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556

  中国银行业的大改革,给了新进入者一个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一旦让五大行翻身完成产业布局,地方性银行再想冲出去就难上加难。
  浙海省属于民间金融发达的省份,现在一共有6家城商行规模,还有4家信用社等待升级为城商行,显示出强劲的金融实力。
  深受经济大市影响,定州银行、海州银行、江州银行属于浙海省内城商行前三强。身为省会城市,江州银行并未享有跟其相对应的身份,因为国有五大行汇聚江州,他们的生存空间不如偏远一些的定州、海州银行。
  国有五大行由中央进行主导改革,地方银行的主要推手当然是当地政府。
  在国家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中央把收入拿走大半,地方政府收入少了但要管的事却没少,只好借债想办法找钱,如此造成了地方政府出现财务窟窿。加上国有五大行贷款权限上移,地方政府便把主意打到了城市及农村信用社这样的地方性银行,发展经济上马项目需要信贷支持,发工资维持政府部门运转,造就了地方银行主要坏账的来源。
  但不可否认,地方金融机构在活跃地方经济方面带来的影响利大于弊,尤其在浙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他们跟民间借贷一样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支持。
  在浙海省内,定州银行资产看上去最为优秀,它是尹庆勋看准的头号投资对象。中华集团在定州拥有生产基地,跟定州市政府关系不错,当初还让韩皓参与投资“稳赚不赔”的跨海大桥项目。当得知中华集团希望入股一家城商行,并矢志要将其打造成全国性银行后,定州市政府首先抛来橄榄枝。
  韩皓乃至中华集团的实力毋庸置疑,一家全国性银行的诱惑可谓十分巨大,定州市政府认可这样的提议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要知道韩皓可是地地道道的海州人,就这样让定州拉去可不行,海州市政府也找了过来,希望中华集团能入股海州银行,支持家乡建设发展。
  因为他们都希望能把招商银行的奇迹由中华集团复制到当地,形成国内新的银行势力新贵。招商银行是一家从蛇口工业区发展起来的区域性银行,到2006年已经拥有7000多亿的总资产,贷款金额5000多亿,净利润几十亿。想象一下,有这样规模的大银行落后当地,对地方经济来说是多么可观的拉动。
  当前就算是省内城商行做得最好的定州银行,资产仅在500亿出头,跟招行相比只是对方的零头规模,看上去具有很强的成长性。
  江州银行是最晚找来的对象,他们资产规模仅在300亿出头,在省会被五大行集体围剿,日子很不好过,是三家城商行中盈利最少的银行。不过跟其他两家银行相比,他们占据了地利优势,中华集团的总部就在江州,而且省会城市天生要比其他地市要高上一头。
  江州薄书记亲自找到韩皓,希望他优先考虑江州银行,并且开出两大优惠条件。
  一是韩皓入股江州银行的话,国有股退出占小头,让中华集团真正主导银行的运作。同时有意打破央行提出单一大股东不超过20%股权的规定,允许韩皓控股其他公司入股,以多位协同股东效应形成事实上的大股东地位。第二,江州市将会全力支持全新的江州银行成为国内首批城商行改革的试点企业,努力挤入证监会第一批允许国内IPO的城商行名单之中。
  以省委常委的身份给出上述承诺,薄东风为了江州银行的未来可谓使出浑身解数。
  国有银行到底如何改革?
  央企五大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到国外上市,建行开了好头,证明是中国银行业的可行之路。
  那么地方城商行则有样学样,一样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制,充实银行资本金,上市地点换了,只在国内股市登陆。
  为了这个试点,证监会特意打开绿色通道,打算在全国海选优质城商行辅导上市。
  谁能率先登上这波政策风口,哪家城商行就能抛开大部队成为先行者,有可能打破地区禁锢,跻身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一,晋升为第二类银行梯队。
  控制权是韩皓看中的焦点,中华集团要打造大金融体系,银行必须成为自己掌控的支点基石。另外IPO的话,确实能让城商行有质变的提升,这是国内政策的大红利。
  原本定州银行是浙海省内呼声最高挤入IPO名单的城商行,他们也希望能引进中华集团这样的优质战略投资者巩固自己的地位。但如果韩皓转投江州银行的话,以中华集团带来的影响力,江州银行将后来居上成为省内首选。
  不经意间,韩皓成为了改变浙海省内银行格局的关键人物!他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接下来省内乃至国内银行界的新势力排序。
  基于综合考虑,韩皓最终还是选择了江州银行作为投资对象,因为他们给出了最让他满意的条件。
  但在双方签署意向协议之前,这样明显共赢的操作却被叫停了。
第三十三章
一锤定音
  定州和海州两地政府,眼睁睁看着江州银行抢走了中华集团,心里不服气跑到省里告了状。
  真让江州银行发展起来,那么定海和海州两大城商行就会面临被边缘化的局面,要知道一旦IPO上市成功,那就是山鸡飞上枝头成了金凤凰。
  尽管证监会开出绿色通道给各地选送优质城商行上市,但熟悉潜规则的人都知道,一旦某个省拿到一个指标,那么接下里该省的业务都会被延后受理,毕竟要照顾兄弟省份,好处不能都让你们全得了吧。
  错过这波风头,接下里就得再等个五六年时间,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届时黄花菜都凉了。
  可不能看着江州吃独食,定州和海州市联合起来要求利益均沾,并且提出了一个让自己也入局的新方案。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任何个体单位都能成为竞争主体,这不浙海三大地级市就为金融问题吵翻了天。
  “你们的意思是三家合并组建浙海银行,同时再把中华集团当成战略投资者引入,以此来组建浙海省的地方金融大部队?”
  省长周南生在办公室接见了匆忙赶来的定州和海州两市市长,听取了汇报后,他皱着眉头沉思明白了对方的来意。
  “对,我们觉得三家联合在一起能更符合现实发展要求,我们目光不能只局限在省内,而是要放眼全国。要跟首都和沪江市这样的城商行竞争,必须把手指握起来,再用力把拳头打出去。”
  定州市长接过话题,向省里阐述三家合一的好处。
  “三家最大的城商行合并,就可以免去省内争斗内耗,一心走出省外发展。而且合并后,企业报表会更加亮眼,容易通过证监会的审核。只要省里牵头,我相信这个方案应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舍弃部分利益加入这次IPO之旅,从长远来看都是值得的投资,海州市长也表示了合并组建浙海银行的优势。
  很明显,这样的提议让省长周南生动了心,他考虑事情需要从整省一盘棋看,浙海银行的规划符合全省利益。
  因此,中华集团和江州银行的合作便被暂时叫停,省里希望拿出新的浙海银行方案供各方考虑。
  从韩皓角度出发,他更倾向只跟江州银行合作,因为这样的话未来银行能掌控在自己手中。而江州银行也不想跟定州、海州分享红利,成为唯一的合作方更符合自己利益。
  但在来自更高层的意见下,江州必须服从上头的指示,中止即将达成的合作方案。
  对浙海银行的发起,韩皓承认是一大妙招,但对自己利益来说却不是很满意。因为一旦三家银行合并,那么就算中华集团占据20%的法定股份,剩余三地政府国有股权联合在一起的话,将超过自己的股权,届时想管控整个银行的意图可能会落空。
  跟江州市政府谈妥的事情,在定州、海州市政府面前不一定能通过,这就是他心中的顾虑。
  中华集团需要自己管控的银行平台,将来会发展壮大成为全牌照的金融集团。但浙海省希望成立浙海银行,有效整合省内银行资源来打造全国性的银行新贵。
  双方在共同目标上发生了偏差,如果韩皓只愿意做战略财务投资者,那点头同意三家合并是好事,IPO后投资回报率肯定不差。但他并不希望仅限财务投资,而是希望能自己下场在金融领域搏击,那就得跟三地市政府乃至省政府好好谈谈了。
  中华集团握有主动权,如果谈不拢就选择新的城商行合作,唯一可惜就是失去IPO的资格。三地银行合并的话,可以享受IPO的待遇,但会失去中华集团这样优质的战略投资者。没有韩皓掌舵,新的浙海银行说不定只能困在浙海省,无法实现进军全国的企图。
  不知不觉,中华集团已经拥有跟地方政府在某些方面博弈的实力,这或许对其影响力的最大嘉奖。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对这样的困局,中华集团财务官尹庆勋做出如此判断。
  江州银行情况略显特殊,他们本来就实力较弱,让中华集团主导没有太多反对声音。但对定海和海州银行来说就不一定,他们财务情况好,作为地方钱袋子之一,两个银行牢牢被地方政府把持着。出让控制权给中华集团,那么今后许多地方经济工作就不好开展了。因此,他们虽然同意中华集团入股,但却不同意把控制权交给韩皓,而是希望自己在其中能有话语权。
  三家银行真按资产投入来划股的话,每一家至少有15%的股权起步,一旦联合超过50%不成问题,将来要把韩皓赶走也不成问题。这是韩皓最担心的问题,要是蛋糕做大后,地方政府红眼把自己赶走,那可是最悲惨的事情之一。
  商海沉浮多年,韩皓也见证了许多政商关系的破裂,先小人后君子是他坚持的原则,大家把事情先说清楚再干活,免得到时拉扯不清惹上麻烦。
  一朝天子一朝臣,谁也不敢说继任的领导一定会承认旧账,届时新领导空降后不认账,吃亏的还是自己。
  因此,韩皓希望三家地方政府只作为财务投资者角色,新的浙海银行能成为股份制银行管理的典范。每家地方政府拥有的股份控制在7%以下,而中华集团要实现20%以上的控股权,即使三地政府联合起来也不是中华集团的对手。
  要想让中华集团加入浙海银行,上述条款是韩皓开出的条件。
  果然这样的条件一出,定州和海州市政府就表示了反对意见,他们不想为人做嫁妆成就中华集团在浙海银行一家独大。而且7%的股份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这样还不如单干算了。实在不行,他们提出三家城商行合并依旧,只不过另外寻找战略投资者,抛开中华集团自己干。
  私人关系虽好,但牵涉到具体利益大家便都据理力争,各不相让。
  市场行为加上政府意志,中华集团、三大地级市以及省政府间诉求都不一样,利益纠葛谈不到一块去。
  在僵持之中,韩皓高调到浙海省内经济倒数第三的丽州市考察,专门查看了丽州信用社改革情况。
  丽州信用社即将获批升级为丽州城商行,韩皓此行目的很明确,就是浙海银行谈不拢,那他将把丽州城商行作为新的目标,不再参与浙海银行的筹建工作。
  反正依靠中华集团的实力,把丽州城商行打造成银行新贵,是很大几率成功的事情。届时浙海银行在省内将迎接丽州城商行的猛烈挑战,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眼看IPO的报名选送日期即将截止,再不选好方案浙海省将错过这样的风口。周省长把韩皓请了过来,希望两人当面谈谈对浙海银行的看法。
  省里肯定希望双方能达成方案,形成强强联合队伍出击。
  但韩皓却一直没有松口,坚持地方政府必须退居二线,不干预新银行的运作,将来由自己把控浙海银行,不然他将把重心放到丽州城商行上。
  “华夏汽车近些天迎来了新的股东,‘全国社保基金101组合’披露了他们持股4.26%的情况。去年这个时候,股东名单上还没有社保基金的名单,但今天他们通过股市吸纳已经成为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我觉得他们起了很好的表率,就是专注于财务投资,这是地方政府国资委应该学习的地方。”
  韩皓面对省长周南生没有过多拘谨,直截了当把社保基金用来当例子说明。
  被股民称为“国家队”主力的社保基金不声不吭经过近一年运作,在股市上完成了在华夏汽车股票的布局,账面浮盈了几十亿。
  这在一定程度说明了中华集团的发展前景被国家看好,不然社保基金不会积极进入布局。
  “地方政府有自己的难处,有些事情还得结合当前实际来看。我能理解从你角度看问题的难处,也理解定州、海州市方面的考虑,实际上大家都不容易。
  人生就是在不断博弈中不断妥协,最终达成无奈又能勉强接受的结果。”
  跟韩皓也算是多年朋友,周南生没有打官腔,略带感叹说道。
  “到底方案如何确定,我已经把其申请到省委会议讨论,届时看看结果如何?”
  浙海银行的方案直接上了省内最高决策层来讨论,因为在中华集团和地方政府都不愿意低头的背景下,时间紧迫需要省里来一锤定音。这样大手笔的金融改革方案,至少影响浙海未来十年的产业布局。
  “政企分开说了那么多年,都没能彻底落实。为何改革老是停滞不前,就是既得利益集团阻挠。
  浙海银行的筹办,从长计议是利民利省的大事。我看就以此为突破口,真正探索改革的新路子,把不合时宜的东西通通移除改掉。
  韩皓这个年轻人有想法有能力,我看他挑大梁的话,对浙海银行来说是福气。那么好的企业家主动请缨,却有人喊不要,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的思想不符合我们新时代干部的要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