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556

  “今后看来我们外事部门,得采购捷豹和路虎品牌才行,因为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汽车啦!”
  中国驻美大使也走上前恭贺,这是中国企业在美影响力最大的并购,他也觉得中华集团为国家形象争了光。
  “我们一定报名参加国家招标工作,为外事部门提供更优秀的出行工具。”
  政府采购方面对中华集团是弱项,因为都被一汽等国企拿去了。但韩皓有信心将来在这块领域取得突破,因为中华集团的产品力会不断提升,赶上合资品牌。
  212吉普——红旗——奥迪,这条路线简单说出了中国官车的演变。作为国家形象之一,红旗虽然垄断高端礼宾车,但大头还是被奥迪A6占据。
  奥迪A6虽然在中国生产,但毫无疑问它并不能算作中国品牌,也不能代表中国汽车工业水平。
  “政府要带头支持民族工业自主品牌!”
  这是国内媒体新近发出的舆论呼声,也许取代奥迪A6成为官车的日子很快将会到来。
  毕竟每个汽车强国,政府都会扶持本国汽车品牌,中国自然也要走上这条道路。
  按理来说,红旗具有先天优势,但后天表现实在对不起大家的期待,这就给了中华集团机会。
  最高端的礼宾车自然被对标劳斯莱斯的大红旗占据,但奥迪A6等合资车型的地位,中华集团可以取而代之。
  回到签约现场,韩皓在感谢完众人祝贺后,终于有时间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
  此次并购,中华集团获得了捷豹和路虎两大品牌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
  其中最重要是收获了位于英国的两大研发中心,一个是捷豹,另一个归属于路虎品牌。此外还有三家英国本土汽车工厂,其中索利哈尔、哈利伍德两家工厂专门生产路虎汽车,而考文垂工厂则生产捷豹轿车。与之相配套则是15800名员工,他们贡献了捷豹路虎的研发、生产、销售工作。
  今后捷豹和路虎商标的全球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中华所有,福特将罗孚商标作为添头送给了中国人。
  要知道当初上汽和南汽争夺收购罗孚汽车时,福特把罗孚商标买了过去,让上汽和南汽不得不重新自创带着英伦风格的新车标。现在上汽和南汽合并,罗孚商标更是他们的渴求之物,但却落到了韩皓手中。
  当初若是和沪江市政府合作愉快的话,捷豹路虎工厂按约定落户沪江,那么韩皓不会介意将罗孚商标转让给上汽集团。不过在跟沪江市政府谈不拢,以及上汽在背后出了力后,韩皓便断绝了这样的念头。
  不管上汽出多少钱,反正罗孚商标的话,韩皓不会考虑出售。
  你做初一,就不要埋怨别人做十五。做事留一线,以后好相见的道理,就是这样简单。
  另外中华集团获得了捷豹高级轿车平台以及路虎SUV四驱越野技术,它们将填补以往的技术欠缺,加速中华品牌大型轿车以及SUV的面世。
  而福特汽车也将在未来3到5年内做好过渡期工作,他们将继续为捷豹路虎提供动力系统、冲压件及其他车辆配件,此外也会提供各种技术,如环保和平台技术等。福特汽车同时承诺会提供包括研发在内的工程支持,还有信息技术、财会及其他服务等。
  可以说,收购捷豹路虎,中华集团以非常专业化的手段,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有利条款来帮助顺利整合。
  双方约定,资产交割定在一个月后,届时23.6亿美金汇款完毕,捷豹路虎就正式归中国人所有。
第八十一章
全新体验
  野鸡飞上枝头变凤凰,原本还是不入流的同行,瞬时成为全球知名汽车巨头,中华集团的华丽变身,让国内诸多同行看得是五味杂陈。
  以前中华集团还是国有汽车巨头身后的跟班小弟,没想到短短15年时间进化就摇身一变,先是在国内汽车市场登顶,然后又大跨步走出国门挤入了全球汽车界的上流社会。
  没错,有资格进入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十强,那就意味着跨入了汽车界的权力场。
  光从全球各大媒体连篇累牍报道中华集团成功收购捷豹路虎,并由此引出中国资本进军国际的论断,就能知晓这次并购给中国商业形象带来多大正面影响。
  多年来倾尽全国之力,国家给政策、给人才、给贷款甚至强制要求外资转让技术,就为了让当初“三大三小”国企迅速成长,能打造出代表中国汽车工业水平的跨国超级企业。每次国家层面汽车产业政策修改,都会把这条写上,鼓励“三大三小”重组并购,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豪强。
  就拿十年一改,在2004年最新制定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来看,国家鼓励“三大三小”进行跨地区兼并重组,就为了能打造出扬帆出海的航母。
  并且还给出了2010年期望达成的目标:“在2010年前,我国就要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2010年,汽车生产企业要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上述可是国家级产业文件的原话,考虑中国汽车工业的实际情况,目标期望定得比较笼统,但核心就是希望能杀入国际汽车市场,有资格参与全球竞争。
  一直以来,包括专家学者和中国汽车从业者在内,所有人都认为中国的跨国级别汽车巨头将从“三大三小”中诞生,因为他们背后体现着国家意志。自然要想达成历年汽车产业政策所期望的目标,必须得从“三大三小”六大国有巨头中挑选主角。
  如果15年前说中华集团会是主角候选人,那么一定会被人称为天方夜谭;如果10年前说中华集团有望追赶上“三大三小”国有汽车集团,成为主角替补之一,那也会被人认为在做白日梦;如果5年前说中华集团会超越“三大”,成为国内市场第一主角,那依旧会被评不自量力之举!
  直到3年前,人们才真正意识到中华集团蕴含强劲的生命力,再也没有人敢否认这个来自浙海的民营企业具有挑战国内所有车企的实力。但要说她可以实现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期望,估计还是没有人敢打保票,因为走出国门成为国际汽车巨头是那样地遥不可及。
  想不到在2007年岁末,中华集团不但成功杀入全球汽车销量十强榜单,还把捷豹路虎这样的全球性豪华品牌拿下,真正成为一家国际性的汽车巨头。
  不只是实现小规模汽车出口,也不只是形成驰名品牌,更不只是进入世界500强行列,而是直接把目标提升到“全球汽车十强”这样让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层面。
  飞速增长的汽车销量,已经没有人否认中国是一个仅次于美国的汽车大国,但大不等于强,肥猪也很大但从未跟强字沾边。如今中华集团的华丽变身,标志着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
  2001年时,中国汽车界曾有过两位少壮派的激情碰撞。来自中华集团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韩皓,跟踌躇满志出任国内最大汽车集团老总的一汽少帅竺天峰,双方在中国汽车业该如何发展问题上进行了当面交锋,为此还定下赫赫有名的“20年之约”赌注。
  竺天峰的“耐住寂寞20年”和韩皓坚信的“20年后实现国际化”形成鲜明对比,为此两派支持者还在网上开展大规模论战。
  想不到只用了7年时间,这场预计耗时20年的争论就有了最终结果。
  中华集团在韩皓的带领下,完成了国际化目标,杀入了全球汽车十强,并且在国内还把一汽斩于马下,谁赢谁负已经一目了然!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中华集团依旧由韩皓稳坐帅位之际,少帅竺天峰已经调离一汽,出任所在地高官职务仕途更上一层楼。
  如今“20年之约”重新被网友翻出,这时人们才明白韩皓当年的目光远大。
  跟当今世界由美国主宰的“一超多极”格局类似,现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也形成了中华集团鹤立鸡群,其他合资国企在背后拼命追赶的“一超多强”结构。
  虽然对外公开宣传中华集团的并购不会对国内现有汽车格局造成冲击,不少厂家还专门购买了版面援引海外媒体对捷豹路虎能否活下去的负面报道大肆宣传,但在内部会议上气氛凝重大家心知肚明跟中华集团的差距越拉越大。
  去年中华集团的销量已经突破200万辆,今年他们火热的销售势头依旧不减,维持200万辆的高位成绩已是必然。现在又获得捷豹路虎的销量,还得到豪华车的技术共享,今后国内汽车市场的日子更加难过了。
  “凭什么我们坐享大好优势,却眼睁睁看着大好局面一点点被蚕食殆尽!”
  “中华集团的人跟我们一样都是炎黄子孙,没有三头六臂,为何他们总能攻克一个又一个被我们内部断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好的毕业生都不愿意到我们集团工作,宁可跑到千里之外的江州寻找工作,同样的薪酬为何我们就留不下人才!”
  ……
  一汽、二汽、上汽等国内巨头纷纷召开了小规模高层闭门会,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再不有所作为将来就会被中华集团击败。因为中华集团已经开启了虹吸效应,源源不断把人才、资金、项目等都吸纳过去,走向寡头行列,平等竞争此消彼长之下,留给大家的生存空间在不断压缩。
  讨论来讨论去,最终又是机制背了锅!
  跟中华集团民营灵活的机制相比,国企们背负太多的社会责任,面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尤其激励机制跟不上,和中华集团相比,在国企干活付出回报不成比例,导致优秀人才纷纷外流出走。
  但机制能解释一切原因吗?
  恐怕不能,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反观中华集团上下,显得喜气洋洋,跟同行交流时腰板挺着更直了。因为大家都坚信,并购捷豹路虎是一步好棋,它们肯定能在中国人手中完成复兴大业。
  不少员工都准备内聘跳槽到新成立的捷豹路虎工厂,毕竟就算干同样的工种,在捷豹、路虎工作比在中华、华夏听上去要好多了,这就是拥有历史积累豪华品牌的优势。
  签约仪式后,韩皓就飞往了英伦三岛,开始为进驻捷豹路虎而准备。
  在临时召开的捷豹路虎董事会上,韩皓的身份已经默认是董事长一职,他将真正开启自己掌舵国际化企业的步伐。
  韩皓没有着急对董事会组成人选动手,他暂时保留了所有成员,召开了一次务虚会。
  此次会议将讨论如何实现顺利交接以及近两年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捷豹路虎的未来就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幸好大学时注重学习英语,工作后一直有收看收听英文报道的习惯,所以韩皓坐在董事会议主桌上,听着人高马大的外国人争吵,显得并不是很违和。
  洋人也是人,跟人打交道并不超出韩皓的能力范畴,因此待他们彼此争吵完毕后,他才作为主事人出来收拾残局。
  捷豹路虎规划了不少新车型研发,但福特已实际中止了接近2年时间的研发资金投入,导致项目搁浅大半。
  23.6亿美金实际上只是收购项目的一大部分,后续还有不小金额的研发运营资金投入,这笔钱就是董事会现在争论的焦点之一。
  到底公司需要6亿还是8亿美金注入,这成为大家讨论不下的原因。
  “当初我说过捷豹路虎缺的只是资金,一旦放虎归山会不同凡响,因此这个问题我想自己还是拥有一定发言权。
  只要项目属于合理可接受范畴,那么都可以提交预算申请,暂时不会设限于多少金额。
  最迟下周,应该会有5亿美金到账,接下来6个月内保证还有另外的5亿美金提供。
  因此,为了实现放虎归山,请尽情实现你们的创造力。”
  韩皓出手就是10亿美金的手笔让所有董事会成员都识相闭上了嘴,当年大英旧贵族被崛起的美国新贵用钞票教育,现在又轮到中国的土豪来重复上演新的大剧。
  随后韩皓提出在中国设立合资工厂、开启全球采购降低零部件成本以及和中华集团共享技术的框架方案都一一通过。
  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到中国设立合资工厂抢占增量市场,属于可以接受的明智之举。执行全球采购零部件,尤其到中国采购,会极大降低成本,已经是主流车企的通行之道,这一点也没有异议获得通过。
  至于第三点,共享技术会不会引发掏空捷豹路虎担忧以及拉低捷豹路虎的形象呢?该担心有一定合理性,当初韩皓可是承诺保持捷豹路虎的独立性。不过要知道捷豹路虎的心脏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不可能一直依赖福特供货,必须要寻找自主产品。
  而中华集团拥有新研发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相对成熟的CVT和AT解决方案,足以有资格跟捷豹路虎这样的豪华品牌洽谈联合研发的实力。
  在保证不对捷豹路虎造成负面影响前提下,董事会有条件通过了跟中华集团共享技术的协议。当然不是无偿,而是按照市场价格规矩执行。
  虽然对中国人在汽车工业实力方面还掺有疑虑,但英国人已经没有其他选项,不得不选择跟中方合作,因为这是最为可行的道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