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9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3/1424

  此时白晓文如果想占领新郑城池,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不过他没有这么做。占领新郑,对归心似箭的幽州大军而言没有任何意义,现在能早一刻回到自家地盘上,也是极好的。
第1253章
三城六寨十五将
  皇帝銮驾,汉帝刘协站在车仗上,遥望着这一战,对一旁的伏完道:“国丈看此战,有何想法?”
  伏完默然半晌,随后说道:
  “老臣看的不是这一战,而是这一日以来的战果。
  “五个时辰内,袁征北带军护送陛下銮驾、百官家眷,转战三百里,连破三城六寨,斩十五将!如此军略,虽古之孙吴,也不过如此。”
  “是吗?可朕看他每战遇到的敌兵,都只有一两千,最多就是这一场,有三千。以两万对数千人,很轻松就能取胜吧。”刘协说道。
  伏完苦思了一会儿,方才说道:“陛下请恕臣愚钝。在臣看来,豫州、司州的曹贼军队数量并不少。假如敌人能够集结起来,多名武将率上万大军齐攻,袁将军纵使再强也挡不住。但是,袁将军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
  刘协奇道:“哪里厉害了?”
  伏完道:“豫州司州都是曹贼地盘,袁将军的幽州军在此地,可谓举目皆敌,很容易就会落入敌人的包围圈之内。但是,袁将军却有种不可思议的洞察力,每每避开敌兵势力密集处,凭借大军速度穿行,不给敌人集结围攻他的机会!游走于刀剑之间而不伤毫发,令老臣叹为观止。”
  刘协点头说道:“若非这等用兵奇才,恐怕也不能打破许都。以国丈看来,此人可用否?”
  伏完叹了口气,心说你想多了。他口中说道:“陛下……尚未到邺城之前,一切都没有定论啊。”
  刘协也是沉默半晌,左右看了看,方才叹息说道:“若袁熙真的忠心为国,必能恢复大汉江山社稷。如果他像曹操一样,心怀野心……朕也要好好思量一下别的办法。朕……不想做亡国之君啊。”
  伏完慌忙道:“陛下万万不要过于急躁。迁都邺城,不管前途吉凶如何,总好过一直留在许都,暗无天日。袁氏父子,且先观其言,察其行,分辨出忠奸之后,再做打算。”
  幽州军继续行军。
  乔蕊与白晓文并肩而行。忽然她有些感慨地说道:“队长的精神感应范围,似乎比以前大了不少。”
  白晓文笑道:“都是葛玄传授的内视之法。法门我已经告诉你了,你有没有学会?”
  乔蕊摇头说道:“我始终摸不到门路。”
  “看来,这和铁匠副职业差不多,都需要灵界人物的专门传授才有效。”
  白晓文思忖着说道,“等回到幽州,我试试能不能让葛玄也把内视之法传给你。”
  乔蕊赶紧摇头:“不要。你在葛玄身上,花了这么大的精力,一定还有后续的计划。我学不学内视,都无关紧要,别让葛玄心生芥蒂,跟你好不容易搞好的朋友关系疏远了。”
  白晓文也不敢打包票,毕竟华夏道门,似乎很讲究“仙缘”。他和葛玄的关系,还没有好到穿一条裤子的程度。
  乔蕊又说道:“前面是司州境内,你打算走哪里?”
  白晓文说道:“一路往北,尽量不要绕路,在孟津渡黄河。所幸天寒地冻,黄河结冰,无需筹集船只。等到了并州界内,就不用这么着急赶路了。”
  并州,是袁氏阵营的地盘,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三国演义中,高干才能暂且不论,对袁氏的忠诚,是有目共睹的。
  孟德新书的七次使用次数,已经用掉了三次,全都是用在了“兵贵神速”这一计策上。
  幸亏天子銮驾、百官家眷的车马队伍,也被视为友军,受到孟德新书的计策加成,否则白晓文的行军速度得比现在慢一倍。
  率领这么庞大臃肿的一支军民混合队,在举目皆敌的境况下,躲过各地守军的围追堵截,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有多难?除了刘皇叔之外,就只有白晓文清楚。
  除了精神感应能力、山河地理图的搜索地形能力之外,兵贵神速计策提供的速度加成、体力消耗降低的军团Buff,也极其重要。
  过了新郑之后,沿途遭遇曹军的情况,明显变得稀疏了起来。
  白晓文皱眉闭目,在怒爪背上一遍一遍地施展精神扫描。他改变了“大锅盖”的大范围感应方式,改为一条精神力长线旋转的“天线”式探索,半径一度扩展到五公里以上,却还是没有抓住曹军部队的踪迹。
  乔蕊有些心疼地看着白晓文苍白的脸色,以及额头上隐约沁出的汗珠。
  “不正常啊不正常。”
  良久,白晓文睁开眼睛说道,“可惜你的猎鹰之灵还在冷却……三国神射手众多,我的白雕二二,又不敢放出去侦查敌情。”
  乔蕊道:“侦查不到敌人,是不是他们畏惧你,所以不敢派兵阻拦了?”
  白晓文摇头说道:
  “我们的行军速度算是很快了,曹军溃兵传递战败消息的速度,应该是比不上我们的。所以,新郑以北的敌人畏惧我的假设,并不成立。
  “刚刚阎皓的一句话,让我很在意。他说‘我放过你们,谁来放过我’,由此推论,豫州和司州的曹军,应该是得到了严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封锁我们的北上逃逸之路。”
  乔蕊点点头,说道:“怪不得,阎皓等武将,麾下士卒只有一两千、两三千人,也敢阻拦我们。”
  白晓文舒了口气说道:“让我想想,此时的司州,是谁主政……李孚?丁冲?不对,时间上不对。此时的司隶校尉,应该是钟繇!”
  “我听说过这个人物,很有才华,是著名的书法家。”乔蕊道。
  “不止书法啊,这个人厉害得很!”白晓文叹了口气,“以智略而论,钟繇恐怕不比荀彧差多少,堪称是曹操的另一臂膀。他镇守关中多年,让曹操能免去来自西北马腾、韩遂的侵扰,得以专心和袁绍、吕布等势力作战,功劳极大。”
  说着,白晓文又有些羡慕:“曹操这厮挟天子以令诸侯,得到的红利太丰厚了!其他势力难得一见的人才,在他这里扎堆出现。就比如这个钟繇,又能带兵打仗,还能治理州郡,在他治下,关中地区从原来的破败稀疏,转为人口充实,难得啊。”
  “喂……你还是先想想,钟繇会怎么对付我们吧。”乔蕊道。
第1254章
白晓文的第一班谋士
  白晓文笑着说:“我已经能猜测出一二,不过为了集思广益,还是向荀彧等人问计,毕竟是我的第一班谋士。”
  当下,白晓文便派遣军校,从百官车马之内,请出荀彧、娄圭、董昭、司马懿这四名才士,询问道:
  “自从我军离开许都北上,已经过了一日(注)。此前还有敌军频频阻拦,过了新郑地界,行进百里却没有碰到任何敌军。四位都是胸怀韬略,腹藏甲兵之士,对此有何看法?”
  四人都是无言,似乎还没有转变过来身份。
  这也很正常,娄圭等三人,都是荀彧按照约定,拉过来的许都人才。其中娄圭算是隐士;司马懿尚未出仕,只有董昭有官职在身。
  他们被白晓文挑中,内心深处,估计也是懵逼的。
  白晓文其实也想挑点更好的人才,可是此时的许都,贤臣谋士基本上都被曹操带走了,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娄圭、董昭都是普通的文士型首领,属于那种能够处理政务、治理郡县,但不适合战斗的人才。
  至于司马懿,白晓文用洞察看过之后,险些不敢相信,一度以为自己看错了。
  此时的司马懿,居然只是7级首领!
  没错,不是领主,连稀有首领都不是!
  不过他并不是纯文士的辅助型首领,而是文武兼备,可以上战场的儒将。
  白晓文思前想后,只能将原因归结于,现在还没到司马懿发挥的时候。
  就跟曹彰一样,没有经历过一系列灵界事件的“历练”,尚未成长起来。
  灵界规则的这种设定,其实很科学。
  如果不管人物际遇,能力值全部固定,那就极有可能出现投机取巧的情况,毕竟这是一个历史演义类的位面,很多觉醒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先知优势。
  想想看,如果有觉醒者在三国乱世前期切入,去南阳把十几岁的诸葛亮杀了,能不能得到领主宝箱,海量灵能点,以及一系列声望的提升?显然不符合常理。
  不过,眼前这个青年司马懿,也是白晓文很看重的潜力股。虽说没有经过历练,眼界也比巅峰期差得多,但毕竟人家的底子在这里,而且已经成年,智力上是没问题的。
  白晓文对于四人沉默的情况,其实也有心理准备,他直接点名:“荀令君,你觉得如何?”
  荀彧躬身拜道:“在下已经把印绶留在许都,从此不再是尚书令了,公子今后不必再称呼在下令君。另外,事关曹公之事务,请恕在下不能进言,以公子之才略,应该能看出一二。”
  “令君此言差矣。令君是汉官,尚书令也是朝廷所封,不是他曹操私设官职。等迁都邺城之后,我还是会向陛下保举,仍用你为原职的。”
  停顿了一下,白晓文说道:“既然令君不愿就曹操事务建言献策,那我便不强求。”
  “多谢公子包涵。”荀彧脸上,也并没有什么感谢神色,只是平平淡淡的,仿佛万事都不足介怀。
  白晓文随后问娄圭:“久闻娄公乃长者,见识广博。今日之事,必有高论。”
  娄圭摇头:“老朽年迈昏聩,不知公子为何点名,让我这把老骨头离开家乡。眼前之事,老朽也不明所以。”
  司马懿一直很小心地在旁恭敬而立,见到两人都已经推辞,他便开口说道:“仲达不过一藉藉无名之人,得蒙公子垂询,铭感五内。只恨自己年少无知,不能为公子解忧。”
  白晓文最后看向董昭。
  董昭虽然面色不变,但从他的呼吸心跳之中,白晓文能感觉到一丝忐忑。
  原因很简单,董昭原本是袁绍帐下参军,而且立过一些功劳。他和荀彧一样,认为袁绍不是明主,所以弃之而去,后来在曹操迎奉天子的时候,归入曹操帐下。
  白晓文对这一节,也是了如指掌,笑道:“董议郎曾在父亲帐下,现在得归旧主,应当高兴才是。”
  董昭只能拜道:“待罪之身,惶恐之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3/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