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校对)第6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3/613

  “请问建宁翻车是什么时期所出现的?”
  “一:延康时期,二:熹平时期,三:建宁时期,四:天纪时期。”
  “请问熹平仁政策施行与什么时期?”
  “请问延康印刷术出现与什么时期?”
  陈寿飞快的做着试卷,当然,最开始的还是很简单,随后就会逐渐的变难,不过,这对于陈寿而言,都不是什么难事,他很快便做完了,下方的同窗们抓耳挠腮,显得格外吃力,终于,祭酒收走了试卷之后,众人再一次围住了陈寿,刘成文一脸的痛苦,他说道:“这次的题也太难了,该不会是祭酒把考核的题给拿出来了罢?”
  陈寿呵呵一笑,“这倒不是,不过后面的题的确是有些难度,甚至还涉及到了百家……成文,你是被什么给难住了?”
  刘成文咬着牙,恼怒的问道:“你说这建宁翻车是出现在什么时期的?”
  陈寿看了成文许久,方才看向了成武,刘成武捂着脸,显得有些羞愧,急忙将兄长拉走了,“你就别说话了,阿父的颜面都让你给丢完了,建宁翻车那不就是建宁时的么?你这些年到底学了个啥牙!”,成武拉着成文便走出了学室。
  而这次的考核,的确是由刘懿来负责的,考核的学子们太过于庞大,以至庙堂需要将郊外的考核之地进行再一次的扩增,不过,即使这样,也有些人满为患,何况,这些场所,三年才能用得上一次,这就让人有些苦恼了,好在诸葛亮对此也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他提出,将考核分成三次。
  初次便在学子们自己的县城里进行考核,通过这次考核的人方才去郡里,进行第二次的考核,最后再到雒县内,进行最后一次的考核,如此一来,不至于在考核的时候,让官吏们如此的忙碌,兴师动众,何况大汉的疆域太大,有的学子们来一次雒县,再返回自己的家庭,就需要一两年的时日!
  他的这番上奏,众人都应允了,唯独刘巴不肯答应。
  刘巴的想法也很简单,每次的考核,给雒县带来了很大的收入,这些学子们在这里住宿,在雒县内消费,使得司隶地区更加的兴盛,刘巴与诸葛亮争执不下,无奈进行群臣表决,庞统与刘懿都认为,来往的学子们数量庞大,很多的学子因没有钱财而无法来庙堂参与考核,这实在是不应当。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给大汉招收更多的人才,而不是为了钱财,故而,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参与考核,也是一件不错的决定,在最后的表决下,刘巴还是败了,不过,他也不气馁,因为他发现了新的道路。
  他让印刷府印刷出了往年的试卷,乃至是那些优秀的回答,随后印刷出了很多的书籍,大多都是如何参与考核的辅导用书,从最高的考核,到太学的入学考核,对应不同的年纪,都印刷出了不同的书籍,随后,这些书籍开始在各地贩卖,想要通过考核,走向人生巅峰么?那就来买辅导书罢!
  有四科全冠曹冲代言,乃是诸学子们奔赴考场的不二利器!!
  事实证明,这些有能力,有钱财来参与考核的学子们,都是不会吝啬于去买上几部书籍的,在他们的努力下,刘巴硬生生的又为大汉国库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财路,甚至于,他看到了印刷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刘巴上奏,希望能在各地促进更多的印刷机构,由文化府进行审核之后,让大汉涌现出更多的书籍来,书肆的大规模修建,就在此时,不能再拖延了!
  他的上奏很快通过,印刷府又设立了六家印刷机构,位于大汉各地,进行书籍的印刷,也允许民间大商贾成立印刷机构,不过要得到印刷府的允许,并且图书要经过文化府的审核。
  考核的学子们坐在校场内,看着面前的试卷,有人喜,有人悲,总之,这些年庙堂考核的试卷是在不断提升的,新伤人的文化府仆射袁耀也是在学子们之中巡视着,他对自己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在考核这方面,完全没有任何的天赋,想当年,他在诸葛令公的督促下,疯狂的做着进入太学的试题。
  做了近十年,方才达到了能全部作对的程度,太学进学试卷都是如此,更别提这太学的考核了。
  袁耀如此想着,故而,对于这些能参与太学考核的学子们,心里也是有些羡慕的,走在他们的身边,袁耀心里忽也有些好奇,低下头来,看着那些试卷。
  试卷的最上头,用小字写着:“闻人公亲赠。”
  袁耀鼓起了勇气,又看了看试卷。
  那一瞬间,袁耀陷入了沉思。
第0974章
不可久留
  “师君!!!你骗我!!”
  袁耀委屈的叫道,诸葛亮坐在书房内,头也不抬,问道:“考核的进程如何?”
  “进程很好,可是师君你居然骗我,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学入学的试卷,我今天看了!你给我做的试卷,竟比考核卷还要难,师君啊,那时我才十岁出头啊,师君为何要如此对我啊,想想那些时候,我因做不出试卷,那股绝望,原来我从十一岁开始就在做太学的考核卷了!!”
  袁耀险些哭了出来,这些年里,他常常会感到自卑,每次听到同僚笑着说太学的快乐时日,他都感到很是自卑,这些都是通过了入学卷的狠人啊,他不敢开口,生怕会漏泄,可是到今日,他才发现,自己原来一直都是被欺骗,他不是不学无术的废物,想到这些年的折磨,袁耀真的是欲哭无泪。
  “那也是为了你好,若是没有那些试卷,你能在这个年龄进入庙堂,成为两千石的仆射么?”,诸葛亮不悦的反问道。
  袁耀又说不出话来,诸葛亮说的倒也不错,当年师君让他做的那些试卷,从农桑,到商贸,到律法,数科,包括了所有,这让他受用无穷,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塞外,他所学过的那些知识,都是在帮着他,使得他的政绩愈发的出众,让众人都有些不敢相信,在塞外,他将夏郡治理到不逊与北方诸郡的地步,这就足够吓人了。
  不过,也正因为他的政绩太过于吓人,反而让大多人都不信任,觉得他这些事都不大真实,很可能是诸葛亮在暗中帮着他,袁耀也不在乎这些质问,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抱负,不辜负师君,不让阿父失望,这就足够了,至于名和利,他是不在乎的,身为袁家嫡长孙,他就是什么都不做,也能拥有这些。
  这些年里,袁席一直都想将袁家家主之位还给袁耀,可是袁耀并没有应允。
  当初袁绍出事之后,家族内就剩下袁尚与袁席,可袁尚因为他自己的职务,这些年里也不敢去插手家族的事情,最后,所有的事情都落在了袁席的身份,袁席是真的苦,做着一切事,却都没有家主的名分,袁耀怎么也不能昧着良心跟着他要这家主之位,哪怕再名正言顺,那也不行。
  袁耀又跟诸葛亮抱怨了许久,诸葛亮却只是忙着自己手中的事情,根本就不理会他,等到袁耀抱怨完了,诸葛亮方才开口说道:“你去一趟皇宫,陛下说想要见一见你……记住,千万不要惹怒天子,不要乱说话,知道了么?”,此时,他方才抬起头来,盯着袁耀,认真的说道。
  袁耀笑了笑,“师君,我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去惹怒天子呢?放心罢,只是,陛下怎么忽然就想要见我了?我来庙堂这么久,陛下也不曾召见,我还以为他不愿意见我呢!”
  “陛下这些时日……很忙,没有什么机会见你,如今抽出空来,陛下性子直率……算了,你去便是了。”诸葛亮挥了挥手,这让袁耀更加的好奇,早在没有来雒县之前,他就听到了很多关于天子的传闻,有人说天子勇猛,能撕虎豹,也有人说天子仁慈,行仁政,有人说天子暴躁,不类其父,当然,说这句话的同僚,从那之后袁耀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了。
  当袁耀赶到了皇宫的时候,黄门非常客气的将他带到了泰殿。
  走进了泰殿,袁耀就仿佛看到了一堵墙,仔细一看,原来这是天子,天子长得很是魁梧,人高马大,坐在那里,不大像是个皇帝,反而像个军旅内的主将,他看到袁耀走进来,也是认真的打量着他,袁耀急忙附身拜见,刘衢将他扶了起来,指着他,对一旁的年轻人说道:“伯约,你看,他就是诸葛令公的弟子!”
  袁耀这才发现天子身边还站着一个人,那人长得也不算瘦弱,只是站在天子的身边,就失去了吸引力,袁耀也认识此人,此人唤作姜维,他们是在侍中台内认识的,并且,这人与诸葛令公的关系也还不错,常常去找师君,袁耀与他也就有些熟悉了,姜维此刻也有些愕然,朝着袁耀笑了笑。
  刘衢大叫道:“你可不知道啊,伯约对你可是羡慕得很啊,他做梦都想当诸葛令公的弟子呢!”
  “唉,陛下就别提了,臣今日方才知道了一件事,让臣实在是后悔成为师君的弟子啊……”,袁耀长叹了一声,随即将这些年里的事情告知了天子,刘衢听闻,顿时哈哈大笑,这笑声,直接就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作为年轻人,他们三人其实还是很聊得来的,也不聊什么政务了,就是聊着各自身边的趣闻。
  刘衢对袁耀也就愈发的亲近了。
  “朕若是早知道你是个如此有趣的人,朕就早些见你了,这些日子里,朕一直忙着鸽子的事情……”
  “鸽子?”
  “对啊,胡人送上来的鸽子。”刘衢点着头说道。
  袁耀一愣,好家伙,师君说的天子要紧事原来就是玩鸽子,自己一个堂堂仆射,竟然还没有一只鸽子重要??
  刘衢解释道:“你可别小看这鸽子,这鸽子能够送信,你知道罢,大汉的疆域越来越大,驿站不断的修建,也没有啥用,但是这鸽子不一样啊,鸽子能够更快的传递书信啊,如今还在培养,等把这些鸽子培养出来之后,庙堂就能更好的控制地方,哈哈哈,这对于大汉而言,乃是一件大事。”
  袁耀恍然大悟,若是如此的话,那这鸽子还真的是比自己要重要的多。
  他们又聊了许久,聊的愈发的开心,刘衢忽然问道:“袁君啊,你从地方上来的,你如实的告诉朕,这天下百姓是如何看待朕的呢?”,听到刘衢的询问,袁耀思索了许久,方才说道:“百姓们都认为陛下乃是仁义之天子,不逊与诸位先帝,对陛下是格外的尊崇……”
  “哦?真的是如此么?”,刘衢有些不信,他觉得袁耀可能是在故意奉承自己。
  袁耀苦笑着说道:“臣就知道,如此言语定会被陛下误会,可是,陛下啊,民间真是如此,百姓也不知什么侍中台,在天纪年的所有政策,百姓都认为乃是陛下所下达的,天纪年的诸多政令都是很不错的,故而陛下在民间的声望非常的高,另外,陛下常常微服私访,惩治恶徒……”
  “而民间出现了大量的说书,乃至书籍,里面都是以陛下勇斗恶霸,拯救百姓为内容的,这就让陛下的声望直追孝德皇帝……”
  袁耀解释了许多,刘衢方才开心的点起头来,认真的抓住了袁耀的手,跟他说道:“君负责天下之文教,故然在审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有人在书里抹黑朕啊……”,袁耀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臣明白,陛下放心罢,文化府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审核民间之娱乐,正确教化……”
  “嗯,这就好,这就好啊。”刘衢咧嘴笑了起来。
  “天下的百姓能够正确的看待朕,朕非常的开心啊,对了,袁君,你呢,你觉得朕如何啊?”,刘衢又问道。
  袁耀皱着眉头,一字一句的说道:“臣不知也,臣觉得陛下平易近人,能善待百姓,心怀仁义,只是……臣每次与诸多大臣们坐在厚德殿议事德时候,就仿佛看到了孝德皇帝在望着我们,无奈的叹息……臣觉得,就算陛下要施行侍中台之制,也不该在厚德殿内办公,厚德殿所具有的意义,是不同的。”
  袁耀这么一开口,刘衢脸上的笑容便凝固了,他低着头,握紧了拳头,姜维朝着袁耀那边又走了几步,若是天子要暴打这厮,自己定要早些将这厮给拉走,不然就他这个身板,怕是受不了天子几拳的,他正如此想着呢,刘衢却放开了拳头,抬起头来,再次打量着面前的袁耀。
  “你很好,你的提议也很好……你是唯一一个敢如此跟朕言语的,朕很敬佩你……来人啊!!赏袁君百金!以后,他来面见朕的时候,不许阻拦!”
  “谨喏!”
  袁耀愣了片刻,方才朝着天子大拜,真心诚意的说道:“多谢陛下!”
  他们又聊了许久,直到中书令刘懿到来,袁耀与姜维方才告别了天子,离开了此处,刘衢急忙让叔父坐了下来,并让黄门上茶,刘懿看起来好像很不安,他皱着眉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吃着茶,吃了数次,刘衢疑惑的问道:“叔父?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刘懿长叹了一声,方才开口说道:“有一件事,我本不该说的,可我不能不说了。”
  “叔父请言。”
  “去疾的事情……这些日子里,去疾四处在太学内,门子学内结交诸多的士子,多次帮助穷苦之人,得了不少的声望,你这个胞弟,最好还是给与封地,让他离开罢。”刘懿说着,作为皇室长辈,他本是不该说这些的,可是其余大臣怎么说天子也不听,王朗原先提及,刘衢也不在意,刘懿无奈,只能亲自来说。
  “哎,叔父,这有什么啊?多认识些朋友,没什么坏处嘛……不去封地又如何?叔父不也是没有去么?”
  “你是想让他担任中书令??”,刘懿也并不笨,顿时醒悟,“可去疾……他跟我不一样啊,他是你的胞弟,一母同胞啊,何况,我看他年纪不大,可心机甚是深沉,就怕他会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我并不是挑唆你们的关系,我只是希望他能早些去自己的封地……”
  可无论怎么劝,刘衢也都当作没有听到,笑着打哈哈,最后,刘懿成功的被气走了。
  叔父离开之后,刘衢方才打了个哈欠。
  有异心又如何?他也是孝德皇帝的嫡出,也是孝康皇帝一脉……
第0975章
酷似其父
  刘衢将群臣都从厚德殿里赶了出去,在皇宫西南角的城墙外,为群臣修建了另外一个议室厅,首先是避免了繁琐,群臣为了议个事,要按着拜见天子的礼仪进入厚德殿,每一次都要如此,对群臣而言也是一种折磨,另外就是厚德殿的意义太大,或许年轻人体会不到,可是如诸葛亮这些老臣,坐在厚德殿里,总是会觉得有些不安。
  故而对于天子的这个命令,众人也没有什么意见,天子将新建之殿,取名为议事殿,这是何等简单粗暴的名字,不过,这是天子所取的,群臣也只能笑着称赞,天子取名就是朴实无华,多好的名字啊。
  将这些家伙弄出了皇宫之后,刘衢就更少会接触到这些政务了,大多事情,都是由侍中台大臣们一同来完成,也只有涉及到军旅的时候,刘衢才会亲自去指点一番,天子好武,他这样的举动,也是在众人的预料之中,刘衢也不贪恋什么权势,乐意将治国的大部分权力都下方到侍中台内。
  侍中台内聚集了大汉最为优秀的能臣,在共同商议之后,的确是拿出了很多优秀的政令,很多的政令,都是需要两个或者以上的府邸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而在侍中台之内,这两者协商的结果,自然是要比一个人苦苦思索要好得多,就比如这次郑益所提出的礼教策,便是需要郑益,仲长统,刘巴,曹植,袁耀,顾雍等数位仆射一同来完成。
  这当然要比郑益一个人来构思要好得多。
  至于刘衢,他就是开心的多了,整日都是在玩乐,不过,有些时候,也不能说这种玩乐是无用功,刘衢喜欢听笑话,他也喜欢诗赋,也会常常带着皇后去欣赏民间的那些歌舞,乃至是会去书肆买些荒诞不经的话本传记书来看,他的这些爱好,却是在无意间促进了这些文化的发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3/6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