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556

  韩皓毫不犹豫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不过他回答时没有直视对方的眼睛。
  “连骗骗我都做不到,有时候我反倒希望你是一个坏男人,至少能让我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但如果你是一个坏男人,估计我也不会再喜欢你了吧!再见了,放心,我不会再喜欢你了!”
  故作潇洒地转身离开,黑夜中宋卿的两行泪珠忍不住滚滚而下,在地上化成一片片水花消失不见。
  如果手放开对你是一种解脱,那么我会潇洒地离去,祝愿你找到真正的幸福,而我也会坚强地活下去继续寻找自己的真命天子,假如他真不是你的话!
  在韩皓终于下定决心解决掉感情难题时,华夏厂又迎来一个利好消息。
第一百四十二章
排放新政
  随着9月份秋天脚步临近,肆虐半个中国的洪灾终于退去,全国上下重心开始返回经济建设中来。
  作为全国经济政治中心的首都,为了改善大气污染条件,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宣布于199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项政策一出,从限值上看比现行标准大概提高了80%,相当于90年代初欧洲标准,从而成为全国排放标准要求最严格的城市。在如此严格规定下,市场上所有化油器发动机的汽车基本都无法进入首都销售,电喷发动机成为今后购车的唯一选择。
  以此同时,首都还出台了配套交通法规,1999年1月1日起禁止1.0L及其以下排量的小汽车进入被誉为中国第一街的长安街,同时在二环、三环行驶时也不允许进入主路最内车道。
  首都方面起了示范,据说东部沿海大中城市准备跟进,全国汽车行业将迎来一波洗牌。依旧使用化油器发动机的企业将面临无法进入大中城市的困境,而装备了全新电喷技术的企业将迎来一波发展春风。
  这意味着奔驰在首都大街小巷的小排量红黄大军——红夏利黄大发,将正式被逐步淘汰出局。在这场汽车行业大变局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津汽集团,夏利、大发都是1.0L排量以下,今后其在首都将面临主力车型无车可卖的境地。
  津汽集团自从80年代中期和大发汽车合资以来,在微车领域属于国内霸主地位,红夏利、黄大发成为许多地方的出租车代表。价格便宜,耐开,省油,津汽几乎横扫整个中国出租车市场。截止1998年,全国出租车保有量为73万台,其中津汽集团旗下夏利和大发所占比例超过75%,夏利成为出租车的代表名词。除了在西南地区奥拓凭借大本营优势能勉强和夏利一战外,夏利在全国范围没有直接竞争对手。
  现在形势变了,在首都示范效应下,大中城市的出租车市场将提高门槛,更加青睐于桑塔纳、捷达和富康三大合资中排量车型。原本顺风顺水的津汽集团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如果不做出改变其将被历史潮流所淘汰。作为应对之策,津汽方面果断向丰田求助,双方已经签署了合资协定,就待中国政府审批。伙伴有难,丰田当然要伸出援手救一救,把旗下小排量8A技术1.3L的发动机出口给津汽使用。同时还打算把在中国建立发动机厂首款产品定为8A发动机,提供给津汽使用。
  8A发动机号称“1.0L的油耗和1.5L的动力”,当然是津汽集团梦寐以求的明星产品。可惜进口发动机数量有限,售价过高,夏利整车成本一下子大幅上升,只能是暂时应对之策。不管如何,搭配进口丰田8A全新电喷发动机1.3L的“金夏利”车型,将作为进入首都市场的新一代拳头产品,价格也飙升到10万出头。至于面的黄大发,津汽集团只好忍痛放弃了首都市场,开始转战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
  放弃微面产品是津汽做出的战略选择,他们准备把精力集中在轿车领域,为此集团没有对微面做进一步投入,黄大发开始步入生涯末期阶段。
  尽管首都开始限制微车,但津汽还是没有意识到危机来临,一是他们和丰田的合资获得国家审批指日可待,二是国家批准了他们的上市申请,不出意外明年就能实现公司上市。想想也是,现在夏利年销量突破10万台,仅次于桑塔纳,又傍上了丰田集团,公司也很快上市,前途怎么看都一片光明。可惜单凭一两款过气产品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汽车市场将迎来群雄逐鹿的激烈厮杀,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很快被淘汰在时代浪潮中。
  首都出台的新政策,不出意外肯定其他大中城市都会跟进,那么津汽退出的市场空白,反倒给了华夏厂极大的机会。消费者买车时肯定会购买主流产品,在微面领域的其他厂家产品基本是化油器发动机背景下,华夏之光二代成为新的产品标杆。
  从AVL引进的1.2L发动机,采用电喷技术,无论排放还是排量,都完美地契合新出台的地方政策法规。黄大发不能上长安街,但是华夏之光二代可以,完全不受大城市限行影响。与此同时,Q1轿车项目也装备了1.2L发动机,将来投放市场时同样可以享受到政策红利,以此来替代夏利微轿的市场地位。
  无意中,华夏厂反倒成为此次国家排量政策变更的头号收益者。与此同时,华夏之光二代在电视上的广告也着重强调电喷技术,不受城市限行令的影响,属于面向新世纪的产品。广告语中,突出新的观念,把华夏之光二代和传统的微面们隔绝开来,给消费者传播全新的造车理念。
  在此影响下,华夏汽车在首都的经销商开启了闹市卖车的场景,一大群人追着销售要求提车用。成千上万台黄大发面的被政府要求统一淘汰投入首钢的熔炉,新的出租车缺口应运而生。原则上不再批准微面作为出租车,但市场的需求依旧在,人们出行需要能载人又能载大件物品的车辆。所以私人运货车辆的首选便是华夏之光二代,一时之间该产品在首都销量暴增了8倍。
  因为首都的示范效应,许多大城市工商业主们选择购买微面产品时,也考虑将来不会被限行的新产品,华夏之光二代一下子成为了市场的明星产品。光是手头中的订单,已经突破了5000台,这样的局面是韩皓未曾预料,华夏汽车的生产线年产量为3万台,实在无法提供足够的产能。除了打算开建全新一条6万台生产线外,韩皓还下令暂时停止接收顾客新的订单。
  突如其来的市场需求,差点打乱了韩皓的战略布局。在他预测中,华夏之光二代应该到明年才会到3万辆的规模,至于准备上市的Q1微轿,他估计第一年销量在1万台出头。因此,在生产线建设上准备不足,已经在动工建设中为Q1微轿准备的生产线将扩容,从年产量1.5万提升到3万台,加上新立项的6万台可以并线生产两种车型的生产线,华夏汽车在1999年底将具备12万台汽车的生产能力。
  光是主机厂升级还不够,配套的发动机和变速器都要统一扩产,更别提对广大供应商的预付款等,这对华夏汽车来说是一大赌博性的投资。
  这样大规模的上马项目,会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万一生产线饱和不了,就有可能拖累整个主机厂。像二汽和雪铁龙的合资项目,设计纲领30万辆轿车,40万台发动机,总投资就高达131.58亿元。法国人浪漫的自信,相信自己的轿车能在中华大地上所向披靡,超前投入巨额资金,实际上合资公司注册资金才25.89亿,以1比5规模撬动资金杠杆,合资的神龙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每年要交银行利息十几亿元。1996年,第一辆富康轿车正式下线,当年神龙公司销量不足7000辆,亏损28.5亿,卖车所得的利润还不够交利息。为此,神龙公司的中方总经理做出了在国内现代汽车史上瞠目结舌的一幕,他留下一封绝命书不辞而别失踪了。
  据说他一直反对如此大规模上马,提倡分段实施项目的要求,不被上级母公司认可,又无法跟外方谈判,更不能到国家有关部门反映,陷入事业困境无法解脱,最后撂担子干脆一走了之。
  堂堂国企老总突然不见了,报案公安局寻找后也找不到人,一个月后二汽只好空降了一位新老总继续撑着这个烂摊子。
  到底失踪的老总去了哪里,有人说在武当山道士中看到他的身影,也有人说在首都天子脚下看到他正摆弄自己的事业,反正到了1998年底他还是属于人间蒸发状态。
  合资企业老总看似风光,也有自己一肚子苦水,夹在母公司和外方之间,上级领导和普通员工之间,很多时候是受气包替罪羊的角色。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合资公司,上汽大众一直是中外合资成功的典范,但又有谁知道在1993年中方总经理就跳楼身亡,据称就是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郁郁症病发。
  当初禁止摩托车上路就是天京首开先河,随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逐一跟进,导致了摩托车企业转而向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扩展市场。现在首都又颁布了针对微车的新政,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复制禁摩的套路,其他大中城市纷纷学样。如此一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市场真空,华夏厂如果能趁机占领就能在汽车领域站稳脚跟。
  跟华夏汽车管理层经过讨论商议后,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以趁竞争对手落后半步的时机实现快速布局。因此,华夏汽车第二期工程开始上马,整车6万台包括对应发动机、变速器配套工程,首投资4亿元,这在民营企业中属于绝对的大手笔投资。
  本着为将来中华轿车C1项目预备的念头,第二期工程在尽量节省之余,使用了许多来自德国的机械设备。在格特拉克公司牵头下,华夏汽车采购了舒勒大型冲压机、库卡焊接机器人、杜尔自动喷涂等,建立了跟合资品牌在硬件上相差无几的国际一流水准生产线。在即将上市募集的资金中,将会有3个亿继续投入其中,打造出高起点高科技的新型生产线。
  在韩皓忙着扩军备战之时,远在南方的广汽本田悄然开始了对旧有生产线改造,他们把标致汽车遗留下来的生产线充分利用,首期投资5亿元形成3万辆中级轿车生产线的规模。
  本田打算引进98款美国雅阁轿车在中国生产,因为据他们分析国内中高级车市场存在一个空白地区。现今国产的轿车中,桑塔纳发动机排量是1.6-1.8L,一汽捷达1.6L,神龙富康1.4-1.6L,奥迪红旗是2.2-2.5L,通用别克是2.5-3.0L,正好缺乏2.0L左右的车型,这正是雅阁2.0-2.4L的强项。
  不过对中国市场,本田还是表现出谨慎姿态,1997年中高级国产轿车销量才3000多辆,基本被红旗和奥迪垄断。雅阁进来的话,按照进口车参考,月销量在2000辆算是喜出望外。他们设定的长期目标,到2005年实现5万辆的销量。虽然好不容易进入中国市场,拿到了轿车生产牌照,但本田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肯大规模投资。
  相比本田,通用就豪气多了,他们想进入中国市场已久,15亿美金折合人民币高达120亿的大手笔投资,高起点高投入包括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在内一共10万台整车规模。要求合资厂1998年底出车,1999年4月正式投产两大死目标,通用这次可谓是来势汹汹。
  通用生产的也是中高级轿车——别克新世纪,排量在2.5-3.0L范围,瞄准的目标市场依旧是公务车。
  虽然桑塔纳如日中天,但上汽大众依旧处于焦虑之中,因为光靠年迈的80年代车型桑塔纳一款车打天下迟早会被竞争对手吃掉,为此他们一直在努力引进大众帕萨特B5车型。帕萨特作为一款中高级轿车,是桑塔纳的进化版,如果以血缘关系划分桑塔纳属于B2,而帕萨特是第5代车型。无论配置还是外形,1996年面市的帕萨特都是桑塔纳无法比拟的存在,其使用了奥迪相同的平台,许多零配件跟奥迪A4通用。
  本来帕萨特会在1998年就跟中国消费者见面,但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批复上汽大众新的车型项目,因为觉得搞好换代新车型比如桑塔纳2000、桑塔纳3000就好。眼看着通用投产最新车型别克新世纪、本田也引进了雅阁,上汽大众终于坐不住了,最后以技术改造升级名义引进了帕萨特。从B2到B5,确实属于升级车型,但实际上两者几乎千差万别。桑塔纳属于20万标准,而帕萨特至少是40万级别。
  在紧凑级15-20万间形成桑塔纳、捷达和富康三大竞争对手后,中国的中高级轿车30-50万间又将迎来三大神仙斗法,本田雅阁、别克新世纪、大众帕萨特,他们会联手重新为国人定义中高级轿车标准。伴随这三样新车的面市,中国汽车市场开始直接和世界接轨,一下子从80年代车型进化到紧跟时代潮流,形成了全球车型同步上市的新格局。
  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留给我们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国际巨头纷纷布局引进最先进的车型技术,很容易扼杀尚处在幼儿期的自主汽车品牌。
  在韩皓准备奔赴德国考察之时,又有一则新闻触动了全国人民的神经。
第一百四十三章
王座更替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沿海地区猖獗的走私行为让许多人大发不义之财,本以为是一阵风的整治行动,这次终于迎来了铁拳。
  不管牵涉到谁,也不管背后有什么势力,走私行为一律严惩不贷。从1998年初开始的全国性缉私行动,在总理亲自挂帅指挥下终于迎来了硬骨头。位于南粤省雷江市爆出走私大案,中央直接派出联合调查小组进驻,命名“9898案件”。当地政府直接或间接支持参与走私活动,海关、港务、商检等政府机关全被走私分子渗透买通,甚至市高官都是走私大亨的座上宾。
  原本遮遮掩掩的走私行为在当地政府的庇护下,堂而皇之成为致富创收的发财路,走私分子大白天都敢公然卸货买卖挑战国家的权威。国门洞开,走私分子疯狂把汽车、钢材、成品油、电器等偷运入境,涉及金额几百亿,用触目惊心形容毫不过分。
  在雷江曾有一个经济明星企业号称“粤西骏马”——雷江三星汽车公司,原本只是生产轻型货车和农用车的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发展迅速,总资产高达60亿,拥有年产量3万台的汽车生产线。
  雷江三星汽车以CKD模式组装的三菱得利卡、三菱太空车、道奇旅行车等在国内小有名气,甚至还有日产风度、本田雅阁等非规轿车出售。
  在中央联合调查小组进驻后,这个在中国汽车行业小有名气的“粤西骏马”折断了腿再也站不起来。经查,雷江三星汽车因涉及走私汽车大案,利用合法掩护大肆生产拼装走私车,被调查组勒令停产接受调查。
  一个地区整体参与走私活动,新闻一经公布,立即引起全国震动。由于国家经济财力有限,在办副业的名义下,走私活动中掺杂了国内各种势力,甚至有暴力机关参与其中。雷江走私大案的公布,给其他猖狂的走私势力提了醒,再不收手的话,这只是开始,还远未到结束收网的时候。
  当雷江三星倒下之时,在南粤省会广府市还有一家类似模式的汽车生产企业——京安云豹汽车公司,隶属公安部管理,依靠拼装没收的走私汽车零部件生产套牌车发展壮大。单靠罚没走私零部件无法满足其生产的需求,在沿海走私风气蔓以及延仗着后台强硬,经管理层授意下,云豹汽车公司也开始参与走私汽车整套零部件活动当中。殊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早被人举报,国家打击走私小组早就盯上了他们,就待合适时机再进行收网。按理说雷江三星倒下,应该给他们敲醒了警钟,但云豹汽车依旧有恃无恐利用虚假报关形式进口日系汽车整套零部件组装生产。毕竟组装走私轿车的利润实在太大了,疯狂的收益让他们无法停下来。
  进口汽车每年耗费国家大量的外汇,走私汽车偷逃国家大量的关税,国内对汽车尤其是进口轿车的需求一直十分旺盛。堵不如疏,为此国家做出了在国内生产中高级轿车的替代政策,本田雅阁、别克君威新世纪、大众帕萨特成为第一批获得国家批复的上市车型。
  国家打击走私的活动初见成效,反映到汽车市场就是许多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国产车的需求大增,年中遭受洪水影响销售不畅的状态到第四季度开启了报复性反弹。
  在微面领域,华夏之光二代一马当先,打得竞争对手们纷纷败下阵来。看到此景,原来的微面巨头们坐不住了。长安催促着铃木工程师尽快把新一代长安之星定型,再不赶紧落地生产的话市场都快被别人抢光了。而松花江方面,也赶着从意大利把模具运回中国,准备把全新的产品——中意微面量产。这一次华夏之光二代来势汹汹,弄得其下半年销量很不理想,急需全新车型来迎战。
  以前消费者来买车,从不会挑三拣四,现在得到了华夏之光二代的市场指引,反倒一个个挑剔起来。什么安全气囊、ABS、电喷发动机、安全车身等新名词冒出,纷纷和老一辈平头微面对比,最后在离开前总会得出不如去买华夏之光二代的结论。
  要不是因为华夏汽车供货不足,许多消费者无法等待只好选择旧款微面产品,这些去年还稳坐钓鱼台产品不愁卖的微面巨头们销量会下滑地更加厉害。
  当微面领域发生天翻地覆之时,在国内皮卡市场也正发生着类似一幕。
  皮卡是一种多功能车,既有轿车车头,又有货车车厢,是一种及其实用的车型,在第一汽车大国美国常年荣登销售榜首位置。它能进城可下乡,可载人又运货,加上价格便宜,成为许多个体户、小老板们购车经商的首选。
  不过皮卡一进入中国,就被当成是货车中的一员,在80年代中期被禁止进入各大城市的城区道路行驶。原因主要是当初中国皮卡多半是引入的日本五十铃轻卡技术,采用低端的较大排量的柴油发动机,排放不达标,加上敞开式货箱容易散落物品,影响市容市貌,被归类到货车领域,成为了禁足令的牺牲者。虽然城区不给进,但皮卡依旧活跃在城乡结合处和广大农村地区,是个体户小老板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四万八千八,田野开回家”,来自豫北省的田野汽车在中央电视台打出这样朗朗上口的广告,表明这家国内皮卡巨头终于意识到同乡小老弟长城汽车带来的威胁。
  魏大军带领的长城汽车自1996年进入皮卡领域以来,稳步发展销量逐年上升,1997年销量突破2200台,从原霸主田野皮卡手中抢走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因为中国城市禁止皮卡进城,所以皮卡销量一直很稳定,田野汽车凭借早年进入该细分领域而占据了先发优势销量保持第一。作为省属国企,田野汽车一向来看不起民营的长城汽车,想不到这个不起眼的乡镇企业居然给了自己狠狠一击。为了清理门户,田野汽车决心挑起价格战,把旗下田野皮卡降价一半,把长城皮卡消灭在幼儿阶段。
  作为世界上汽车最大的市场,美国每年皮卡销量上百万。中国作为后发国家,随着经济发展,拥有广阔国土的中国,皮卡也会像美国般繁荣。基于这样的判断,田野汽车不管国内市场实际情况大举扩张生产规模。筹集贷款从德国进口了大批先进设备,耗费5个亿贷款上马了5万台皮卡的生产线。就算每台车只挣一百块,依靠成本优势,田野皮卡终将活下来,而市场上其他品牌都会死去。要知道中国的皮卡市场销量有限,年销量不足1.5万台,现在田野皮卡掀起清场活动,目标瞄准的是垄断整个市场。
  原本8万的售价一下子降到4.88万,从成本来讲田野汽车无法承受,只能是使用次一级的发动机和底盘,为此大规模采购落后的121底盘和492发动机。加上田野国企管理不善,许多子公司采购时把关不严,不合格的零件纷纷被装在了田野皮卡身上。
  如果田野皮卡真的能做到四万八千八的价格,那么长城皮卡将没有活路。魏大军赶紧让人卖回新的田野皮卡,拆卸出来一分析,觉得长城还有机会。因为田野皮卡的质量实在太差,属于落后这个时代的产品。
  很快,当消费者兴高采烈把四万八千八的田野皮卡买回家后,使用不长时间就出现了许多故障,田野皮卡的口碑一落千丈。
  反倒长城皮卡,在田野皮卡降价大潮中也调低了售价迎战,凭借可靠的质量一步步得到消费者认可,从而实现了产品口碑逆袭。
  幻想着凭借四万八千八的低价打开国内市场,实现生产线全负荷运转,田野皮卡的美梦最终只是空想。5万产能的生产线只开工了一小半,大部分资源都处于闲置状态,由于口碑差卖了5000来台皮卡就再也卖不出去了。冒进的投资策略,大规模上马5万台生产线,为此不惜贷款5个亿资金,导致田野汽车流动资金出现了问题,居然没有钱去采购原料,不得不向省政府求助。
  被长城皮卡刺激而拍板的大跃进政策,田野汽车因此陷入了经营困境,一代霸主虎落平阳,被长城汽车正式超越。售价7万以上的长城迪尔皮卡,销量猛增,在去年2200台的基础上一下子翻倍达到了5700台,实现了皮卡王座的更替。
  在这样背景下,田野汽车向韩皓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因为华夏汽车有钱,而他们最缺的就是钱。
第一百四十四章
皮卡之王
  为何田野汽车会找到韩皓,因为其中有人热心帮忙牵线搭桥,新华社的李国安到豫北采访时,得知了田野汽车的困境,便给其推荐了华夏工业。
  作为汽车行业的资深高级记者,李国安一路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决策过程和重大事件,尤其他一直为中国的汽车业发展壮大无私奔走相告,是汽车业界都敬重的权威人士之一。
  作为豫北省的龙头企业,当地省政府一直想调停田野和长城之间的恶性价格战,本来还想让田野兼并长城,没想到田野汽车却先熬不住自己倒下了。皮卡虽然比不上轿车,但至少吃饱饭不成问题,在其他省份纷纷上马轿车项目时,豫北省也想在汽车行业拼一拼,打算整合省里的汽车企业做大做强。轿车门槛太高,那就专心做皮卡和越野车吧,尤其临近首都一举一动都在天子眼中,所以豫北省一直规规矩矩没有南方省份敢于搞小动作的勇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