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9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5/1424

  那岂不是刚离虎口,又遇群狼。要是碰上李傕、郭汜那种暴虐之徒,连现有的这点安稳日子和皇家体面,都要全部丢尽啊。
  白晓文一再劝说,不过汉献帝仍然摇头推托:“满朝公卿,都在许都,不可轻动。”
  白晓文道:“臣此行率有两万大军,足可保陛下和公卿北上邺城。”
  汉献帝摇头:“邺城从未成为都城,宫殿不成,宗庙不立。朕就是到了邺城,又如何祭拜祖宗?卿勿再多言。”
  汉献帝这摆明了就是托词。
  白晓文没了办法,只能搁置移驾迁都之事,说道:“陛下请休息,明日尚有朝堂集会,公卿聚议此事,再做定夺。”
  ……
  白晓文离开皇宫,吩咐翼骑兵谨守宫门,然后见到了乔蕊、塞西莉亚和韩旭等三名队友。
  “皇帝不想迁都?脑子有坑吧。”乔蕊说道。
  白晓文说道:“汉献帝被曹操养在皇宫,已经形成了谨小慎微的性子,他肯定是顾虑我那便宜父亲袁绍,所以托词不肯迁都。”
  “不如强行裹挟皇帝和百官,北上邺城。”塞西莉亚出主意道。
  “似乎可行,当初曹操迎接天子的时候,劝说移驾许都,就是半强迫的形式。”乔蕊道。
  白晓文摇头:“不行,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哦呸,跟你们也拽起文来了,口误口误。
  “总之,当时天下诸侯,都不肯主动去迎接皇帝,只有曹操去了。皇帝能仰赖的人,只有曹操,所以别无选择。现在诸侯都知道了天子的价值,皇帝自认为奇货可居,不愁下家!
  “所以我们和曹操、和各路诸侯相争,争的是皇帝之心、百官之心,最好不要动用强权手段!否则被视为李傕郭汜之流,根本就不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那该怎么办呢?”塞西莉亚问道。
  白晓文笑了笑:“放心,我已经有所筹划……伏皇后的娘家在哪里?我去拜访一下。”
  ……
  官渡之南,曹军大营。
  夜间,中军升帐,曹军文武都被叫来参与军议。
  曹操亲自执着许攸之手,面见曹氏集团的文臣武将,笑道:“许子远来投,天灭袁绍。子远,可将你的良谋奇计,说与各位听听。”
  许攸迎着众人神色不一的复杂目光,挺胸说道:
  “袁绍之粮草,多积储在乌巢,委派大将淳于琼把守。淳于琼此人,我素知之:贪杯好酒,难堪大任。袁绍用此人承担军粮要务,乃是自取灭亡!孟德只需遣精兵猛将,打着袁军旗号,赶赴乌巢焚烧粮草,袁绍军心溃散,必将大败!”
  曹操笑看众谋士:“诸位以为如何?”
  程昱说道:“劫粮乃是大事,不可不慎。以愚之见,还需派精兵劲卒查探虚实之后,才能定计。”
  其余谋士,包括郭嘉、戏志才等人,都点头称是。
  这些谋士,并不是觉得奇袭乌巢的计策不好,只不过他们对许攸、对袁军虚实没有了解,唯恐曹操中计;再说许攸直呼“孟德”表字,也有些令人不爽。
  曹操摇头道:“我知道各位的心思,都对子远并不信任。但诸君也需要明确当今形势!我军已经粮尽,催粮公文信件,都被子远截获,如果他真有异心,只需坐观成败即可,又有什么必要,亲自来到我军大营,行诈降之计?”
  停顿了一下,曹操又道:“现在两军僵持,我军粮草匮乏,正是行险用奇之时!若是再等下去,无异于坐以待毙。”
  一众谋士武将,纷纷应是。
  曹操抖擞精神,正要调兵遣将,忽然听闻,河东郡都有急报至。
  “报!发现一支身份不明的军队,从河东郡乡野之地经过!”
  “嗯?有多少人?打的什么旗号?”曹操问道。
  “报告丞相,约有两万,打的是夏侯二字将旗!”
  “不可能,我军复姓夏侯的将军虽多,但却没有谁带领两万军经过河东。此必为袁军伪装!”曹操惊道,“他们到哪里了?”
  “报告丞相,在小人出发之时,这股大军已过新郑!”
  这个使者的汇报尚未结束,忽然又有颍川急报来。
  曹操拍案而起:“不好,许都危殆!”
  颍川急报,一封连着一封:
  “报!颍川太守夏侯渊将军发现许都被贼人袭扰,提兵两千先行讨贼,特遣使来报知!”
  “报!(哭泣)夏侯将军在援救许都路上,遭贼人伏击,不幸阵亡!”
  “报……报丞相!许都杀声震天,城池已破!丞相家眷连同满城公卿贵族,无人走脱!”
  曹操这一惊非同小可,坐倒在席上:“不可能!袁军即便有两万之众,破城又怎会如此之快?荀彧呢?荀彧为何不守城!”
  最后一名使者小心补充,说出了袁军兵分两路的事来,一路是两万袁军,行路较慢;一路却是八百精骑作为先锋,轻装倍道,星夜兼程。
  袭破鄢陵关、封锁许都、斩杀夏侯渊的,都是前一路先锋军,八百精骑;因为敌人马快,封锁消息得力,所以今日才和两万主力袁军攻破许都的消息一同传来。
  “这路先锋军,所行深合兵法!统兵者何人?必不是寻常武将!”曹操迅速镇定心神,咬牙问道。
  “据说是袁绍第二子,现领幽州刺史,袁熙!”
第1243章
曹熊现身
  曹操矍然一惊:“可是单骑定辽东、野战灭张角的袁熙?”
  “正是此人!”
  曹操长叹一口气道:“袁绍平庸无能,如何能有这般子嗣?假使我有子如此,死复何恨!”
  在感叹了这一句之后,曹操已经彻底冷静了下来。
  忽然又有人来报,四公子曹熊率军赶来官渡助战。
  曹操下令召见,劈头就问道:“你不在许都守城,为何来此?”
  曹熊——也就是理查德——拜倒在地,禀报道:“孩儿在击破刘表之后,一路追逐落败的敌人,到了谯郡,方才返程。刘表既破,父亲根基之地便高枕无忧了,所以孩儿率领亲随三百,来官渡相助父亲。”
  曹操怒道:“竖子!你可知道,在你离城这些时日,许都已经被袁熙所破!”
  曹熊目露惊愕之色:“这,怎么可能?袁熙距离许都极远……”
  “若是许都多一员猛将防守,必不至于这么快就破城。传令!曹熊不遵号令,私自提兵,斩首示众,以正军法!”曹操怒喝道。
  曹熊慌忙跪地求饶,左右也急忙劝阻。
  曹操指着曹熊说道:“权寄你的头颅在颈上,若敢再犯,定斩不饶!”
  曹熊低头应命,喏喏连声,然后禀告道:“父亲请容我戴罪立功。”
  曹操不耐烦地挥手让曹熊退下,列于众将之末。
  也许是在曹熊身上发泄了怒气,曹操在帐中转了几圈之后,竟是怒气全消,而且捋须长笑三声。
  有人问道:“许都被劫,我军形势危如累卵。丞相何故发笑?”
  曹操笑道:“我一时失察,被小儿辈所趁。不过袁熙提兵袭取许都,孤军深入,乃是自取灭亡。我又有何惧之?”
  曹操乃是曹氏集团的主心骨。他镇定下来,表现得轻松如意,麾下众将,自然就心思稳定下来。
  当下便有谋士进言:“许都是根本之地,不容有失。恰逢粮尽,丞相可暂时班师,以解许都之难。”
  郭嘉否决道:“不可。官渡乃是河南门户,若是弃而不守,袁绍兵锋南下,可直指豫州谯郡、颍川等要害之地!这才是取死之道。”
  曹操问道:“奉孝以为,该当如何?”
  郭嘉道:
  “袁熙军兵只得两万,根基全部依赖袁绍。若是袁绍被击破,则袁熙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孤军坐困愁城,岂能长久?是以如今破局关键,全在袁绍。
  “主公可采纳许子远之计,遣精兵猛将前往乌巢烧粮。袁绍粮草被烧,必定心存慌乱,派人来救乌巢,届时主公只需伏兵在必经之地,必能大破袁绍。”
  曹操叹息说:“奉孝之见,与我不谋而合。”
  他转而环顾众谋士武将,开口道:
  “我知道各位家小都在许都,我也是一样!许都被劫,各位惊慌失措,在所难免。
  “然而今时今日,不战而退军,是取死之道!唯有行险一搏,大破袁绍,方能解开困局!
  “愿诸君,与我协力死战!”
  众军将纷纷跪倒,大声应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5/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