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56

  依旧是余航出面,对RY90FM做了技术解读,同时一一回应了人们的提问。明显看出来,许多人已经对RY90FM跃跃欲试,就待韩耀厂公布最终售价了。
  “RY70FM售价1600元/台,1000台订购量起订,每加1000台订货减少优惠10元,最低价1500元/台封顶。”
  韩皓首先公布了70CC发动机售价。
  “哇,算是很公道的价格,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要便宜。”
  “我觉得可以尝试采购一批回去试试。”
  ……
  看来大家对70CC的发动机定价普遍可以接受,韩皓接下来开始公布重头戏90CC发动机售价。
  “RY90FM售价3000元/台,1000台订购量起订,每加1000台订货减少优惠10元,最低价2900元/台封顶。”
  依旧采取了低价入市的策略,韩耀厂没有一味追求市场高价,错开了跟国内合资品牌发动机的价格定位,要比合资产品便宜300—500元钱。
  “啪啪——”
  底下的人群居然自发鼓起掌来,大家都对韩耀厂的良心定价感到发自内心的赞同。
  “我们的发动机将提供6个月时间或者5000公里的质保,但凡在此期间内发生的问题将无条件包修理、包更换、包退货。”
  这可是国内首家发动机企业承诺提供三包的售后服务,表明韩耀厂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足够的自信。
  韩皓宣布的这一重磅消息再次点燃了现场气氛,掌声又一次热烈响起来。
  “看来今天是来对了,想不到韩耀厂如此有气魄!”
  “原本我还担心国产货不经用,怕采购回去出了问题挨骂,现在看来韩耀厂把这个风险考虑到了。”
  底下人群再一次互相交流,纷纷觉得韩耀厂的政策极其良心。
  “由于生产线调试和工厂配套设施未跟上,所以我们工厂产量处于一个爬坡过程,预计3个月后达到满负载生产。因此,对订单我们将优先安排向缴纳了预付款的客户发货。RY70FM要求预付50%,RY90FM则是100%货款,发货周期在60天内。”
  这一次韩皓的话终于引起了全场第一次叹气声。
  预付款意味着资金被韩耀厂占用,而且购买的还是期货,这让一些人心里开始打退堂鼓。
  但转念一想,在如今形势下,韩耀厂从售价到售后上给的良心待遇国内仅此一家。
  两者相比较,好像韩耀厂给出的条件也能够接受。
  “大家不用着急做决定,待会我们将组织大家参观厂区建设以及到发动机生产线看看。如果觉得我们韩耀厂可以信赖,那大家签合同合作。如果觉得还要回去考虑一二,买卖不成情意在,大家就当交个朋友,有空多帮忙宣传下我们工厂就好。”
  在韩皓的带领下,一行人参观了韩耀厂正在建设的厂区和热火朝天的发动机生产线。这是无形中展示韩耀厂实力的机会,韩皓就是要让这些采购人员心里觉得自家工厂可以信赖,可以放心和韩耀厂合作。
  终于来到今天的关键时刻,到底会有多少采购商现场订货呢?
  “我们厂70CC要5000台,90CC要10000台,预付款打到哪一个账号?”
  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很快站了出来,韩耀厂看上去如此大的规模应该不怕会跑路。
  有了第一个,很快就由第二个,很快大部分来了现场的人都跑到工作人员处登记采购量。
  由于韩耀厂现在3条生产线年产量才20万台,所以必须控制订单量。要求预付款就是减少一定量的需求,没想到最终统计下来70CC发动机有158000台,90CC发动机采购量高达276000台。
  许多人当天就准备打款,只要韩耀厂保证60天内供货就行。
  看到统计数量,韩皓也吓了一跳,他原本以为有20万台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现在居然翻了一倍。饥渴的市场需求活生生摆在韩皓面前,告诉他发动机市场到底有多大。
  感觉到弄巧成拙,韩耀厂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产量需求,工厂无法按时交付如此多产品。因此,韩皓做了两个决定,一是暂时压缩客户订单,订10台只给4台配额;其二是立即采购新的发动机生产线,力争今年产量达到50万台规模。
  看着公司账户上多出约1.1亿的预付款,韩皓终于明白为何国外厂家对发动机技术封锁如此严密了,这真的就是一座金矿。
  有了这笔钱,韩皓可以做许多事情,为此他兴致冲冲专程跑了一趟省机械工业厅,没想到却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第三十七章
目录之困
  韩皓跑去省机械工业厅目的就是依法申请摩托车整车生产许可证,就是行内人所说的进目录。
  从1989年开始,中国开始实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办法,未进入该目录的企业产品一律不能在市场上销售,公安部门凭目录和出厂合格证办理上牌手续。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司统一管理汽车、改装车和摩托车的目录登记工作,公安部依照目录实行上牌管理。每年目录更新2次,方便企业更新自己最新上市的产品。
  要想生产的踏板车能在市场销售,韩皓就必须想办法让自家企业挤入目录,给产品上准生证。拿着目录管理办法研究了一下,韩皓觉得上面要求的技术、研发、人才和售后要求自己工厂都能够达到。尤其是不少于3000万投资和10万台生产线的硬指标,韩耀厂现在的能力可以一步到位。因此,他就想来问问到底企业要上这个目录如此申请。
  92、93两年,全国摩托车企业遍地开花,正式进入目录的企业从1991年增1家,突飞猛进到1992年新增17家、1993年狂增25家的大跃进局面。其中1993年还出现了22家目录外生产企业,连同目录内一共增加了47家企业,这导致当年中国摩托车产量达到了335万台,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的国家。
  1993年,官方初步统计全国一共有153家摩托车厂在生产摩托车。整个摩托车市场一下子大爆发,所有生产的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满,导致国家在1994年开始决定对摩托车产业开始了宏观调控。
  手段主要有二:一是开始对摩托车增收10%的消费税,把摩托车列入了奢侈品行列。这一刀重重砍在国有摩托车企业身上,导致企业利润大幅缩水。二是对摩托车目录开始清理和严控,原则上不再增加新的生产整车企业。
  “国家现在开始调整摩托车产业,原则上不再受理新企业的申请。省里正准备迎接中央部委前来检查落实情况,所以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我看你们厂的发动机新进入了零件生产目录,哦,是钱江厂推荐上去的,你们就好好生产发动机得了。”
  在省机械工业厅,韩皓的一腔热血遭到了重挫,想名正言顺生产踏板车的路子被堵上。韩皓第一次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威力,犹如一道高高的门槛立着,把无数像自己这般的创业者挡在门外。门槛里面的先行者凭借国家政策有意无意的保护,一个个都吃得满嘴流油,只剩自己在门槛外眼巴巴流着口水羡慕。
  敢赌未必输,爱拼才会赢,韩皓想起了虎山人的老话。国家政策虽然犹如一道红线,但虎山人却习惯了政策红线两侧来回跳舞。
  虽然工业厅的答复让他感到泄气,但韩皓相信还是可以找到变通的渠道。因为虎山就有一个榜样——甘朝祥,他的改装厂现在越做越大,生产的摩托车可以流通上牌。
  “甘厂长,咱们合作那么久,这个忙你务必要帮一帮。”
  韩耀厂的发动机一直稳定持续供应给甘朝祥,因此韩皓直接找到他请教,到底他是如何搞定目录这个大难题。
  “很简单,就是买目录!我们厂跟南粤省鹏城市的一家摩托车厂合作,用他们的目录名号进行销售,每一辆车给厂里400元的贴牌费。”
  鹏城市与东方明珠香港一水之隔,那边的人头脑灵活,卖目录收贴牌费就是他们发明的招数。
  全国150多家摩托车生产企业,1993年只有嘉陵、建设、轻骑3家销量突破了50万辆,幸福、南方、金城、钱江等突破10万辆大关,行业前20名几乎集中了全年产量的90%。剩下130多家企业瓜分不到10%的市场份额,就算一些新企业因产能未能跟上,但换算下来还是有许多企业实际上处于资不抵债的破产阶段,年产量屈指可数根本无法独立存活。
  这些身在目录内的濒临破产企业,许多就靠卖目录存活,凭借市场好光景吸血苟延残喘。甘朝祥所合作的鹏城工厂,现在就完全靠卖目录为生,去年估计有超过千万的收入。
  “天,还能够这样!”
  一向来遵纪守法的韩皓听到这样变通的手法,不由想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谚语。这有些冲击他的世界观,自己想遵纪守法堂堂正正申请目录不得其门而入,市场上却有大批贴牌的黑户通过购买目录走偏门上了户口。
  “韩老弟,看来你也想搞整车!说的也是,要是我有发动机在手,我也会上整车,毕竟挣得更多。可惜我没有目录,不然光卖目录给你,我估计就一辈子不愁吃穿了!”
  甘朝祥看着韩耀厂从一家小五金厂现在突然爆炸式成为一方诸侯,提货时他已经到过虎山工业园看过对方的新厂房。啧啧,真是羡慕,不过他早过了红眼病年纪,现在做好自己的小生意就知足了。他心知要是韩耀厂上马整车,那数量绝对不是自己小工厂能企及的数字。
  “老哥给你一个建议,要是你铁了心上整车厂,干脆去收购一家破产的目录企业算了。我就知道南方那边有新厂是这样干的,省事一了百了,免得像我还得担惊受怕,哪天别人不卖给我目录。”
  一向来跟韩皓合作不错,觉得他人还可以,甘朝祥语重心长给了建议。
  谢过甘朝祥的好心,韩皓骑车回到了厂里。
  回到办公室,韩皓召集了包括余航在内的骨干开会,把自己打听到关于上目录情况说了一遍。
  “改革开放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嘛,我们厂上整车项目,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骑上物美价廉的摩托车。中央有关部门的意见有时具有时代局限性,我们厂不要把眼睛盯着上面,而要埋头看着下面。市场需要什么,人民群众缺少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余航现在浑身充满了干劲,听说省里不给上整车项目,他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嘛,既然大家都打擦边球,那说明市场有需求。如果可以购买到合适的目录,我觉得这事可以干!”
  擦了擦眼镜,郝一山也表态同意上整车项目。
  “余老说得不错,现在都说要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思维考虑问题。我觉得吧,咱们生产摩托车提供了就业,增加了税收,满足了人们需要,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啥别人能干,我们就不能干,这本来就不公平。”
  ……
  尝到了摩托车发动机带来的甜头,大家都一致赞同继续上整车项目,毕竟干出一番事业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
  见此,韩皓亲自拍板准备购买一家濒临破产的目录企业,套用他们的名号来生产自己的踏板车。
  到底要找哪一家企业呢?
  韩皓等人找来新出版的《目录》,对着在目录内的企业一个个研究,看哪一个企业合适收购。
  自己的摩托车,韩皓其实一直在想用什么名字的商标,是继续使用“荣耀”品牌,还是另起其他名字。
  其实他一直都有个心仪的名字就是“中华”品牌,要是自己生产的摩托车能叫“中华车”就好了。
  可惜这个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因为从1983年开始实施的商标法规定,不再允许使用跟国家名称相近的文字、图案等作为商标。
  所以虽然“中华”这个商标没有摩托车厂使用,但韩皓想注册却没办法。至于1983年之前的注册商标,跟国名相关的可以正常使用。像“中华”香烟、铅笔、牙膏等这些是早期注册商标,可以正常使用。
  满怀遗憾,韩皓翻看着摩托车目录,突然发现一个眼前一亮的名字。
  “华夏牌摩托车”
  想不到没有“中华”,却有一个“华夏”,这车韩皓都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品牌。
  嗯,这个牌子不错,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华夏”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尊称。
  当韩皓把这个“华夏牌”征求大家意见,所有人都一致同意这是好牌子,如果能够收购这家厂,目录、商标一举两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