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556

  “李部长,您好。我刚得知您抱恙住院,特地过来探望。”
  韩皓提着刚买的果篮如此说道。
  “小韩厂长,啊——不对,现在得改口叫韩总了。现在你的名字可是在国内汽车界如雷贯耳,听说准备到印度投资建厂了!”
  躺在病床的是商务部前任部长李之泉,他前段时间在任上查出患了重病,不得不紧急入院治疗,也卸下了领导职务安心养病。
  “您还是叫我小韩厂长吧,听起来亲切。”
  把果篮放下,韩皓赶紧说道。
  李之泉可以说是中国第二代汽车人,跟见证一汽、二汽诞生的陈铸韬先生相比,他是在共和国旗帜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专业人才。69年大学毕业他就分配到一汽工作,在一汽呆了20年算是汽车界的前辈。
  当年一汽从大众手中凭借奥迪合资项目,白捡了一个完整的美国大众汽车工厂回来的大手笔操作,就出自他之手。以及一汽购买克莱斯勒488发动机,也是他亲自出马谈妥,还让美国人赔了一笔违约费,这些都是中国汽车界的经典案例。
  正在由于在一汽工作的出色履历,李之泉在90年代初调任中央,出任机械工业部的副部长,支持了1994年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后来又参与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进程,成为令外国谈判代表无可奈何的谈判专家,随之在2003年出任中国首任商务部长一职。
  “李之泉同志具有丰富的国际谈判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出色的地方中央工作经历,他是我们国内为数不多真正具有国际视野大局观的专家型官员,出任这样极具挑战性的新职位非常合适。”
  在他获得部长提名之时,首长如此评价道。可以说,李之泉就任新创立的商务部长属于众望所归,中外媒体都一致看好。
  在中华集团打算到俄罗斯建厂投资时,就得到时任部长李之泉的大力支持,为此韩皓跟对方在陈老的牵线搭桥下建立了良好关系。
  “老凌委托我赔罪,他说忙完手头的项目,就飞来首都看望你。”
  李之泉患病的消息保密很严,韩皓等人都是刚刚才知晓。此次前来探望,韩皓并不是冲着对方的官位,而是行晚辈对前辈的敬重之礼。
  “你们啊,一个个小题大做。人总要去见马克思恩格斯,少了我李之泉,地球一样转。”
  戴着帽子掩饰化疗脱发的前部长如此坦然说道。
  “小韩厂长,原谅我倚老卖老,坐这里吧。给我好好讲讲在印度是什么情况,你们中华集团又有什么大手笔操作。”
  放下书,指了指床边的椅子,李之泉兴奋地对韩皓说道。
  一提到工作,自己丈夫就跟换了一个人似,他的爱人见状以打水为名留下两人在病房内交谈。
  韩皓捡着在印度的主要行程对李之泉简述了一遍,尤其听到莫迪这个人时,他让韩皓补充了许多细节。
  “莫迪这个人,我到国外开会时跟他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他就说很敬佩中国的发展经验,想在印度探索合适国情的发展之路。
  照你的讲述,我想你们在印度的投资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印度正需要外资来帮忙建设发展,中国是他们潜在的投资对象。
  你们在俄罗斯的成绩我从内部简报上看到了,看来走得比较顺利,今后俄罗斯会是中国汽车的一大市场。印度具有11亿人,他们跟我们国家很像,你提前进入印度市场,好比当年大众来到我们国家一样,非常具有前瞻性。
  我跟XX同志提起过,要多关注你们中华集团,试水海外市场很危险,国家要在背后替你们保驾护航。”
  无官一身轻,李之泉谈起自己的见解没有过多顾及。XX同志就是新上任的部长,他刚从辽阳高官一职调任。没想到在交接工作时,李之泉还特意点了中华集团的大名。
  “你还年轻,中华集团具有许多国企不能比拟的优势,说实话我最看好你们能扛起中国汽车业的大旗。现在中央主张发展自主品牌,你们一定要抓住机会,修炼好内功,将来更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
  在1994年时,我参与制定汽车产业政策,就把这一点列入终极目标。十年时间过去,只在你们中华集团身上看到了曙光。如果再给我十年,我相信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对自己身体的情况,李之泉心知肚明,十年之约怕只是空想罢了。
  “不过不管我身处何方,都将为中国的汽车事业加油,也为你们下一代中国汽车人取得的辉煌成绩而喝彩!我相信,你——及你背后的许许多多中国汽车人不会让我失望!”
  李之泉握着韩皓的手嘱托道。
  这个画面,更像是一种传承,中国汽车工业的火炬从第二代汽车人传到了第三代汽车人手中,预示中国的汽车工业之火生生不熄。
  从医院出来,韩皓眼前还徘徊着李之泉积极乐观的消瘦面庞。生老病死属于每个人都得来人间经历的过程,只不过有些人能在历史中留下一点印迹,不枉白来世间一趟,李之泉明显就属于这些杰出人士之一。
第一百一十一章
紫禁城之巅(上)
  由中华集团独家赞助,联合央视举办的“为奥运加油”紫禁城之夜晚会盛典终于来临。首都成为了全球华人明星汇聚的地方,他们纷纷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这次规模空前的晚会表演。
  任何一个说得上名字的华人大腕,都将出现在晚会现场,没有人缺席。就算抱恙,也要赶来凑一凑热闹。
  “能为奥运加油,又能在紫禁城广场献声,这是我毕生都难忘的宝贵经历,也是一辈子都足以称道的荣誉!”
  一位华人天王巨星在机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今天是娱乐圈乃至文艺界多年未见的盛大场面,能跟那么多优秀的同行一起表演,我觉得只要来了,就没有任何遗憾。至于报酬,我很坦白地告诉你们,只有5张门票和报销路费。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每一个能来的人都会把今晚当成自己演艺生涯的巅峰之夜。”
  另一位天后兴奋地对记者说道,看出来她也非常期待晚上的演出。
  汇聚如此多的华人巨星,自然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媒体纷纷到场,这样轰动全国的大事怎么会缺少他们的身影。
  “这是继三大国际男高音放歌之后,又一次在紫禁城举办的大型音乐盛典。跟上一次献唱的是外国友人不同,这次是中国艺人首次在紫禁城献声歌唱。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许多有影响力的华人巨星纷纷应邀出席。
  可以预见,今晚全球的华人都将把目光聚焦在这里,大家共同见证决战紫禁城之巅的诞生!”
  一位记者站在紫禁城广场前,对着镜头介绍道。
  央视为了满足大家期待,在中央一套、三套、四套对全球进行晚会现场直播。并且从早上9点钟开始,在三套综艺频道,就开启了长达12小时的台前幕后直播。
  下午,紫禁城周边道路就实行了交通管制,首都警方派出大批人力到现场维持秩序,为晚会盛典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在华清大学宿舍内,陈灵兮和舍友三人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向紫禁城出发。
  “你看我这黑眼圈,昨晚兴奋得一夜没睡好。上午上课,我是硬撑着眼皮听完。”
  方依依指着自己的眼睛对舍友们说道。
  “别提了,昨晚你老是翻来覆去,弄得我也没睡好。你看我,一样的熊猫眼。反倒是灵兮床上静悄悄,估计全宿舍就她睡着了。”
  另一位短头发的舍友拿起薄外套放入书包后说道。
  “咦,你怎么把外套拿上了?”
  方依依眼尖,看到舍友动作后随口一问。
  “紫禁城广场空荡荡,上午下了小雨,晚上风一吹显冷,带上外套有备无患。”
  一听如此说法,其他人也准备找可以御寒的衣物。进入6月初,首都温差大,白天23度,晚上就降到14度,穿短袖会感觉冷。
  陈灵兮打开衣柜门,找了一圈发现当前最合适的保暖物品,就是韩皓带回来的披肩。冷的话可以把披肩展开裹在身上,完美切合当前的天气。
  “灵兮,你这披肩我怎么没见过?”
  在陈灵兮拿出披肩准备放入背包时,又被眼尖的方依依发现了。
  一听这话,宿舍其他人都围了过来,打量着陈灵兮手中的披肩。这披肩的来历实在不方便说,因此陈灵兮拿回来后就放入衣柜中收藏。
  “这手感可真好,摸上去好舒服,还是手工织的呢!”
  方依依抚摸着这条披肩,然后低头靠近看见上面粗细不一的织线后感叹道。
  “是啊,灵兮,你什么时候得到这样的好东西不告诉我们一声。看上去是羊绒的,真是太精美了。”
  另一位舍友看到披肩也赞不绝口道。
  “这是我爸到印度出差给我带回来的礼物,他说在那边属于挺常见的东西,也就几百块钱吧……”
  说起善意的谎言,让陈灵兮自觉有些理亏,因此到最后都带着犹豫语气。她不能说是韩皓送的礼物,这样一来更说不清楚了。因此,可以信赖的父亲就成为她的不得已挡箭牌。
  “你爸对你可真好,这条披肩如果在国内商场卖的话,估计得要上千元。不过我知道印度那边挺流行手工披肩,在当地采购的话几百元也挺划算,早知道让你爸也替我们多带几件披肩回来。”
  短头发那位舍友熟知一些潮流信息,煞有其事讲解道。
  尽管披肩很漂亮,但看晚会更重要,宿舍一行四人走出校门,先坐公交再转地铁来到故宫站下。
  “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大家准备进场的阶段,怎么人并不多呀。”
  有过观看演唱会经验的短头发舍友如此嘀咕道。
  但凡首都举办大型晚会,地铁都是人们首选的出行方式。但刚才报站,却只有寥寥几位乘客在这里下车。
  “别想了,估计像咱们这样拿着晚会门票乘地铁来的人只是极少数。能有票出席晚会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人家都是开车或者搭车而来。”
  这次反倒是方依依说出了端倪。
  一出站,就看到许多交警在维持秩序,果不其然大批的车辆堵在马路上,不时有衣服华丽的人从各种豪车中走下。
  反观陈灵兮四个女大学生,才是现场中的另类,她们朴素的打扮在人群中分外显眼。
  “有票的往里走,没票的走另一边通道。哎,你们的票呢,请出示一下。”
  很快,现场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就发现了陈灵兮等人身影,让她们出示票据。
  看着陈灵兮递过来的门票,安保人员查验一番后发现是真票,这四名看上去是学生的女生竟然能拿到如此多张门票,不知道是哪家的关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