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校对)第5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7/613

  王朗格外的焦急,咬着牙,猛地朝着小溪冲了过去,猛地一个飞跃,直接扑进了河里,朝着那小家伙便游了过去,看到王公跳河,那车夫吓得脸都白了,他疯狂的大叫着,又跑去河边,他清楚的看到王公抓起了那个孩子,正在吃力的朝着岸边游着,奈何这老头年龄实在太大,始终都划不动,很快便是气喘吁吁的,整个身子都开始摇晃,时不时的便被水淹过头顶。
  “来人啊!!”
  “来人啊!!!有人掉水了!!救救他们罢!!有没有会水的?!!”
  “求你们了!!有孩子落水了!救救他们罢!”
  车夫疯狂的大吼着,远处也是有几个马车,面对车夫的大吼,却始终没有一个人愿意下马车,车夫绝望的看着马车一个又一个的迅速行驶而过,却没有一个愿意靠近,也没有一个愿意停留下来,询问事况。
  “国丈王公落水啦!!官学仆射两千石王公落水了!!!”,车夫忽然想到了什么,急忙改口叫道,就是在这一刻,不知从何处,猛地涌现出了一股人来,人们焦急的朝着河边冲了过去,也出现了一些更卒,他们维持着秩序,也是训练有素的朝着河边跑了过去,越来越多的人跑了过来,人们担忧的大叫着,不断的朝着河内跳了下去,也有人在河边不断的跑着,甚至要拉着手下河,将落水者救上来。
  河流实在是有些急,王公不断的在河水里翻滚着,被冲着不断的飘去,渐渐的,他也不冒头了,车夫嚎啕大哭,跟在岸边不断的狂奔,他猛地要跳进河里,却被周围的众人拦住。
  终于,在两里之外的一处浅滩上,更卒们捞起了王公与那个孩子。
  孩子浑身都痛苦的舒展开来,早已没有了呼吸。
  而王公一只手死死的抓着孩子的衣襟,一只手诡异的扭曲着,同样的……他也没有了呼吸,浑身湿淋淋的,双眼圆瞪,微微的张开了嘴,灰白的发须杂乱的缠绕在了一起,在如此巨大的痛苦下,抓着孩子的那只手,却始终都没有松开。
  天纪二年末,东海郡郯县,井出黄龙。
  官学仆射王朗逝。
第0962章
以礼教之
  王朗的逝世,来的格外突然,甚至连车夫都没能反应过来,仅仅是在片刻的时日内,这位国中贤才便如此离去了,甚至,他也没能将那个孩子救起来,最先得到这个消息的便是雒阳令,当雒阳令将这个消息传到了皇宫的时候,皇宫内顿时格外的慌乱,皇后晕厥了过去,天子则是急得哇哇大叫。
  外戚的身份,使得王朗之逝迅速传开,众人大惊,纵然是王朗平日里最为痛恨的庞统,仲长统等人,也是格外的痛心,这个老头虽倔强一些,可他是个好老头,他对于官学的贡献,几乎是没有人可以媲美的,尤其是他最近想要整合诸学府,想推广官学的行为,让很多的士子们都将他成为王夫子。
  奈何,王朗死了,死的很是卑微,那只是一条小溪,死的那么突然,据说他刚刚从皇宫里走出,准备赶往河北,可惜,他到最后也没有去完成自己的目标,王朗的死讯传开,前来吊丧的人无数,其中有很多的祭酒,更多的还是学子,无论是太学,门子学等这些高等学府,甚至还有很多小官学,匠堂,医学,兵学的学子们前来。
  整个雒阳变得更白了,天空中渐渐落下了小雪,与这些白色的人群们辉映,或许就连王朗自己都没有想过,他的葬礼所来的人,竟是要比荀彧,刘备等这些三公三令的葬礼来人还要多,各种各样的学子们,跪在王府门外,恸哭涕泣,这些都是王朗所救济扶持的家境贫苦的学子们。
  还有一些,因学业出众而受过王公恩惠的人,甚至还有一些年轻的官吏,这些官吏们都是在王朗的支持下完成学业,并且通过考核的,赶往雒阳的人越来越多了,而平日里那些关于王朗的各种谣言,此时仿佛都消失的一干二净,再也没有人骂他伪君子,也没有人再敢说他不尊圣道,也没有人想起他那古怪倔强的性格。
  所有的赞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什么万民之师,什么儒学大家,就好像大汉的每一个名士都曾与他结交,言语里表露出对这位故友的惋惜,平日里什么都不在乎的王肃,此刻变得愈发的沉默,无论是天子的问候,还是群臣的寒暄,他都是一言不发,只是呆滞的看着脚下,脸上满是泪痕。
  众人看到他这副模样,也实在不好说些什么,他也的确没有让王朗王公失望,在王公逝世之后,他连王公的葬礼后事都没能办好办成,王公的后事都是由诸葛令公来帮着操办的,诸葛亮赶到王府的时候,就已经明白,王肃不是个能做事的人,面对茫然的网府众人,他竟是一言不发,他若是不帮着操办,只怕王公此刻还不能入土呢!
  诸葛亮看着他,摇了摇头,再想到自己家里那不成器,他再次无奈的摇着头,等自己葬礼,那小子不会在葬礼上睡着了罢?
  送走了众人,或者是说,看着众人离开之后,王肃这才独自回到了书房内,把门一锁,便是谁都不见,王府顿时乱成了一锅,没有家主,好在管事是跟随王朗多年的老人,在这关键时刻,还是靠着他来勉强安抚着家。
  “如何?他还是没有出来??”,郑益站在门前,有些无奈的问道,管事老者摇着头,擦着脸上的泪水,说道:“家主就这么一位嫡出啊,若是少家主挺不过去,我这把老骨头,何颜面对老家主啊!”,听着老者那悲切的言语,郑益皱起了眉头,直接朝着书房就走了过去。
  “子平!开门!故人前来拜访!”,郑益大声说道,可是书房却还是紧闭着,并没有任何的动静,郑益深知这位好友的性子,他愤怒的叫道:“你若再不出来,之前借你的《闻人亲书》,我就烧了去!”
  “莫要烧书!”,只听的一声惊呼,王肃急忙走出了书房,此刻的他,双眼无神,衣冠不整,很是颓废,他刚刚走出了书房,便感觉到了一股晕眩,顿时倒了下去,郑益帮着将他搬到了床榻上,又帮着叫来了医师,一番医治,喂了些吃食,到傍晚的时候,王肃总算是睁开了双眼。
  郑益就站在一旁,看着床榻上这个故友,他是真的无奈了,从前便听阿父说读书莫要读傻了,郑益还一直不知所谓读书读傻是什么意思,在他看来,读书越多,为人就越是聪慧,怎么会越愚笨呢?今日,他总算是明白了阿父的想法,像王肃这般,天底下大抵是没有比他读书更多的人了,可是他连一个府邸都撑不起来。
  郑益思索了许久,方才开口说道:“子平啊,我有一事,想要你来帮忙。”
  王肃却也不看他,只是茫然的上方,郑益这才继续说道:“王公的事,更加证明了我的想法,大汉这些年里啊,日子虽是富裕,可惜这人的心啊,却是越来越贫穷啊,孝子烈女,忠义之人,如今再也找不到了,王公落水,前往救他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我听闻,还是在车夫说出了有重赏,说出了王公的身份之后,方才有人前来……”
  “这样下去,大汉再强盛还有什么用呢?大汉的根都烂了,长出来的也不过是枯枝罢了……”,郑益说着,又不屑的说道:“如今的百官啊,总是觉得礼府无用,厌恶我的人也不少,总是觉得我乃一介腐儒,想着礼仪法度,不知变通,他们却是不知,就是这些礼仪,才是我大汉之根啊,礼仪不是无用的……礼府也不是。”
  “以法制民,以礼教民……我要想办法,改变如今的情况,你可愿助我一臂之力?”,郑益问道。
  面对郑益的询问,王肃一言不发,保持沉默。
  郑益静静的等待了许久,看着王肃一直不回答,心也渐渐凉了,他摇着头,“看着阁下的模样,我以后是不敢再继续读书了……”,他说着,转身便朝着门外走去,刚刚转身,王肃便是挣扎着坐了起来,双眼赤红,“你别走!”
  “王君,还有什么事么?”,郑益停下脚步,不耐烦的问道。
  “我帮你!”
  很快,郑益便扶着王肃,再一次走向了书房,那管事老头再一次慌了,不过看到此刻的王肃竟是与郑益说着话,不再是一言不发的样子,这才送了一口气,两人进了书房,奴仆们又拿来了软垫,以及茶水,郑益吃着茶,方才说道:“想要完成礼教,必须要通过多种办法……最为管用的,就是通过法制来确定礼教。”
  “当初法与礼相争,是礼输了一筹,不过,这次我们一定要说服诸葛令公,让他应允,子平或许知道,在秦时的法度罢?”
  “我知道,秦时,不见义勇为者重罚,秦虽残暴,可是这一点却是很值得借鉴。”
  “没错,我们可以上奏诸葛令公,定下这方面的罪行,当然,也不能定的太重,要适当一些……另外,这还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一代代的教化,在王公的推广之下,如今的官学,已经是非常的庞大了,若是可以,官学内或许还可以加一个学科,唤作德教。”
  “而这门课,就需要你这个读书万卷的大贤来帮忙了……最好能对如今的启蒙书籍也做出一定的改变……强调善,仁,义,孝,诚……若是能写出几个书籍,专门用以不同年纪,不同学府学子们的德育教化,那就更好了。”
  “如此做,能有用么?”
  “定然有用,一代代的幼童都接受这些课程,将来的大汉,定然不会是愈发的无情……身为礼府之仆射,我这一生,以此为抱负!”,郑益坚毅的说道。
  王肃点了点头,从一旁拿起了笔墨,展开了纸,即刻就开始动笔,站在一旁的郑益,整个人都蒙了,看着王肃下笔如有神,各种典故信手捏来,甚至有些典故自己都看不懂,郑益心里是初次感受到了自己与王肃的差异,果然,找他是没错的,王肃写的却是一些故事。
  这些故事里,有仁义,有道德,而且各个都写的很是精彩,看的郑益都有些入迷,王肃都几乎不带停顿的,一篇篇的写了下来,郑益拍着手大叫道:“对了,我们还可以大力的印刷这些故事,若是这些故事能够流传在各地,能够成为百姓最爱读的,定然也能起到作用!!”
  “还有歌舞!!诗赋!!”
  “他们能做艳曲骚诗,我……不对,你自然也能写出一些内容精良的诗赋,劝人向善的曲!!”,若不是王肃的父亲刚刚逝世,只怕郑益都会忍不住的大笑起来,他脑海里忽然就有了办法,有了改变现状的办法,不管有没有用,他都要去试一试,试了或许会失败,可不试,定然不会成功。
  郑益脑海里还有无数个想法,而当他构想着这些,正要与王肃言语的时候,却看到王肃写的满满当当的那一沓纸张,已然是堆积了起来,而王肃还在奋笔疾书,头都不抬。
  捡到宝了……
第0963章
以文教化
  天纪三年,礼府仆射上奏侍中台,议礼教之事,郑益的这一次上奏,顿时就引起了侍中台的轰动,郑益大概是初次将这件事放在明面来商谈的大臣,而他也不只是给与了一个空洞的建议,他还将王肃所编写的那些启蒙书籍也一并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在看完这些资料之后,大吃一惊,群臣聚集在厚德殿内,同时,郑益也被他叫到了侍中台会议上。
  郑益一直都是有资格进入侍中台的,只是,因为天子不大喜欢这个人,庞统也就没有将他带到侍中台内,郑益在被黄门带到了此处的时候,也是有些困惑,他先前也来到过厚德殿,却不曾看过这样的场景,群臣并列而坐,而他们的身后,有黄门正在记录他们的言语内容。
  黄门这个,是当年王符王公的手笔,王公当初为了限制百官议论朝政,故而设立有三个以上大臣论事,就必须要有黄门在一旁记录入册的规定,就是因为这个规定,王公也是被人恨死了,对于庙堂群贤而言,这就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是对他们的不敬,不过,王公不吃那一套,强行定下。
  在如今,王公定下的这套监察制度,发挥了大作用,侍中台每一次的论事,都有黄门记录在案,并且将记录内容给与天子观看,郑益打量着这些,缓缓坐在了最末席的位置上,众人与他微笑着见礼,除却侍中台大臣的身份,在官职上,这些人与他还是一样的,全然都是些仆射。
  就连升迁不久的鲁仆射,也是坐在这里,众人到齐之后,庞统便开口说道:“诸君也看到了,今日,我们将郑君请了过来,先前诸君所看到的奏表,便是郑君所奏……我们今日主要就是要将这件事商谈清楚……”
  “诸君有什么要询问的,现在可以问。”
  最先便是刘懿看向了郑益,询问道:“郑君啊,你送来的那些书籍,都是你的作品么?写的很好,我觉得,完全可以在官学内流通……不过,你拿来了足足十几本书,总不能将他们全部都放在官学啊,你可是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听到刘懿的询问,众人也是热切的看向了郑益。
  郑益摇了摇头,说道:“刘令公,那些并非是我所写的,都是王公之子,王肃王君所书写。”
  “王肃???”
  听到是王肃所写,众人都有些惊讶,他们也听闻过王肃的大名,不过都是些恶名,不是说这个人好读书,却无什么才能么?
  “的确是王君所写,另外,这些书籍,我也绝对没有想过要放在官学里。”郑益认真的说道:“我的想法,是扩大印刷府,或者干脆设立一个书府,来专门负责天下书籍的流通,私人所写的书,必须要通过书府的审核,才能发行,我看如今的诸多书籍,有不少是会带坏年轻人的……”
  “当然,这不是侧重点,主要就是能通过庙堂的力量,来对书籍的推广起到作用,最好能让更多的人都能读的到书籍,并且是如我提交的那般,优秀的书籍……若是此事可以交予我礼府,我也定然不会让陛下失望。”
  郑益认真的说着,一旁的满宠却是点着头,说道:“的确是该设立类似的机构,我最近收缴了不少的书籍,篡改历史,抹黑先贤,甚至有人写了部王公传,说王公乃是母与人私通后生……”,满宠看起来非常的愤怒,这个古板的大臣,皱着眉头,严厉的说道:“对于这些人,理当重罚!”
  郑益点了点头,说道:“应当是如此,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诸君,在先前,我也是痛恨这些书籍,诗赋,乐曲,可是当我认真的前往观察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如今的盛世,与古不同,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百姓们有衣有食,这一点,三代天子已然为我们完成了,如今的百姓,更多的还是需要心灵上的衣食……”
  “我认为,对于书籍,可以进行分类,对于一些传奇平话,我们没有必要管得过于严格,当然,向满君所说的,抹黑贤才,刻意对家国不利的,应该是不予通过,还要重罚!大汉的书籍,诸君应该都是知道的,兵法,儒家经典,乃至一些农书之类,像如今多有流通的传奇故事,是天纪年的一个独特产物……”
  “而这些书籍,和一些诗赋,我最初认为他们都没有价值……”,郑益顿了顿,才继续说道:“可是我后来才明白,其实,百姓看不懂什么经典,他们也不愿意读史,兵法更是不可能,反而是这些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书,在百姓那里更受欢迎……若是我们能对这些故事话本进行审核,多选出一些有营养的,宣传仁义道德的书籍来,百姓也爱看,对礼教自然也能起到帮助。”
  郑益越说越是激动,群臣最先也只是以为此人要捣鼓什么礼法,不曾在意,可是听着郑益迅速的说着自己心里的诸多想法,他们也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郑益所说的,是他们不曾想过的,众人还不曾被触动,坐在一旁的诸葛亮却是有些坐不住了,他眼里满是喜悦的光芒,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可也没有打断郑益。
  郑益继续说道:“我们不仅不能限制这些书籍,我们还要多鼓励天下人,多多进行这样的创作,若是能将这些书籍变成百姓们的精神衣食,这也是一件好事啊,另外,对于诗赋,乐曲也是如此,进行审核管理,不许私下里发布,多多选拔出优秀之作,庙堂还可以对这些人进行赏赐……对了,另外,我想到了一点……书肆。”
  所谓的书肆,也就是贩书之地,在孝武皇帝时便已经有了,不过,他是不属于庙堂所辖,一般都是民间自发的抄书再进行贩卖,质量不算太高,郑益笑着说道:“我们为何不设立庙堂的书肆,这与书坊不同,书坊内乃是些经典大义,而书肆,我们就出售一些传奇,故事,诗本,乐谱,话本之类……”
  “如此一来,既能起到推广的作用,也能让著书人得利,只要是能得利,著书者定越来越多……”
  “对于这些著书人,我们也要设立一个机构进行管辖……”
  通过郑益的言语,群臣明白,这压根就不是一个单独的礼仪教化,而是一次巨大的革新,需要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多,大抵是将所有的民间娱乐都涉及了进去,郑益想的很大,就如此,他大抵是说了两个多时辰,期间群臣休息了两次,当郑益说完的时候,众人沉默了下来。
  这只是对刘懿一个询问的回答啊,就耗费了两个时辰,那要商谈好此事,得需要多长的时日啊?
  不过,无论需要多少时日,庞统都不会轻易放众人离开了,他也对郑益所说的有了兴趣,不断的询问起来,问到诗赋,乐曲,到了最后,甚至是问起了游戏,众人有些困惑,游戏玩耍,这也能算是礼么?郑益却是热切的看着庞统,就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同道,他认真的说道:“游戏玩耍,也算是此类的一种……最好是能鼓励百姓们进行一些运动,如骑马,驭车,游泳等……”
  “由庙堂组织,对胜者进行赏赐!”
  此时,群臣已经有些听不懂了,唯独少数几个人,时不时的点着头,听的不亦说乎。
  “那官学呢?”,诸葛亮又问道。
  “官学,则是需要教材,就不能是这样的长篇故事了,必须要是严格的教材,对仁,义,孝等方面做出解释,让学子们明白这些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这才能算是教化!”,郑益认真的说道,“不只是在基础的官学,要在各个学府,不同的学府里,都要有规定的礼教才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7/6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