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校对)第5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613

  刘熙走出厚德殿,来到此处的时候,虎儿神色暴躁,地上躺着七八个黄门,虎儿愤怒的看着刘熙,委屈的说道:“阿父!!他们不让我进去!!!”
  “放肆!”,刘熙怒视,虎儿始终还是不敢与阿父辩解,无奈的低下了头,齐悦早已拿来了胡椅,刘熙便拉着虎儿,坐在了此处,刘熙淡然的吃着茶,虎儿握紧了双头,低着头,盯着地面,一言不发,“朕觉得罢,孩子的小名还是唤作石,比较好……贱名好养活啊。”
  刘熙忽然开口说道。
  虎儿一愣,有些喃喃的说道:“好,只要母子安康,唤作什么都可以……”
  “自然会安康……这是你第一个孩子,等到有第二个孩子,就不会如此了,当年啊……你出生的时候啊,朕也是跟你一模一样,什么也不顾,就是想冲进去看看你阿母……”,刘熙说着说着,忽然沉默了下来,虎儿这才看向了阿父,“后来呢?阿父你闯进去了么?”
  “朕闯进去了……险些害了你与你阿母,不过,在去疾出生的时候,朕就没有那么急躁了……你刚刚出生的时候啊,只有巴掌大小,没有想到,如今却也要为人父了。”
  父子聊了起来,聊着过去,聊着虎儿幼年时的诸事,虎儿认真的听着,时不时的笑了笑,不过,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他皱着眉头,“阿父,我不知道当父亲会如何,但是支撑一个家,的确是有些难,你不知道,无论我心里多难过,多害怕,我都得鼓起勇气,隐藏悲伤,去劝慰元姬……”
  刘熙没有言语。
  “阿父,这么久还没有出生,该不会是出了什么事罢?我……”,再次传来隐约的一声哀嚎,虎儿猛地就跳了起来,眼里满是担忧,刘熙看着远处,摇了摇头,“不会有事的,你且放心罢,已经很多年了,皇宫里没有出现皇子夭折的情况,你不必担心。”
  他们还在聊着呢,忽有宫女冲了出来,笑着叫道:“恭贺陛下,恭贺殿下,太子妃已生下一子!”,那一刻,虎儿咧起嘴来,那巨大的喜悦,甚至是暂时压过阿母逝世所带来的痛苦,他笑着便冲了过去,刘熙依旧是站在原地,脸上没有出现笑容。
  自从皇后离开之后,刘熙的脸上再也没有出现过笑容,经过太多的泪水洗刷,他的脸已经忘却了该如何去微笑,他所有的幸福快乐,都已经与皇后一起被埋葬在了地下。
  刘熙等待了许久,方才看到虎儿抱着一个小家伙冲了出来,虎儿欣喜若狂,抱着孩子,犹如抱着一个珍宝,“阿父!!我有孩子啦!!哈哈哈!!”,虎儿抱着小家伙,几步冲到了刘熙的面前,刘熙低头看去,小家伙双眼也不曾睁开,比他阿父刚出生的模样要娇小一些,此刻正在他阿父的怀里啼哭着,刘熙心里顿时流过了一道暖流。
  刘熙熟练的从虎儿手里接过了孩子,小家伙顿时就不哭了,刘熙这才不悦的说道:“好好学学如何抱孩子,还有,去看看你的发妻……别只顾着孩子……”,虎儿傻笑着,点了点头,这才火急火燎的冲进了宫内,只剩下刘熙,抱着自己刚出生的孙儿,默默的注视着。
  “吕姬啊……咱们有孙儿啦……”
  ……
  延康二十五年,五月,皇长孙出生,天子大赦天下,唯董宠乱党不赦。
  皇长孙的出生,总算是抹掉了一些延康二十五年的痛苦,尤其是在皇宫内,皇长孙刘石,成为了众人眼里的珍宝,无论是天子,或者刘衢,或者刘去疾,对于小家伙都是格外的宠爱,爱不释手,去疾第一眼看到了小家伙,便是哭了起来,他说,小家伙的眼眸像极了他大母。
  从那之后,去疾有空便去东宫找小家伙,一抱就是几个时辰,也不觉得劳累,随着去疾渐渐长大,他也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郎,他并没有兄长那般的身材,身体也不太好,在两年前,天子让他拜在了吏府仆射孙权的门下,又前往太学进学,他生性温和,又好经学,深得学子们所爱。
  奈何,他性子太过与温和,近乎于懦弱,动不动就是大哭,使得刘熙对他也有些不悦,他的这两个儿子,一个太过暴躁,一个却太过懦弱,唉,刘熙如今也不愿意再去想这些让他恼怒的事情了,偶尔去看一看自己的孙儿,其余时日就是在厚德殿内忙碌着。
  实行地方分治之后,厚德殿内的奏表多不胜数,每一日,他与庞统都要忙碌到很晚,好在庞统这个人处置政务非常的迅速,侍中台也不必进行太大的扩张,庞统昔日的提议,如今已经开始了施行,庙堂群臣商议之后,最后施行了开匠人禁令。
  庙堂不再限制匠人们的创造,不再限制匠人们的流动,不再限制匠人们变卖自己所铸造的工具,又大大降低了匠人们的赋税,同意匠人以所造的器械来代替自己的粮税,这一系列的改动,顿时推翻了压在匠人们身上的大山,天下匠人欢呼不已,纷纷拜谢天子,拜谢庞令公的大恩大德!
  当然,只是这样是不够的,诸葛亮又提议,由官府在各地设立教导各种手艺的匠堂,可以培养那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成为手艺人,诸葛亮的这项制度,是抄袭了秦制的,不过,与秦制不同的是,这些学会手艺的匠人日后不会是官匠,而是可以自由选择出路。
  各地纷纷开始设立匠堂,所担任祭酒的大匠,都是些有经验的匠人,不少人都是出身工府,是领着工府俸禄的,如此一来,包括太学,匠堂,兵学,医坊等四类学府出现,似乎给所有人都提供了一条道路,而这匠堂出现之后,便被王朗收入了官学体系之内。
  六月,王朗上奏天子,要求将太学等学府,匠堂,兵学,医坊等纳入官学之体系,正式构造大汉的全面教育机构,天子与厚德殿内,亲自接见了王朗,王朗虽上了年纪,可看起来还是精神奕奕的,反而是比他年轻了不少的刘熙,却是死气沉沉的样子。
  “陛下!”,王朗朝着天子,小老头的脸上满是激动与喜悦,刘熙有些困惑的看着他,这老头,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永远都是一副傲气凌然,蔑视天下的模样,开口便是训斥如今败坏的制度,训斥如今那些不尊先祖的年轻人,从未见过他如此喜悦的模样。
  “恭贺王公,四世同堂,享尽天伦之乐啊……”,刘熙说着,王朗是他的亲家,如今出生的小家伙,可是他的重孙啊,这个时代,能够见到自己重孙的人,并不多,刘熙也不过是刚刚见到了自己的长孙罢了,王朗一笑,露出那一口豁牙,他说道:“也恭贺陛下,有了皇长孙。”
  两人聊了片刻,聊着小家伙,聊着家里让自己不省心的孩子,却有了些知己之感,聊了许久,刘熙方才问起了他的奏表,他好奇的问道:“王公啊,朕实在不明白,官学原先只是负责太学的,这兵学是由兵府仆射来负责,赵云调任兵学祭酒之后,如今是以马超来担任兵学仆射的……”
  “至于那医坊,更是由太医令来负责,匠堂,朕也准备由工府来负责,不知王公为何想要将这些都纳入官学之内呢,他们又不是士子,朕听闻,王公此奏一出,是天下皆惊,无数士子名士,都是在痛斥王公,说王公将士与医,匠人,士卒放在一起,是老糊涂了……”
  “哼……我糊涂??”,王朗顿时大怒,不悦的说道:“自孝质,孝桓皇帝以来,外戚阉人交锋,庙堂混乱,士子不学,社稷有累卵之危,圣道值覆灭之际,我仁宗孝康皇帝,扩张太学,设立门子,宣扬圣道,教而无类,故而使得学风隆盛,此乃我仁宗之大德也!”
  “我毅宗孝宪皇帝,神文圣武,开设官学,启蒙天下幼童,以印刷之术,传学四海,使天下士子万万,处中国而教万邦,此乃孝宪皇帝盖世之功德,无人可比,纵然孔圣再世,纵也不如,应天和人,文风传万世,故而方有无数贤才齐出,大汉盛世更胜,此乃教化之功也!”
  “如今天下太平,而陛下设匠堂,兵学,医坊,却是让臣看到了更多,所谓之教,难道只限与孔?所谓之学,莫非只能是儒?匠人亦要进学手艺,士卒亦要进学战术,诸多行业,岂有不学之理?官学府,也不应只是士子,儒学之府,应当包含万物,这才是有教无类啊!”
  “臣看清了有教无类的真谛,而那些蠢物看不明白,只能来谩骂老臣,不过,无碍了,老臣总是被骂,也已经习惯了,不过,陛下,若是陛下能将这些都交予臣的手中,臣定会按着官学的体系,全力让这些学府完整,臣甚至觉得,可以在其他领域也设立学府!”
  “臣首先要按着官学府在太子学这边设下的制度,在兵学,匠堂之内进行对考核制度,进阶进学制度的完善,老臣只需要三年,就能完成这些,随后,老臣便要再设立一个农学,专门的农学,臣甚至还想设立刑学,数学,将不同的领域分出来,设立不同的学府,进行详细的划分!!”
  王朗越说越是激动,瞪大双眼,口若悬河,完全不给刘熙开口的机会,刘熙只能是认真的听着王朗说完,王朗足足说了一个半时辰,刘熙让齐悦送来了茶水,王朗的喉咙都快冒烟了,刘熙看着面前的老头,沉思了许久,方才说道:“好,这三个府,朕就交给王公,不过,朕要看到成效,若是还可以,那王公接下来的谋划,朕也全部应允……”
  “多谢陛下!!”,王朗大笑。
第0936章
第三奸贼
  “好一个奸贼!!先前与兵学同列,看在那些人都是国中勇士,我们也没有多说什么,如今呢?却是让匠人,医师等都与我们同列,岂有此理啊??这是对我们的侮辱!!”,有学子大叫着,而在他的身边,则是聚集了数百人,这些人都是太学与门子学的学生。
  “对!!这也是对我儒学的侮辱,是对孔圣的侮辱!!”
  “王朗老贼!!国中巨贼!!他迂腐不堪,反对革新,不敬儒学,欺人太甚!!谁与我一同找他算账?!”,有学子大叫着,众人顿时迎合,含着为国除贼的口号,上千学子们拥挤的朝着王府赶去,一路上,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
  王朗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写成了一份奏表,交予厚德殿,而天子应允之后,这封奏表便流传了下来,王朗在奏表内的那些言语,彻底的激怒了天下士子,若是王朗只是说将这三个学府归入官学,或许还不会有这么大的轰动,最主要的就是,王朗将奏表里将自己的所有想法都透露了出来。
  这老头也是不怕事,什么所有的学问都是一样的,什么有教无类的真谛,还有他日后的想法,他全部都写出来,这篇奏表一出,众人议论纷纷,据说,当日庞统便亲自来到了王府,带着贵礼拜见王朗,当然,他没能见到王朗,王朗痛恨他,不愿意与他见面。
  而他只能将自己的那些礼物都捐赠到了王朗所设立的优学赏之中,王朗接受了他的礼物,不过,还是没有去见他,就是尚书令,在看到了奏表之后,都是赞叹王朗之功德,将他称为延康第一大贤,不过,王朗也不喜欢他,听闻他如此夸赞自己,王朗回称他为延康第三奸贼……第一是庞统,第二仲长统。
  听闻,仲长统有些不悦,还写书质问王朗,为何自己是第二?王朗看了他的书信,也没有回信,那一天,仲长统便如愿以偿的成为了王朗口中的第一奸贼,按着王朗的说法,庞统虽恶,好歹知道些廉耻,像仲长统这样不知廉耻,得了恶名还要嫌弃恶名小而来质问的人,才应该是第一奸贼啊。
  不过,在天下间,却是正好相反,没有人去怪罪庞统,没有人去触怒尚书令,所有人都在痛斥王朗,他的诸多罪行被找了出来,包括他对荀彧的谩骂,他认为荀彧改了官制,乃是大逆不道,包括他对曹操,王符,卢植邓人的批评,这就是个愚顽不化的老家伙,坏到了骨子里。
  如今竟还想着要让那些卑微的匠人,医师来与士子们同列,并称为学子,这哪里是士子们所能忍受的?加上王朗又有外戚的身份,在这些人的口中,他顿时就变成了跋扈将军,变成了叛贼董宠,总之,无数的谣言横飞,有的说他年轻的时候曾杀人入狱,有的说他最喜吃羊粪。
  一个天下知名的大儒,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臣,成为了似乎不杀就不足以平天下人之心的恶贼,对于这些谩骂,王朗并不畏惧,他也不曾低头,家里人想帮着他告知众人,他并没有对圣人不敬的想法,可王朗却拦着这些人,不让他们去,老夫行得正,何惧这些魑魅魍魉!
  终于,此事愈演愈烈,各地名士出来指责王朗,也有不少的官吏弹劾王朗,而最为激动的就是原先学府里的士子们,太学,门子学,以及各地学府的学子们,觉得自己忍受不了这样的辱骂,他们聚集了起来,便准备要冲击王府,对他进行质问。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了,发生过很多次,最为愤怒的,便是尚书令诸葛亮,众人也不知为何,诸葛亮对这些事情非常的生气,甚至上言,希望能明文禁止这样的事情,而此事还没有谈完,士子们已经聚集在了王朗的府邸门口,士子们在辱骂着,用着他们必生之所学。
  王朗大怒,几次都要冲出去与这些毛头小子们动手,却被自己的奴仆们拦住,这些奴仆们都担心王朗的安危,那些学子们好似疯了一样,若是再让王公有个好歹,那该怎么办呢?终于,学子们惹出的动静,最后还是引来了雒阳更卒。
  魏延率着人,赶到了府邸门口,看着面前的激动的学子们,魏延脸上也是有些无奈,这些人,他又不能打,可自己又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这王府可是太子的妻家,若是能为他们做些事,将来自己绝对是受益无穷的,这也是为何所有人都不敢来参与的时候,魏延却敢前来,他脑海里,只有向上爬的想法。
  而此刻,他还是有些为难,纠结了许久,他还是有了决定,魏延皱着眉头,扒开了面前的学子们,便走到了王府门口,站在门口处,手握着剑柄,冷冷看着面前的学子们,说道:“我是更卒府邸左丞魏延!!!尔等给我速速离去!!免得遭了罪!!”
  他这么一开口,却是激怒了这些学子们,学子们可不惧怕威胁啊,他们之中,不少都是公羊学的,威胁对于公羊是毫无用处的,愤怒的学子们大叫着:“你能将我们怎么样?有种便将我们都杀了!!”,听着他们的叫声,魏延眯起了双眼。
  若是自己现在动手,会成为天下人眼里的奸贼,会成为天子眼里的能臣,更会让太子感谢自己……魏延狞笑了起来,正要拔出长剑,忽然听闻一声怒吼:“都给我住手!!”,魏延大惊,连忙看去,远处却是走来了一个老者,老者愤怒的看着这些学子们。
  学子们纷纷低头,没有人敢直视他。
  魏延认了出来,此人正是太学的祭酒崔琰,乃是当今太子之师,魏延急忙笑着,走到了他的身边,说道:“崔公,这点小事,怎么就惊动了你呢?”,崔琰摇了摇头,“我治理学府不够严格,方才闹出了这样的事情,还望魏仆射不要怪罪……”
  “岂敢……岂敢……”,这是魏延初次与崔琰打交道,崔琰对自己如此恭敬,魏延心里不由得对他有了些亲近,故而,他低声说道:“崔公还是莫要再理会这里的事情了,若是此刻崔公出面,只怕崔公颜面尽失,日后也无法治理太学,还是让我来动手……”
  崔琰摇了摇头,他转身看着那些学子们,冷笑着说道:“好啊……你们做的好啊……你们都很有颜面啊,很尊贵啊,那些匠人,医师比不得你们啊……兵学的士卒们在外征战,流血牺牲,医坊出来的医师们在拯救你们的性命,你们穿的衣服,此刻对王公举起的剑,那都是匠人做出来的……你们呢??”
  “你们会做什么??只会在这里乱闹!!”
  “你!!刘赐!!当初是谁资助你,让你顺利来到太学的?!!”
  “还有你!!你!!你!!你们受尽王公之恩惠,如今却是忘恩负义!!来人啊!!将这几个人给我抓起来!!”,崔琰越看越是愤怒,一声令下,士卒们看向了魏延,魏延点了点头,顿时有士卒冲上去,将这些人都给按在了地面上。
  “哼!”,崔琰冷哼了一声,方才说道:“都给我滚回去!!用真材实料,为大汉做出贡献之后,再来表达你们的尊贵,如今的你们,对大汉毫无贡献,街头一个捡粪的,都比你们要更尊贵!!还不快滚!!”,崔琰大骂,太学生们面色赤红,却又不敢反驳。
  这位老大人乃是公羊大儒,若是开口反驳,就不是骂的问题了,何况,先前崔琰曾与众人辩论,名望高涨,早已成为天下宗师,没有学子敢违背,纵然是门子学的学生,也是如此,崔琰很快就将这些学子们全部骂了回去,魏延这才笑着走上前。
  “崔公真是了的啊……这些学子们,对崔公竟是如此的恭顺……”,崔琰看着面前的这位更府仆射,心里也是有些惊异,此人不错啊,看起来功利心有些强,可是做事利索,不怕恶名,方才,他可是听出了此人的杀意,若是自己不来,只怕此人真的会对太学生们下手了……
  不过,功利心强并不是缺点,这说明此人肯上进,而做事利索,也是能臣的条件之一,崔琰只是与此人聊了片刻,心里便对他很是喜欢,崔琰笑着说道:“魏君日后若是无事,可以来太学找我,老夫倒是可以帮魏君解决心中疑惑……”
  魏延大喜,险些就要跪拜,两人正聊着天,王府大门被打开了。
  王朗皱着眉头,走了出来,没有看魏延,却是对崔琰一拜,说道:“多谢崔公助我!!”,王朗也不是对所有人都不客气,对于崔琰,他就比较尊敬,无论是学术,还是品德,王朗都觉得崔琰是个不错的人,两人的关系也还是不错的。
  “不必客气,我这不是帮你,我啊,是在帮那些无知的学子们呢,他们太蠢了,完全不知道,若是我再晚来一些,他们就会全部死在这里……”,崔琰无奈的说着,魏延却是尴尬的笑了笑,方才说道:“我也不敢对他们下手的,这些人都尊贵着呢,若是我杀了他们,只怕明天就要待在绣衣大牢了……”
  崔琰看了他一眼,方才说道:“你当然不会杀死他们,只是,我担心我的一个弟子,他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若是他知道自己发妻的父亲耶耶都被人堵住,说不定就会带着骑兵,在这里来回冲上十个回合,保证一个不留,全部丧命……”
第0937章
王公书信
  王朗对于崔琰很是礼遇,对于魏延就是一般了,两人并没有太深的交情,何况在王朗看来,魏延此行前来乃是他的职责,身为更府之官吏,他是不得不来,这并不能算是对自己的帮助,反而是崔琰,他本来与这些事情没有什么牵连,学子又不只是太学的学子,可他还是能够挺身而出,前来解决此事,这才能算的是对自己的帮助。
  故而王朗并没有留下魏延,却是留下了崔琰,两人进了府,便在书房内聊了起来,王朗让人为崔琰上了茶,方才笑着问道:“崔公啊,我很想知道,阁下如何看待我的延康新奏表呢?你是同意,还是像那些蠢物一般反对?”,崔琰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从大体而言,你的上奏很不错,大汉百业之兴旺,都要取决与你的官学府了……”
  “不过……”,崔琰顿了顿,继续说道:“就怕你这样的行为,会导致文风的衰亡啊,若是天下人都学什么匠,医之类,再无人治经,那将会是最为可怕的事情……”,王朗冷笑着了起来,“我本以为,你身为太子之师,会有别样的远见,没有想到,你竟也是如此愚昧之人,学医为医师,学匠为大匠,而学经为官吏,你们百姓是渴望做官呢还是渴望做匠人呢?”
  “我料定,在日后,唯有那些通不过考核的人,才会选择其余的学府,我还在为此事发愁,你却在此胡言乱语,当真是我看错了人……”,王朗不屑的摇着头,与崔琰的些许亲近,顿时消逝,甚至看都不看崔琰一眼。
  崔琰大怒,看着面前的王朗,愤怒的说道:“你这厮,是你让我谈论自己的看法,如今又如此折辱我??好贼子!当真以我公羊好欺?!”,崔琰大叫着,便从腰间拔出了长剑,周围的那些奴仆们吓坏了,急忙上前拦着这两人,王朗却也不怕他手中之剑,两个即将入土的老头,竟是如年轻人一般,互相挑衅,若不是有人拦着,只怕早已打斗在一起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忽有人火急火燎的冲进了书房之内,“谁人在我岳丈府内闹事?!!”,太子愤怒的走进了书房,格外的恼怒,他原先是在东宫内陪着孩子的,忽然听闻自己的岳丈一家被学子们围困,心里大怒,拿了剑便冲出了皇宫,正要前来大杀特杀,却发现学子们早已跑了,而奴仆们慌张的告诉他,老家主跟别人打起来了!
  虎儿气急,便冲进了书房之内,瞪着眼,看了过去,而看清楚面前的人,虎儿脸上的怒火顿时消散,“师君??你怎么在这里啊??”,崔琰看向了弟子,这才缓缓收起了长剑,王朗作为长辈,故然也不愿意在自己的孙女婿面前丢了颜面,也是没有再继续挑衅,两人都是冷哼了一声,别过头去,崔琰愤怒的离开了此处,虎儿朝着王朗笑着一拜,这才急忙追了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6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