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56

  看到一脸憔悴的庞爱国进门就跪,还把自己嘴角打出了血,韩皓上前搀扶着他起来说话。
  “韩……韩厂长,我错了,你看在你姐姐跟肚子里未出生的外甥面上帮一帮我们。”
  本想喊“韩皓”,但喊不出口,庞爱国只好依据在工厂的规矩称呼韩皓。本来一切事情都狠美满,想不到现在自己把一切都搞砸了。
  对着韩皓一家人,庞爱国把自己近段时间的经历一一说明,大致跟公安转述的一致。
  让母亲带庞爱国下去洗漱吃饭,今晚他就先住在韩家,韩家父子开始讨论起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我怀疑你姐夫是不是中了别人的圈套?照理来说他不该犯下如此大错。那么多年都没出事,为何现在就惹上大事了。”
  韩永福依照多年经商经验分析出这事不寻常。
  “我也这样想,所以拜托了县公安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继续帮忙往下查,看看是不是真有人设局。毕竟一下子敢借出22万给姐夫,不了解他背景的人绝对没有这个胆。”
  韩皓也赞同这个猜想,庞爱国的出事太过蹊跷。
  “爱国当初是我硬塞进厂的,现在他出了事,严格意义来说我也有责任。现在他惹了祸,我们必须帮他擦屁股,就当看在你姐姐的面子上。家人有难,能帮还是得帮一把。”
  谈及要如何处理庞爱国,韩永福先定了基调。
  “钱财都是身外物,只要人没事就好。钱我可以给他垫上,但他必须要深刻反省并接受教训。厂里的人估计现在也知道了一些内情,毕竟虎山没有不透风的墙。总之,韩耀厂他肯定是不能待了,我会让他自动辞职。至于欠款,我帮他还,但也要让他写上借条给我慢慢还,算是警钟长鸣留个纪念吧。”
  自从得知事情经过后,韩皓便有了上述处理主意。
  “也好,就让他长长记性,在家好好反省一段时间吧。还有你姐姐那边,待事情调查有了结果后,有时间我们一起找她谈谈。罢了,不谈这件烦心事。皓儿,我们父子俩有多久没有好好谈心了?”
  韩皓不追究并替庞爱国收尾的态度,得到了父亲韩永福的赞同,他接着问出了令韩皓有些惊讶的问题。
  “也有一段时间了吧,在我印象中还是高考前我们聊过一次。”
  摸不着头脑,韩皓想了一会后回答。
  “那今天我们就聊聊真心话,就当是父子之间的坦诚交流。现在韩耀厂在你手中发扬光大,作为你的父亲我感到很自豪,为有你这样能干的儿子而高兴。想必要你放手再回大学校园读书,你肯定是不愿意吧?”
  面对父亲韩永福的询问,韩皓勇敢地望着父亲点了点头。
  “是的,韩耀厂现在就是我的理想,我不打算放手,因为厂里有许多跟我一样的人正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我不会中途离开背叛他们,打造中国人自己摩托车产业是我们的梦想!”
  韩皓很坦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韩永福。
  “如果我是你,应该也是这样的回答,毕竟你是我的儿子。好了,关于韩耀厂的未来我们各自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我们得想个办法一劳永逸解决。现在我的伤势也好得差不多,心也早就痒痒想回到工作岗位。何况40多岁就像一个退休的老头待在家,实在是闲不住也浪费资源。对于解决我们之间的分歧,我有一个提议,就是亲父子明算账,算清楚家当后父子分家。自此,你可以继续率领你的团队继续前进,我也能继续回一亩三分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父子之间迟早会有这样的对话,韩皓想不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还是由父亲主动提出。
  “我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虽然我们在经营理念上存有分歧,但大家希望韩耀厂发展壮大是一致的目标。”
  开诚布公的交流,对划分韩耀厂的资产,父子俩之间居然没有任何不适,也许这是各自心中都认可的选择。
  “我只要求恢复到我昏迷前的资产情况即可,也就是把韩耀厂旧厂交回我打理,还有韩耀厂的商标名号属于我。毕竟这是我当年想了好久的名字,已经有感情了。”
  虽然现在新韩耀厂已经发展到数千万的资产规模,但韩永福却只要求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现在韩耀厂离不开旧韩耀厂打下的基础,现在的发展也有你一份功劳在内。这样吧,我把旧韩耀厂原封不动交还给你,另外给你1000万现金当做补偿。今后你可以用这1000万作为资本,实现你自己的规划。”
  光把旧厂给回父亲,韩皓拿大头,他心里也过意不去,因此在父亲提出的条件上他加了额外的现金补偿。
  “长江后浪推前浪,1000万足够买下好几个旧韩耀厂了。好吧,就这样决定了,我们父子俩就以这个条件分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将来在商场中看谁能走得更远吧。”
  父子之间,太过计较显得别扭生分,韩皓提出的条件严格意义来说很公平,韩永福点头同意了这个提议。
  想不到庞爱国弄出来的风波,反倒成了韩家父子解决产权纠纷的引子,经过坦诚交流,韩皓和父亲韩永福就资产问题达成了一致。
  韩皓打算使用刚收购的“华夏”品牌,将自己的新工厂改名叫做“华夏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在公安的强力介入下,第二天韩皓就了解到整个事情的真相。
  庞爱国自从到了韩耀厂上班,在外四处吹嘘自己跟韩皓的关系,以大老板的姐夫自称。一般人听了他的话,当面恭维几句也就算了,但被别有用心的人知道就招惹来祸端。
  他们故意引诱庞爱国打牌加入赌局,让他先赢后输,几个人合伙起来设局坑他。为何敢大手笔借钱给庞爱国赌,就是吃定了他家里人有能力替他兜底。他们不怕庞爱国跑路,到时就拿着借条上庞家催收,不怕韩家不出手帮忙。
  在公安火眼金星注视下,分开审讯只用了一点手段,这帮人就全部招了。拿到了钱款还没来得及分赃,就被公安一锅端掉,谁让他们惹了不该惹的人。在专制机关的铁拳打击下,一切不法分子都是乌合之众。
  输掉的货款28万原封不动返还给韩耀厂,不,应该称呼为华夏厂了。所写下的22万欠条也作废,终于摆平了庞爱国惹出来的祸事。为此,华夏厂特意送了一面大锦旗给县公安局,韩皓还以个人名义向刑警大队捐赠了一台桑塔纳小车,感谢他们这一次的帮忙。
  事情得到圆满解决,韩家父子俩一起来到庞家,把事情经过讲述给了韩雨。听到庞爱国惹出那么大的事情,韩雨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打了丈夫好几下。自己辛辛苦苦铺就的路,庞爱国却半路翻了车。幸好有弟弟出面,不然几十万的外债,想想就能让人绝望,目前自己家一年收入才1万多。
  经历这样的事情,庞爱国还是老老实实修摩托车吧。不过韩皓承诺将来华夏厂生产的摩托车,可以让庞爱国在本地代销,算是他对姐姐一家的变相支持吧。
  刚换了厂名,负责研发的余航那边研究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四十二章
硕果累累
  经过田光明等人在全国各地的订制采购,由华夏厂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启动技术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韩皓来到新工厂的研发大楼,余航正和助手们一起,对一台连着电启动测试装置的发动机进行不间断点火试机。
  “咔嚓——”
  按钮按下,发动机立即点火启动,发出了“突突——”悦耳声音。
  随着不断的重复动作,这台可怜的发动机一直做着点火——熄火——再点火的动作,旁边一侧的记录仪显示它已经重复了8562次的实验。
  “基本上可以断定我们的电启动技术在稳定性上没有问题,换而言之就是我们的研发工作成功了。”
  余航依旧是一副严谨的姿态轻描淡写宣布电启动技术成功。
  太棒了,这意味着华夏厂在国内同行中终于跑到了最前列,率先攻克了电启动的技术难题。
  韩皓心里不知道该多高兴,有了这项技术华夏厂年底说不定可以挤入国家公布的定点发动机生产企业目录,成为国家重点扶持企业。
  定点企业这个说法,是在1985年由国家组织对摩托车行业进行摸底调查后,实施行业扶持政策的结果。
  当时摸底一共摸清了全国有53家整车生产厂,其中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部属企业,直接归中央各部门管理,其中大部分是军工企业转型而来。例如嘉陵、建设厂原来都是军工企业,在1980年后进入摩托车行业,技术力量雄厚,就像是直辖的中央军。二是地方企业和邮电机械行业工人,它们大多数是80年代前建起来的专业化摩托车厂,产品多为五六十年代产品,技术薄弱效益差。韩皓刚兼并的锡北厂就属于这类工厂,没有造血能力,属于地方杂牌军。
  为鼓励摩托车企业迅速成长参与国际竞争,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决定重点扶持一些整车企业,选择它们作为定点生产企业。
  定点企业国家允许技术改造立项,允许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而非定点企业就享受不到这种待遇。虽然没有遭到封杀,但也只能任凭其在市场竞争中听天由命存活,唯一的鼓励就是支持非定点企业被定点企业兼并重组。
  1987年,经过一些列力量博弈,全国最终有19个定点企业,实际上25家生产企业进入了定点生产目录。因为在定点时,各方利益纠葛,有些地区两家或三家企业联合起来,要求定一个点。
  虽然当初说明定点企业并非终身制,要在发展中调整,但在1994年前定点企业的目录一直未曾更改过。近两年又进一步细分,把厂家企业分成三类,一类国家出面扶持,二类地方政府照顾,三类自生自灭。
  由于整车实现了定点生产,当然零部件企业也要随之而动。因此在1991年、1992年国家分别公布了第一、第二批摩托车零部件定点生产企业,一共50家,涵盖了发动机、化油器、磁电机、活塞环等各个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
  零部件定点专门生产企业中发动机占了8家,这里是不包含整车厂能自产发动机的企业,例如嘉陵厂就没有计算在内,它算在了整车定点厂里面。这8家企业只生产发动机,目录3年一换,正好1994年到了更换目录的时刻。
  韩皓把主意打到了这份定点企业目录上面,有了定点企业资格,就相当于国家在背后为企业做了信誉支撑,不再是一个小牌子。
  但一眼望去,目录中的企业无一不是国企或者合资企业,华夏厂想成为第一家民营企业登上目录不知道难度如何?
  此外,匹配踏板车的卧式发动机也已经试制成功,毕竟光阳摩托的发动机技术也是来源于本田。80年代初,台湾利用日A本整车技术转移,和本田等厂商开始了合资之旅。到90年代时候,以光阳为代表的台湾本土企业已经掌握自主研发能力,甩开了日方开始独立生产。
  光阳从本田延伸开发的发动机技术,很快被聪明的华夏厂研发团队掌握,仿制出来了90CC的卧式发动机。跟光阳的125CC相比,动力弱一些,声音大一点,但使用起来并没有太大差异。在中国的道路上,摩托车开个60公里已经算很快,90CC很合适以女性为主打的踏板车。
  但是在CVT变速器上却遭遇到难题,用来连接两个普利盘的传动皮带很不耐磨。皮带是橡胶内包钢丝线,橡胶部分在高速转动中容易老化、龟裂,导致传动皮带使用不了多久便失去功效。还有一个因为工艺不过关的东西居然是弹簧,因为弹簧的恢复性弹力不佳,让开闭盘无法将皮带加紧,进一步加剧了传动皮带的损耗现象。
  想不到发动机没有遇到太多难题,反而在CVT变速器上卡了壳。东西看上去样子一模一样,但使用起来就跟原装货没法比。别人可能1万公里才开始磨损,华夏厂现在用的货200公里就开始损坏,原因还是材料工艺上不过关。一个小弹簧,说起来随便一个手工作坊都能够做,但要做到高端却很难,因为这牵涉到高深的材料工艺。跟皮带一样,仿制货的使用寿命和性能都远远不及原装货。
  那怎么办?
  只能带着测算出来的数据,寻找国内最好的厂商继续订制。
  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带来的最大礼物不是畅销的桑塔纳车型,而是帮助中国建立了真正意义的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一大批汽车零件企业得以在国产化的政策目标下改进技术发展壮大。从1986年开始到1994年,政府批准每辆桑塔纳轿车上加收2.8万的国产化专项基金,8年时间收了100亿资金来扶持配套桑塔纳国产化的中小企业发展。引进一种车型,带到一个行业发展,这句话变成了现实。
  因此,韩皓也可以借助大众的这股东风,寻找为桑塔纳配套的企业生产需要的传送皮带和小弹簧。毕竟在严谨德国人的技术标准下,能通过认证进入大众配套体系的都是国内最顶尖的生产商。
  最终在沪江市,田光明找到了为桑塔纳配套的传动皮带厂,用高价下了5万条传动皮带订单。因为数量太少厂家不愿意开模生产,5万条就是他们最低的接受标准。没办法,国内现在专门生产摩托车CVT发动机皮带的企业几乎没有,华夏厂只好接受了这个条件。对方厂商询问产品的具体参数指标时,田光明却说不出来,只能拿出光阳摩托的原品出来说照这个标准就行。于是,样品就是以汽车发动机的标准试生产,再拿回华夏厂进行试验,得出大概的参数一步步修正。
  弹簧也是同样经历找了为桑塔纳配套的工厂代工生产,也花了高价对方才不情愿地帮忙生产。
  一味的仿制就容易出现这样情况,你不知道产品的指标参数是多少,也不会知道为何要这样做,只能老老实实照着原样做出来。要不,你就得花大价格购买技术资料,很显然光阳摩托不会答应卖给你。只能解决从0到1,先把东西弄出来,再在实际使用中收据数据逐渐完善自己的资料库,弄明白具体原理。
  仿制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一直仿制,没有决心从仿制进化到研发的阶段,韩皓心里明白这一点。因此在华夏厂现有650多名人员工中,处于研发团队的人数一共达到150来人,占据四分之一左右。不然电启动、卧式发动机也不会如此迅速取得成果。
  从浙海工学院自愿前来实习的3名本科生已经加入了余航的研究团队,与此同时还从别的工厂挖来了一些基础研究人员,连同新近毕业的大中专生一起构成了老、中、青三代年龄层次的研发队伍。
  发动机扩建生产线也已经采购完毕,订购的机器陆续从国内外发往虎山,有了之前组装发动机生产线的经验,预计9月份可以全部安装完毕。届时,华夏厂的发动机生产量将达到50万台,一跃成为国内一线发动机大厂。
  跟发动机一起进行进行的还有第二、第三车间的建设,利用生产发动机获得的预付款,还有银行贷款,华夏厂开始大举扩张。现在华夏厂有了自己的固定资产,加上发动机供不应求,银行主动上门提供贷款。送上门的钱不用白不用,韩皓笑纳了银行的锦上添花之举。建立生产踏板车的整车生产线,包括了冲压、焊接、涂装、外壳覆盖件、部装和总装生产线,投资总额达到5000万,形成10万辆摩托车整车的生产能力。
  跟随华夏厂一起扩张的还有各个配套厂,韩皓依旧主张关键部件自主生产,通用件外包的原则,鼓励配套厂家一起成长。引进一个车型,带动一批企业,是他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现在社会专业化分工是趋势,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揽,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协同效应。为此,华夏厂还为他们提供了贷款担保服务,并继续入股他们的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