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556

  如此简单的问题,韩皓有些不肯定给出答案。
  “对了一部分,但还有问题没有答对,结合你刚才谈及的第四部红利,再好好想想。”
  拿起茶杯喝了一小口,胡一鸣继续耐心说道。
  “实行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
  韩皓迟疑般给出了第二个答案,他发现胡一鸣的表情并未有所改变,估计这个答案依旧无法让其满意。
  “以我们国家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以及国家把控经济命脉的力度来看,我们现在应该属于国家资本主义社会!”
  跟上一次有所遮掩不同,这次胡一鸣直接给出了让韩皓大吃一惊的答案。
  “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这跟一向来自己的认知大为不同,毕竟中国特色可以解释许多问题。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不互相对立,把两者对立是冷战思维的固有想法。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可以引入社会主义,好比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罗斯福新政就把社会主义的许多理念主张加以实施,开启国家干预自由市场经济的大门。
  同样,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可以采纳资本主义有利的理念,从而让资源得以在全社会更合理流动分配。现在的人,要干点什么,手里总要有钱才行。大到一个国家,要实现自己的施政举措,国库口袋一样需要有钱。
  当我们引入市场经济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资本在国家经济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胡一鸣简单跟韩皓解释自己的结论来自何方,他其实有着更深的含义。
  “我们国家的银行金融业几乎百分之百由国家控股,中石油中石化和国家电网垄断了国家的基础能源,更别提铁路、公路、机场和码头,都由国有资本掌握话语权。
  因此,在我们国家,实际上经济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国有资本手中。
  前不久10月份刚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建行,募集了超过700亿人民币的资金,整体市值接近5000亿人民币。光是募集的700亿资金,就几乎把你的中华集团购买下来。怎么样,见识到中国国有资本的厉害之处了吧?”
  一番话下来,韩皓算是听明白了好几分,自己虽然一直被称为大陆首富,但在国家资本面前却是不值一提。
  “对现在的日A本经济,你是怎么看?”
  没等韩皓反应过来,胡一鸣又抛出了另外一个有些不相关问题。
  幸好韩皓平时也有关注国际经济情况,知晓当今邻居的经济大国遭遇什么问题。
  “在广场协议后,日方经济产生了巨大泡沫,现在正经历着失落的十年,国内GDP一直徘徊不前。”
  日A本的GDP虽然一直处于世界老二位置,但却几乎陷入零增长的困境,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很可能会被老三德国取代,更别提2005年已经冲到世界第五的中国,很可能会后来居上。
  “你说的不错,是大多数人认知的情况。只不过,有一个数据大家都有意无意忽略,就是日系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没有记入本国GDP考量。在本国GDP停止增长情况下,每年日方海外投资收益以3%的速度在增长,实际上失落的10年时间里,日系企业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A本经济。
  据不完全统计,日方资本在海外的总投资已经超过本国当年GDP金额,这个数字还在进一步增加。
  因此,就算国内GDP没有增长,但日方普通民众的生活依旧没有影响,因为有海外的收益源源不断支撑着他们的国内经济。”
  今天对韩皓来说,可真是三观都受到极大改造的一天,胡一鸣问出两大问题的答案,都超出了他的认知。
  日系企业的影响力,已经不用多做说明,从世界杯和奥运会赛场上满地都是的日系品牌广告牌,就能窥见一斑。汽车、机械和电子领域,日系产品都是傲视群雄的强者。其中,最成功当属日系汽车,无论是在世界最大的市场北美,还是在最有潜力的市场中国,日系品牌都展示出无可撼动的影响力。
  没待他回过神来,胡一鸣又问出了第三个问题。
  “谈到中国最知名成功的企业家,在你之前,想必你听说过‘北荣南霍’之说。你知道他们两人为何被称为中国最大的红色资本家?他们两者有什么共同点,为何在我们这种国家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还容纳得下私人资本家的存在?”
  三个问题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胡一鸣却煞有介事向韩皓提问道。
  “北荣”自然就是在韩皓兴起前一直屹立潮头的荣氏家族,而“南霍”则是另一边享有副国级政治待遇的香港霍氏家族。荣氏家族为何排在首位,就因为荣氏老爷子破天荒获得过高官的礼遇,作为国家名义上的副手,他做到了一个企业家能触及的最巅峰存在。
  “他们都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怀着爱国之心用实际行动帮助国内发展。一定程度上,他们实际上是国家的影子,用自己的名义行着国家之事。
  有些场合,国家并不方面直接出面,而换了个人站台,事情就容易办成功。
  在中国被美苏联合封锁时,香港是大陆唯一通向外面的窗口,霍家在其中出力甚多。至于荣家,在建国初期响应国家号召公私合营,就成为国内工商界的代表;改革开放后,又率先成为中国大陆跟海外资本沟通的桥梁,为招商引资做出重大贡献。
  说实话,跟两位前辈相比,我实在不足一提。”
  第三个问题的回答,让胡一鸣脸上露出赞许之色,韩皓的表现让他很是满意。
  “一个人的成就,除了他个人的努力,还得看时代发展的背景。荣霍两家的荣誉,跟当时的历史进程分不开,你也不必妄自菲薄。
  反过来看,也说明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挑战存在。时代在发展,挑战也在改变。伴随中国全面改革开放,荣霍两家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任务,现在该轮到像你这样的新一代才俊接过他们的火炬继续前行。
  你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不一定能胜任,这就是你能在众多企业家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这番话说得很是直白,已经说出了韩皓身为红色资本家接班人的意图。
  “刚才我问你的三个问题,实际上是互相关联的因素,只要你想一想就能明白三者和你的关系所在。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形成了世界工厂,拥有了庞大的产能,在满足对内需求时还有着强烈的对外扩张冲动。
  前几年的下岗大潮伴随我们成为世界工厂,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融入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们已经承受不起再来一次几千万人下岗的冲击波。
  为了保证经济安全,对外输出资本和产能将是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国家资本主义的支持下,你作为私人资本代表,一定程度上实际担当了国家资本的输出重任。
  荣家和霍家是在建国之初和改革开放之初的样本,现在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你以及中华集团将承担新时代的探索责任。
  将来,说不定在海外能再造一个新中华,既有小中华也有大中华!”
  胡一鸣的话语还是三分云雾罩着山,说得挺明白但又有所保留。
  这个时候,韩皓算是明白了恩师的指点。
  为何自己走出海外投资突然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为何自己在国内的投资能够畅行无阻,为何自己在政治地位上获得了诸多扶持!
  一句话,在前人担任了引入国外资本发展国内经济先驱之后,轮到自己充当日益强大中国资本走出国门进军世界的探路者。
第八章
南亚攻略
  辞别胡一鸣后,韩皓登上了飞往印度的私人飞机。
  本次总理访印,带去了多达400人的工商界代表团,这实际上也是中国资本对外输出的一种体现。
  总理可以搭乘自己的专机,但工商界人士们就得自己掏钱包想办法抵达印度,对比而言韩皓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可是舒服多了。
  尽管中印两国曾因为边界问题有过矛盾,但同属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又是国土相连的邻居,合作要比对抗更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看到邻居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正迈开大步伐追赶西方发达国家,这让经常被拿来和中国比较的印度深感焦虑。
  以莫迪为代表的改革派呼吁印度跟随中国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吸引外资前来当地投资,以此推动印度国内经济发展。
  印度新任总理辛格也是打着经济改革名义上台,作为国大党代表,他跟在野党——人民党的政治明星莫迪属于不同政治阵营。
  但在经济改革,发展国内经济的大政方针上,两个人看法一致。
  因此,辛格欣然答应跟中国总理一起出席中印最大的合作项目——塔塔中华的开业仪式,这个项目位于莫迪的政治地盘之内。
  要发展经济,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要跟上。
  作为经常电力紧缺的国家,印度这次将接受中国电力技术的援助,双方有意达成数十亿美金的电力合作协议。
  但在此之前,直接投资高达5亿美金的中华集团,就是在印投资最大的中国企业。这也是国际资本少有在印度的大手笔投资,毕竟中国才是全世界资本青睐的圣地,因为在华投资回报率惊人。
  落后地区要发展工业,需要资本的力量,没有硬通货的钱你无法在国际上购买资源和设备。
  好比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必须动用紧缺的外汇储备来购买各种重工业进口设备,光是一个宝钢就可以把我们的外汇掏空。你拿人民币到国际市场,卖家都不认这个货币,只要美金这样的硬通货。说白了,就是人民币没有国力背书,无法成为国际等价交换物。
  没钱在国际上购买大型重工业设备,自己也制造不出来,望山兴叹想要发展工业只是一场梦。
  这也是为何我们中国一直宣传招商引资,除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之外,还要吸引外来资本落户投资,源源不断把全球美金投入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当中。成为世界工厂,外商投入1美元,赚走了10美元,但中国也凭借招商引资迅速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和完成工业化建设。仔细算账,外商赚了,但中国人更赚。
  尽管拥有广袤的国土和庞大的人力资源,但印度依靠本国资本实在无力发展,不难理解为何印度如此渴望国际资本前来投资。
  这里有一个小悖论要说明,就是中国本身就需要资本投资,为何还放任中华集团到国外投资呢?为何不把这笔钱留在中国继续发展,这样一进一出可是10亿美金的窟窿。
  要知道尽管中国外贸源源不断赚取外汇,但在中国实行外汇管制,动辄5亿美金的投资金额可是得经由分管中央领导点头才可以外流。
  “一是国内汽车市场相对饱和,你们赴印投资是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二是中华集团这些年干得不错,国家对你们走出去战略比较有信心,加上每年外汇增加金额超过2000亿,有底气放水流出一部分。三是代表中国资本在海外试水,看看能否总结出相关经验推广。四嘛,就是维护中印双方的国家关系,你们在印度做得越成功,对我们国家形象宣传越好。”
  当天跟胡一鸣交谈时,他就明明白白说出了中华集团获得在印投资一路绿灯的原因。
  中国需要资本流入,但伴随经济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中国资本,也会有对外扩张的内驱动力,毕竟要想成为全球化公司就意味着资本走出国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TCL赴欧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以及中华集团出海在印大规模投资输出摩托车、汽车,都是中国资本扩张的体现。
  以往美国的工商界代表团总是跟随总统出访,把美国资本输出到任何一个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国家。现在,跟随国家首长出访的中国企业家日渐增多,中国资本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展露头角。
  不过跟西方国家都是私人资本投资不同,在中国往往都是国有资本唱大戏,好比这次国家电网公司、三峡集团就有意跟印度达成几十亿美金的电力合作协议。中国人在水电坝和远程输电网络建设上,可是实践出真知有丰富的经验供印方参考。
  中国建造了全球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以及西电东输工程初步投入使用,足以证明中国人在水电领域的实力。
  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意向协议只是意向,有时候受到国际关系变换影响,百亿合同最终落实可能只是个位数。
  投资一个巨大的市场和拥有极大潜力的发展中国家,是所有资本最为明智的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