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556

  中华汽车凭借“秦”和“唐”两款车型,就实现了32亿的利润。它们跟合资品牌竞争,丝毫不落下风,展现了强大的实力。
  如果说以前全世界汽车巨头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了解,大多只知道一汽、东风这样的老牌国企,但伴随08奥运会资格的确定,他们认识到了横空出世的中华集团。
  能够击败大众汽车和现代汽车,取得奥运会独家汽车赞助商资格,这足以让他们拿来放大镜观察这家中国企业。
  在汽车巨头的版图中,中国市场很重要,但也只是全球战略的一环。他们眼中对来自中国汽车企业的威胁并不在意,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汽车现在只能依靠合资来勉强存活。跟世界主流的十大汽车企业集团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犹如婴儿般脆弱,连走出国门都异常艰难。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保护,它们早就不堪一击在竞争中消亡。
  现在,一家来自中国的汽车企业,拿出了1亿美金,并且号称将再准备2亿美金的宣传费,获得了跟国际巨头叫板的机会。
  不过,在汽车巨头眼中,中华集团还不够资格参与大家的牌局,这犹如是小孩在叫嚣成人世界般无人理睬。
  “中华集团,我没有听说过,你看到有它们的汽车在我们国家出现吗?”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际汽车企业高管如此回答记者提问。
  中华集团最终还是出现在西方媒体报道之中,他们的口气更多是质疑和嘲笑。
  “1亿美金折算成人民币,是8.27亿人民币。按照中华集团公布的单车净利润,他们至少要卖掉20万辆汽车才能赚回这笔钱。以3亿美金计算的话,一共得卖掉60万辆汽车才挣到这个数目。
  这笔钱不能用来付工资,不能还贷款,也不能投入继续生产,而是直接用在了奥运赞助方面费用上。
  为何中国国内其他汽车企业没有参与此次奥运资格竞争,比中华集团规模利润更大的一汽、上汽都没有兴趣,就因为这项行为其实是极大超出了他们实力。
  引用一汽一位高管的话:赞助奥运会资格完全没有必要,谁做了谁就是打肿脸充胖子花钱买罪受。
  因此,对中华集团获得奥运资格,中国许多汽车企业并不羡慕,反而担心中华集团因此会陷入经营困境。”
  来自英国BBC的特派记者,发表了一篇报道,力求从经济状况分析赞助奥运的得失。
  针对大众汽车竞争失利,德国一家影响力巨大的电视台做了以下报道。
  “很明显,中国政府的意志贯彻在整个竞标过程当中。一家毫无名气的中国汽车企业获得了奥运独家赞助资格,这不过是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附属品。
  据悉这家中国企业前段时间曾深陷汽车抄袭门事件中,尽管中国法院判决其并未侵权,但国际汽车界人士都表示抄袭行为确实存在。他们对这样一家有不良污点的企业获得奥林匹克大会赞助商资格,感到十分的震惊和不解。
  根据资料分析,这家叫中华集团的企业,全年利润不足大众汽车的零头,要实现赞助金额的话必须把连续几年的利润拿出来,这样不自量力的行为居然得到中国网民的一致欢迎。
  大众汽车方面宣布对结果感到遗憾,但同时表示如果中华集团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不能按时履行赞助义务,那么大众将非常乐意中途接棒参与赞助活动。”
  德国媒体当然倾向于大众汽车一边,他们对大众汽车的失利感到不解。
  连续拿下02年世界杯、04年奥运会赞助资格,让韩国人对现代起亚集团非常自豪。但这次,现代起亚集团没能延续辉煌,倒在了中国汽车企业脚下,这让他们也非常不满。
  “一家毫不知名的中国汽车企业击败了现代起亚集团,他们并非堂堂正正赢得这次斗争,而是使出了各种阴谋手段。
  从资料看,被授予赞助商资格的中华集团,依靠抄袭摩托车和汽车发家,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有率不高表现不佳。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却获得了赞助商资格,这真是一大讽刺。
  相信今后现代起亚汽车将会在中国市场上证明自己的优秀,如果可能的话将和中华集团正面竞争,直接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
  韩皓没想到中华集团刚在国际亮相,就遭遇到铺天盖地的质疑,在西方媒体掌握话语权的大背景下,中华集团成为了一家不自量力的中国本土汽车企业。
  就连国际奥委会也派人来电询问,中华集团是否符合赞助商标准,有无履行合约的能力。
  “请放心,我们中国奥委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早对中华集团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资质认证,他们完全有能力履约。
  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你们不放心,我们可以组织贵方亲自到中华集团参观走访。”
  首都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在接到国际奥委会的问询时如此答复。
  为了求证,国际奥委会当真派出了考察组前来江州,实地查看了中华集团的生产规模。
  一到江州,他们就发现自己真是小瞧了中国人,中华集团的资产规模要远远超过想象。
  “真应该让那些没有来过中国,天天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造谣的家伙来现场看看。这里比任何一家汽车工厂都毫不逊色,中华集团完全有能力履行跟奥组委的合同。”
  西方媒体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在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的宣传中,中华集团成为最近的受害者。
第八十七章
调控将至
  “沉默是金!”
  对国际媒体的误解,韩皓懒得过多理会,只用了一句话来回复。
  尊重是干出来,而不是靠对骂出来,到底中华集团行不行,大家在2008年再相见吧。
  尽管农历新年的脚步已经临近,但一派火热的中华汽车生产线却并未停下脚步,“秦”和“唐”太过热销,多下线一辆车年底就能多一分奖金,因此工人们都卯足了劲加班加点生产。
  “你说今年奖金到底能有多少啊?”
  工作休息间歇,一位操作工对生产线班长问道。
  “反正比去年多呗,今年多卖了一倍的车,应该少不到哪里去。”
  班长喝了一口浓茶后回答道。
  “再干个两年时间,我就攒够首付准备买一套新房了。”
  中华集团的工资福利待遇在江州工业企业中数一数二,刚毕业的学生工作几年攒个首付不成问题。
  “是不是谈对象了?怪不得惦记着婚房,对象是哪里的?”
  班长一听来了兴趣,赶忙追问道。
  “嚓——”
  一声异响,突然车间灯光都暗了下来,整车生产线也立即停止运作。
  “啪——”
  后备紧急电源启动,部分电灯开始亮了起来,但生产线依旧没有足够电力来启动。
  “居然停电了,这可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在中华集团工作好几年的班长嘀咕道。
  此次,在江州供电局调配室,已经乱成了一团。
  由于电力供应紧张,用电额度一直处于高位红线运行,为了保证居民生活用电,有员工拉下了通往工业区的电闸。
  “我的天!错了!
  这段是通往中华汽车产业园的线路,是市里要求优先保障电力供应的重点企业!你按B11,这是另一个普通工业园的线路,可以暂停供电。”
  值班的负责人一看,手下在慌乱中把停电线路弄错了,赶紧让他重启电闸。
  “咔嚓——”
  中华集团区域的电力再次恢复,生产线动了起来,但很快又趴窝了。
  停放电之间一时负荷过大,让中华集团供电系统的某些保险烧了,尽管通了电,但生产线还是停了下来。
  这可真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作为市里、省里重点保障企业,就算隔壁的工厂都停了电,中华集团依旧是优先保障客户。要知道,汽车生产线一停,损失分分钟都是数十万计算。
  “行了,可以好好休息一阵子,看样子一时半会是恢复不了。”
  班长一看,知道今天怕是可以提前收工了。
  很快,韩皓也知道了停电的故障,赶紧让人打电话到供电局询问。
  得知是供电局出了失误按错电闸,韩皓才放下心来。要是久不久来一次断电,这活是没法干了。如果电力真得不到保证,他都打算自己建发电厂来保障工厂运行了。
  公司抢修班正在对供电系统进步排查,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故障,力求让生产线尽快恢复正常。
  从03年底到04年初,整个中国一下子陷入电荒之中,大城市居民还可以保证24小时用电,许多中小城市的居民可得承受间隔停电之苦。
  尽管三峡大坝的首台机组开始并网发电,国家提倡西电东输,但是中国依旧饱受缺电之苦。伴随缺电,煤炭也开始紧缺,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的燃煤,但市场上却买不到煤。伴随而来,国家铁路的运力也出现了问题,运煤的火车不够用,电厂疯狂在抢购煤炭,就是运不出来。
  到底电都去了哪里?
  这得从中国加入WTO后,全国上下冒出无数开发区和工业园说起,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飞速增长,已经超过整个国家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电被这些新冒出来的开发区和工业园抢了过去,中央和省市各级发改委堆满了各地要求上马工业大项目的报告,整个国民经济显示出过热的迹象。
  据统计截止目前,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高达53%,其中属国家投资项目仅增长12.1%,而属地方投资的项目增长却高达64.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最快为75.8%,重复投资最突出的钢铁增长107.2%,水泥增长101.4%,电解铝增长39.3%,房地产增长36.2%。
  “中国以世界水泥消耗总量的50%、钢铁34%、煤炭的31%、氧化铝的25%、电力的13%,实现的却仅仅是世界4%左右的GDP总量。这种以高投入、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是难以维持的。
  我们政府必须要对经济开展宏观调控,抑制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冲动,不然中国经济将会面临硬着陆的危险!”
  有经济学家开始大声疾呼,中国经济已经有过热苗头,必须国家进行干预。
  2004年初CPI指数上涨幅度过快,已经接近1992年的水平。当年首长南巡后中国经济开启了过热模式和通货膨胀,随之而来1993—1996年的三年经济调控,为了清理三角债和银行坏账,中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才完成了经济软着陆。
  现在经济过热的警报再次拉响,电荒就是非常显著的信号。
  在全国人大代表主持召开了经济调控工作会议,要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