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556

  美国在1999年底和中国达成了双边协议,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和欧盟间将很快达成协议,没想到一连两轮的双边谈判中欧盟方面突然强硬起来,提出了许多让中国无法接受的条件。
  例如要求中国放开电信市场,给以欧盟成员国企业超过51%股权的控股机会。在汽车进口关税上,要求中国一下子把关税调到17.5%,这和美国接受25%的条件大为不同。
  “中国人过于关注和美国的谈判,对我们欧洲重视度不够。”
  欧盟谈判代表话中流露出来的语气,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欧盟想让中国人认识自己的分量。欧盟虽然是美国最重要的伙伴,但欧盟也是全球的独立经济体,搞定美国不等于就谈妥了欧洲。
  一共有15个成员国,欧盟整体谈判是第一层次,中国还需要跟英国、德国、法国等在第二层次单项上达成共识协议。除了欧盟整体意志外,每个成员国还有自己独特的小算盘。例如法国要求降低化妆品和奢侈品关税,德国要求降低汽车零部件关税。这些因素极大延缓了中国和欧盟之间谈判的进程。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在2000年底前加入WTO的希望日渐渺茫,为此总理不得不提前赴欧访问,为中国游说呼吁欧盟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中欧之间合作大于分歧。
  德国是欧盟内部跟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伙伴国,总理到访德国获得当地企业界的热烈欢迎。
  大众汽车是进入中国最成功的德国企业,在其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进入中国投资发展。大众汽车多位曾在中国工作过的员工,和总理还是老相识。当总理主政沪江市之时,上汽大众可是当地有名的一号市长工程。
  80年代中期曾有一条马路因历史原因穿越过上汽大众工厂的厂区,带起的扬尘和噪声影响到桑塔纳生产,为此德国人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反应许多次都无法解决。最后无奈,只好趁时任沪江市长的总理前来视察之际反应了这个问题。
  “明天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不再拖延下去!”
  总理掷地有声的一番话让德国人心里直打鼓,车水马龙的马路只用一天时间就能解决吗?
  第二天德国人神奇地发现,果然车水马龙的马路空空如也,再也看不到任何一辆车经过。
  原来当地区政府调来两台大吊车,在一进一出工厂的路口直接横在路中间堵死,其他车辆再也无法通过只好绕路而走,困扰上汽大众工厂许久的隐患就被总理一句话搞定。
  这让德国人明白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效率。
  “我们中国热烈欢迎来自国外的投资,并且会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供企业发展。中国政府将信守加入WTO的承诺,加快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完善各项法律法规,逐步有序开放国内市场!”
  在德国政府为中方准备的欢迎晚宴上,总理发表了欢迎前来中国投资的演讲,同时呼吁欧盟尽快和中国达成WTO双边协议形成双赢局面。
  出席晚宴有许多德国知名企业的代表,进入中国将是他们未来的重要战略。大众集团董事长皮耶希坐在最中心位置,出身奥迪的他凭借一己之力把大众集团带入正轨,成为有名的“大众教父”。
  一早进入中国,让大众汽车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据一份高盛市场分析师出具的报告透露,大众汽车获利的一半来自中国。无处不在行驶于中国道路的桑塔纳和捷达,是大众最为成功的投资产品。
  在其他国际汽车巨头进入纷纷进入中国前提下,大众必须加大在中国的投入,投放更多先进的车型,继续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奔驰和宝马的企业代表也现身出席,将来中国市场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趁有机会接触中国政府高层打好关系,这样的好机会可不容错过。
  由于和克莱斯勒合并,所以奔驰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进入中国轿车市场,吉普切诺基在中国上的就是7字头轿车目录。奔驰品牌虽然在商用车和亚星合资,但在轿车领域,奔驰似乎还没有下定决心引进。
  随着大众把奥迪引入一汽,现在德国汽车品牌就剩宝马没有做出明确表示。
  在自由访谈环节,宝马董事长庞克找准机会,来到中国总理身边向其表达了宝马准备进入中国的强烈意愿。
  “真的吗?”
  亲耳从宝马董事长口中,听到宝马已经选定了中国的合作伙伴消息,总理一时没能反应过来。
第二百章
宝马入华
  在总理心中,像宝马这样的大企业进入中国,首选的合资伙伴应该是三大三小这样的国企汽车集团。
  虽然中国政府规定了一家外资汽车企业不能拥有两家合资伙伴,但并未禁止中方企业迎娶更多的外国新娘。只要双方情投意合,中国企业原则上可以和多个外资品牌合资。
  因为国内基本都是国企拥有轿车目录,外资品牌就算是宝马入华也绕不过这个政策障碍。
  当从宝马董事长庞克处听到“中华集团”字眼,总理还一时无法转过弯来。之前宝马访华会面时,曾在访谈中希望能在中国寻找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总理就向其推荐过三大三小这样的代表企业。
  想不到转了一大圈,宝马最终却选择了中华集团这个民营企业。
  “这是今晚给我的一个意外惊喜,我能问问原因是什么吗?”
  只要宝马愿意落地中国,对总理来说都是好事,他更想知道是什么导致宝马做出了这样选择。
  “中华集团身上有着让我们双方达成一致的活力,虽然其他中国企业也很出色,例如华晨集团,但为了宝马的长期战略,我们选择了认为是最合适宝马的伙伴!”
  当初庞克在投下关键一票时,他心知肚明如果只着眼于当前,那么华晨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要是着眼长远,中华集团才是宝马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因为其所作所为更像是一家着眼未来的纯正汽车企业。
  单从在中国首家大规模打造汽车研究院,力图跟国际接轨,就能看出中华集团的野心。作为豪华车品牌,中华品牌轿车不会威胁到宝马地位,双方不会有直接竞争危险。
  “很高兴宝马能落户中国,这是你们公司做出的正确决定之一!中国人民欢迎来自德国的优秀轿车成为家庭中的全新一员。”
  举起酒杯,总理很高兴和庞克碰了一下后说道。
  “如果可以,我们将和中方正式成立联合项目小组筹办宝马落地的各种手续,希望届时中国政府能对此多加关注。宝马将一视同仁,把最优秀的产品带到中国,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成为中德友谊的桥梁!”
  庞克最关注的是中国政府对宝马落地项目的审批流程如何,是否会一路绿灯,尤其现在合作方中华集团并未正式取得轿车目录。
  “具体问题得找国内有关部门解决,不过我保证,中国政府将改善投资环境,政策法规和国际接轨,宝马投资将享受公正公平的对待。”
  一国总理,眼界当然是宏观方面,具体事务不会过多干预。但对宝马的落地,他还是会有所关注。
  相对而论,庞克从总理处得到的反馈还不错,因此宝马方面可以正式通知中国的合作伙伴了。
  韩皓是在次日工作时间一大早接到宝马方面通知的电话,宝马将选择中华集团作为在中国的合资伙伴!
  等待了许久听到这个结果,韩皓心中却一片空明,追逐了许久才得到的东西,到手之后却有些怅然。
  不过能从和华晨的竞争中获胜,至少说明了中华集团已经具备有足够的实力让国际汽车巨头看重。
  当中华“秦”已经在道路上飞驰之时,正道轿车依旧受困于厂区内,就预示着两家公司开始拉开差距,宝马在两者之中选择了更好的一方。
  依照合资项目审批的惯例,中华和宝马间合资项目走审批流程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不过广本只用了9个月让雅阁落地,现在中华宝马到底能否创造全新的速度,倒是挺让人期待。
  “唉,时不待我,可惜了,真是可惜了……”
  金仰勇接到宝马通知的结果后,原本满怀期待的心情变成了无比郁闷,怎么样看华晨都要比中华要强上一些,结果最终却出局了。
  幸好他还留了一手,在勾搭上通用生产SUV后,现在和MGR罗孚也达成合作关系,华晨未来还是大有可期。
  既然宝马黄了,那金仰勇接下来就是全心全意推动罗孚项目落地了。也许过不了多久,华晨还有机会和宝马合资,专注生产X5这类的SUV项目。
  南北大众,一南一北齐头并进,给了不少跨国巨头良好的启发。
  中国企业不希望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上,国外巨头也不傻,懂得利用两家中国合作伙伴来平衡制约,争取更多的利益。
  宝马对华晨能和罗孚合作感到非常高兴,毕竟罗孚如果有好前景,宝马也能收回当初借出去的巨额无息贷款。
  当宝马正式和中华合资的消息在国内公布时,许多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堂堂宝马大公司居然选择了民营企业中华集团作为合作伙伴。
  “那么多好的合作对象,宝马偏偏不走寻常路,找大国企才是正确的选择!民企的话,有时候遇到政策风险,都没有人替你说话。”
  “中华集团虽然发展挺快,但现在技术积累还不行,宝马寻找他们合资生产,那宝马轿车是否还能保持一贯以来的优秀品质呢?”
  “能攀上宝马这个高枝,中华轿车将来怕是要起飞咯!”
  ……
  众说纷纭之中,最受影响的当属国内汽车同行们,中华和宝马合资,将来国内又多了一个来势汹汹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一汽奥迪,尽管眼前在公车市场上无可匹敌,但宝马毕竟是宝马,就算是披着中华外衣的宝马依旧是其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我们奥迪并不惧怕其他竞争对手,因为奥迪公司一向来提供最优秀的产品给消费者,在中国奥迪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
  针对宝马入华,奥迪公司的高管如此回应道。
  “宝马进入中国市场合资,并不影响奔驰的战略,我们正在全球有序推进既定目标。作为邻居,我们祝愿宝马能在中国的事业一帆风顺。”
  宝马有所动作,人们关注最多的当属同为豪华双子星的奔驰,看来奔驰品牌入华也不再是空想。但奔驰的官方发言人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因为现在整合克莱斯勒公司才是奔驰的头等战略。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奔驰一直渴望能在这里有所作为,号称美国第三品牌的克莱斯勒是奔驰实现梦想的最好帮手。尽管一直对外宣称双方整合顺利,但只有奔驰和克莱斯勒高层们才知道,双方爆发了多少次激烈争论。
  宝马和中华的合资公司将按照50:50股占比成立,一期投资20亿人民币,将采用CKD模式引进宝马3系、5系轿车生产。年销量从8000台起步,逐年增加,到2005年实现3万台规模。
  在2005年底完成二期30亿的投资,兴建规模15万台发动机工厂,以及各种配套化零部件供应体系,国产率达到50%。力争到2010年,在中国实现10万台销量目标。
  至于X5,以及正在研发中的X3系列宝马SUV,宝马公司暂时没有国产化打算。毕竟现在轿车才是市场主流,宝马打算看看3系和5系在中国的表现后,再进行下一步战略布局。
  对7系,作为宝马的旗舰车型,当然只会在德国本土总部生产,是不会拿到中国来投产的产品。
  在谈判中,宝马给出了很强的诚意。在发动机工厂项目上,尽管可以独资但宝马没有坚持,同意和中华合资兴建。在销售公司建立上,也同意由双方一起入股合资。对中方提出学习奥迪A6成功经验,对投放中国的3系和5系加长轴距,也表示了理解,将会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加长版本。
  “中华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是将来双方合资公司的名字,这意味着在国产宝马上,将悬挂“中华宝马”尾标。
  可以说,在经历了罗孚的失败后,宝马变得更加谦虚,对相比实力不相称的合资伙伴,宝马给以了平等待遇。
  “奥迪在中国的成功,说明这里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宝马不会只看眼前的利益,而是会放眼未来,在中国深耕细作。有中华集团这样熟悉本地情况的企业帮忙,相信中华宝马一定会在豪华车市场占据主流地位!”
  担任中华宝马项目小组副组长的德方代表派森先生,非常清楚把宝马总部的意图传递给在中国媒体大众。
  在渠道整合方面,进口宝马销售体系将完全整合并入合资公司销售体系。一个宝马,一张网络,包括Mini在内的进口宝马产品将会在未来中华宝马4S店可以购买,国产和进口产品在同一张销售网销售。
  “宝马要想取得成功,本地化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奥迪已经为你们做出了榜样!我还是那句老话,合资公司利益第一,一切行动都围着这个目标打转。我们中国人做事喜欢未雨绸缪,所以预先把一些容易引起双方矛盾的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对合资公司是好事。”
  宝马本来想在销售上坚持进口网络和国产网络分开,由此控制进口网络的利润。但韩皓还是说服了宝马方面,区别对待会让中国消费者感到困惑,一个宝马,一个合资公司才是最佳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