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556

  没想到,一篇对比了国产花冠和台湾地区销售花冠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文章以图文对比的详细方式列举了国产花冠明显地简配行为:取消了车辆稳定系统VSC、电子辅助动力转向EMPS等配置,价格还比台湾销售版贵了3—4万人民币。
  文章结论鲜明说出,国产花冠存在明显的偷工减料行为,还对内地消费者做出了价格歧视。
  花冠的目标人群属于国内收入的中高人士,他们对网络上信息非常敏感,刚上市就遭遇到一次舆论狙击,这让高价上市的花冠没能迎来开门红。
  这是一次有预谋的狙击行动,文章一下子就在网络中流传开来,还上了不少其他媒体平台。
  到底是谁策划了这次行动?
  嫌疑明显在花冠上市后的直接对手中,通用凯越、现代伊兰特、大众宝来等都有可能,甚至连中华汽车也不能排除嫌疑。
  事情的真相已经无从得知,但花冠上市后最大受益者竟然是被一直看衰的“秦”,“秦”的销量继续猛涨。
  客观来说,花冠和“秦”的目标人群不在同一个范围,愿意花近20万买花冠的消费者是不会看上10万出头的“秦”,真正让“秦”暴增的用户是那些原本打算在10万出头选购其他品牌车型的消费者。
  市场上把“秦”称为了小花冠,威驰已经被排除在外,这让“秦”的知名度更加大涨,销量也随之攀升。
  在车市寒冬中,中华汽车就是寥寥几个在冰天雪地中找到了温泉过冬的企业之一。
  跟奥克斯位于同一家汽车城的中华4S店老板,这段时间笑得非常开心。当邻居纷纷拍苍蝇没顾客进门之时,中华4S店依旧保持着顾客盈门的状态,“秦”和“唐”的销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做品牌代理也跟投胎差不多,一出生就决定了你这辈子到底是富贵还是劳碌命。我比较幸运,从华夏摩托到华夏汽车,然后又与人合股代理了中华汽车。现在投资建店的成本已经基本收回,今后就是收获的季节了。”
  该中华4S店老板觉得自己能有今天,最正确的举动就是跟对了人,伴随中华集团的脚步,他自己也挣得盆满钵满。
  实际上处于同一个汽车城,大家外部条件都一样,服务也大同小异,唯一拉开差距就是所代理的品牌。
  品牌所生产的车辆性价比高,符合市场胃口,就算是栓一只狗也能把汽车卖掉。如果车辆不行,王牌销售员也得每个月空叹喝西北风。
  在国内汽车界寒冬来临之时,国外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率先宣布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产能过剩阶段。他们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现有整车生产能力约为800万辆,在建的产能220万辆,建成累计将突破1020万辆的大关。而在此之外,还有一大群企业宣布进军汽车产业,加上原有厂家宣布扩充产能,这些正在准备投资的产能也达到近1000万辆。
  2003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400万辆,而市场预计到2010年才可能达到1000万辆的规模,面对未来几年形成2000万辆生产规模的推算,因此罗兰贝格得出中国汽车产量过剩的结论,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果断采取宏观调控措施。
  随后高盛、花旗银行也发出声音,同意中国汽车产量过剩的论断,认为宏观调控不可避免。
  在国务院内部,对中国汽车产量是否过剩也在进行争论。
  之前宏观调控放了汽车行业一马,没想到一段时间之后,汽车行业出现了滞销情况。
  “各地纷纷上马汽车项目,尤其是轿车行业拼命扩张,计划产能已经远远超过我们国家的需求,必须要尽快对汽车行业进行调控。尤其对进军汽车行业的民企,要关上大门提高门槛,现在10万元以下SUV市场做烂,就是他们一窝蜂涌进来的恶果。”
  有人主张宏观调控汽车行业,不能放开让各地胡乱上项目,导致资源浪费。
  “我们国家还没有进入汽车社会,现在一刀切的调控对汽车行业健康发展不利。对当前的市场现状,要理性看待。一方面是刚才说的10万元以下自主品牌SUV卖不掉,另一方面是中华、广本、现代等品牌汽车依旧供不应求。
  要说过剩,我认为现在是结构性过剩。
  一方面个别企业产品持续热销,排队加价现象依旧存在。另一方面是相当部分企业滞销,库存大量增加,被迫打起了价格战。
  因此,我们要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一起作用。一只手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进来,控制新增产能。另一只手要加快对现有汽车行业结构重组,鼓励兼并重组,清理无效产能。
  双手打起组合拳,才能解决当前结构性过剩的难题。”
  这是另外一方的观点,他们主张调控可以,但踩刹车要点刹,而不是急刹。
  国外咨询公司提醒说中国汽车产量过剩,这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全信。中国的事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实事求是,在汽车还没有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就一刀切限制的话,最终受伤的可能还是中国经济。
  最终,首长们采信了后一种观点,决定继续鼓励汽车行业发展,让其进入千家万户。但局部调控还是要执行,为汽车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九十五章
新政策落地
  千呼万唤的国务院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终于出炉,10年前颁布的94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废除,新的政策将决定中国未来10年的发展路线。
  不过自此之前,商务部率先发布了一项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国际汽车巨头通过其在国内合资公司,已经占据中国85%以上的轿车市场。
  在这15%市场份额中,仅有中华、红旗、奇瑞、华晨等自主品牌在苦苦支撑,面临着国际汽车巨头的围追堵截。如果不是中华集团发力,这个数字还将更加难看。
  另外还有一个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的结论,就是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极弱,远远落后于美日德韩四国。当今中国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分别是美国的41.7%,日A本的42.4%,德国的47.3%以及韩国的61.6%。
  “合资20年来,外资进入虽然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但中国未能逐步培养建立起自主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从长期来看,这给我国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重大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安全!”
  调研报告的最终总结,说出了中国汽车行业最急需的问题。
  因此,2004最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布的首要目标,就是推动中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鼓励打造发展自主汽车品牌。
  打造自主品牌,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接下来10年内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政策坚持了汽车、摩托车整车企业,中方股份必须保证在50%及以上股份比的要求,不允许外方突破50%的控股比例。这是为了保证中国汽车产业拥有独立自治权的必备之举,一旦允许外资突破限制,那么中方将沦为代工厂。
  再次,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零部件的投资项目均实施备案制,不再由政府强制审批。但是新建整车厂和发动机厂,依旧要政府核准后才能筹建。对呼声很高的要求零部件合资企业,实行整车50:50股份比的强制要求,没有能通过。许多外商独资零部件企业已经落地生根,再追溯既往容易引发投资环境担忧,便没有实行此项政策。
  然后,新建汽车生产企业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低于8个亿,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配套且投资不少于5个亿,乘用车还需要包括为整车配套的发动机生产。汽车行业允许新兴资本进入,但是门槛提高了许多,20亿投资额不是随便一家企业能够满足要求。
  最后,汽车企业要建立品牌销售和服务体系,鼓励并提倡建立4S店销售模式。国家引导鼓励国内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参与跨国企业的收购和重组。还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了布局。
  可以说,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明确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方向,“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环保”成为浓缩总结。
  对中国04版汽车产业政策,国外汽车巨头们表示了谨慎的欢迎。因为维护了他们的既有利益,政策出台前后的改变对他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来说改变并不大。
  以前是50:50股份比,今后也一样。反正他们都完成了在中国的业务布局,这份新政策落地影响极其有限。
  “我们很高兴中国政府贯彻了他们保护外商投资利益的承诺,我们期望能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这一点看上去改善了非常多。很明显就是之前要求外汇平衡,以及扩大产能和投放车型都得经过政府审批等这些不容易理解的政策通通消失,这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的进步。
  我们欢迎中国伙伴发展自主品牌,可能的话还会对此加以扶持帮忙。中国汽车市场很大,我们将继续加大在当地投资,从而成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日产总裁戈恩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回答。
  为了挽回上一次失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公关公司建议下,戈恩此次特意接受采访,表明了友好姿态。
  从国际汽车巨头竞争来看,打造全新的品牌难度甚大,因此外国巨头们并不十分担心中国的自主品牌扶持计划。他们有些企业甚至想好了做做样子配合中方,以此博得中国政府的好感。
  国内企业也对新的汽车产业政策给以了高度评价,毕竟其打开了大门明确了规则,要想进入汽车行业只要符合条件就能入内,不再是之前的含糊不清操作。
  “放开竞争才能让汽车行业的利润降下来,也才会让中国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对比政策,我们力帆集团符合各项要求,因此进入轿车行业名正言顺。
  摩托车论斤卖的日子已经实现,我相信伴随力帆轿车的诞生,汽车论斤卖的时代将指日可待。”
  力帆集团老总尹名山很高兴,他终于快拿到轿车生产的路条。从竞争激烈的摩托车市场杀入汽车领域,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跟力帆这样新势力不同,老牌三大汽车集团也迈开了蹒跚的步伐,开启打造自主品牌之路。
  “我们一汽将遵循国家政策要求,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将红旗打造成中国第一汽车自主品牌。
  作为共和国长子,发展自主品牌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一汽人的义务。相信不久以后,大家就能看到我们全新的红旗轿车面市!”
  现在发展自主品牌已经成为国家强制要求,因此一汽的老总竺天峰也积极对外表态道。
  一汽和丰田已经达成了技术平台转让协议,丰田将协助一汽开发红旗新车。丰田答应把皇冠旧平台转让给一汽,让其能套用发展红旗轿车。
  在高层的要求和民众的期望中,发展自主汽车品牌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上汽也宣布了自主品牌计划。
  “我们将积极利用国际资源来整合现有势力,重新打造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在和双龙汽车合作下,我们上汽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证明了走出国门整合全球资源的正确性。接下来,我们还会有所大动作,继续为发展民族品牌打好基础。”
  上汽跟罗孚汽车的谈判已经进入实质阶段,顶不住压力即将破产的罗孚汽车已经大为让步,同意上汽以60%的折扣价即9亿英镑成交,完成收购罗孚汽车的整体计划。
  一旦获得罗孚汽车,上汽就能换个标便轻松实现了自主品牌的打造。
  同样作为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东风尽管刚完成整体合资还把总部搬离了大山,没来得及喘口气,但苗于玮也宣布了东风自主品牌的计划。
  “我们将充分利用合资企业的资源,跟我们本土机构一起重新规划打造自主品牌,把风神品牌做大做强。”
  跟财大气粗的一汽和上期相比,刚完成合资的东风集团家底太薄,没钱大规模投入自主品牌研发。因此苗于玮把主意打到了合资伙伴身上,要求他们帮忙东风发展自主品牌。
  随着和日产汽车合资的完成,风神汽车几乎名存实亡,台湾裕隆汽车没有技术实力,基本退出了合作范畴。
  因此,苗于玮打算借助风神汽车的威名,把东风的自主品牌打响。
  “我们是一起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帮助我们也是帮助了你们发展。在自主品牌公司,我们依旧可以用合资方式共同合作,你们提供技术支持,我们中方出人财物,利益均分。”
  东风走出了另一条发展自主品牌的路子,就是要求合资公司来帮忙发展自主品牌。动力系统直接采用合资公司的产品,然后套上新研发的外壳,在合资公司生产线组装,这就是东风的自主之路。
  三大汽车集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提出了最快打造自主品牌的路线,就看谁真正能得偿所愿。
  作为自主品牌急先锋,中华集团倒是坦然面对实行的新汽车产业政策。
  可以说,中华集团已经走上正轨,在自主品牌的研发道路上已经远远抛开其他国内企业,掌握了自己的核心科技。
  “我们中华集团非常欢迎国家发布的自主品牌战略,希望今后能在资金、人才、政策上能得到国家支持。
  希望政府公车采购能倾向于国产自主品牌,这样有了政府带头,民众们才会积极跟随,大家一起支持自主品牌发展。”
  韩皓代表中华集团的表态说得很朴实,没想到在网络和媒体圈上引发轩然大波。
  公车采购可是政府采购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物件,每年都超速递增,2003年政府公车采购金额在350亿,预计2004年将突破500亿金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