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0/556

  当其他企业只说不做低调进行MBO时,2001年春兰高调宣传自己的MBO方案,一旦改制后造就大批量百万富翁的新闻,让他们成为国家国企改革的靶子,导致国家财政部叫停了各地层出不穷的MBO方案。
  为了缓解舆论压力,当年春兰宣布不定期推迟自己的MBO计划,但整个公司上下对MBO还是充满信心。
  好不容易来到2005年,春兰准备重启MBO改制,没想到又遭遇“郎顾之争”,MBO及全员持股计划再次搁浅。
  连续两次MBO计划夭折之后,春兰宣布无限期推迟MBO,春兰上下失去了进取心,可以说整个企业的精神方面垮了。
  加上家电行业激烈的竞争,美的、格力、海尔在空调领域向春兰发出围剿,企业利润一落千丈,看不到企业发展前景,许多骨干人才纷纷被对手挖角跳槽离开。
  空调作为主业无法再给副业输血,春兰汽车的技术研发投入少之又少,开始举步维艰。
  在天时、人和都不利的条件下,春兰汽车决定继续坚持,孤注一掷打算利用仅有的资源进入市场看好的重卡行业。
  作为苏南省大型国有企业,企业老总一度当属中候补委员,原以为在地利方面肯定有优势,没想到却再次遭遇滑铁卢。
  2004年末已经跟外方日野汽车草签了合作协议,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企业管理层一致同意,圈地300亩的汽车新工厂已经先期建设,只待国家例行审批后就可以正式上马。
  没想到这个被认为是十拿九稳的救命草项目,最终却黄了,被国家发改委无情驳回。
  理由是丰田汽车去年并购日野汽车的股份,成为其大股东,按照中国汽车政策,日野汽车应该并入丰田汽车考量。一旦日野坚持和春兰合资,将占用丰田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合资的一个名额。
  丰田商用车已经在和蜀川汽车生产考斯特中巴时使用掉了一个名额,而日野汽车在之前进入中国时也跟沈京公交成立过一家合资公司。
  按照中国当前的汽车政策规定,日野并入丰田后,两者相加已经使用完两个商用车的合资名额。
  如果真的要坚持春兰日野项目,日野乃至丰田必须把现有合资项目撤销后方能继续申请新合资公司。
  实际上,春兰和日野的合资项目在丰田介入后,决定权已经不在他们两方手中,而是汽车大鳄丰田汽车说的算。
  作为汽车巨头,丰田在中国市场总结出的一大经验,就是要跟强力本地伙伴合作,连津汽都被丰田认为是不称职,更别提春兰汽车这样的半路出家选手。
  丰田不愿意撤销现有商用车合资公司,自然春兰日野汽车项目就被国家发改委打了回来,板上钉钉的汽车合资项目就此黄了,给了春兰汽车绝望一击。
  实际上,丰田并非不愿意继续在中国发展商用车,而是他们心中早为日野汽车寻找好下家,就是跟日系品牌合资愉快的广汽集团。
  广汽才是日野的良配,至于春兰汽车则不在丰田的考虑当中。
  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方面都对春兰集团很不利,尤其空调主业开始面临经营压力,今年可能破天荒出现数亿亏损情况,这让春兰集团管理层打算壮士断臂,出售汽车业务止损。
  在国家放开对轿车管控的背景下,力帆集团近期获得了轿车生产资格就是明证,一直期待进入轿车生产领域的春兰集团,最终迫于资金压力调整战略,放弃了进入轿车市场的机会,并且还打算完全撤出汽车行业。
  这让任何一个熟知春兰汽车的人,都为之不胜唏嘘。
  “多元化路子是对的,只是现在不合适春兰现状,我们必须重塑主业,等守好基业后再谈多元化。”
  在公司管理层会议上,在春兰集团一言九鼎的陶建兴发表了战略转移的谈话。
  原本可以凭借中候补在仕途上更进一步,也有可能凭借MBO改制成为国内新的亿万富翁,但阴差阳错之下这些美好愿景都离自己远去,这让陶建兴有些意兴阑珊,他也失去了进取的锐气。
  既然要出售,还希望卖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春兰集团私底下开始寻找接盘者。
  年内刚进行大手笔并购的中华集团,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把客车、重卡收入怀中,自然是春兰汽车理想的出售对象。
  中华集团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但只是在乘用车方面有建树,今年刚进入商用车领域,春兰汽车在中卡方面的积累有助于其完善产品线。
  说实话,当韩皓得知春兰集团主动联系自己,打算出售汽车业务时还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春兰跟中华集团同时进入摩托车和汽车领域,只不过中华集团运气好早早挤入了轿车领域站稳脚跟,春兰汽车的中卡在市场上也有口碑。当年在品牌价值评比时,春兰汽车可是力压华夏、中华汽车一头的存在。
  只是经过几年发展,物是人非,中华集团蒸蒸日上,反而春兰铁了心要退出汽车行业。
  春兰打算把汽车项目整体出售,包括工厂、工人乃至技术都一并打包,希望能通过汽车回血,为空调主业的市场竞争储备弹药。他们的汽车工厂位于苏吴省省会,中华集团在当地有一个用于生产微车的基地。如果能拿下春兰汽车的资产,倒是可以很快整合完毕。
  因此,韩皓本人在经过调研后,对春兰汽车还挺有兴趣。
  只不过,在价格上双方就有所差距了,春兰方面开价过高要求5个亿,理由是他们为汽车业务投入高达7个亿,现在已经开价非常优惠了。
  但韩皓肯定不愿意花5个亿收购春兰这样的烂摊子,要知道春兰汽车已经深陷亏损境地,预计当年亏损超过1个亿。入主后,还得负责春兰卖出去货车的售后服务,这又是一大笔支出。
  陶建兴当然不会只找中华集团一家,他知道货卖三家才能竞高价的道理,还找了一汽、东风乃至福田这样的货车企业。
  面对中华集团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一汽、东风这样的商用车巨头为了防御考虑,也对春兰汽车产生了兴趣。至于福田汽车,他们在轻型车有优势,但如果能低价拿下春兰,也能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就算最后没有得手,他们也能够通过抬价给中华集团带来不小麻烦。
  最终,围绕春兰汽车的归属,几大国有汽车巨头间又爆出一场暗战。
第二百零九章
强势介入
  得益于进口皇冠在80年代打下的良好口碑,国产一汽皇冠以售价32—48万(包含七款配置)在2月份上市,半年时间就达到销量1.4万辆的好成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只是一款3.0L发动机打下的江山,紧随其后10月份一汽丰田将推出2.5L车型,价格也将进一步下探。
  作为瞄准公务和商务用车的豪华车型,一汽皇冠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如日中天的奥迪A6L。今年3月份,一汽皇冠大手笔赞助,获得了两会用车的独家资格,国内最拔尖的各界精英代表们率先体验了一把皇冠的风采。
  当年,奥迪A6现身中国,就是先在两会用车方面做文章,让来自政商界的代表们充当第一批试乘者,取得非常好的效果,A6L也成为政府用车的头号选择。
  这次国产皇冠上市,一汽老总竺天峰再次如法炮制,通过两会把皇冠首次展现在潜在消费者面前,实现开门红的好成绩。半年时间就接近日方合作伙伴保守定下的2万辆年销售目标,皇冠也成为奥迪A6L之外新的公务、商务用车选择,一度挤压先期上市宝马5系的市场份额。
  左手奥迪,右手皇冠,一时之间一汽在国内豪华车领域傲视群雄。
  可以说,一汽在竺天峰的带领下,充分利用国外合资的优势,打出了非常不错的牌局。
  今天,一汽丰田再次发布重量级产品,定位低于皇冠对标本田雅阁的锐志车型正式上市。
  V6发动机加上后驱,是锐志最大的卖点,它将在竞争激烈的20—30万区间替一汽丰田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媒体镁光灯不断闪耀下,竺天峰和日方代表一起拉开了覆盖在锐志车上的红绸布,新的中级车杀手正式加入中国市场。
  “我们一汽跟丰田汽车的合作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双方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携手奋斗。从花冠到皇冠,再到现在的锐志顺利投产,充分说明了双方合作愉快。中日两个国家最大的汽车企业强强联合,自然会带给消费者最理想的产品,和超一流的享受待遇。
  一汽在搞好国际合作之余,下一步工作将发展自主品牌,我们将很快推出适合国情的自主新型轿车产品。”
  竺天峰一脸笑容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他主张先搞好国际合作再进行自主开发的战略,一直被一汽某些元老所诟病,但合资企业源源不断为一汽带来利润,养活了这个有着15万职工的共和国长子,让他至少有底气为自己辩护。
  不过在国家层面开始主张发展自主品牌的大方向下,一汽也开始加快自主品牌的研发工作。
  从马自达方面得到的技术,很顺利嫁接到一汽内部,代号C301的车型将承担起中国自主品牌再次向中级车冲击的历史重任。
  无论是华晨轿车,还是奇瑞东方之子,都无法打破自主品牌轿车15万魔咒的规律,中级车对国产车而言是一道看得到却跨不过去的门槛。
  竺天峰却不相信这个魔咒,在他看来C301有足够实力来颠覆国内消费者的认知。
  C301和马自达6共享发动机、变速器乃至底盘三大件,双方还共用一条生产线,马自达6在20万区间深受国内消费者追捧,那么C301下沉到15万区间应该没有问题。
  不过在C301即将落地之前,到底采用与否红旗标上市,在一汽内部吵翻了天。
  红旗是中国自主品牌中最高端的品牌,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用座驾,是国内高档豪华车的代表。如果用在中级家用车C301上面,一汽内部人士都知道其就是马自达6的换壳车型,不少人质疑其能否配得上一向高贵的红旗品牌?支持者认为红旗在国内家喻户晓,使用红旗品牌在C301上可以尽快打开局面,从而让红旗不再高高在上,进入寻常百姓家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红旗插遍全中国。
  双方观点交锋激烈,最终还是由竺天峰一个人强制拍板C301启用奔腾品牌,以此错开跟红旗的定位。不过为了缓和企业内部分歧,他提出未来不排除把奔腾并入红旗的可能,形成“红旗奔腾”模式。
  德国大众集团是一汽优质的合作对象,也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大众集团旗下,大众品牌主打经济家用,而奥迪承担高档豪华车的责任。竺天峰打算红旗对标奥迪,而奔腾模仿大众,以此形成一汽自主品牌清晰的定位。
  当他结束记者采访后,从手下得到了春兰汽车将对外出售的消息,尤其中华集团是潜在并购方。
  现在他出席各大场合,发现中华集团都是自己绕不过去的话题。这个成立时间只有10年的民营企业,已经飞速成长为可以跟一汽这个庞然大物叫板的巨人。
  当初原定为他得力助手的凌云智,就因为不认同一汽的发展策略,愤而南下投靠中华集团,自己还不以为然认定其属于明珠暗投。没想到中华集团在凌云智这帮骨干的帮助下,抓住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机遇,一举成为仅次于一汽销量的汽车企业。尤其今年年初以来,中华集团连连出手,进入客车、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领域,向一汽、东风两大巨头自留地进军,这让竺天峰感到有些焦虑。
  在卡车领域,轻卡被后起之秀福田汽车占据,而中卡、重卡(合并简称中重卡)则牢牢掌握在一汽、东风手中,两者相加份额接近70%。
  现在中华集团不断觊觎卡车市场,这让竺天峰闻到了危险的气息。
  一汽内部对卡车市场分析得出结论,他们在技术上还落后于国际主流水平,因此组织开发了J项目,争取打造下一代的解放卡车。
  2004年,中国的中重卡销量突破55万辆,给一汽带来不菲利润。预计卡车市场火爆,还将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好长一段时间。
  中华集团拿下湘火炬资产,获得了重卡厂家资源陕汽和红岩,这已经在一汽内部引发高度关注。当前在中卡领域有所建树的春兰汽车要出售,一旦被中华集团拿下,他们将顿时拥有跟一汽在中重卡竞争的筹码。
  因此,当听到中华集团要抢购春兰汽车时,竺天峰第一念头就是加入战斗,从战略防御上要把中华集团狙击在中卡市场之外。
  一汽在竺天峰主政时,在资本并购上大手笔频现,掌控海马、入主津汽等举措,都说明了他杰出的战略眼光。
  为了获得春兰汽车,竺天峰甚至动起了一汽兼并春兰,再由春兰跟日野合资,重启夭折的春兰日野卡车项目。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狙击中华汽车,还能一石二鸟顺带阻碍广汽的发展。
  丰田在一汽之外,还找了广汽作为新的合作伙伴,并不愿意把鸡蛋只放在一汽单个篮子内。一汽为丰田扫平了第二个合资伙伴的政策阻碍,却为广汽做了嫁衣,这在竺天峰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负面记忆。
  日野跟春兰分道扬镳,有意南下跟广汽结合的风声早就传出,竺天峰为了战略上遏制广汽,决定拿下春兰寻求跟丰田进一步合作。
  可以说,竺天峰的这个战略考量非常明智。
  “尽快派人跟春兰洽谈,要积极主动说出我们今后尤其重启春兰日野项目的打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0/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