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10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0/1424

  白晓文面前,董昭、华歆二人,拱手肃立。
  “荀彧没有提反对意见吗?”白晓文有点疑惑。
  董昭说道:“荀彧似乎身体不好,一直卧病在床。在臣等呈上晋封燕王奏章之后,光禄卿府邸闭门谢客,断绝外人往来。”
  华歆揣度着白晓文的心意,说道:“主公,荀彧自投主公以来,并无寸功于朝廷;反而屡次阻拦主公进位尊号,以一人而阻绝众望,致使朝臣都有效仿之心!主公不应再留下此人,否则对主公的大计必然有妨害。”
  白晓文皱眉说道:“荀彧的病情如何了?”
  董昭、华歆对视一眼,都摇头不知。他们两人,根本进不了荀彧的府门。
  白晓文叹道:“华歆,你说荀彧寸功未立,未免有失偏颇了。在招降曹操旧部,稳定河南的时候,荀彧也是出了大力的。他如今阻拦,那是他固执己见,看不清大势。孤欲得天下,岂会容不下一个有功之臣?董昭可传令医官,尽心尽力为荀彧诊治,不可有丝毫怠慢。”
  董昭、华歆齐声说道:“主公胸襟,天下无双。”
  白晓文挥手说道:“你们两人也大可放心,孤断不会薄待有功之臣。”
  华歆会意,道:“我等必尽心竭力,催促朝廷早日准许封王奏章。”
  白晓文微微皱眉。
  董昭笑道:“主公的德行功勋,岂是一个燕王尊号所能概括的?主公大可辞而不受,朝廷必然会屡次加封;如此三辞三让,可让天下人都无话可说。”
  白晓文点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由此可见,逼宫党还是董昭用着舒心,华歆同学还是要再修炼修炼。
  白晓文随后说道:“邺都人心是否稳定?”
  董昭不明其意,答道:“回禀主公,邺都并无异常。”
  白晓文道:“孤加封燕王,天子公卿,或许会有异动。传令下去,皇宫侍卫、内宦全部替换一遍;原有的内宦互相揭发,我倒要看看有谁敢奉迎天子。”
  董昭惊道:“主公,莫非得到了什么情报。”
  白晓文摇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那些宦官,与皇帝朝夕相处,岂能没有丝毫情义?当今皇帝,又是个不省心的主,以恩遇笼络一两名内宦,乃是常事。”
  董昭以为白晓文得了什么密报,心中更惊,便躬身领命。
  白晓文其实并没有得到什么情报,只是抱着以防万一的心思。他隐隐能感觉到平静的邺都,底下潜伏的汹涌暗流。
  这一查,宦官互相揭发,倒是真的揭出来好几人,都是平素受过天子、皇后赏赐的。
  白晓文亲自审了一下那四名宦官,凭着他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很快就判断出,其中三人都是被胡乱攀咬的倒霉蛋,并没有投靠天子;只有最后一人,从呼吸、心跳、表情等等细微之处,可以察觉出破绽。
  “穆顺吗……”
  白晓文微微一笑,对于这位,他也是闻名已久了。
  演义之中,穆顺受了伏皇后的书信,传递给国丈伏完,要密谋曹操。不过事败之后,曹操把穆顺、伏完全族两百多口都杀了。
  先知先觉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白晓文压根不需要拷问穆顺,有了基本的猜疑之后,就直接命令虎贲甲士,包围了穆顺和伏完的家宅,大肆搜查。
  搜不出来也无所谓,大不了白晓文摆酒给伏完压惊。以他此时的权势地位,伏完根本不敢说什么。
  一番搜查之后,搜得伏完平日往来书信匣。在匣子夹层之中,得到了伏皇后写给伏完的密信。
  原来伏皇后在白晓文议封燕王之时,觉得大汉王朝,将会终结在白晓文手中——白晓文篡权的速度有点太快了,这才几个月,又是封公、又是封王,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抱歉,走错片场了……)
  当然白晓文功劳确实大,连续平定各地诸侯,也有请封的资格和本钱。
  但是伏皇后不想坐以待毙,她便写了信,托内宦穆顺传给她爹伏完,恳请伏完密谋除掉白晓文。
  伏完的回书是,现在不宜轻动,不过白晓文(袁熙)即将征讨江南,到那时邺都空虚。假如有机会,他会联络忠于皇帝的文武官员,拨乱反正。
  伏完留下伏皇后的亲笔信,倒也不是行事不密,只是皇后亲笔信件,就跟当年的衣带诏一样,都是代表着皇权诏命的信物,可以拿来号令大臣的。
  对于这种大义名分,三国位面的原住民,都看得很重。
  比如衣带诏,董承等人都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作为盟誓;难道他们不怕衣带诏被搜出来吗?
  不是不怕,而是皇权诏命,意义重大。
  白晓文览信之后笑道:“伏完这个老小子,处事算是油滑,明哲保身。可惜这一次,被他的女儿坑了。我如果不施加雷霆手段,无法威慑人心。也罢,就借这老家伙的人头一用!”
第1360章
进爵燕王,议纳侧妃
  演义之中,曹操杀尽了伏完、穆顺三族,共两百余口。
  伏皇后吓得躲进皇宫影壁墙内,但还是被曹操麾下的甲士破壁揪出杀害;伏皇后生下的两个皇子,也全部被毒死。
  白晓文没有曹操这么狠绝,不过该动手时,他也不会手软,斩了伏完、穆顺的亲族共计七十余口,其余僮仆家人,尽数流放辽东,开发东北去了。
  在斩了伏完后,华歆带着甲士逼宫,先收走伏皇后的玺印,然后将其带走。
  皇帝苦苦哀求,华歆叱道:“燕王在外征战厮杀,你却密谋暗害栋梁,可谓昏庸之至。你可知道,若天下没有燕王,你都不知魂归何处!”
  皇帝抱着伏皇后大哭,两个皇子也跪地啼哭不止。
  华歆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作儿女之态!”命甲士挟持伏皇后。
  等到戏份差不多做足,一封诏命传来:“燕王有令,缓释伏后,交予陛下裁断。”
  皇帝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本来已经做好了伏皇后被杀的心理准备,谁知中途又有转机?他看向华歆:“燕公……燕王这是何意?”
  华歆说道:“皇后谋杀燕王,罪在不赦。燕王仁厚,交予陛下裁处。若陛下袒护,则今日之变,难保不会再次发生,届时陛下永无宁日。”
  皇帝说道:“燕王之意,该如何处置皇后?”
  华歆道:“燕王并未归还皇后印玺。此中之意,已经清楚明白了。”
  皇帝流泪道:“皇后乃是后宫之主,岂能妄议废立?”
  华歆叱道:“陛下还不明白吗?你现在保皇后尊位,即是害她性命。燕王若是发怒,连天子都可废立,何况一个皇后!”
  皇帝心惊胆战,只能流泪下旨,废伏皇后,打入冷宫。
  大司马府中,白晓文跟队友解释了一下,这么做的理由。
  “按道理说,我应该斩草除根,就和曹操那样狠绝。”
  “但是形势不同。曹操杀伏皇后的时候,已经是建安十九年,他迎奉天子十九载,根基稳固;我迎奉天子,不过几个月的光景。有现在的局面,都是靠着赫赫战功得来。擅杀皇后,难免会让群臣不平。”
  “最重要的原因,是接下来我要下江南,征讨江东。此时杀皇后,等于是把大义名分,拱手让给孙氏。这个节骨眼上,实在不能任意妄为。反正,我作为觉醒者,只需要几个月的稳定时间就可以了,不像曹操要斩草除根。”
  这场宫廷风波算是过去。
  时值泰始二年二月,群臣表奏,称颂燕公袁熙功德,极天际地,伊尹、周公莫及,宜进爵为王。
  皇帝让董昭草诏,册立白晓文为“燕王”。白晓文上书三辞,诏命三次不许。
  白晓文于是拜受燕王之爵位,冕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用天子车服銮仪,出警入跸;又在幽州燕郡(燕国)建燕王宫。
  不过在议立世子的时候,群臣却是犯了难,因为白晓文(袁熙)年轻,暂时没有子嗣。
  基于可恶的封建主义观念,群臣便将“无后”的罪过,归结给了甄宓,道:“燕王应多纳姬妾,开枝散叶,早日确立王世子人选,稳定人心。甄氏无所出,不宜占据正位。”
  更有许多托关系、走门路,要献女给白晓文为姬妾的世家门阀。
  白晓文说道:“甄氏无子,并不是她的过失。孤镇守幽州,甄氏在邺城,为我尽孝,聚少离多;后来征战天下,更是数月之间,难得一面。今后甄氏常伴孤之左右,何愁无子?”
  于是白晓文便下令,立甄宓为燕王后。
  群臣见到白晓文态度坚决,便退而求其次,劝谏白晓文多纳侧妃。
  白晓文当然能看出群臣进谏的目的。
  群臣,其实都是士族出身,代表着各个世家门阀的利益。他们劝白晓文纳妾,就是想走夫人路线,将家族贵女献上。
  理想情况,家族贵女成为王后,乃至后来的皇后,自家就是外戚,当然是荣耀无量;就算做不成正宫,做一个贵妃,至少也能跟未来的皇帝,搭上一段姻亲关系。
  所以,群臣除了进谏之外,甚至还搬出了袁熙的生母刘夫人,劝白晓文纳妾。
  换做其他觉醒者,肯定是能睡一个是一个,还能拉拢世家,巩固关系,岂不两全其美。
  不过,白晓文的想法,和两年前刚刚成为觉醒者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以他的魅力才华、权势地位(不论在灵界还是现实),可以说是行走的荷尔蒙,勾勾手指就有大把的美女自荐枕席。
  但是天下美女何其多,难道真的见一个睡一个?正事还干不干?肾还要不要啦?
  比方说马云禄,就眼巴巴地瞅着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0/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