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556

  “中国质量,女排认证,中华‘秦’祝广大奥运健儿凯旋归来!”
  ……
  在刘飞翔夺冠的当晚,中华“秦”恭贺其夺冠的广告就紧急登上了央视的屏幕,作为第一家慧眼识人的赞助商,中华集团伴随中国飞人一起获得了全国关注。
  同时,女排夺冠后,央视播出的“秦”广告又替换成女排精神,中华集团这种蹭热点能力和营销手段,让许多广告公司大呼厉害。
  运气来了,真是怎么都挡不住。
  刘飞翔在夺冠后身价已经翻了几十倍,中华集团之前只花了30万代言加50万冠军奖金代价签到手,现在没有一千万对方团队不会答应。
  “哎呀,当初我怎么就看走眼了呢!只要20万就能把刘飞翔签下来一年时间代言,真是亏大发了!”
  一位广告公司的总监拍着自己脑袋懊悔地说。
  对待一位为国争光的英雄,韩皓当然不会如此小气。
  中华集团以邀请拍摄广告名义,请刘飞翔重新为中华“秦”拍摄了一条汽车广告,开出报酬300万当做是之前代言费过少的补偿。
  画面内容如下:
  “在一望无际的跑道上,十辆各种颜色的三代‘秦’犹如跨栏般排列在前方。发令枪响起,刘飞翔迅速起步,用他的大长腿跨过一辆又一辆‘秦’,最终冲过终点!”
  再配合上画外音:“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把质疑嘲笑都远远甩在身后——勇于挑战,活出自我。中华‘秦’,无所惧!”
  跟以前直白的广告口号不同,随着品牌形象的提高,中华集团的汽车广告越发注重感情的共鸣,用共同的诉求来感染留住消费者。
  得益于这一波奥运浪潮,来到中华汽车4S店看车的人群增长了180%,而其中的主打第三代“秦”,销量也提高了50%。许多人购车都指名道姓要购买飞人同款轿车,就是刘飞翔代言的三代“秦”。
  刘飞翔打破了西方国家运动员对田径直道项目的垄断,而中华汽车也打破了合资轿车的联合阵线,两者之中都有一种为国争光的因素所在,因此互相合作为产品热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奥运会热度消退,9月下旬又有一项国际热门赛事登陆中国。
  跟汽车行业关联度甚高的F1大奖赛,落户沪江市,沪江站成为F1的官方指定赛点之一。
  谈到F1,就连韩皓也不大清楚,只知道对方是全球运作最成功的汽车赛事,每年吸引数亿车迷观看。
  在中国这个汽车文化匮乏的国度,一下子把全球最顶尖的汽车赛事引进来,不知道未来发展会如何?
  尤其为了让F1落户沪江市,把F1中国站打造成为城市名片,当地政府出面答应了F1官方每年3000万美金的落地承办费,在全球所有站点中属于最高出价。另外,每年赛事直播费用为1000万美金另外收取,由沪江市无偿转给央视直播。
  一签就是7年合同,中石化作为中国站冠名赞助商花费8个亿承担了大部分费用,还有耗资接近25亿人民币建造的国际最先进赛车场,每年维护费就需要5000万元。
  按照2004年招商收益情况看,就算门票收入爆满,当年为承办F1中国站净亏损超过2个亿。
  中国人不差钱的态度让中东产油国也感到惊讶,跟沪江市同时申请的巴林站,申办费只有1800万美金,只是中国人的一半。至于其他签约城市站点,费用都控制在1000万美金出头,中国人的豪气让其他国家自愧不如。
  以往只在《体育新闻》中才能看到的F1赛事落地中国,自然在全国引发了一阵热潮。
  F1赛事在中国获得热捧,门票被炒到天价,当然许多都被用在了公关客户身上,中国人对新奇的东西感到时髦好玩。
  “我来这里就是为了看车王舒马赫如何夺冠!”
  一位兴奋的中国游客对着摄像机如此说道。
  “你知道到底有多少支F1车队参加吗?赛事规则熟悉吗?”
  采访的记者趁机追问道。
  “不知道,反正我支持法拉利车队,车王万岁!”
  这位游客代表了到现场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心声,他们并不熟悉F1的规则,今天来这里更多是一种时髦炫耀的行为。
  法拉利、车王、舒马赫,成为许多人唯一的知识点。
  不过这并不妨碍爱好热闹的中国人涌来观看F1,三天时间上座率百分之百,超过26万人到现场观看了风驰电掣的F1比赛。
  F1的赛事招商都由国外管理公司负责,因此沪江站的中国赞助商身影很少,场地内外都是其全球赞助商品牌。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尤其为承办沪江站比赛不差钱的姿态,让F1联盟瞄准了来自中国企业的赞助。
  “我们预计中国这个超过10亿人的大市场,能给我们F1联盟带来超过1个亿美金的新增收入。许多中国企业都向我们表达了合作意愿,预计明年在赛场上能看到更多中国企业的身影。”
  作为一手把F1赛事打造成跟奥运会、世界杯并列的大型赛事,掌门人伯尼可谓是春风满面。他在谈到中国的市场时,满怀信心,F1有足够理由在中国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汽车赞助商,异军突起的中华集团自然是F1有意拉拢的赞助对象。
  因此,韩皓获得了F1中国站的VIP包厢门票,得以近距离观看这项被誉为汽车界最为烧钱的运动。
  要养活一家F1的参赛车队,至少每年得准备8000万英镑,折合12亿人民币的预算。虽然F1赛事广受欢迎,但由于各车队战绩不同,以及拉赞助能力不同,许多中小车队都面临几百乃至上千万英镑的亏损。
  除了像法拉利这样的顶级车队可以保持盈利外,许多车队都面临亏损的风险,因此玩F1就是一项超级烧钱的运动。
  “只要2000万美金,你们就可以在那一片区域的广告板上待上一年!如果你觉得有些贵,另一边稍微偏僻一些的位置只要1500万美金,它们都能被全球的车迷看到!”
  在包厢内,专为市场开发的F1销售总监亲自为韩皓介绍。
  “当然,你可以选择直接赞助车队或者车手,不过我们F1官方会从中收取一定提成费用。像法拉利车身的广告,起步价就是500万美金,还得排队等待其他客户退出。”
  F1热门车队有大量的企业参与赞助,同时也有更为宽裕的技术研发资金,而发展不好的车队获得的赞助较少,维持车队日常经营都成问题。像法拉利这样在中国都广为人知的车队,自然是各路赞助商追捧的对象。至于像乔丹车队这样的小车队,就无法让赞助商提起兴趣。
  耐心为这个中国首富介绍,F1的销售总监无法知道这个年轻的中国人心里此刻在想着什么。
  “我年轻时也是一个业余赛车手,不过我骑的是中国随处可见的摩托车,从未想过能驾驶F1这种世界上最快的赛车来比赛。”
  韩皓看着赛道上风驰电掣的赛车在你追我赶,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
  “不过当时的我,简单又快乐,更喜欢琢磨各种类型的摩托车如何改造才能跑得更快。”
  想起当年追风少年的自己,韩皓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可以理解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我也喜欢偷偷开我父亲的汽车到处乱逛,还私下跟朋友们一起赛车。”
  为了迎合韩皓的话题,这位销售总监也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光。
  最终,被广大国人寄予厚望的车王舒马赫因为意外只排在了第12位,由他的队友巴里切罗夺得了首站中国F1赛事的分站冠军。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刚从公车市场转向民用市场还不到三年时间,在许多人眼中,汽车距离他们的生活过于遥远。
  赛车市场要成熟的话,得先由民用汽车发展到一定阶段,改装车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对汽车性能感兴趣,才会慢慢转向赛车文化。
  可以说,F1在中国没有任何合适的土壤,只不过是一座虚幻的海市蜃楼。
  因此,F1在中国只是无源之水的狂欢,用不了多久就会在汽车沙漠中干涸。要想在中国发展赛车文化,还得走另外结合国情的道路。
第一百三十四章
国产耐力赛
  F1犹如一场周末的临时狂欢,在沪江市掀起一阵热浪后,便消散得无声无息。
  不过,作为一位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韩皓心中冒出一个举办中国自己汽车赛事的想法。
  不用F1赛车那么高端,就用市面上可以购买得到的国内民用车比赛。要求是原厂车辆,动力系统都用原厂货,只允许安全改装,大家一起进行长途拉力或者时限耐力比赛。
  最好把市场上卖得最好的主流车型集中起来,大家都以量产原装车身份一起参加比赛,这样才会让更多的观众有参与感。
  例如一辆二代“秦”、比亚迪F3跟丰田花冠共同在赛场上进行耐力比赛,估计会能吸引许多人的关注,毕竟大家都想看看到底这三辆车谁最厉害。
  如果用赞助F1的费用来推广自己的赛车文化,举办符合国情的赛事,该多么有意思。
  于是,由中华集团冠名赞助的《中国汽车48小时耐力赛》初现雏形,赛事将征集市面上所有家用热门车型参赛,由网友投票选出热门车型,然后以换人不换车的形式,在沪江国际赛车场跑完48小时,看谁跑的里程最多获胜。
  比赛期间可以加油、换胎、修车、保养等,全部以量产车形式同台竞技,并且在网络和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
  借助F1赛事的东风,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汽摩运动联合会和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华集团赞助冠名的48小时国产汽车耐力赛正式立项。
  比赛时间定在了明年五一节期间,沪江国际赛车场将迎来48小时不间断的国产汽车大赛。
  “人们对身边常见的东西会有一种亲近熟悉感,如果看到自己购买的车辆或者曾经驾驶乘坐过的车辆在赛场上奔跑,应该很感兴趣看看结果到底怎么样!
  这样的比赛绝对公开公正,大家是骡是马都会一起到赛道上遛遛看。不管结果如何,绝对可以点燃中国的汽车赛事文化。”
  在谈及为何要筹办这样的比赛时,韩皓如此对记者们介绍。
  为了让这项赛事被更多国人所知,韩皓不得不利用自己首富的身份来接受采访,为其造势。
  “有人说中国已经有了世界最顶级的F1赛事,并不需要举办48小时耐力赛这样的入门级比赛。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这项赛事在国内火不起来,举办这样的比赛更像是一种烧钱行为。”
  有媒体记者如此尖锐提问道。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并不冲突,F1可以说是资深汽车爱好者的阳春白雪,但更多车迷平时接触的就是下里巴人般的汽车文化。F1很好也很成功,但我们中国自己的48小时耐力赛会很有趣,也更能引发普通的车迷关注。
  你对F1的赛车可能说不出什么牌子,但我们将来参赛的车型都会是市场上主流可见的品牌,你可能走出家门就能看到其迎面驶过。
  至于赛事火不火我不敢说,但至少这是一场普通车迷都能进场观看的盛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