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3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5/556

  当然,它偶尔会出现失灵的状态,尤其在历经太阳高温照射后,系统稳定性不行,我们将继续对此优化改进。”
  赵全复专门在这个问题上,对新发明进行了来龙去脉解释,他对研究院有这样杰出的工程师感到骄傲,这些人是中华集团的未来。
  把档位按下换到D档,电子换档技术让习惯了对机械变速器进行挂档操作的韩皓有些不习惯,他开始载着一大巴的人在试车场赛道上奔驰。
  踩下油门,7寸屏幕上显示车辆在缓慢加速,很快“鲲鹏”大巴就达到了设计最高时速50公里/小时,耗时大概28秒。
  自主改进的双电机驱动模式对大巴来说显得有些生疏,短时间加速能力有待提高,这是韩皓试车的第一个感受。
  还有另外一个感觉就是非常安静,跟传统内燃机轰鸣声相比,电动大巴行驶时几乎没有声音,只有在不断加速时可以听到电机高速转动的响声,这让习惯倾听轰鸣声的韩皓不习惯掌握车速。
  “设计航程是250公里,一次性充满电实际行程可以达到150公里,初步具备了城市使用通行能力。充电时间需要2个半小时才能全部充满电池,因此为了配合奥运会,我们把电池设计成可以拆卸的模块。
  电动公交电量报警后,可以在充电站进行动力电池的快速更换,预计6块电池更换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不影响班次的准时出发。
  跟其他企业推出的新能源大巴不同,我们的产品一出生就是面向现实量产考虑,因此实用性上比他们要更加有优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再给我们半年时间,纯电动大巴可以上路商用了。”
  赵全复充当其产品的介绍员,向韩皓讲解“鲲鹏”大巴的各种参数性能。
  集团大老板亲自充当试车司机,车上还乘坐着为研发该款大巴而参与的20多位分项目主管,“鲲鹏”大巴自落地起就不同凡响。
  “成本控制得怎么样?要大规模商用量产,成本要在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开惯了小车,开着这台新大巴,韩皓有在开船的感觉,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兴致勃勃在试车场兜圈。反倒辛苦了车上的乘客,他们得不停忍受韩皓为了测试加速、刹车不停让车子大幅度前后摆动。
  一个急刹过后,韩皓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你开着这辆大巴一共耗费了我们接近2个亿的研发资金,实打实计算的话,将来这样一辆大巴保守估计成本要在400万元以上。
  当然,不排除我们技术进步,能把成本进一步压缩,从而把价格降下来。”
  为了奥运会准备的车辆,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谈到400万的成本价,赵全复也觉得这个数字有些超过公交公司的心理价位了。
  “新技术的诞生总会带来高成本产品,好比以前手机动辄上万,现在跌到几百元的白菜价。当前整车使用的是进口松下电池组,我们得想办法寻找替代品,尤其是电池这方面要尽快让ATL拿出解决方案,把成本降下来。”
  特斯拉使用的是松下电池,韩皓打算今后让自己收购的ATL公司成为电池供应商,从而大幅度降低电池成本,为民用量产化做好准备。
  伴随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新能源汽车已经看到了登上历史舞台量产的曙光,一旦纯电动大巴小规模商用效果不错,整个汽车发展史就将掀开新的篇章。
  由西方引领内燃机汽车时代的历史,说不定会被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而终结。
第二百零三章
公开征贤
  作为试车员,韩皓在对“鲲鹏”大巴给出高度评价外,也发现一些显而易见的不足。
  首先是大巴前车厢座位下方有衣柜式隆起,导致整车空间显得狭窄,座位不够多以及乘客不好放脚,不符合公交车大空间多装人的市场需求。
  “这是因为把驱动电机和锂电池放在了车底,它们占据了一部分空间。现在的布局已经是我们经过多次修改后的结果,尽最大可能留出足够载人空间了。”
  针对韩皓的询问,赵全复耐心解释道。
  随后就是大巴的离地间隙过高,车门地板过高,韩皓登上车瞬间像越过两级台阶般难受,这对乘客来说很不方便。
  韩皓可谓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简单试车30分钟就挑出不少问题。
  “还是刚才的原因导致,我们的电机和电池挤占了相当大的底盘位置,不得不把底盘抬高,才能完成布局。”
  赵全复也是一脸无奈地回答,根基如此再怎么改变都只能小修小补,无法根绝问题来源。
  第三个问题就是开车路过坑洼地段时,包括韩皓在内的全车乘客,都感觉到明显颠簸。甚至一次急刹时,有人被甩出了座位。这说明底盘偏硬,没有达到合格的调教水准。
  “这辆试验车是从亚星公交车底盘改进而来,据厂家工程师介绍,公交底盘都是如此,只要能多载人安全抵达目的地,乘客也不会有太多抱怨。”
  对底盘偏硬的体验,赵全复也接到过反馈。但为了赶工期拿出试验车,他只好同意直接用了亚星公交车底盘的技术模板。
  “我们不能用以往的公交标准来要求自己,必须要跟国际接轨,倾听市场呼声开发新产品。价值400万的公交大巴,不能只换了新能源就应付了事,必须要超越现有产品,打造出全新标准才符合我们新一代产品的身份。
  刚才我谈到的三个问题,我希望研究院能集中力量攻关,看看能否把电机和电池位置更改,还有能否用豪华大巴的底盘标准来制造公交车,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现在这辆“鲲鹏”大巴,除了动力系统跟传统大巴有所区别外,在其他方面都没有做到更多创新,这让韩皓并不是非常满意。
  “我看得在全公司征集招贤令,看谁有办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有时候,换一种思考模式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当然,今天这辆‘鲲鹏’,还是体现了我们中华集团杰出的研发能力,我个人可以打80分,剩余20分还有待提高。”
  短时间能消化特斯拉提供的技术,并实现自主纯电动大巴的路试,尤其动力系统表现可以,这是韩皓今天最满意的地方。
  至于语音启动只是一大噱头,人车交互初步应用在汽车身上,相信是公众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在具体实用方面还有待完善。
  创始人是公司的灵魂,也是公司的权威,韩皓一声令下,很快在中华集团内部网上出现了有奖征集解决“鲲鹏”大巴底盘设计的意见。谁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就可以获得10万元的奖金。
  在中华集团内部年轻才俊纷纷对有奖征集方案绞尽脑汁之时,韩皓跟父母、姐姐一起登上了自己的私人飞机,专程飞往了渝州。
  之前他拿回了陈灵兮的生辰八字,母亲王桂芬就找了不少大师选日子。不同大师给出了日期不相同,在挑选论证之中耽误了不少时间。最终,在一位大师提出与国同庆更有益于韩皓事业的说法后,王桂芬最终选定今年国庆节作为两人大婚之日,同时也敲定了订婚日期。
  这次韩皓全家人飞赴渝州,就是跟女方亲家见面,同时举办订婚仪式。把订婚仪式放在渝州,是为了照顾女方远嫁的心情,这正是王桂芬的提议。
  “啊!那么快!”
  当韩皓把选定的结婚日期告诉陈灵兮时,对方第一个反应便是如此。
  今年国庆举办婚礼,意味着自己真的还未大学毕业,就实现了嫁人的人生重大目标。
  “大学没毕业就嫁人,总感觉是到你们家当童养媳似的……”
  依旧身处校园生活的陈灵兮,望着宿舍窗外的天空有些不舍地说道。
  一旦嫁人,她就再也回不到无忧无疑的大学时光,要开始人生新的历程。
  “早嫁晚嫁,迟早得嫁,睁眼闭眼都是一刀。多少人哭着要当我的童养媳,我都狠心拒绝,因为那个位置永远只属于你。
  再说,在我们镇上,不少像你这样大的女生,孩子都准备上小学了。我可是当地有名的老大难王老五,拜你所赐,现在终于要摆脱这个烦人的称号。在我们家,你就是再生的观世音菩萨,走路吃饭都得我抬着走,跟童养媳半点都不沾边。”
  经过长久以来的交往,两人已经大有默契。
  面对陈灵兮的抱怨,韩皓换着法子来安慰对方。
  “扑哧——”
  韩皓的回答让陈灵兮不由心情大好笑了出来。
  “那我只好发挥拯救众生的精神把你收了吧,免得你出去祸害别人。”
  陈灵兮心想就算明知是火坑,自己也会毫不犹豫跳下去了。
  本着低调的原则,在渝州举办的订婚仪式没有通知外人,只有韩、陈两家参加。
  韩永福自从中风后,身体一直没有完全恢复,依旧需要乘坐轮椅出行,讲话也断断续续许多时候得通过王桂芬来传达。
  看到陈其钊高级知识分子的派头,以及颜晓晨知书达理的举止,王桂芬和丈夫韩永福暗自点头满意。
  自家儿子虽然是亿万富翁,但能迎娶书香门第的陈灵兮,他们两老觉得很是满意,最主要是儿子韩皓真心喜欢对方。
  双方家长见面,正式交换了子女八字,约定好国庆婚期,届时陈灵兮早上将在渝州家中出嫁,韩皓乘坐私人飞机接亲把她当天迎回江州。婚房定在了韩皓位于江州的别墅,赋予两人独立的生活空间。韩永福和王桂芬将继续定居在虎山,不打算跟随儿子韩皓生活。
  “城市生活我们俩过不惯,还是老家邻居好相处。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就不去打扰了。”
  王桂芬在跟陈灵兮母亲颜晓晨交流时透露道。
  这让一直担心女儿陈灵兮将来婆媳关系的颜晓晨松了一口气,不在同一个屋檐下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的发生,她是过来人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在公司内部论坛看到了征集“鲲鹏”项目纯电动大巴新解决方案的告示,一个名叫耿春晓的电气工程师留了心眼。
  他是负责新车电气调试的工程师,针对车载电气设计方案进行实际论证,从而给出反馈意见。
  刚掏空积蓄购买了新房准备结婚,但装修款却没有下文,这是耿春晓一直牵挂的难题。
  如果能拿到这10万奖金的话,装修款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耿春晓心里反复念叨着自己能否有灵感解决问题。
  对于纯电动汽车,他只属于一知半解状态,回到家就上网开始查资料疯狂补知识。
  可惜纯电动汽车的资料少得可怜,耿春晓在网上搜索了一大圈却没发现什么有用消息,看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世界都基本处于同一个起跑线。
  “唉,10万块啊,这钱还真不容易拿到手!”
  快忙碌了一个通宵,时钟来到凌晨三点,耿春晓伸了个懒腰在电脑椅上感叹道。
  他拿起鼠标旁的小火车模型,随意玩了玩放松一下,准备再到网上找找资料就睡觉。
  在电脑一侧的书架上,还摆放着好几个火车头模型,都是耿春晓从小收集而来的藏品。
  小时候他在电视上看到火车就梦想成为一名火车司机,现实却最终成为了一名汽车电气工程师,但这并未影响他对火车的热爱。
  从古老的蒸汽机车到最新的高铁,都能在他收藏中找到模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5/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