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556

  韩皓决定把民生银行的股权卖给社保基金,一是他们进去民生银行后可以替代自己的作用,稳定现有银行的管理机构;二嘛由社保基金这样的国家队接盘,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巴,因为没有人敢从国家口中抢食;第三就是韩皓获得了新的护身符,由国家队亲自替他撑腰,填补了位置空缺,打消某些人不怀好意的幻想。
  傻子都知道这笔交易肯定赚钱,不然不会引来多方如此激烈争夺。跟社保基金方面接触很愉快,除了民生银行股权外,韩皓还跟对方达成战略合作的备忘录。双方约定今后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相互合作成立投资基金,共同对外投资。
  在这份声明出来后,原本积极运作想把民生银行股权拿下的各方势力都蔫了下来,国字头社保基金不是他们可以抗衡的对象。
  社保基金以115亿的合理价接手了韩皓手中民生银行7.8%的股权,这个数字比众多出价者都要低不少,很明显韩皓只卖了友情价。
  同时也让处于风口浪尖之上的韩皓暂时得以松了一口气,不再被别有用人之人时刻惦记着。
  “想不到韩首富玩了这一手,谁的面子都不给,得罪了所有人也等于没有得罪任何人!
  把股权卖给社保基金就相当于把钱送给国家,这样一来谁都说不出话来。无形中,还傍上了国家队为靠山。
  如此处理,可谓真是高明,看来他的背后有高人在指点!”
  一位原本志在必得的“官倒”代表,在获知事情结果后复盘推断道。
  “想想也是,能把一家乡镇企业做成全国最大的汽车集团,肚子里没点料说不过去。
  本以为这次能大赚一笔,没想到被韩首富金蝉脱壳摆了一道。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不算太坏。说明今后我们还有许多机会可以跟着韩首富发达,他总不能每次不分大小都找社保基金来救场吧?
  随着时间推移,总归有被我们逮到机会的一天!”
  另一位身怀能量人士心有不甘地回答。
  民生银行事件给韩皓敲响了警钟,他马上为旗下投资基金开始寻找合适的战略投资者,地方政府的投资平台成为首选。
  江州市城投公司成为第一个进入的投资者,他们没有投入真金白银,实际上给了两块土地折价入股,算是支持韩皓了。
  很快,财政有盈余的定海、海州市政府,利用浙海银行的原始股部分换股,也进入到韩皓的投资基金之中,成为后一批的投资者。
  另外浙海省内其他地级市也有样学样,有意加入成为战略投资者之一。
  这帮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所占的股份不多,但集合在一起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按照韩皓的投资眼光,实际上是带着他们来挣钱,代价就是获得另外的护身符。
  中国银行业改革对国外金融界来说就是一场美妙的盛宴,国有五大行纷纷选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导致其他国外银行剩余可供选择的投资对象屈指可数。在浙海银行宣布筹办之际,立即有诸多国际知名银行找来想成为战略投资者。
  中国国内银行管理水平低下,引入国外知名银行背书,利用他们的管理经验改造学习,能让市场尽快接受,从而完成上市任务。交行、建行的上市成功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荷兰商业银行(ING)、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等纷纷抛来橄榄枝,希望能挤入浙海银行的候选行列。
  要知道浙海省可是中国最发达经济地区第一,加上还有首富韩皓出面牵头,浙海银行又集合了定州、海州和江州三大优质城商行重组而来,被业界公认为中国内地实力和潜力都最强的区域性银行。就连风头很盛的沪江银行和首都银行,都无法匹敌浙海银行的锋芒。
  经过一番比较之后,韩皓最终选择了荷兰商业银行(ING)作为浙海银行的唯一海外战略投资者,他们出资42亿人民币认购了浙海银行19.9%的股份。
  要感谢交行、建行成功在海外上市,他们的股价上涨推动了对中国商业银行估值的进一步提高。
  有了ING的成功入股,新成立的浙海银行登陆A股上市的机会可谓是板上钉钉,有望成为第一个试点改革的地方性银行。
  ING在入股浙海银行后,得知韩皓开放旗下投资基金,也申请加入。
  “我们研究过韩首富的个人资料,光是韩皓这个名字,就值5个亿!我们投资其实主要先看人,然后才是项目。”
  ING投资部的负责人在谈到为何要加入时,说出了信任韩皓的话。
  在对浙海银行进行背景调查时,他们就顺带调研过韩皓这个商界领袖,从而得出上述结论。
  本来韩皓并不想答应ING这样的外国势力进来自己的投资基金,但财务官尹庆勋的一番话让他两害相权取其轻。
  “为何我们要开放基金,不就是为了护身符嘛!不管你承认与否,外国人在我们中国都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
  引进ING的话,可以多出一张护身符,那帮人可不敢轻易欺负到洋人头上。
  而且在风险投资方面,ING比我们要有经验,确实可以带我们一程。”
  就这样,ING也加入了韩皓的投资基金当中,成为又一股新兴力量。既然ING来了,嗅觉灵敏的新加坡淡马锡也闻风而来,他们同样看好韩皓,也看好中国的发展。
  虱子不怕多,韩皓心一横,也同意了淡马锡入股,不过他们所占份额都不多。
  后来社保基金也来插了一脚,毕竟那么多投资巨头都看好韩皓,他们没有理由不来加入。
  如此一来,韩皓获得了国家队、地方政府队以及洋人队的三重护身符支持,至少有了捍卫自己地盘的能力。
  原本还想对中华集团搭便车的“官倒”们纷纷转换了目标,向其他可以下手的对象扑去,甚至有人还学习起韩皓的方式开启金融运作,总而言之韩皓躲过了这次大麻烦。
第三十八章
不断套现
  “砰——”
  伴随瞬间剧烈撞击声,SUV“唐”车头缩了小半截,C-NCAP公开亮相的“中国汽车第一撞”在首都正式开启,来自全国知名媒体近百名记者现场旁观了这次试验。
  各种长枪短炮式镜头记录了完整碰撞过程,没有任何意外,“唐”获得了全五星的高分成绩,成为国产汽车的典范。
  可以说,跟欧洲E-NCAP相比,中国C-NCAP水平只是小学生标准,测试车辆也是由厂家自行选送,在评判标准上也比欧洲机构要低上一头。也许这是为了符合中国特色,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对碰撞标准还未熟悉的国产自主品牌们,毕竟许多企业连自己的碰撞实验室都没有。
  要是坚持高标准,合资品牌纷纷过关,国产自主品牌相继折戟,那无形中国内汽车市场就要拱手相让了。但过分保护也不行,容易引起自主品牌不思进取,因此C-NCAP降低了评判标准,一定程度给以国产自主品牌过渡期保护。
  不管如何,中华“唐”的优异表现是现场所有人都有目共睹,自从首次“宋”在欧洲大放异彩后,“唐”的杰出也就顺理成章。
  在C-NCAP每项测试标准中,“唐”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以大学生身份来到小学做题考试,拿100分不足为奇。
  国内消费者之前只能在网上拿国外碰撞成绩套用国内车型,所获得信息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国外碰撞车型进入国内会经过本土化增减配置导致参考价值下降,C-NCAP的出现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至少碰撞测试这道鬼门关,国内每款新车型上市前都要经历一遭,是神是鬼都将无处遁形。从而在安全质量上,一定程度督促国内汽车生产厂家更加重视车辆整体安全性问题,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消费者。
  短短两天,中华“唐”获得C-NCAP碰撞测试“全五星”开门红的成绩,通过国内各大媒体传递到千家万户。
  尤其《新闻联播》更是拿出3分钟时间详细介绍了此次碰撞测试过程,两辆“唐”正面和侧面撞击的录像完完整整在屏幕上播放,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质量已经追赶上国际主流水准。
  虽然网络号称新媒体影响力不断扩大,但论及公信力央视还是国内第一喉舌,它的背书让许多消费者把“中华”品牌从“价低质差”的国产汽车阵营印象中摘除出来,独立成为新一档的存在,跟广受追捧的合资品牌汽车几乎处于同一档位置。
  所有“中华”品牌的4S店都打出大幅标语,热烈庆祝“唐”获得中国C-NCAP全五星的好成绩。从央视截取的视频资料也飞速制作成光盘,统一发放到4S店中循环播放。
  凡事讲究开门红,“唐”的一炮而红更能稳固其不动如山销量榜首的江湖地位。
  品牌形象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光靠打广告洗脑就能奏效。而是要依靠花钱购买了产品的消费者亲身体会,并以此形成的口碑而缓慢凝聚而成。
  中华集团通过10余载的艰苦奋斗,持续不断提供物美价廉的耐用产品提供给广大消费者,终于旗下“中华”品牌升级脱颖而出,能够卖出一定溢价足以跟合资品牌相提并论。
  经过市场调查,在1万元差价内,挂着“中华”品牌的汽车,跟合资品牌相比,消费者会把两者认真比较,在他们心里两者已经处于同一个起跑线。就算经典桑塔纳车型降低到12万区间,但更多消费者在比较后,首选还是配置更丰富的中华“秦”。
  “大众”这个品牌在中国比较高级,号称可以抵扣3万元溢价,但在15万区间下“中华”品牌跟它的溢价差距在1.5万元左右。足以跟日韩系汽车品牌站在一块,显示出国内消费者开始日趋信赖中华集团的产品质量。
  为了不辜负中国消费者的信任,中华集团必须努力创新,拿出更加先进的产品来回馈大家。
  因此在中华集团总部,一场关于汽车发展战略的高层会议正在召开,商讨未来10年集团的主攻方向。
  在保持传统内燃机车型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家达成的共识。
  在市场上传统内燃机占据接近100%市场份额,以及国外厂家都没有把新能源汽车量产提上日程的大背景下,中华集团提出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需要极大勇气。不过这并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手中掌握了各项试验数据后得出的结果。
  江州纯电动大巴投入实用,取得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的曙光。
  应用了三元锂电池的公交车,平稳运行一年多时间,没有出现大故障,电池也经受住每天充放电的考验,证明了三元锂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做到了先人一步的表现。
  三元锂电池以其出色成绩,暂时终结了电池各大标准的争夺显得一枝独秀。只要电池问题得到解决,那么电动汽车时代到来就是水到渠成的问题。
  跟丰田主推自己“双擎”混动技术一样,中华集团必须找出合适自己的新能源发展道路。
  纯电动是长期目标,未来10年可行性商用目标除了丰田“双擎”外,经过讨论插电混动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案。
  一是纯电动的话,电池和充电站配套没有完善,汽车无法跑出城市而远行。插电混动的话,汽油和电池混用,可以为纯电动汽车目标做好过渡,符合国情。
  至少能让消费者放心,在电池没电后,他们还可以到加油站加油补充续航。一辆插电混动的车可以单凭汽油也能走遍天下,唯一不足就是加油次数增多,汽油里程要低上一大截。
  二是在插电领域中华集团有了自主知识成果,丰田的“双擎”混动技术专利太多,不如利用插电和内燃机混合来绕过丰田的专利,从而达成自己的新专利技术。
  丰田在1997年就推出了“双擎”技术的普锐斯车型,经过十年多的实践获得了大量的专利。如果邯郸学步跟在他们身后,就面临专利的大山以及技术封锁,不如重启炉灶另外开辟一片新天地。
  三元锂电池技术已经取得成果,将来结合内燃机技术把其跟电机结合,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的起跑线上获得行业标准话语权。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纯电动的轿车外,中华集团又成立了新的项目组——插电混动技术攻关小组,力争在3年内完成插电混动的样车亮相。
  在企业发展战略上有所决定的韩皓,在名下资产管理上也有不菲动作。
  近一年来中国内地垄断国企纷纷登陆港股上市,由交行、建行、中行组成的银行国家队依次亮相,现在轮到巨无霸工行决定以“A+H”模式同步上市,IPO募集金额达到创纪录的191亿美金,足足抵得上一整个“中华汽车”股份公司。
  如此大规模上市热潮,自然带动了香港恒生指数不断上扬。自从1997年港股达到16000点的顶峰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一泻千里跌倒6000多点后,经过十年时间发展在2006年秋天,恒生指数终于收复实地重新站回了16000点位置,并且增长势头不减向20000点大关冲去。
  在众多国企争先恐后登陆港股之时,许多民营企业尤其以内地房地产企业为首的队伍也在依次排队到香港上市,因为内地股市封锁了他们上市的大门。自从90年代初内地房地产泡沫后,A股IPO的大门就对他们紧紧锁住。不得已,港股就是他们上市首选,因为房地产行业开发需要大笔资金,上市能极大缓解资金压力,而且还能实现财富套现。
  在恒生指数不断上扬下,优质个股也跟着市值大涨。光是2006年大半年,在港股上市的“中华汽车”市值就增长了80%,达到了1700亿港币的大关。但它优异的表现却被另一个耀眼的明星光芒所掩盖,吉利地产以不可思议的300%速度实现了市值大翻倍,一举超越中华汽车实现了2000亿的伟大目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