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556

  定海市领导跑到省政府求援,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夭折的罗孚汽车项目就是该市的一大窟窿,需要全市人民勒紧裤带还债好多年。
  “你们定海市什么情况,需要跑到我面前哭穷,谁不知道除了江州就属你们最有钱。除了华晨,难道就没有其他汽车品牌了吗?”
  周高官当然不会轻易被人忽悠,定海市就算罗孚项目折戟,最多只是皮外伤,不会伤筋动骨。
  华晨方面不用报希望了,辽阳省已经明确表示不支持华晨在浙海投资建厂的计划,作为浙海政府主官周南生知道覆水难收。
  “唉,我们定海市地理位置条件好,如果发展汽车工业绝对是天作之合。将来跨海大桥建好后,就可以跟沪江市连成一体,发展潜力不可限量。高官,你看能不能牵头跟中华集团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兴趣接手在定海的汽车项目。我们保证,优惠条件比华晨要只多不少。”
  哭穷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希望跟中华集团搭上关系才是定海市领导的真正目的。
  “你们可以直接找中华集团接触嘛,条件那么好,还怕招不到商吗?”
  面对高官的询问,定海市领导有些尴尬地回答。
  “听说您跟韩总关系好,由您出面打个招呼会好一些。毕竟眼下中华集团在江州大兴土木,他们可能对到定海市发展兴趣不大。”
  定海市方面也知道现在中华集团重心在江州,再想让对方跑到定海投资有些不合常规。
  “好吧,为了省里经济发展,我就同意当一次媒婆。不过成不成得看你们双方自己谈,我有话说在前面,既然你们觉得定海市发展汽车工业有优势,那么除了中华集团还可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国内国外的汽车企业都可以谈一谈。如果引进了新的有实力的汽车企业,省里给你们记一功!”
  从周南生角度出发,浙海省光有中华集团这一大汽车企业不够稳妥,最好能引进另外一家汽车企业可以分散风险,实现两条甚至多条腿走路最好。
  接到周高官的电话,韩皓并不感到意外,定海市汽车项目的烂摊子确实需要找人接手。但中华集团在全国生产基地布局已经基本饱和,实在提不起到定海市投资的兴趣。
  江州市政府给了中华集团许多优惠政策和土地,要消化完这些都得好几年,再到定海市设立分基地至少在目前看是没有必要的事情。
  尤其现在中华轿车面临滞销的境地,市场上没有其他车型新增亮点来消化生产能力。
  但高官亲自打来电话,说了就算中华集团不投资也可以跟定海市政府接触一二,说不定将来还有合作的机会。
  为此,韩皓不得不抽时间会见了来自定海市的客人一行。
  现在中国正准备加入WTO,对汽车发展的未来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汽车产业被认为是遭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因此,定海市对外抛出的绣球无一不被国内外厂家拒绝,他们暂时没有到浙海投资的打算。
  以至于中华集团成为定海市唯一可以抓住的救星,如果中华集团拒绝那么3000多亩土地就会变成荒地。
  到底还要不要发展汽车产业,定海市政府为此专门做过研讨,讨论结果是能引来汽车项目是关系当地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如果可以,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引进汽车项目落地。
  无论是海州市,还是江州市,都依靠汽车产业实现了工业大翻身,汽车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
  “只要中华集团同意落地,只要不违反国纪国法,什么条件我们都可以答应。”
  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定海市政府派出代表团来到江州跟韩皓会谈。
  韩皓非常明确表达了中华集团现在没有异地扩张投资的意愿,但并不排除今后可以和定海市政府合作的意向。
  求人矮三分,现在是角色互换,中华集团无欲无求所以处于主动地位,反倒定海市政府贴着脸上来求着韩皓去投资。
  “只要中华集团同意到定海投资,接手罗孚项目,那么我们愿意以1元钱的价格转让3000多亩土地给贵方。同时,项目的落实可以宽限到3年时间之后,我们愿意给以贵方一定的时间期限发展。如果真的3年时间后,贵方决定不在定海投资,那么我们将无偿收回土地项目。”
  为了拉拢中华集团,定海市政府开出了极其优惠和疯狂的条件,他们不相信这样的条件韩皓会不心动。
第七章
  “今天,中华集团韩皓董事长一行人在市领导陪同下,参观了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双方就投资事宜进行了深入有效的交流……”
  定海市《晚间新闻》头条报道了韩皓来访的行程,透露出中华集团很有可能接手当地的汽车工业项目。
  定海跟江州相比,多了一大优势就是港口,可以停泊万吨巨轮的定海港是长三角地区知名的深水港。
  “韩总,如果今后中华轿车要走向世界,那么从我们定海出海是最便捷的通道。”
  当地政府除了承诺超待遇优惠条件外,还有一个痛点打动了韩皓。就是定海市拥有天然的出海口,今后中华集团要扬帆出海的话,这里是最佳选择。
  很快,中华集团正式和定海市政府签约,决心把定海市作为中华集团第三大生产基地。韩皓承诺在未来5年内将会投资30亿兴建至少15万辆的轿车生产厂,利用定海保税区和港口的优势,把这里打造成中华轿车的出口基地。
  不过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中华集团没能保持现在高速增长姿态,那么定海基地只能是一场白日梦。一旦中华轿车拓展市场不利,就没有足够销量来填充定海的项目,如此的话投资只能是空头支票。
  “没办法,我们也只能赌一把了,总比眼睁睁看着土地长草要好。从客观角度分析,中华集团尽管面临不少挑战,但还是有一定发展机会。毕竟,我们也找不到更好的接手者!”
  定海市政府内部对此次为了迎接中华集团落地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心知肚明,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中华集团还是值得地方政府搏一搏。大不了浪费3年时间后把土地收回来再重新招商,万一成功的话定海就成功转变成汽车兴市的工业城市。
  在签署汽车合作项目之际,定海市也拿出跨海大桥项目询问韩皓是否有意向加入,不过被其婉言拒绝了。跨海大桥看上去很好,但韩皓实在不想分心太多捣弄过多副业。
  GE通用电气的多元化是许多企业家推崇的学习对象,但韩皓现在只对汽车行业有兴趣,中华集团还没有到GE这样百年老店需要寻找业务扩张保持增长的阶段。
  7月13日22点,全中国人民都一言不发安静守在电视机前面,等待正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奥委会内部会议,就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结果揭晓。
  自从2000年奥运会申办失之交臂后,中国人对奥运的渴望更加强烈,尤其作为一个崛起中的经济大国,更希望能借助举办奥运会来振奋国人士气,传播中华文化。
  举办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国力的最佳选择,中国人已经沉默太久,缺席世界大舞台一百多年时间,需要一场全民狂欢的盛宴来唤醒国人们沉睡多时的自信心。
  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人而言可谓是势在必得,一共两轮的投票流程,中国天京都是最热门赢家。但在没有最终结果公布前,经历了2000年奥运会空欢喜的中国人心里留有阴影,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放松警惕。
  “投票还在清点,下面让我们先进一小段广告,1分钟后马上回来。”
  央视直播的主持人面临这个窒息的时刻,故作轻松宣布了广告时间透透气。
  “中华轿车为天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加油助威……”
  作为天京申奥组委会的主要赞助商,中华轿车的广告非常恰当出现在全国亿万观众面前。
  22:08,奥委会主席走上讲台,拆开信封,看了一眼结果后脸上露出微笑,公布道:“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中国天京!”
  话声刚落,现场画面伴随卫星信号被实时传回了中国大地,很快太平洋东侧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派沸腾,占据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开始彻夜狂欢。
  “啪啪——”
  韩皓也在家里陪着父母一起收看了此次2008年奥运会申办结果揭晓,当得知天京获胜后,一家人都情不自禁鼓掌庆贺。
  “届时,我们全家人一起到天京看奥运,比去悉尼要有意义多了。”
  兴奋之余,韩皓对父母两人承诺道。
  “不容易啊,咱们中国人终于挣了一回面子。2008年,让洋鬼子们看看我们中国人的厉害。”
  韩永福同样兴奋地涨红了脸大声说道。
  连韩皓这种一向来都沉稳的人都难得显露真性情,更不要提其他12多亿中国人了。
  很快,窗外传来啪啪啪的鞭炮声,中国人用自己独特的四大发明之一来迎接大喜讯的到来。
  在首都的市民得知获胜的消息后,自发出门游行狂欢,大家都朝着天安门广场进发,尽情发泄着压抑已久的情绪。
  “我爱天京,中国万岁!”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08年奥运会是中国的,谁也抢不走!”
  ……
  在大街上,人们喊出各种各样的口号,最后自发唱起了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响彻天际的国歌声在今夜把所有中国人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享受这一夜的幸福。
  举办奥运会虽然要花费大笔金钱,但在无形资产上却给了中国人最急需的精神财富,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爸妈,我决定了,今后我要留在天京工作。到2008年,用工资请你们俩看我们国家自己举办的奥运会!”
  同样坐在电视机前面,陈灵兮一家人见证了天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历史时刻。
  刚结束高考的陈灵兮在兴奋之余信誓旦旦对父母两人说道。
  从2001年开始,为了响应群众呼声,教育部把高考时间提前了一个月,从6月7日开始连续三天进行。
  “女大不中留,老陈,你看看女儿翅膀没长硬,就惦记着留在首都不回到你我身边了。”
  “谁说在首都工作就不能在你们身边了?到时我们可以全家搬到首都定居!”
  看着母女俩斗嘴,陈其钊自知此时最佳的选择就是保持中立,因为你不能跟两个女人一起讲道理。
  “灵兮,你还记得登高哥哥吗?想不到阴差阳错之下,你爸这一辈是校友,到了你们这一代又成了同窗,还真是有缘分。”
  听到女儿说要到首都工作定居,陈灵兮母亲颜晓晨脑子一动,立马规划出一条捷径来。现任渝州大学校长魏明坚在首都深耕多年,关系活络,若是陈灵兮毕业后得其照顾帮忙谋个好单位不成问题。如果小一辈的两人能成一对,最好是女儿能留在华清大学工作,书香门第也不算辱没门风。
  有了这样的私心,颜晓晨提前为女儿吹吹风。
  “印象不是很深,毕竟多年没有联系了。到时我们全家到首都和魏家碰面,就知道他现在情况如何。”
  陈灵兮在脑海搜索了一遍,发现只有零星印象,这位久未碰见的世交之子好像戴着一副眼镜,喜欢抱着一本书安静地呆在一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