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10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3/1424

  钟繇说道:“主公,马腾不足为虑,不过他还有几个儿侄,如马休、马铁、马岱等等,都是一时之俊杰;尤其是长子马超,骁勇善战,西凉羌人称其为‘神威天将军’,不可小视。此人占了三辅,对于潼关是一个很严重的威胁。”
  白晓文点头说道:“我军刚夺取河南,还需要一段时间稳定局势,不宜妄动刀兵。不过,马腾既然被咒法所伤,马超必定视张鲁为仇敌,短时间内不会进犯潼关。此外,潼关我也会加派大将固守。”
  在钟繇告退之后,白晓文又重赏袁军将士,对于荀攸等一班许都降臣,都加以分封。
  值得一提的是,荀攸也是个有特殊加成的谋士,不过不是给主公加成的,而是部队加成。
  这一特殊技叫做“奇略”。
  【奇略:荀攸随军时,将对奇兵部队有额外攻击速度、移动速度加成,最高可达25%。】
  白晓文看到荀攸的特殊技,就明白过来。曹操一直让荀攸随军,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一战,让荀攸守许都,大概也是因为没了荀彧,无人可用了吧。
  白晓文便封荀攸为军师祭酒,随军参赞军机。
  哪怕当一个吉祥物摆在大营里面,只要对奇兵部队的加成生效就够了。再说荀攸的智计,也不比郭嘉差。
  至于被俘的曹营良将张辽等人,白晓文让荀彧回冀州的时候,拿着曹操的遗命绝笔书信,进行劝降。
  白晓文还是蛮有把握的。因为现在是群雄割据的早期,曹操得到这些良将的时间还很短暂,忠诚度并不像三国后期那么夸张。
  就比如张辽,是吕布死后,归顺曹操,时间是公元198年,距今只有一年;徐晃是197年曹操迎驾的时候归顺的,距今只有两年。
  两名领主级武将的官职也不高,白晓文又有天子大义的名分,两将很有可能投降。
  当然,除了张辽、徐晃,还有于禁、乐进这两个稀有首领级的武将,荀彧都会一起招降。
  而在荀彧返回冀州的路上,还专门去了一趟顿丘。
  顿丘地势较高,曹仁、曹洪等人,率领一支残兵,在土丘上固守。
  曹仁虽然知道了曹操死亡、遗命要求投降的消息,但坚持不降,应该是抱着玉石俱焚的想法,追随曹操于地下。
  荀彧和曹仁相见之后,只用了一句话,就改变了曹仁又臭又硬的态度。
  “将军不以自身为念,难道四位公子的安危,也不管不问吗?”
  曹仁微微变色,躬身说道:“请令君指教。”
  荀彧道:“主公已经封曹丕公子等人为侯,对于降臣来说,已经是恩遇之至,但谁又能保证一直如此?若将军能归顺效力,在主公帐下立功,那么四位公子就一定能够保全了。”
  曹仁迟疑说道:“但恐袁熙不能容我。”
  荀彧摇头:“主公已经有令,曹氏旧部,大到州郡刺史,小到县城掾吏,全部留用;其中优异者另加擢升。有此一条,足见他有容人之量,和袁本初完全不同。”
  曹仁于是引军投降。
  白晓文得到曹仁、曹洪之后颇为喜悦。曹氏宗族,还是有很多稀有首领级武将的,曹仁、曹洪,以及尚未崭露头角的曹纯,都是如此。
  曹仁的特殊技是守城,曹洪的特殊技是护主。
  至于曹纯,虽然现在还没有特殊技,只是一个普通首领,但白晓文却知道他是一支潜力股,将来可以招募一个新的特殊兵种——虎豹骑!
  所以,白晓文作出了决定,封曹仁为镇西将军,率军把守潼关;然后封曹洪为骑都尉,宿卫中军,保护白晓文的安全;曹纯也封为都尉,成为白晓文的直属部将。
  这一决定,让很多人都有疑惑,认为白晓文处置有些欠妥。
  董昭认为,这些人都是曹氏余党,心中难免怀有不平之意,不应如此重用。
  让曹仁守潼关,万一和西凉串通,给曹操报仇,司州局面很有可能瞬间崩坏。
  更严重的是让曹洪宿卫中军,简直就是送报仇的机会给曹洪啊。
  白晓文说道:
  “现在河南各州,虽然已经臣服,但尚未稳固,军民官吏,心中都有疑虑。我要是再对他们心存怀疑,就更容易受人挑拨,导致横生祸乱。只有表现出信任的态度,才能收拢河南各州人心。曹仁等将军,我是知道的,素重忠义,绝不是背信叛国之人。”
  荀彧对于白晓文的宽容大度,佩服之极,直言道:“主公胆识,天下少有。”他心里还有一句没说,即便是曹操,也没有白晓文这种胆略。
  其实白晓文是不怕的。
  曹仁等人,本来都打算死了,因为荀彧的劝导,为了曹操后嗣能够延续才投降。有曹丕等人在手里,曹仁即便是死,也是不会背叛的。
  至于曹洪宿卫中军,看上去很危险,实际上也是稳如泰山。
  作为觉醒者,白晓文要是能被曹洪给暗算了,那才叫笑话。
  荀彧回到冀州之后,去狱中说服其他曹氏俘虏武将归降。
  最终的结果相当喜人。
  张辽、徐晃、于禁、乐进四将,都表示愿意归顺朝廷!
第1294章
曹氏集团的谋士
  袁氏阵营之中,新增了一批来自曹氏阵营的猛将,实力大增。
  白晓文另派曹氏降将,收拢安阳大战的溃逃部队,自不必说。
  不过,另外还有三个让白晓文很在意的人物,并没有投诚。
  有两个是俘虏,郭嘉、戏志才。
  荀彧去劝降的时候,郭嘉、戏志才两人,已经听说了曹操长垣自刎的消息,咳血数升,卧病在床。
  两人其实都有种自责的心理。
  作为随军谋士,声东击西、以曹熊为诱饵,让袁氏分兵剿灭曹熊,一石二鸟的计划,本来就是郭嘉提出来,戏志才予以完善的。
  结果,这一计策竟是被敌军看破,直接导致了曹军在谋划上失去先机,大败亏输。
  相比起来,曹操阵营的武将,就没那么多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张辽等人,跟随曹操的时间还短,尚未形成终身侍奉曹操为主公的固有观念;再加上他们在战争中都已经尽力,当然就不会内疚。
  郭嘉本身就很自负,而且也确实是第一流的谋士,所以对自己的期许是极高的,出现这样巨大的战略败笔,导致辅佐的主公败亡,对他们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更不用说,曹操和两人的私交非常好,这种君臣良友的关系,古今都可传为佳话的,但现在,唯有更增感伤。
  对于白晓文的招揽,两个谋士很坚决地拒绝了。
  郭嘉托人传话道:“我二人筹谋帷幄,所仰仗的就是这方寸之间(方寸:心)。如今方寸大乱,我等已经是废人,即便辅佐大司马,也毫无用处。大司马若是要杀我二人,以绝后患,我等引颈就戮;若是不杀,我二人亦将归隐山泽,再不问世事。”
  白晓文当然不会杀郭嘉两人,主要是两人都是文士,杀之无益,反而有害。
  得到传话之后,白晓文也就不再强求。
  郭嘉、戏志才这种谋士,心气太高,确实是“输不起”的。注意,这里的输不起,并不是指输了赖账,而是不能输、不敢输!一次重要的计策输掉,之后再作为谋士出谋划策,势必就会增加很多顾忌。简单地说,就是自信被打没了。
  白晓文扪心自问,他自己如果输一次,会不会也产生这种自我怀疑的心态?
  不太好说。因为白晓文到现在还没输过。
  不过,白晓文希望自己的韧性,能更强一些,向百折不挠的曹操、司马懿学习,一次计策输掉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丧失信心。
  郭嘉和戏志才这次呕血病倒,倒是印证了一句话: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白晓文只能让医官好好调理郭嘉、戏志才的身体,并对二人言明,等到他们病愈之后,任由自去。
  至于另一个人才,就是贾诩了。
  贾诩的谋略水准,在三国演义之中也是第一流的。而且这货求生欲极强,颇有些“你们死你们的,我自己活着就好”的感觉,如果能抓住,白晓文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让贾诩辅佐自己。
  然而……贾诩早就跑了!
  白晓文调查之后才知道,贾诩是和郭嘉二人,一起跟随曹操北征的。但是,决战当夜,夏侯惇被白晓文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调走之后,贾诩就默不作声地跑了。
  最后南大营被烧,郭嘉、戏志才都被逮住,但就是没有抓到贾诩。
  白晓文也没办法,他也不能通缉贾诩。否则逼急了,让这家伙跑到其他阵营,也是一桩麻烦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的另一个谋士刘晔,也失踪了。
  他失踪的时间,很耐人寻味,恰好是和神庭觉醒者首脑——理查德逃离三国位面的时间相同。
  白晓文也搞不清楚,这个刘晔到底是巧合失踪,还是说,就是神庭训练营其中一名觉醒者切入假扮的。
  至于其他曹军谋士,比如程昱等等,和董昭差不多,并没有辅佐主公的特殊技能。
  白晓文在许都,见过了河南各州郡的主政长官,让他们依旧归于原职,其中优异者如钟繇等,便加以封赏拔擢,迅速稳定了河南人心。
  至此,第一阶段主线任务已经用时13天。
  白晓文随后召集文武,再次举行高级军议,使用制定国策的权限,打算为袁氏阵营寻找下一个大一统任务目标。
  这一次,田丰、荀彧等众多谋士,都态度一致,要剿灭盗匪、整顿内政,消化胜利果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3/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