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556

  罗孚75可以说是宝马深度介入的全新车型,从第一张图纸开始便有来自德国的工程师介入,设想对标目标是沃尔沃和奥迪这样的次级豪华轿车。
  “我们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奔驰!”
  虽然奥迪、沃尔沃,乃至后来兴起的凌志品牌,自称同为豪华级轿车,但在宝马甚至奔驰眼中,只有彼此才是对方唯一的对手,惺惺相惜又斗得不亦乐乎。
  “罗孚汽车只是日不落帝国的一抹夕阳,它早该随之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就是骗子的最终下场!”
  当从委托的第三方咨询公司麦肯锡,得到罗孚汽车通过造假和故意隐瞒巨额亏损等负面消息后,耿直的德国人不相信自己就这样被英国人给耍了,但冰冷详实的调查报告不会骗人。宝马原本以为1999年能够让罗孚起死回生只是一厢情愿的白日梦,照目前情况看不到盈利的前景。
  掌控宝马的柯万特家族董事会成员得知这一情况后,曾如此异常愤怒地说道。
  之前为了做大做强避免被其他汽车巨头吃掉才同意并购罗孚,知道罗孚烂但不知道其竟然如此之烂,现在反倒成为宝马会被真正吃掉的导火索,因为罗孚已经让宝马股票跌跌不休,很容易成为被恶意收购的目标。
  曾一手主导宝马收购罗孚的前宝马总裁毕睿德为此引咎下台,由技术出身的米尔伯格替代。当宝马通知国际其他汽车巨头例如大众、通用甚至福特,其打算出售罗孚汽车时,却遭遇到对方近乎勒索的报价。
  因为这些财力更加雄厚的巨头目标并不是罗孚,而是身处飘摇之中的宝马,他们希望宝马股东能够出售25%的股权,以此作为并购罗孚的嫁妆。
  大众汽车甚至放话出来,建议宝马和大众合并才是最佳选择,确保同属德国的荣耀不被美国人拐走。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控制宝马的柯万特家族断然拒绝了这些出价,他们不想失去宝马的控制权和独立性。
  但要出售罗孚汽车必须得征得英国政府和工会组织同意,胡乱甩卖会让宝马吃上官司并影响声誉。
  罗孚这个烫手山芋让宝马真是进退不得,扔是肯定要扔掉,但到底要如何行霹雳手段又能保持体面离开,是董事会们争议的焦点。
  得知宝马要甩掉罗孚,在关闭或者卖掉中二选其一。关闭的话宝马得付出巨额遣散费,但大批工人会因此失业,英国政府不愿意看到这个结局。因此,出售就成为英国政府方面和宝马唯一可以达成共识的方案。
  2000年伊始,宝马将罗孚集团肢解一分为三,保留MINI品牌和生产工厂供自己使用,将路虎越野车子品牌整体打包以18亿英镑(时计30亿美金)出售给福特公司,剩余的罗孚和MG品牌以10英镑的价格转让给英国的凤凰财团,还附赠价值4亿英镑的库存汽车、厂房和生产设备,最后承诺提供给新成立的罗孚MG集团4.27亿英镑无息贷款供其过渡期使用。
  也就是说,在卖掉唯一值钱的路虎品牌收回30亿美金后,宝马只收获了MINI品牌,还得以10英镑象征意义的价格再搭上将近8.27亿英镑(合计13.6亿美金)的代价,彻底跟罗孚这个噩梦分手说再见。
  在收购罗孚集团的6年时间内,计算福特这个大款付给路虎品牌的30亿美金,宝马在收购项目上一共亏损了超过60亿美金。
  不过宝马还得大力感谢凤凰财团,这个由罗孚集团前任主席挺身而出成立的接管机构,尽管有趁火打劫之嫌,空手套白狼弄到了接近10亿英镑的资产,但还是及时让宝马脱离了泥潭深渊!
  宝马的壮士断臂,在股市收获了广泛欢迎,股价一改之前的下跌行情开启强劲反弹,首日就大涨接近18%。
  为何只是空壳的凤凰财团,能得到英国政府、工会和宝马三方的同意接管罗孚MG新集团?就因为其信誓旦旦承诺保证7000多名工人的工作,保证为罗孚MG找到新的合作者,保证每年完成20万辆产量,使罗孚MG在两年之内扭亏为盈。
  看上去完美无缺的方案,尽管是画出来的大饼没有人能保证一定会实现,但罗孚集团的困境已经让所有人都尽量朝积极乐观一面想象,凤凰集团犹如圆桌骑士般开始拯救陷入枯槁的罗孚品牌。
  就连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企业之一宝马都无法拯救的罗孚,还有冤大头愿意进来接手吗?
  宝马并购罗孚的失败,并不能让隔壁的奔驰吸取教训,虽然和克莱斯勒公司整合不易,但奔驰依旧打算坚持坚持奔驰+克莱斯勒双品牌战略,尤其是进入垂涎已久的美国普通轿车市场。
  终于甩掉辆罗孚这个大麻烦,宝马一身轻松,看到奔驰背负上了新的负担,在暗自庆幸之余又期待奔驰能一条筋继续走下去。跨国汽车品牌并购至今,成功的案例寥寥可数,只有通用汽车玩得相对熟练。
  奥迪A6在1999年12月25日正式公布中国售价,高达40—65万的区间,一上市就迎来热销局面,尤其公务用车市场开启了爆发性行情。
  虽然没有把奥迪视为直接竞争对手,但从奥迪火爆的热销中,宝马看到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潜力。
  每年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大陆宝马轿车数量在6000辆之间,这个数字足以让宝马有动力在当地设厂生产。何况,现在奥迪开了一个好头,还有本田雅阁、通用别克的畅销,当年建厂当年盈利,宝马决心跟随进入中国。
  在中国的合作伙伴选择上,宝马一直在中华集团和华晨集团中摇摆,宝马总裁为此还亲自跑来中国考察了一番。
  从中国得到的消息来看,现在中华集团已经领先于华晨集团,抢先拿到了7字头轿车生产目录,宝马心中的天平开始倾向中华集团。
  在中美达成WTO双边协议下,中国和欧洲将于2000年开启谈判,就中国加入WTO做最后的冲刺。
  宝马打算趁此机会,搞定进入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因为按照中国政府的审批流程,至少需要2年时间走完合资项目整个过程。
  为了确定最终合作伙伴人选,宝马再一次向中国派出了规模庞大的考察团,这一次由董事长庞克亲自带队,包含总裁米尔伯格等随行,对中国开启非官方访问之旅。
  何谓非官方之旅,就是宝马此行主要是商务考察,对合作伙伴进行打分,并不参与跟中国政府高层会面。一般来说,按照宝马这样规模投资商的首脑,中国都会安排高层领导接待会见,向其表达善意欢迎来投资。由于刚处理完毕罗孚项目,宝马临时决定派出考察团奔赴中国,所以在行程安排上没有跟中国政府高层对接。
  这次宝马考察团直接把第一站放在了江州,率先考察中华集团,展现出和前两次不同的安排,透露出宝马不一样的心思。
  看到中华“秦”正从生产线上不断下来,整个轿车项目配套企业相对完善,尤其是见识到中华轿车生产线跟宝马相比毫不逊色,董事长庞克和总裁米尔伯格都对中华集团的实力感到满意。
  上一次来访时,中华集团只是生产低档的微型车产品,一年时间过去,紧凑级轿车已经成为主打产品,显示出这家企业果真具备积极向上的活力。米尔伯格对韩皓的这种态度很是欣赏,现在宝马正需要这样具有行动力的合作伙伴来开拓中国市场。
  “如果宝马决定和中华合资,你对将来的合资公司经营如何看待?据我所知,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有时候会中外双方间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例如中方会要求外方转让技术,以及强制要求中国零部件企业参与合资企业配套等。”
  宝马董事长庞克先生向韩皓提问道,在他看来硬件条件中华集团已经完全合格,但在软件方面尤其是价值观上不知道双方是否具有一致性。
  “我们将坚守合资公司第一的信念,既然双方合资设立企业,那么其就是独立的法人。用我们中国人的老话来说,就是子女和父母分家了,他们是独立自主的个体,父母无法用他们的意志强加到成年子女身上。无论遇到什么矛盾,只要是对合资公司有利,那么就是正确的处理方式。我们中华集团不会要求合资公司提供技术乃至强制安插零部件生产企业,因为强扭的瓜不甜,我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和路径。当然,如果你们愿意分享宝马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我们也不会拒绝,只要这个代价合理值得尝试。”
  韩皓对和宝马合资当然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要求对方转让技术之类的要求现实中无法做到。因为很遗憾中国政府提倡用市场换技术,但并未强制要求对方一定要转让技术。中国不允许外资汽车企业直接建厂,他们只能选择国内的企业合作,外方和中国伙伴合资属于不得已为之的选择。
  “将来合资企业将采取AB岗这个在中国独创性的管理方式来进行,任何一项关键的决策,都需要AB岗中外双方管理者一致同意后才可以进行,标准就是合资公司第一为指导原则。宝马和中华将来会形成一上一下的市场格局,相互间没有竞争关系,更多是良性互补地位。合资公司认真经营宝马品牌,而我们集团则继续生产中华轿车,大家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对宝马合资项目,韩皓采取相当开放的心态。他当然不会傻傻相信合资以后宝马就会对中华集团倾囊相授,世间得到任何一项东西都会有代价,只不过看这个代价大小而已。宝马不是慈善家,来到中国主要目的就是挣钱,合资公司好坏才是其考虑的问题。至于合作伙伴,宝马才不会关心太多。
  从大众汽车对中国上汽和一汽两大合作伙伴的技术封锁可知,德国人对于技术的垄断无比匹敌。中华集团要发展,还是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将来有实力了才能和宝马讨价还价。
  在谈话中,韩皓“无意”透露中华汽车已经和江南汽车达成了初步重组事宜,待国家审批后极有可能获得真正独立的7字头轿车生产目录。
  这可是另一大加分点,如此事实如此说明中华集团已经取得中国政府默认,成为真正第一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接下来德国客人抛出另一个重磅问题,就是跟中华集团合资后,二汽方面该如何处理?
第一百八十九章
牵手罗孚
  宝马进入中国,没有找三大三小合资,就是为了不再涉及国有背景企业,同时也不希望未来的合资伙伴跟其他国际汽车巨头牵扯上关系。
  现在中华集团和二汽集团重组,如果宝马加进来的话,在名义上应该是宝马和二汽合资,这不是宝马管理层愿意见到的局面。
  “我们跟二汽在重组前签署了协议,一旦中华集团拥有自己的轿车牌照,那么双方的合作关系将自动解除,届时中华集团便能恢复自由身。中国很快将加入WTO,我们国家政府已经承诺会和国际接轨修改汽车政策,因此将来轿车目录不是太大障碍。一个半封闭的国度要无缝和国际贸易规则接轨,总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
  到底中国何时能正式加入WTO,还得看跟欧盟的谈判关系,在2000年7月份国家总理将会启程访欧,不出意外的话届时中欧应该会达成双边合作协议,年底前便会正式入关成功。
  韩皓明白宝马的担心,为此不惜向对方透露己方和二汽达成的协议。不要说宝马,连韩皓自己都不愿意真正和二汽扯上关系,因为这个庞大的央企已经步履蹒跚,连自我供血能力都快中断。
  对二汽来说,除了国家批准的债转股好消息外,就当属风神蓝鸟即将上市了。
  面对火热的中级车市场,预计售价22万的风神蓝鸟将会是极有竞争力的后来者,面对雅阁和别克需要加价提车情况下,许多消费者推测会转投蓝鸟阵营。
  “有些简单的事情一旦来到中国就会变得复杂,我们只能相信这是不同的国情导致,所以才会需要寻求强有力的本地合作伙伴来共同应对。这次考察回国,我们宝马将正式决定跟谁合作,共同在中国打造出全球同一个宝马的梦想。无论如何,韩皓先生,你的坦诚和见识让我们非常欣赏,就算这次合作不成功,你们也收获到宝马真挚的友谊。”
  董事长庞克听完韩皓的介绍后,十分坦率地回答。
  “就算跟宝马的合作没有下文,我们手头上还有另外一桩生意可以介绍。想必你也清楚,现在罗孚MG集团刚从宝马拆分出去,他们正在全球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一起发展。如果你们中华集团有意向,我们可以替你们牵线搭桥,毕竟他们曾是宝马集团的一份子。说不定,中国市场能让这个百年历史的英国汽车品牌重焕新生。”
  这个时候,宝马总裁米尔伯格接话进来,他在为新罗孚集团寻找合作伙伴。宝马提供给新罗孚集团4.27亿英镑的无息贷款,如果罗孚将来破产的话,宝马这笔巨款可能就打了水漂。因此,作为最大债权人的宝马是最希望新罗孚能够站起来的方面之一。
  跟新罗孚集团合作,这真是韩皓从未想过的念头,现在对方只剩下罗孚和MG两个品牌,拥有罗孚25、45、75三大平台和对应车型,以及1.1——2.5L全系发动机,最后是7000多名工人和长桥汽车生产工厂。
  罗孚75是宝马协助建立的全新平台,拥有很高的技术水平。罗孚45是本田思域的平台移植,至于25则是罗孚自己的旧平台。
  跟中华集团相比,尽管是瘦死的骆驼,但新罗孚还是比中华这匹弱马要大。
  如果能吞下罗孚倒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一下子解决了平台、发动机和研发人员的困境,但现在以中华集团的实力肯定无法做到这一点。光收购价,估计就得在15亿英镑(接近130亿人民币)以上,韩皓倾家荡产都无法凑足这笔巨款。何况,一想到宝马从其中巨亏了60亿美金,韩皓便熄灭了收购的念头。英国政府和当地工会可不是好惹的对象,连宝马都差点脱不了身,中国人进去肯定被啃得渣都不剩。
  当然米尔伯格的意思不是让韩皓收购罗孚,他是提议中华集团可以和罗孚合资,生产普通轿车在中国市场出售。中国市场可以承受高溢价的轿车产品,罗孚75这样的车型说不定正好找到用武之地。
  作为对罗孚75平台如数家珍的米尔伯格来说,这款车实际上性能非常不错,只不过在英国无法展现太多价值便被边缘化了。如果稍微改进下,进入中国市场说不定会成为市场热销产品。
  韩皓想要的是罗孚的技术,而不是罗孚的产品,罗孚品牌的汽车只在英国本土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全球来看并不属于主流车型品牌。问及许多中国人,就算是多年老司机,可能都不会听过罗孚这个名字,甚至还不如拉达出名。
  “跟新罗孚合作与否,跟和你们宝马合作有无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和新罗孚谈不到一块,是不是宝马也会将此作为合作决定因素?”
  跟罗孚合资生产,相对来说有一定市场机会,毕竟中国的汽车市场现在整体落后于国际主流水平。也就是从去年开始,通用、本田和奥迪开始投放国际接轨的产品,中国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然就继续是80年代的老三样产品用到跨越新世纪,中国消费者要看到国际最新的轿车型号只能通过报纸杂志和电视途径来解馋。
  韩皓必须确认这一点,宝马到底和罗孚是否还绑在一起,如此他才能做出下一步的决策。
  “我们宝马和罗孚已经友好分手,现在属于完全互相独立的品牌,宝马的决定罗孚无法干涉,我们只是从道义上顺便推荐一下。毕竟我们认为相比中国自有轿车品牌,罗孚汽车还是具有技术领先性。我同意你之前说的合资公司第一的指导思想,宝马将以合资公司利益为行动纲领。”
  宝马总裁米尔伯格赶紧解释道,罗孚已经是昨日黄花,跟宝马不再有关联,现在他的首要任务还是确保宝马第一。
  得到这样的答复,韩皓松了一口气,罗孚这个烫手山芋,要是和宝马绑定在一起,那自己到时接不接都是两难选择。
  如果当时宝马愿意10英镑把新罗孚送给自己,并贴上4.27亿英镑嫁妆,那韩皓估计会很乐意笑纳下来。当然这绝对不可能被英国人接受,破落户再破落,也不能随便委身嫁给一个来自东方的穷小子。
  不过,罗孚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韩皓愿意和新罗孚方面接触一二,看看能不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东西。
  在中华集团的考察基本令人满意,现在中华轿车的生产线只要经过改造就能生产宝马3系、5系的豪华轿车,年产量达到3万辆符合宝马的预期目标。
  离开浙海,来到华晨集团,宝马代表团们感受到另一番景象。
  金仰勇得知宝马先去了虎山,就知道天平对自己不利,近段时间中华集团确实发展得非常迅速。他必须利用这一次机会,尽量展示华晨的优势,把不利局面扭转过来。
  不过华晨也拥有自己的优势,就是除了具有民营企业灵活经营的机制外,本身还属于地方重点扶持国企。在中国,就连丰田都知道要寻找内地最强大的合作伙伴合资才能有灿烂的未来,因为许多政策性的因素需要中方出面搞定。现在,华晨集团不但有宝马青睐的民营机制,还拥有不显山露水的政府背景支持。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华晨所在的沈京市,气候条件和德国本土类似,在重工业配套基础上比中华集团要有优势。金杯客车多年生产,也在当地培育了相对完备的供应商体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