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556

  中华集团如此庞大的企业,若是被人渗透的话,可不是什么好事。但看到尹庆勋笑眯眯的姿态,看来事态并没有他想象般严重。
  在心里过了一遍公司概况,韩皓发现唯一能称得上渗透的就是微软的操作系统,不过中华集团的各项数据都放在自家独立的数据库,安全性可以保障。
  “嘀嘀嘀——”
  尹庆勋用一段拟声词提醒道。
  “哦,你是说QQ软件吗?”
  一听就马上醒悟过来,韩皓很快猜出了正确答案。
  “没错,我在饭堂吃饭时不时听到‘嘀嘀嘀’的声音,原来是员工手机上都安装了这个即时通讯软件。后来回到办公室一打听,手下们办公传输文件以及工作交流都依赖QQ,原先的MSN已经不合时宜被淘汰了。
  尤其在年轻一代人群中,大家见面不是问手机号是多少,问的都是QQ号码。我们员工跟供应商的联系,大多数都是通过QQ软件,因此说渗透一词并不过分。
  而拥有QQ的腾讯公司,现在股价却一直被低估,正是我们进入的最佳时机。”
  受到次贷危机波及,去年开始众多公司市值大幅度缩水,阿里集团的股价一度下跌了90%,从最高点的每股41港币跌破4港币,现在徘徊在8港币之间。
  而腾讯股票表现要好一些,股价在12港币附近徘徊,尹庆勋觉得这家公司可以长期投资。
  “抓住一条大鱼抵得上一百条小鱼,今后互联网领域也将是大鱼吃小鱼的世界,资本的威力无处不在。
  为了防止渗透,我们也必须对其进行反渗透,成为其大股东之一就是最佳的防范措施。”
  看来尹庆勋准备大干一场,在公开市场上吸纳腾讯的股票。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这是关于腾讯公司详细的调研报告,中华智库方面给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如果说阿里在电子商务一马绝尘,那么腾讯在娱乐方面则是浮在冰山下的霸主。
  得益于手机短信支付和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普及,腾讯游戏通过一笔笔小额支付汇集起庞大的资金。在其他互联网公司苦于收入来源不稳定时,腾讯凭借游戏项目保持着稳定的现金流,年收入即将突破百亿元大关。
  现在投资的话,我们在未来5年保守可以收获五倍的收益,另外还将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拥有另外的重量级话语权。”
  投资腾讯至少要动用数十亿的资金,尹庆勋当然做好了万全准备,把详细调研报告递交给韩皓。
  “钱真是不经花,动辄数十亿的投资也就你能轻轻松松说出口。”
  韩皓一边翻看调研报告,一边对尹庆勋调侃道。
  “放心吧,现在国家银行4万亿大放水,追着把贷款送给我们,正好填补了我们的资金缺口。
  中国式银行粗放管理一直没有改变过,只管放钱和收钱,只要能按时还钱他们是不会过问我们把钱都花到哪里去。
  而我们作为精细经营者,会将银行的钱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完成大水漫灌最后一米的滴灌任务。
  趁着这样的好光景大干快干,才能对得起时代带来的机遇。”
  跟在韩皓身边,尹庆勋获得前所未有的大舞台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第一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期待,现在他的目标要将中华集团打造成中国最大的企业,也就是成为世界500强中国排名第一的公司。
  想想以一己之力来挑战巨无霸国企代表收入破万亿的国家电网、中石油和中石化,看上去是不可能的任务。不过梦想总是要有的,十年后的事情说不定就实现了呢。
  经过详细论证,韩皓同意了投资腾讯的方案。
  3年前以500万美金入股腾讯的股票,现在有人出5000万美金收购,收益率达到10倍之多,是否该点头同意?
  ……
  尹庆勋开始接触基金和风投公司,劝说对方将腾讯股票卖给自己。
  5000万美金是十分诱人的蛋糕,果真有公司将手中腾讯股票转让给中华集团。
  与此同时,中华集团开始在二级公开市场悄然吸纳腾讯股票,很快股价就从每股12港币上涨到25港币,涨价的趋势还在继续。
  等到市场反应过来,跟风抢购腾讯股票之时,韩皓以及中华集团手中已经掌握腾讯超过4%的股权,账面浮盈了20%收益。
  按照韩皓和尹庆勋约定的计划,对腾讯的长期投资将以8—10%股权为目标,以有资格进入腾讯董事会为准。
  中华集团对腾讯的投资直接效果就是该公司股票大涨市值翻倍,短时间内从不足900亿港币市值一下跃升到1800亿,成为能跟中华汽车相提并论的大公司。
  同为港股上市公司的中华汽车净利润在10%以上,已经是实体制造业中首屈一指的水平,但跟腾讯净利润35%相比不得不处于下风。在腾讯公布新一季度财报时,收入和利润大涨,再次推波助澜股价上升。
  反倒是曾经的互联网明星阿里巴巴,股价继续在8港币附近震荡,跟互联网新贵腾讯公司形成鲜明对比。不过阿里集团上市180天后迎来大股东股票解禁期,在尹庆勋建议下韩皓趁高价抛售了一部分股票,后来又趁低价买了回来。一进一出之间,大赚一笔之外韩皓在阿里集团的股份依旧保持在10%左右,保持着个人大股东地位。
  腾讯市值突然大涨,当然引发各界关注,在记者不懈调查下终于得出了韩首富暗中入股引发群体抢购带动股价大涨的结论。
  这个时候,中华集团投资腾讯公司也成为当年财经热点事件之一。
  “这是单纯的财务投资,与公司未来战略暂时没有关联。当然伴随互联网大潮的迅猛扩张,我们不排除跟国内互联网公司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中华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在面临记者追问时,给出了模棱两可的答案。
  跟韩皓相比,腾讯公司创始人兼老总马伯尼名声不显,技术工程师出身的他十分低调。
  有趣的是现今中国最火的两大互联网公司老总都姓马,不知是否印证了马到功成的谚语。
  腾讯公司内部也搞不明白为何中华集团突然入股,马伯尼主动找人牵头希望能跟韩皓见一面,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江州一处茶馆,韩皓和马伯尼两人开始了高层非正式接触,对入股问题进行了沟通。
  “腾讯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我本人主要是从财务投资出发,对具体公司运营没有兴趣。”
  韩皓首先回应了对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列举了阿里集团的例子作为参照,表明自己只是战略基石型投资。
  要知道韩首富已经从大陆首富晋升为华人首富,他的一举一动自然会让所有人瞩目,也会让涉事相关人员害怕。作为腾讯公司的创始人,马伯尼必须要为自己的基业保驾护航。
  亲耳听到从韩皓口中说出的保证话语,马伯尼真正放下心来,要是韩首富要搞鬼捣蛋,那腾讯可是遇到大麻烦了。
  接下来气氛就缓和多了,双方开始洽淡未来合作事宜,例如探讨将QQ软件预装在中华集团旗下汽车中控屏幕之上可能性,让汽车成为新的娱乐载体。
  投资腾讯除了财务考量之外,更主要是战略防御考虑,QQ的渗透率太高,身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以及华人首富,韩皓必须考虑产业安全布局。中华集团现在正朝着互联网化转型,将来成为物联网的头牌创新企业,抢占赛道是超前的战略谋划。
第一百三十八章
消费观念
  4万亿计划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针强心剂,至少当前效果非常明显,各行各业都迅速恢复了增长。它不但让中华集团获得充足的投资弹药,更让地方政府也收获了负债经营的底气。
  一夜之间,“经营城市”成为全国各地主政者大会小会必谈的话题,胆子大一些就算负债发展也要将地方经济面貌搞上去成为普遍共识。
  在中国官员晋升基本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考察模式下,城市面貌改变以及GDP增长成为了最直观的考核数据。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在中国高速增长的车轮之下,对个人乃至地方父母官而言都是一样。
  好比胆子大提前负债买了房子之人现在成为新的赢家,而那些没有买房的人不得不掏出更多积蓄面对日益增高的房价。敢于拍板负债上马大项目和经营城市的官员仕途一派光明,而走保守主义的主政者则黯然靠边站。
  万马奔腾,快者居先。
  以史为鉴,现实生活演变的不同好坏结局,让提前消费和负债经营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
  量入为出被适度负债所替代,存款开始变为首付,中国普通家庭乃至各级政府的财政政策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跟去年次贷危机时增长乏力相比,今年中华集团的上半年销量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除了要归功于国家购置税减半利好之外,还得感谢全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在公司内部数据之中,增速最高的汽车类型是谁都没有想到的角色,竟然是鲲鹏公交实现了超过200%的增长,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挤满了销售的桌面。
  受益于跟吉利地产和恒大地产的战略合作关系,地方政府开始大规模向中华集团采购最新的鲲鹏公交车型,作为改善当地民生服务的重点举措之一。就连在国内榜上有名的贫困市,也突然大方起来敢于追加超过数千万的公交订单。
  当然大部分购买公交车的钱都没有直接到账,只是预付了订金,但他们都以政府信用催着中华集团赶紧发货提车。
  是什么给了地方政府如此底气?
  就因为经营城市模式下,卖地获得的财政预算外收入开始占据地方政府的大头,这笔钱一度达到全年财政收入的六成以上。
  地方政府财政账户上是没钱,但伴随吉利和恒大地产的入驻,市中心的土地开始升值足以抵扣欠下的债务。
  熬过地产寒冬的吉利和恒大集团开始在全国三四线城市大肆扩张,其他东西都可能贬值跌价,但市中心的优质土地却是不可再生的黄金资源,只涨不跌是硬通货。
  在经营城市的思维下,地方政府开始主动负债,敢于负债,上马诸多大项目和民生工程。
  依靠城投公司这个半官方的融资载体,各地城市面貌开始日新月异,而财政负债也开始赤字累累,地方债务开始悄然成为新的影子巨人。
  不过这些影响不到鲲鹏公交的热销,因为根据合作协议,地方政府卖地给吉利和恒大地产之后会有专款打到中华客车的账户之上。
  而正是通过跟地产公司的合作,让鲲鹏公交大巴开始大举进军全国,悄然蚕食诸多原来地方诸侯公交品牌的地盘,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内公交霸主。只要地方政府敢下订金,中华客车就不怕购车款收不回来,因为这笔钱最终都会通过土地来兑现。
  有困难找政府,中国政府可是承担着无限连带责任。
  “还钱?暂时是不可能的,能按时将利息还上就不错了。在4万亿带动30万亿投资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位地方主政者都不会主动考虑债务问题。想想看,10年前的一百块跟现在的一百块相比,实际购买力贬值了多少。”
  当韩皓纳闷为何连国家级贫困市都敢豪掷千金来购买新公交车队,他们拿着这笔钱完全可以减轻银行贷款债务负担,这样的疑惑让尹庆勋听了后很是不以为然。
  “债务是政府的,但政绩却是个人的,谁选择将卖掉土地获得的钱用来偿还银行贷款都是不理智的行为。这笔钱用于继续投资大项目和改善民生设施,可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地方和个人都需要这样繁荣的经济局面。
  至于银行贷款,有钱可以分期偿还,没钱可以先还利息,更不行的话不是还有中央政府这个妈来担着嘛!
  不瞒你说,许多地方政府根本就没有近期还款的打算,就是期望未来货币通胀抵消债务,或者由承担连带无限责任的中央政府来买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