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9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4/1424

  高览再次出列道:“主公,逢纪该杀,郭图也该杀!当日官渡兵败之时,我和张郃将军,就险些遭受郭图这个奸人的蒙骗,不敢回大营,请主公下令,把郭图也擒来,明正军法……嗯?儁乂,你有话说?”
  在高览说话的时候,张郃不着痕迹地拉了拉高览的披风后角。
  见到高览这么不配合,张郃有点无奈,但也只能出列,拱手禀报:
  “现在袁谭率领的青州军,正在往邺都进发。郭图作为袁谭身边的重要谋士,是战是和,他的意见很有分量。主公如果要战,末将愿为先锋;主公如果要和,无论怎样封赏郭图,末将都别无二话。”
  高览醒悟,也跟着张郃的话说道:“是,或战或和,由主公裁断。要是打的话,末将愿随张郃将军同行。”
  董昭赞道:“两位将军心怀大局,真不愧是河北栋梁。”
  白晓文微微一笑。
  让李淑仪把郭图伪造的密信拿出来,公之于众的时候,白晓文其实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郭图此人,和张郃、高览二将,水火不容,只能选择其一!
  白晓文当然选择放弃郭图,这人比起逢纪也高明不到哪里去,而且私心甚重。这种人即便有几分才干,白晓文也不愿收。
  更何况郭图的劣迹,已经显露在官渡众将面前,若再留他,岂不是让众将心寒。
  “两位将军,稍安勿躁。如何处置郭图,我已有定计。”
  张郃、高览有些好奇,不过也不便再问,只能忍住。
  白晓文收服了这十万大军之后,河北已经基本宣告安定。
  只凭袁谭的三万人马,又能翻起什么浪花?最坏的结果,双方打一场,袁谭也只能是螳臂当车。
  不过白晓文还是不想让河北子弟再内耗了。正如他所言,他有更好的策略!
  ……
  回到邺都之后,白晓文首先带着袁尚,去刘夫人所居别院领罪。
  这是家务丑事,白晓文屏退了左右。
  听着白晓文一一数清了袁尚不顾大局、伪造遗命,甚至图谋在宴席上害“袁熙”的各项罪名之后,刘夫人不禁大放悲声,指着袁尚骂了一通。
  但是,骂归骂,刘夫人仍然请求袁熙,放袁尚一条生路。
  白晓文早有准备,说道:“母亲放心,儿子不是刻薄寡恩之辈,即便三弟如此待我,我也不会杀他,毕竟是亲生兄弟。不过,也不能轻飘飘饶过他,否则众将不服。”
  刘夫人流着泪说道:“你既然已经收服了众将,又怎能让他们干预我们的家务事!你不要责罚老三了,有什么罪名,我这个当娘的愿意替他全部领受!”
  看到刘夫人有撒泼的趋势,白晓文脸色一沉:“我袁家统领河北四州,家事即是国事,众将进言乃是本分!至于母亲替袁尚领罪,我是万万不敢的。过错皆有主,逢纪教唆在先,已经被我斩了。袁尚的过错,也需要他自己承担!”
  刘夫人心中一惊,有些陌生地看着白晓文。
  她忽然意识到,眼前的儿子袁熙,再也不是曾经那个懦弱听话的儿子了。他已经大权在握,四州之地有其三,是继承了夫君袁绍基业的新任大司马,汉末第一诸侯!
  皇帝也在他手里,袁熙的威势,比当初的袁绍还要强几分。
  刘夫人意识到这一点后,顿时没了撒泼的想法,收起眼泪:“显奕,你究竟要怎样,才肯放过你三弟?”
  白晓文变脸快如翻书,温和说道:
  “三弟犯下这样的大错,想来是父亲母亲一直忙碌,缺乏管教。儿子心想,三弟如此顽劣,又尚未成年,不能让他在外,免得再被逢纪之流给带坏了,需要时时在儿子身边,教他为人和做事的道理才好。”
  袁尚一惊,二哥这是要夺我兵权!不过仔细一想,自己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兵权了,也就缩着脖子不敢再说话。
  白晓文继续说道:“母亲放心,等到三弟有了出息,儿子必然不会亏待他。”
  刘夫人道:“你今后是要在外征战的,刀枪无眼,万一伤了你弟,该怎么办?不如留他在邺都,我每日督促他用功读书上进便是了。”
  白晓文摇头道:“母亲勿忧,儿子会派遣信得过的武将,贴身保护三弟的安危。除非我死,否则三弟绝不会出事。”他才不会让袁尚留在邺都。
  停顿了一下,白晓文又说道:“现在三弟的事情算是圆满结束,不过还有大哥在外,似乎也抱着和三弟差不多的心思。现在,大哥率领三万军兵,从青州出发,沿路经过清河,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巨鹿郡内了。”
  刘夫人道:“你再去一趟老大的军营,把他给领回来就是了。”
  白晓文摇头说道:“只怕大哥不肯,所以我想讨一封母亲的家书,述说儿子绝无加害之意,请大哥以河北安危为念,不要做出螳臂当车,自取败亡之举,早早来邺都觐见天子,拜谢授官。”
  刘夫人也明白,白晓文(袁熙)现在控制着三州,又有官渡众将归附,实力比袁谭强出何止十倍?慢说三万大军,哪怕三十万,没有将领也是白费,必然斗不过。
  刘夫人只能替大儿子再争取一点好处:“你做了大司马,也需要给你大哥封一个大大的官职。不然就算我写了家书,你哥也不会听从。”
  白晓文笑道:“那是自然,母亲只管写信,官职之事,我自会去奏请天子。”
第1269章
谋战!表面兄弟
  刘夫人很快就写了一封信,交给白晓文。
  白晓文也不拆看,到了这个地步,刘夫人如果想让两个儿子都平安无事,就只能按照他的安排来做,绝不会自作聪明的。
  拿到家书,白晓文又附上一封自己的信,随后派遣使者,前往巨鹿迎接袁谭。
  不过,关于封官,白晓文没急着让天子下诏书,而是使了个“拖”字诀,让袁谭先来邺都再说。
  ……
  翌日,沮授被蒋义渠恭恭敬敬地护送到了邺都。
  虽然在黎阳被囚,但沮授气色还好,看来是没受什么罪。
  对于白晓文继承袁氏基业,沮授相当赞成。没有什么犹豫,他就改口称呼白晓文为主公。
  白晓文握着沮授的手:“先生来的正好,我有一个艰巨任务,非先生不能胜任。”
  沮授慨然说道:“主公有何事,尽管道来。”
  白晓文低声说了几句话。
  沮授先是一惊,随后仔细思量了一番,道:“主公此计大妙,颇有昔日高祖暗渡陈仓的神韵。不过此事若成,还需得一人相助方可。”
  “谁?”
  沮授道:“原北海相、兼领青州刺史,现任少府,孔融孔文举。”
  白晓文皱眉说道:“此人确实有用。但是不可使他留在青州,以免坐大。”
  孔融曾经在青州任刺史,后来袁谭率军前来,孔融没打过,就放弃了青州逃走了。后来曹操控制下的许都朝廷,任命孔融为朝官,先为将作大匠(三品),后出任少府(九卿)。
  在白晓文看来,孔融属于那种空谈名士,才能有限,而且和自己铁定不是一路人。荀彧在挑选许都人才的时候,还问过白晓文要不要孔融,被白晓文果断PASS掉了,就当成普通的朝廷官员,一起带到了邺都。
  这种空谈名士,在青州是有世家基础的,所谓“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曾经在青州担任过刺史的孔融,的确有能力帮助沮授,完成白晓文的计划。
  听到白晓文的担忧,沮授笑道:“孔融乃是孔子二十世孙,一言一行,唯恐不合礼节,辱没祖宗。主公既有天子在手,到时候只需一封诏命,他岂敢不来?”
  白晓文会意点头。
  他不由暗想,身边有聪明人参赞军议,确实能帮他查漏补缺,省下不少心力。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作为本位面的原住民,沮授这一级别的谋士,筹策百分之百契合三国位面的文化背景。这是白晓文有时候都会忽略掉的地方。
  ……
  冀州,巨鹿郡。
  袁谭领兵,在巨鹿城驻留。他接受别驾王修的建议,于路秋毫无犯,以拉拢冀州人心。
  眼看着前面就是魏郡,但袁谭却没办法继续走了。
  坏消息传来,袁尚所部十万大军,竟然被二弟袁熙,不费半箭之功,尽数收服!
  就连袁尚,也被痛责假传遗命,罔顾人伦,被捆缚带到邺都问罪。而一直辅佐他的谋士逢纪,被袁熙直接斩了,审配则是被禁锢在邺都城内,没有音讯。
  现在袁熙坐拥三州之地,官渡众将、黎阳大营全部归顺,又有天子在手,声势浩大,该如何与他争锋?
  袁谭得知消息之后,愁的头发都快白了,只能升帐,想听听众人的意见。
  帐下文武,多有劝“和”之人。所谓劝和,其实就是劝降的委婉说辞,毕竟袁谭和袁熙是兄弟,袁谭还是长子,“降”这个字,并不合适。
  袁谭踌躇不决。
  郭图急忙说道:“主公,你是大司马长子,合该你承袭父荫,自古哪有废长立幼的道理?若是降袁熙,必定遭天下人耻笑。”
  袁谭有点犯愁地看着帐下大小猫两三只。
  文臣郭图、王修、辛毗;武将只有岑壁、彭安、严敬等无名之辈。
  袁谭不由叹道:“如今我和袁熙强弱悬殊,纵使不降,又能怎么样呢?”
  郭图道:“主公可以速归青州,高墙固守。袁熙虽然有了三州之地,但还要应付曹操,肯定分不出精力攻打主公!主公就算做不得大司马,也能做一路诸侯,静观天下之变。如果投降的话,恐怕要做一个富家翁都不可得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4/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