点了一份披萨进食,那就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行为。
  对北美消费者来说,中国汽车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影响力!无论是技术,还是品牌,中国汽车都没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更别提能跟美、日、欧、韩系汽车直接竞争。从专业角度分析,5年时间内中国人工厂真正投产的话失败几率在90%以上。”
  FOX新闻频道请来的汽车行业专家,信誓旦旦对中国人赴美投资建厂表示极不看好。
  “中国人真的来了!”
  以前喊了好久“狼来了”故事的主角终于忍不住要登台,美国汽车市场各大巨头们反应态度各不一样。
  曾经以为“中国人来了”不过是他们借助路虎和沃尔沃外衣上台演出,毕竟刚收购了日落西山的路虎和沃尔沃,将两者重新恢复生机才是首要任务。但没想到中国人胃口太大,不单是路虎和沃尔沃开路,他们还带来了自己的汽车品牌要登台。
  “虽然我非常佩服韩的勇气,但我想说中国品牌要想挤入美国汽车市场的大门,他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福特并不担心曾经的盟友会将枪口对准自己,因为他们暂时还没有走进同一个战场的资格。
  ‘一个福特’战略已经初见成效,我们将重回全球前三作为目标,至于中国汽车表现如何并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
  福特CEO穆拉利作为跟中华集团关系密切之人,他在公司内部对此新闻做出了轻描淡写的回复。
  经过瘦身后的福特已经恢复活力,他们的敌人只有日系品牌,当然老对手通用汽车不会缺席。
  本来在北美汽车市场日子过得就非常吃力,现在又来了新的竞争对手,这让迟迟无法打开美国市场的大众汽车感到有了一丝威胁,不过事情还在可以掌控之内,也给了他们新的机会。
  “大众汽车不会放弃北美市场,虽然我们迟迟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这也足以说明当地竞争激烈程度。
  连我们大众汽车都无法插足的地盘,中国汽车要想新来乍到立足成功,基本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不过中国人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就是不努力的话他们总有一天会追赶上来,我们必须要跑得更快。
  中华集团赴美投资肯定牵涉巨大精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今后我们要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争取夺回我们的霸主地位,美国市场很重要,但中国市场更加具有关键战略意义。”
  大众汽车CEO文德恩的棋盘包含着全球市场,他正找准机会重新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力,争取将中华集团拉下马。
  韩国汽车代表现代起亚集团近些年发展迅速,尤其在美国市场上的出色表现,让韩系品牌一改以往质量不佳的口碑,现在成为性价比的首选目标。
  这次中国汽车要登陆北美,公认受到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定位相近的韩系汽车。
  确认了中国人即将登陆的消息,现代起亚集团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专门对中华集团做了具体分析。
  “中国汽车虽然发展迅速,但跟我们公司相比,他们还有3—5年的技术差距。尤其是AT变速器和发动机领域,中国人还在努力学习当中。
  我们进入美国市场深耕已经20多年才取得今日地位,就算中国人再努力产品再出色,他们至少需要10年时间才会追赶上我们。
  新能源汽车领域,虽然中国人走在前面,但在未来10年时间都不会成为主流,他们的优势并不会化为胜势,我们有足够时间追赶并超过他们。
  因此中国汽车虽然值得关注,但我们最大的对手依旧是日系品牌,只要我们能保持对日系汽车的优势,那么中国人自然不足为惧。”
  现代起亚集团对中华集团虽然有了一定警惕,但论重视程度还排不上号,因为他们知晓美国汽车市场如何难混,中国人还有许多学费要交。
  众多汽车巨头当中,对中华集团此步战略最为重视的当属丰田汽车,其中跟他们的掌门人丰田章男脱离不了关系。
  “中国人是一个可怕的民族,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只有他们保持了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没有中断。
  所有低估中国人的国家和势力都吃尽了苦头,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人敬佩。曾经中国人是我们长久的老师,就算我们近代短暂跟他们互换了身份,但宏观而言他们还是比我们要更加有潜力,也更加强大。
  丰田汽车虽然如愿以偿成为了全球霸主,但令我最担心的对象之中,除了严谨德国人的大众汽车,就属朝气蓬勃的中华集团。如果让中国人在美国站稳脚跟,那么他们迟早是我们的心腹大患。
  当然这个时间历程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未来20年甚至更多,不过我相信这个日子终将会到来。
  今后在全球市场,要将中华集团列为一类竞争对手,不要让他们发展壮大,养虎为患成为第二个韩国现代起亚。”
  韩皓没想到中华集团的一步棋竟然引发如此大风暴,面对诸多质疑声他不得不有所回应,正好很快迎来了一个好机会。
第一百四十四章
北美车展
  车展是车迷们的盛会,更是各大汽车巨头们展示实力的舞台。
  跟奥运会一定程度上用和平方式替代了国家间血腥战争来协调国际关系相似,车展交流让汽车行业的竞争显得文质彬彬,孰强孰弱可以在车展上一览无遗,这就是文明社会大背景下的和平竞争。
  每年1月初,北美车展都会如期在美国汽车重镇底特律举办,背靠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底特律车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有稳居全球五大车展首位的趋势,众多新车型、新技术纷纷选择在北美首发现身。
  中华集团身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又是中国汽车的荣耀代表,进军北美市场收获诸多关注也是理所当然。
  既然质疑声众多,那么韩皓就打算将2010年的底特律车展,作为中华集团试水北美汽车市场的诺曼底登陆。
  “不试试看,谁知道到底行不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从晚晴伊始一百多年,中国从不缺少各类口若悬河的‘理论家’,但真正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困境的还是一大批脚踏实地勇于牺牲的实干家。
  既然大家对我们有所怀疑,那就打开大门迎客让他们看看中华集团的真正实力!”
  经过多年来持之以恒的高投入研发,中华集团现在已经迎来新一波收获期,套用古人的一句话就是已非吴下阿蒙,当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了。坐拥朝气蓬勃的中国汽车市场,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下,只要是四个轮的车子就能毫不犹豫卖出去,前瞻性扩大产能的韩皓率领中华集团迎来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因此韩皓拥有了踏足国际竞争最激烈汽车市场的底气,也有了就算在美国赔本也能依靠中国市场回本赚吆喝的本钱。
  当参加北美车展消息一经宣布,在中华集团公司内部论坛上,一篇《打回底特律,解放全世界》的战斗檄文获得了众多关注,集团员工们纷纷在跟帖留言,也惊动了正在批改文件的韩皓。
  作为一个工作狂,当然这是妻子陈灵兮官方认证的称号,含金量十足。
  正常情况下,韩皓每天8点钟风雨无阻准时抵达办公室,利用一个小时将集团层面呈送上来的文件批复并签发,牢牢掌控中华集团这艘超级巨舰前进的方向。9点钟往后用一个上午时段开会,听取各部门对近期工作的汇报,同时确定公司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和跟进情况。忙碌一番后,经常就到了中午时分,午餐时韩皓会跟来自公司的员工代表闲聊,听听来自各方的呼声。
  下午有时间的话,韩皓会来到公司基层单位实地走访调研,看一看现场情况如何,掌握整个公司最真实的一面。要不就是召各层面的座谈会,听一听来自公司内部员工、4S门店、普通消费者乃至政府机构的批评建议。
  晚上会出席一些商务宴请或者接待活动,就算韩皓再不乐意,有些场合也不得不出席参加,中国是礼仪之邦人情往来少不了。
  尤其收购了路虎和沃尔沃之后,这两个国外品牌要重新复兴以及进入中国市场实现国产化,他的工作量更是大幅度飙升,忙得三天两头不着家。
  为此,妻子陈灵兮开玩笑说道,自己在家见到韩皓真人次数还没有在电视上多。
  搅动内部论坛的文章是一位资深华人工程师所写,他在第一次底特律招募人才的“中华之夜”时就响应号召回国发展,历经了中华集团真正崛起的全过程。
  “当年离开底特律,也可以说是逃离底特律,因为感觉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潜意识希望能迎来改变。
  正好韩总到美国招人,于是就打起行囊回了国。
  虽然之前已经拿到了美国绿卡,但回国看到久别重逢时父母欣喜的眼神就知道如此选择不负此生。
  青春犹如水龙头打开的水一样,一开一合之间已经悄然流逝大半,我也从一个翩翩少年成为了中年大叔。
  人生不可重来,从美国放弃一切毅然回国发展,是我此生寥寥几次重大抉择之一。
  幸运的是——我赌对了。
  跟曾经的美国同事相比,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也率先做出了更成功的探索,让他们羡慕不已。
  底特律作为汽车重镇,是不少汽车人心中的理想圣地。可以说,中华集团的研发中心薪火相传于此,从底特律归来的先行者们肩负起攻坚克难的重任。当年我们毅然离开,就抱着不成功就成仁的心态,从未想过还有机会重新踏足此地。
  登上回国班机那一刻,我的目标是造出一辆中国产的汽车,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国内站稳脚跟就好,当时我给自己定下的期限是10年。因为只有在底特律这个最发达最先进的地方,你才会了解汽车工业是一项多么精密多么需要高投入的领域,也才会知晓美系、日系、德系等国际汽车巨头实力有多么恐怖。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当年中国汽车工业水平就是幼儿园水准,而别人都已经大学毕业,其中差距足以让人绝望。
  回国后我们这些曾在国外有过工作经历的同事时常交流,最乐观预测就是国产车能守住在中国的一亩三分地就是胜利,20年内想走出国门是不可能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8/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