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556

  为何韩皓敢孤注一掷地大手笔吞并京安云豹呢?这得从前段时间他到首都天京拜访导师胡一鸣说起。
  胡一鸣地处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发计委(原国家计委在1998年改名为发展计划委员会),消息异常灵通,可以从全国一盘棋层面看待问题。京安云豹出事,以及风神汽车成立,他敏锐地捕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供韩皓尽情发展。
  单论京安云豹这个南方生产基地,就比一汽在琼南岛重组的一汽海马在地理位置上要好太多,尤其只要稍微改造生产线,就能适合生产华夏工业新推出的B1轻客面包车。将来这里可以成为华夏工业立足南方的桥头堡,华夏工业要发展,必须得走出浙海省,实现全国布局。
  为何韩皓能直接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抢先接触,就是胡一鸣帮忙牵头,加上工商联内部大佬们的帮忙。
  以5.4亿的出价,一举拿下12亿的主债权,华夏工业开始成为京安云豹的最大债权人,掌握了该公司的重组主动权。将来风神汽车任何举动,都必须通过华夏工业的首肯才能入主京安云豹这个壳。
  拿到12亿的最大债权,华夏工业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地位。
  控制京安云豹开辟南方基地只是表层目标,韩皓最深层的目标是通过此举拿到期盼已久的轿车7字头目录。
  如果连副总理都亲口说出小狗找大狗帮忙的话,那么在目前情况下小狗想要单独申请轿车牌照下来是绝无可能。地方国企都没有机会,更不用说民营性质的华夏工业了。
  那么为了轿车牌照,韩皓就不得不利用迂回之策,在胡一鸣的提醒下,他盯上了二汽手中刚批复下来的轿车牌照。只不过现在华夏工业这只小狗,可是拿着大狗需要的筹码找上门讨价还价。
  二汽的风神汽车想要拥有京安云豹的生产基地,就必须经过华夏工业这一关。而华夏工业需要借用轿车牌照,就必须得到二汽的同意。这样一来,双方就各自拥有了对方需要的筹码,唯一的问题是如何谈成这笔交易。
  风神汽车新的轿车牌照容纳量为15万台,但在目前国情下,风神汽车肯定无法达到15万的生产规模。那么在这样条件下,就有把一些产能分配给华夏工业的可能性。
  韩皓要的不多,他只要5万辆轿车产能就已经足够,毕竟捷达和富康的销量都是在6万辆左右徘徊。依照他的预计,中华轿车年销量在2万台已经是胜利,常规估计可能在1万出头。
  如果不是胡一鸣指点,任凭韩皓想破头都无法想到这个妙招,借东风汽车的东风出海,实现自己的轿车梦。
  这只是大战略的谋划,如果想要实现,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智慧。但这般进退自如的抢占制高点,给予了韩皓充分的活动空间。
  如果二汽不答应借牌照,那么华夏工业就多了一个南方基地。若是二汽同意,那么华夏工业就能借道超车,实现进入轿车领域的夙愿。
  海马汽车可以出让51%的股权借到了一汽的轿车牌照出海,那么华夏工业也能有样学样照葫芦画瓢。
  当然要让韩皓割肉给二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二汽正处于历史上最虚弱的时刻。
  韩皓的策略就是整合京安云豹,把云豹资产和风神汽车合作,风神汽车可以使用云豹作为生产基地,而中华轿车挂在风神汽车公司旗下使用他们的牌照销售。
  风神汽车的蓝鸟轿车销售收益华夏工业不插手,同时中华轿车运作也由华夏工业单独完成。
  名义上双方结婚,但实际上还是各顾各的,只不过各取所需罢了。
  当然在细节上,还需要双方进一步交谈,合作的期限以及退出的方式都要谈判,华夏工业当然不会真正投靠二汽,二汽也不会一直忍受华夏工业的傍大腿行为,大家迟早会散伙。
  二汽的少帅苗于玮从机械工业局空降,就是为了对这个背负沉重包袱的大国企进行改革,力争为其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单跟法国雪铁龙的合作不足以拯救二汽,横插在广汽本田项目中的发动机合资公司也只是苟延残喘,必须得利用起第二张轿车牌照才能为二汽带来改变。
  但被寄予厚望的风神轿车项目遭遇到了大麻烦,横空杀出了华夏工业,他们抢先一步把风神寻找到合适的壳给占了。
  苗于玮在机械工业局时见过韩皓,双方有过点头之交,只不过现在身份换成了企业老总,双方又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变成了一公一私。
  风神汽车急需京安云豹这个壳,只要套上这个壳,蓝鸟小轿车就能下线为二汽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现在广本雅阁和通用别克在市场上大杀四方,当年出车当年盈利已经是定局。如果2.0L蓝鸟轿车进入市场,同样会吸引许多消费者购买。
  现在这个壳,握在华夏工业手中,如果对方不同意,那么风神汽车的美好蓝图就可能告吹。
  二汽本部已经没有多余的资源支援风神汽车,找不到生产基地搬回总部生产的话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现在市场上中级轿车非常红火,打击走私杜绝了走私车入境,轿车需求现在与日俱增。只要生产到市场上,就不用担心销量问题。
  合则两利,分则独害,华夏工业影响不大,苗于玮清楚地知道现在二汽面临着如此境地。尽管国家给了许多措施,但二汽需要改变,需要寻找更强大合资伙伴是不容置辩的事实。单靠二汽自身,无法从泥潭中挣脱出来。
  在中间人的介绍下,苗于玮见到了韩皓,开始了两家企业间的第一次对话。
  “真是想象不到,京安云豹公司背后蕴含着如此重大的利益。小韩厂长,你能看到其中的机会可谓是商界奇才!”
  苗于玮自认处于韩皓的位置,他无法做得比对方更好。华夏工业要求借用轿车牌照,给出了让二汽无法拒绝的筹码。
  “侥幸而已,我也是偶然想到草船借箭的典故,向老天求一求你们的东风。”
  胡一鸣让韩皓保密,他作为政府官员为企业出谋划策不能公之于众,免得引起不良影响。他只是单纯地想帮忙,让华夏工业走得更快一些,并不想成为公众人物。
  “一汽海马合作模式既然得到了国家的首肯,那么我相信我们两家企业之间的重组合作,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也会喜闻乐见。”
  作为掌舵者,韩皓今天只需要和对方达成框架协议,只要确定双方都有合作的意向就行,至于具体谈判细节都交由手下人去实施。
  “屁股决定脑袋,为了二汽的未来发展,我也只能当个‘坏人’了。”
  听苗于玮的口气,他内心应该已经接受了合作的提议。跟华夏工业合作,既盘活了京安云豹为地方政府消除隐患,又解决了风神汽车的蓝鸟轿车生产,还让中华轿车堂而皇之踏入竞技门槛,更别谈就业税收问题和普通消费者可以有了更多选择来购买轿车。
  想了一圈,好像没有人因此而受害,反倒是全赢的结局,想到此,苗于玮的内心负罪感好过了许多。
  在不违背党纪国法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为二汽脱困求发展,就是苗于玮最大的施政方针。反过来对韩皓而言也一样,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为华夏工业更快大踏步跨越发展,也是他的追求和目标。
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华重组
  华夏工业上市公司的股票突然停牌了,公布的原因是有重大重组或投资相关事宜,需要暂时停牌一个月。
  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华夏工业突然间就停牌了,这在汽车界和证券界都引发了极大关注,到底华夏工业因何消息停牌,大家都议论纷纷。
  接下来今年7月份才在A股特批上市,二汽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公司——东风汽车股份公司,也临时以重大重组事项停牌。
  一时之间各种消息满天飞,市场上出现各种传闻。
  “华夏工业将和宝马成立合资公司”,“二汽将和福特合资”,“二汽将和华夏工业重组……”
  不管消息如何,都表明中国汽车行业将迎来大新闻。
  跟二汽的谈判是在绝密下进行,双方都有合作的意向,接下来就看条件如何谈,到底让步多少的问题。
  为了顺利通过国家审批,华夏工业和二汽重组方案如下,华夏工业上市公司将划拨20%股份给二汽,同时二汽也将同等市值的旗下上市公司——东风汽车的15%股权换给华夏工业。相当于两家上市公司等价换股,名义上是二汽重组了华夏工业。
  另外二汽将引入华夏工业为旗下风神汽车公司新的股东,双方将在京安云豹项目上进行合作,共同生产新一代的轿车。
  华夏工业方面由浙海省政府出面担保背书和二汽谈判,换股重组方案正上报国务院,等待有关部门审批。
  纷繁复杂之间,在国内竞争对手们还未反应过来之际,二汽和华夏工业初步达成了重组事宜。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华夏工业曲线拿到了轿车牌照,刚公布的C1中华轿车可以顺利上市,不过名头上就得挂有“二汽中华”的字样。
  而二汽看重的风神汽车项目,也将得以顺利推进落地,京安云豹基地将成为其现成的生产基地,二汽缺乏的资金也将有华夏工业帮忙解决。
  结婚之前就签订好婚前财产公证和离婚协议,二汽和华夏工业重组之时,双方已经就将来友好分手达成了法律协议。
  1、华夏工业20%股份和东风汽车15%的股份,在双方分手之时将原封不动返还给对方,折价溢价金额不计算。就算届时双方所持股票价值相差几倍,也不得向对方追讨收益,必须全额返还。
  2、一国两制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双方所拥有的股份只有代持所有权,没有投票权,也没有经营权。双方贯彻四不原则,互相之间不投资、不参与经营、不分红、不承担债务。
  3、二汽将为中华轿车申报国家轿车目录,将来以“二汽中华”名义销售。
  4、华夏工业将出借资金保证蓝鸟轿车项目顺利落地,风神汽车所用京安云豹公司资产,将来分手时以第三方中立机构评估市价,华夏工业无条件转让给二汽,双方将对京安云豹资产进行分割运营。
  5、一旦华夏工业独立取得轿车牌照,双方可以提前三个月通知对方解除合作关系,此次合作期限为5年时间。5年时间后,华夏工业若需继续合作,则开启新的谈判方案。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在汽车管理目录束缚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为了获得轿车牌照,韩皓不得不绞尽脑汁利用了二汽一把。但二汽也愿意充当这样的角色,因为他们急需京安云豹这笔存量资产。从市场的反应看,大家都看好这笔交易,二汽和华夏工业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陈铸韬联合汽车、财经界大佬们联合上书直谏,要求在加入WTO之前取消汽车管理目录,一视同仁降低轿车进入门槛的建议已经在业内广为流传。一号首长亲自过问,国务院已经组织多次会议论证,汽车管理目录的改革废除应该是大势所趋,可以预见的结果。但这期间到底要多久,没有人能给出准确回答。一年,甚至三五年,都有可能,就看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如何。
  韩皓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早一年进入市场,就能取得多一年的时间占领市场,时间比金钱要宝贵多了。
  就算国家第二天公布废除汽车管理目录,依照华夏工业和二汽签署的协议,韩皓也不会吃亏。
  苗于玮本身就是国家为了解决二汽问题而派遣下来的大将,他知道如何能让二汽和华夏工业重组的方案顺利在国务院通过,等值换股的方案就是他主动提出来。
  国家一直强调支持国内三大汽车集团发展,鼓励中小汽车企业主动向大集团靠拢,从而在加入WTO后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现在二汽主动出手,和民营企业华夏工业集团重组,这是国家有关部门希望看到的局面。不管如何,联合这一步跨出来,在行业内起了非常好的榜样作用。
  在浙海省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两家汽车企业重组的方案很快获批,国家同意二汽和华夏工业合作的战略。浙海省如愿以偿获得了轿车生产工厂,从而具备了跟兄弟省份一争高下的实力。
  中华轿车当初是从上市公司中独立出来的资产,韩皓一直把其作为独立企业法人单独运作,这次收购京安云豹公司就是他个人名义出面,特意质押了股权筹集资金。
  为何没有使用上市公司,一是为了保密,二是韩皓把收购后的资产注入中华汽车公司,方便独立运作。
  中华汽车公司不属于上市资产,将来中华轿车热销的话,韩皓准备将其另外上市,可能会选择登陆香港H股,从而形成境内境外两大上市公司平台的格局,打造出新的汽车帝国。
  当股票一复牌,无论是华夏工业,还是东风汽车,都迎来了涨停板,不同的是华夏工业连续三个涨停,而东风只涨了一个半。
  得知华夏工业曲线获得轿车牌照,最失望的人当属金仰勇了,他跟韩皓同时起跑,现在明显韩皓已经甩开了他一头。
  不单正道轿车落后,在宝马合资项目上华晨也面临出局的危险,这如何不如让金仰勇焦虑得睡不着觉。
  华夏工业这一出借东风,已经成为国内汽车行业内经典的案例,许多没有轿车牌照的汽车企业开始蠢蠢欲动想现学现卖。但要卖也得有本钱,何况已经有牌照的大集团们并不希望其他人来锅里抢肉,卖身也得找对门路。富家翁面对找上门的穷亲戚,可不会一律收留。
  幸好宝马方面虽然得知了华夏工业获得了轿车牌照,但并没有立即做出决断,而是打算继续观察,给了金仰勇一段缓冲时间。由于华夏工业的轿车牌照涉及到二汽集团,并不是自己单独的牌照,这让宝马方面有些担心。
  国家准备改革汽车管理目录的消息,金仰勇当然也知道,现在中美正在进行WTO的核心谈判,极有可能在年底前双方达成一致,那么中国加入WTO将指日可待。
  一汽一直在旁边虎视眈眈,只要华晨愿意割肉喂虎出让一部分股权,相信华晨也能曲线获得一汽的轿车牌照,正道轿车由此也能上市销售。但金仰勇心知一汽的胃口,要是给了一汽到时再让其吐出来就难了。尤其一汽现任掌门人竺天峰可不是好对付的角色,金仰勇并不想为了争取一小段时间轿车提前上市就羊入虎口,他还是很有信心华晨未来不久能获得国家批复下来的轿车牌照。何况,现在金杯汽车一直热销,华晨拥有稳定的现金来源,轿车领域可以耐心等待。
  金仰勇挺乐观,他觉得至多一年时间华晨的轿车牌照就能拿到手,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来对正道轿车做进一步的完善。正道轿车虽然漂亮,但由于是直接外包给国外设计,华晨方面人员参与度很低。可以说正道轿车产权属于华晨,但华晨却无法理解弄清楚自己的轿车产品,没有知识一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