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556

  开会是电话通知,韩皓一时拿不出有效证件,门卫也不认他这张脸。
  正巧这一幕被万向集团老总鲁冠丘看到,他自己座驾是凌志LS400,进来时没有遭遇任何阻挡,更重要是门卫认得他的车牌。
  身为浙商的老大哥,鲁冠丘从改革开放起就是乡镇民营企业先锋,省政府大院的常客,屹立二十年不倒,历经国内各种政治、经济风浪,带领企业不断壮大,就连韩皓见了他也得行后辈之礼。
  幸好鲁冠丘过来解围,不然韩皓估计得浪费一番口舌,甚至还得打电话求救兵。
  “看来首富也不好当嘛,大家知道你的名字,但不一定认得你的脸。”
  鲁冠丘笑着对韩皓说道。
  “老鲁,就冲你刚才的仗义相助,今年零部件采购我少压你一个点!”
  万向集团跟中华集团建立了紧密的供货关系,现在中华集团旗下的车辆使用的万向节、轴承等大部分来自对方公司。
  “哟,这可是好消息,下次还有这样的好事记得叫大哥来帮忙。”
  尽管资历老,但鲁冠丘从不摆架子,跟韩皓这样的年轻企业家也能有说有笑。曾有人称呼他“鲁老”,被他教训了一顿,说辈分太大占别人便宜,大家还是以兄弟相称为好。
  这时,又一辆奔驰S600驶进来,还响了两声喇叭打招呼,看到车牌韩皓就知道新的暴发户来了。
  一个圆脸的中年人从后座走下来,正是刚在港股上市后身家大涨的李树富。
  “你们啊,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有钱,跟你们站在一起我压力很大。”
  眼前两人就是省内风头最盛的企业家了,鲁冠丘对着韩李两人说道。
  “哈哈,在老大哥你面前,我们可不敢托大。当年我辍学创业,就是在报纸上看了你的事迹报道后起了创业念头。没有你的带动,可以说就没有我李树富的今天。”
  鲁冠丘可是浙商中的领军人物,一直都是媒体宣传的好榜样。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多年来我一直期望能够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但却不得其门而入。跟敢做敢干的韩老弟比起来,我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惭愧啊——”
  万向集团说了好多年要造汽车,但却一直没有动静,在万向节领域做到了全球前列,鲁冠丘心中却有一个造车梦。
  浙海省为何经济能够后来居上,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带领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军之选。
  周南生深知这一点,因此座谈会上他仔细聆听企业家们对政府服务评价以及经营方面的经验交流。
  开场毫无疑问是老大哥鲁冠丘,在座所有人当中就属他资历威望最高。
  “加入WTO新形势下,我们企业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主动出击在全球开展并购,以此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跟国外企业相比,我们在人才、技术,尤其是专利方面处于下风。但我们有优势,就是利用中国这个大市场积累了资金,可以利用资金来对国外经营困难的同行进行收购重组,从而实现赶超之旅。
  另外利用收购而来的成熟品牌在国外继续经营,不但节省成本还更容易打入国外市场。货是中国货,但贴国外的牌,这是我们站稳脚跟的有效途径。”
  不久前,万向成功收购了美国舍勒公司,实现了徒弟吃掉师傅的事迹。
  80年代初舍勒公司向万向公司下订单代工万向节,帮助万向走出国门发展,进入美国汽车配件市场。后来伴随万向集团自创品牌,低价优质的中国产品把美国舍勒品牌的产品打得节节败退,最终连年亏损反被万向集团收购。
  这样经典的案例,就是鲁冠丘辉煌的经商代表作。
  在韩皓还在国内忙着发展之时,像鲁冠丘就已经开始混迹国际市场,并且连连在美国市场有所斩获。
  据说其正在对美国生产制动器的UAI公司进行收购,如果成功将开创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从万向节这个小部件,逐渐向其他汽车零部件延伸,最终实现整车生产的目标,这就是鲁冠丘的产业布局。
  “在今后这样并购的类似案件中,希望政府方面能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以支持。我们中国企业不能满足于全球分工中下游位置,要勇于向上游走去,大胆跟国际品牌直接竞争。跨国并购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但其中会牵涉复杂的财务、公关、知识产权等问题,甚至还包含不容忽视的政治因素,需要我们国家政府出面协调背书。”
  作为第一批海外并购的企业,鲁冠丘的成功经验对韩皓等人来说非常有用。
  “要是万向集团真的杀入整车制造领域,估计也会是一个难缠的对手。鲁冠丘的个人魅力和眼光具有独特之处,要是他真的进入,估计省里应该也会大力支持吧,毕竟多一家企业能带来更多税收就业。”
  韩皓在倾听鲁冠丘发言时,不免一时走神在心里想道。
第四十六章
组织试点
  在浙海省工商界代表座谈会召开之际,远在西北边陲的大漠上,一排5辆中华“唐”组成的测试车队正在燥热的环境中奔驰,后面跟着载着物资补给维修的工程车队。
  像这样的测试车队还有2队,一队当前正在皑皑白雪的青藏高原上行进,另一队在潮湿闷热的西南山区蜿蜒爬行。
  为了吸取国产轿车上市后极易出现大故障的教训,对中华“唐”这种自主打造的新车型,中华集团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了10万公里实地路况的测试。
  “我是1号,所有人注意,中午不休息直接穿越这片无人区公路,力争在天黑前赶到地图上标注的下一个住宿驿站。”
  车队的队长拿着无线电对讲机吩咐道。
  这片无人区昼夜温差过大,不合适野外住宿,必须在天黑前赶到下一个驿站。
  除了试车员外,车队里面还有随车的工程师,负责采集各种试验数据,为今后的改进做准备。
  “这破空调的制冷能力太弱了吧,感觉车内车外温度咋一样呢!”
  一位坐在后排的工程师抱怨道。
  本以为主动申请参加此次长途路试,顺便还能旅游一把游览中国的大好河山,没想到天天都在不断赶路,看风景的心情早就不翼而飞只剩下煎熬了。
  “可能风沙扬尘太大,水箱、冷凝器脏了,空调制冷效果下降。忍忍吧,等到晚上休息时再好好检查一遍看看。”
  正在开车的试车员,用手在空调出风口摸了一把后说道。
  像他们这样的试车员,车辆出现的小毛病凭借经验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晚上看看其他车辆情况如何,若是都有同样问题,那么需要找人看看是否设计有缺陷。”
  路试目的就是如此,在长途行驶中不断发现车辆存在的各种小状况。
  既然已经在车展亮相过,所以中华“唐”没有做黑白条纹伪装,直接以量产车形式行驶。
  每到一个地方加油休息,总能让许多司机或者路人前来围观,许多人都把如此漂亮的SUV当成是进口车或合资品牌的汽车。
  “这辆越野车真好看,是进口的吧?估计得要个30多万。”
  SUV这个概念还没普及,许多人看到这种类型的汽车都统称为越野车。
  当得知是中华集团自主研发的新车时,许多人都不敢相信国产车能设计得如此好看。
  “这是不是到国外抄的外壳啊?国产设计师绝对没有这样的功力!”
  抄袭门的影响还在,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就此展开联想询问道。
  但更多的人询问的是价格,到底这样漂亮的SUV会卖多少钱?
  对这样的问题,试车员的回答都是无可奉告,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最终定价权掌握在老板韩皓手中,按照市面上进口RAV4和CRV车型30多万的售价,中华“唐”SUV的定价应该比轿车要高一些。
  对中华“唐”的定价市场调研也在进行中,定价低了赔本赚不到钱,高了的话消费者不买账砸手里。因此综合成本考虑,需要对消费者的心态做一次摸底调查。
  “我觉得应该10万以上吧,但最好不要超过15万,因为再高就跟合资品牌一起,估计许多人会转而选择合资车了。”
  这位消费者的心态代表了许多受访者的倾向,15万成为一道红线把国产跟合资车区别开来。
  虽然中华“唐”的外观得到一致好评,但韩皓还是打算走量第一,国产车的口碑不会因为一款新车而得到立马改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中华“唐”售价会低于15万的标准,待将来消费者认可“中华”这个品牌后,再向上延伸发展。
  中国汽车市场百花争艳,全世界汽车巨头都集中在此,竞争异常激烈。尤其中华“唐”担负着扭转中华集团形象的重任,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在价格上必然要有所让步。
  “只有让消费者接触使用了你的产品,才会知道你的产品质量如何,方能形成所谓的口碑。而良好的口碑,才能带来下一批的消费者不断循环。”
  不过,对外宣传上中华集团还是通过媒体透露口风,将来中华“唐”的售价应该在15—18万之间。
  这是一种心理学技巧,利用人们“高开低走”的落差心理来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先定个高价再出个实际少几万的低价,让消费者感觉有利可图,从而接受厂家真正的定价。
  自打中华“唐”亮相伊始,就在网上获得了“最美中国车”的称号,一群懂车的网友自发聚集在汽车论坛,分享评论每一条来自新车的消息。
  测试车队在路边加油的照片也被有心人有数码相机拍下上传,中华“唐”的一举一动都躲不过网友们千万双火眼金星。
  《中华“唐”售价必然不会超过15万!》
  文章从中华集团历次定价分析,新车上市的售价都是走平民路线,主要追求走量第一。长城弄了10万以下的CUV,无形中给国产越野车定了一个价格标杆,过高售价消费者不会买账。尽管同类型进口SUV售价高达30多万,但在美国本土售价换算成人民币在20万出头,因此国产SUV的成本应该更低。
  这个帖子下面无数人回复,大多数都赞同发帖作者的说法,觉得中华“唐”会以一个亲民的价格上市。
  在万众期待中,中华“唐”就是没有公布上市日期,原本媒体一直认为国庆节会是好日子,没想到中华集团依旧保持了沉默。
  在长途路试中,又发现了不少小问题需要对新车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因此中华“唐”又推迟了上市日期。
  在秋冬交接之际,中央领导层迎来了新的领导集体,中国开始步入新的历史征程。
  浙海省领导层也大换血,原书记夏正德调任南粤省,赵国平作为新的书记空降浙海,周南生高官一职不变。
  新领导上任,调研基层熟悉情况自然不能少,作为浙海省的工业龙头,中华集团自然也是新书记视察的一站。
  作为时常被列入参观点的中华集团来说,接待领导视察已经成为常态,因此新书记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大波澜,员工们该干啥就干啥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