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9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8/1424

  “在辽东发现黄巾贼?!这消息,是否确凿?”赵融吃惊说道。
  “贼酋郭才,连带他的十余名从人都被拿下狱,另有账册在此,人证物证皆在,岂有不确凿之理。”白晓文说道。
  “那……公子之意是……”
  “当然要剿灭了,”白晓文理所当然地说道,“我袁氏代大汉天子牧守幽州,怎能放任这些流寇祸乱百姓?辽东兵马尚未归附,不宜动用,此战必须幽州本部人马方可。”
  赵融暗中吐槽:公子你这话是认真的吗?谁不知道冀州的黑山贼,盘踞三年了,大将军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明面上,赵融当然不能反驳,唯有点头说道:“若要动用幽州人马,必须大将军许可。公子不妨写一封信,求得大将军命令,这样一来焦触、张南和闫柔三位将军,才敢动兵。”
  闫柔之前率领五百士卒,规模极小,说出去只是“袁熙”身边的护卫多了两倍而已,不算动兵出征。
  当然白晓文用这五百士兵干出了惊人的大事,不是出征,胜似出征。这也是赵融一开口就是“公子做了好大事”的原因,这句感叹大致相当于古人的“卧槽”。
  要对付两千余人的黄巾贼,显然不是小打小闹了。
  白晓文早就料到赵融会这么说,他点头说道:“写信可以,不过需要赵别驾联名。”
  赵融很想说,我不趟这浑水可以吗?
  但看白晓文的意思,不趟浑水还真不行,一万贯钱粮,不是白拿的。
  最终,给袁绍的书信,由白晓文亲自执笔,末尾除了他自己的名字之外,还署上了赵融的名字。
  ……
  两天之后,官渡袁军大营。
  袁绍高坐在主位之上。他一身戎装,面色白皙,三缕长须,不怒自威。任谁见了,都要赞一声,不愧四世三公,这气度非比寻常!
  下方左右两排长桌,一群谋士分左右坐定,足有十余人。
  论人数,比曹操的智囊团强了好几倍。
  可惜人数虽多,但大多都是混子,只会人云亦云。
  真正能出谋划策,得到袁绍信重的,也就三四人罢了。
  “报!幽州紧急军情!”
  袁绍目光一凝:“带上来!”
  三名幽州骑兵,风尘仆仆,冲入大营。
  “禀主公,二公子有书信至,一应军情,尽在信中。”为首的使者跪地,从怀中取出一信,双手呈上头顶。
  早有侍者取了信,传递给袁绍。
  “哦?居然还是赵融与熙儿共同署名。”
  袁绍内心中稍稍重视了一些,拆开火漆密封的信函。
  看过之后,袁绍不由面露喜色,击节赞叹:“没想到在幽州,熙儿竟能做出如此大事!”
  下方众谋士都有些好奇。其中有人说道:“主公,究竟幽州有何军情?”
  袁绍呵呵笑道:“显奕(袁熙表字)来信说,他自带五百精卒入辽东,剿灭了公孙父子。自此辽东四郡,也纳入我袁氏治下。”
  众谋士的第一反应就是:
  怎么可能?
  袁绍哈哈笑着将书信传给众人观看。
  其实袁绍的第一反应也不敢相信,不过赵融署名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让这封书信的可信度大大提升。
  袁绍起身,在帐内踱步,笑呵呵地说道:“这个熙儿,一直闷不做声的,没想到居然能赚得公孙度父子……”
  在营中侍奉父亲的老三袁尚见了,不免羡慕嫉妒恨。他目视右手第一排的一名谋士。
  那名谋士名叫逢纪,在三国历史上也颇有名气。
  逢纪瞥见了袁尚的目光,微微点头。他已经看完信件,心中思量着该如何开口。
  此时,袁绍正开口询问众谋士:“不费一兵一卒而得四郡之地,显奕的功劳不小。以诸位之见,该如何赏赐?”
  逢纪起身,顿时想要说话的众位谋士闭上了嘴巴。
  逢纪躬身行礼说道:“主公,以吾之见,二公子此举不应赏赐,反而应该责备才是。”
  “哦?”袁绍皱眉不悦,“此言何意?”
  逢纪心中早已想明白了,不疾不徐地说道:“回禀主公,方今我军与曹贼相持,如果取胜就能统一北方,这是涉及到大局的战略,不容有失!后方幽州、青州、冀州、并州,当以稳定为第一要务。二公子此举,过于行险,说句不好听的话,是匹夫之勇,根本没有考虑到如果事败,会有何种后果。”
  看到袁绍眉头紧锁陷入沉思,逢纪续道:“假如事败,二公子被公孙度或擒或杀,都将使辽东背叛,幽州战事一起,势必后方大乱!所幸二公子仰仗袁氏威名、主公洪福,得以成功。然而,主公如果因此赏赐二公子,就是鼓励其他镇守后方的官员,也如此行险啊。届时后方不稳,我军如何与曹贼相争?”
  “况且,辽东苦寒之地,得之不足以养兵,只是蝇头小利而已。和主公争雄天下的大业相比,孰轻孰重?愿主公慎思之!”
  一旁的郭图也趁机说道:“主公,公孙度邀请公子赴宴,是看在袁氏门庭显赫,想要结交一番,故此不备,被二公子所趁。这事传扬出去,恐怕天下诸侯,都要笑我袁氏无信无义,谁还敢与我们结交?”
  逢纪、郭图几乎算是袁绍最为倚重的谋士,这两人一表态,身后一群吃瓜谋士当然是齐声应和。
  袁绍缓缓坐下,拍案说道:“若非诸位之言,我几乎犯下大错。显奕此举,确实不应奖赏,免得众人仿效,乱了我军大计。这个竖子,我将幽州交付与他,原盼他老实守成,没想到竟为我惹下祸端来!”
  从喜到怒,袁绍的性情转变之快,简直堪比川剧变脸。刚刚还说要怎么奖赏袁熙,一转眼就要想着如何惩罚责备了。
第1207章
翼骑兵初成!战斗力爆表
  见到袁绍发怒,逢纪自以为得计,趁机说道:“主公何不撤了二公子的幽州刺史之位,令其回冀州侍奉母亲,另选贤能之士治理幽州。”
  就在此时,忽然帐下左手边,有一人站起来说道:
  “是何言也!有功不赏,反要问罪,主公就不怕将士心寒吗?”
  众人纷纷看去,见说话之人,峨冠博带,面容清癯,唯有一双眼眸精光迫人,正是监军沮授。
  注意,这里的监军,和古代皇帝派遣的监军不同,主要是监察军纪,相当于军法司。
  逢纪、郭图两名谋士,都皱眉看向沮授。
  沮授毫不退缩,盯着这两个进谗言的小人,厉声说道:“言二公子有罪之人,皆当斩!”
  这话打击面有点大,帐中这么多人,都应和了逢纪、郭图的言语,就连袁绍都包括在内。
  袁绍皱眉,好在他向来重视沮授,忍着怒气道:“监军何出此言?”
  沮授行礼说道:“主公,二公子之功,不仅在于夺取辽东四郡。”
  他走上前去,指着悬挂在帐中的地图说道:“公孙氏盘踞辽东,心藏割据之志。有此人在,就像是卧榻之侧藏一饿虎,我等清醒之时尚且可以自保,酣睡之时必遭反噬。”
  有人异议道:“沮监军此言差矣,公孙度向来仰慕袁氏之威名,在主公剿灭公孙瓒之后,公孙度即可奉上金珠礼物,表态臣服,哪有什么威胁呢。”
  沮授鄙视地看了那人一眼:“真腐儒之见。如果我军不担心公孙度,又何必在幽州安置数万人马留守?”
  沮授说到这里,再拜袁绍:“主公,公孙度一除,我幽州军便可以调动大半,只需防备乌桓即可。此外辽东四郡军兵,也有数万。这一来一往,主公平白得了超过五万大军,这都是二公子之功。逢纪、郭图等人,心怀私念,向主公进谗言,不仅妨害了主公与二公子的父子之情,也会让我军将士离心离德。此二人,都有不赦之罪。”
  逢纪、郭图跪倒在地,流泪说道:
  “我等实为主公名声着想,二公子此举,损害主公清誉。”
  “二公子故意弄险,不计大局,若奖赏他必然被其他人仿效!”
  袁绍此时心里也有些转过弯来了,不过他被沮授一阵抢白,心里也有些不爽,再说逢纪、郭图说的也有一些道理。
  “罢了!显奕此举虽然有功,但过于鲁莽,就不赏不罚。”
  逢纪、郭图齐声说道:“主公英明。”
  沮授怒气填胸,轻哼了一声坐下。
  袁绍皱眉看了一眼沮授,徐徐说道:“显奕来信,除了禀报夺取辽东四郡之外,还禀报了一件事,在襄平城北,发现黄巾贼寇踪迹,幽州各郡风闻此事,如临大敌,请求幽州本部人马出征剿贼。我袁氏代天子牧守幽州,对于黄巾贼自当剿杀,所以我属意出兵。诸位以为如何?”
  众谋士迟疑了一会儿。
  逢纪说道:“主公说得对,只是有一点,在下心中疑惑。”
  “说来听听。”
  “二公子既然发现黄巾贼的踪迹,也知道黄巾贼只有两千余人,不足以攻略州郡。既然如此,二公子为什么不隐瞒消息,反而让各郡各城,严加戒备,弄得幽州人心惶惶?现在的大局是击败曹操,二公子此举颇不明智。”
  郭图也点头说道:“这也是在下心中疑问所在……二公子究竟还是年轻,眼界不够宽广啊。”
  这一次,沮授并没有站出来为“袁熙”说话,因为逢纪、郭图说的在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8/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