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校对)第5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0/613

  “后生,定不负令公之嘱托。”
  当诸葛亮走出了内室的时候,空中电闪雷鸣,就好似有一头巨龙,在空中不断的徘徊着,黑压压的乌云,随后便是倾盆大雨,雨点作响,与府内的哭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一位贤才的逝世而哭泣,诸葛亮就站在那雨水之中,仰望着天空。
  此时此刻,或许,荀令公已经被黄龙接到了天国?
  而诸葛亮更加担心的是,这个消息,该如何与天子诉说,诸葛亮知道,天子对荀令公是又喜又厌,喜他的能力,他的忠诚,厌恶他的直言,厌恶他的倔强,如实说,天子是将荀令公视作长辈的,作为自己的依赖,每一次,天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便是这位荀令公。
  唉……天子的身体也愈发的不好。
  诸葛亮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还是坚定的朝着皇宫赶去。
  “哈哈哈,你这农科不及的蠢物!!怎么让我等了如此之久?酒我备好了,陪我来一盏??”
  “好。”
第0910章
束缚太子
  当诸葛亮走进了厚德殿的时候,天子早已知道了荀彧的事情,在诸葛亮之前,齐悦便已经告知了此事,荀彧家中的那几个医师,都是宫中的太医令,天子派他们前往照顾荀彧,并且将他的事情即使告知自己,可在这一天,他们带来的却是荀彧的死讯。
  能够号令天下,无所不能的天子,却唯独做不了此事,他不能阻挡死亡,每当这个时候,刘熙方能感悟一些先人的内心想法,大概,昔日的始皇帝也是如此罢,看着自己逐渐的衰老,看着自己的心腹一一逝世,而对于帝国的未来,心里却是没有个底气。
  刘熙很明白虎儿的为人,虎儿性子淳朴,又过于莽撞,实在不是天子位的最好继承者,可是,刘熙就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刘衢,一个刘去疾,而去疾实在太年幼了,别说治理国家,就是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虎儿也就成为了刘熙唯一的选择。
  那么,到底要如何让这厮不要毁掉大汉的未来呢?
  其实这并不难,内有诸葛亮,刘巴,邓艾,法正,庞统,鲁肃,袁席,孙权,曹冲,曹植,仲长统等人杰,外有孙策,周瑜,吕蒙,姜维,陆议,曹彰等大将,再往后来说,还有袁耀可以接替诸葛亮的位置,只要这些人还在,大汉就不会被虎儿所毁掉。
  虎儿身体强壮,能敌一虎,他大概是能长寿的,就如他的外祖父那般,故而,刘熙就要给他安排一个很大很大的牢笼,这个牢笼是用无数大汉的精英来编制而成的,用于捆绑当今之太子,日后的天子,说起来,刘熙心里还真的是苦涩。
  他一生都在试图打破自己周围的所有牢笼,没有想到,到了人生的最后道路的时候,却是反而要为下一代来编牢笼,但凡虎儿能让他省心一些,或许他都不会如此去做,在去疾出生之后,他更是多次试探虎儿,当初将他送到了南军,让他跟随张辽,又故意让张辽不要对虎儿过于礼遇。
  在虎儿回来之后,刘熙问的第一件事,便是如何处置张辽。
  就在那时,若是虎儿说出杀死,那他的太子之位怕是就不存在了,好恶的天子倒是无碍,可若是一个残暴,不近人情的帝王,那刘熙留下再多的能臣也是没有用的,怕是都被这厮给杀完,好在,这厮心里还是存着些许的仁慈,他并没有让天子下令处置张辽。
  他将天书传给了虎儿,就是希望虎儿能够明白,什么举动会导致大汉的覆灭,想要让他提升警觉,没有想到,天书对于他来说,只是成为了他的人才辨识标准,天书上大书特书的,他便格外的尊敬,善待,天书上没有什么名气,品德不端的,他则很是唾弃,厌恶。
  就拿袁席来说,得知虎儿在凉州对待袁席的事情,刘熙心里格外的失望,袁席此人,为人宽厚老实,能够认真的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在天子看来,这样温厚,做事踏实的人,将来是最适合担任尚书令的,可是,太子却当众羞辱了他,刘熙得知,令人将太子按在地上,亲自行了家法。
  其实,对于这么个太子,并不需要如此多的精英,不过,他身体健壮,刘熙觉得,他会很长寿,自己所留下的人,必须要很多,而且还要足够年轻,这样才能长久的遏制住他。
  就在今日,传来了两份噩耗。
  诸葛亮走进厚德殿的时候,看着天子脸上的神色,就已经明白,天子已经知道了,不过,令诸葛亮惊讶的是,天子并没有过于悲伤,同样,刘熙也是觉得有些意外,他本以为,自己会非常的痛苦,可是他并没有,他只是觉得心口有些空荡荡的,周围的一切都有些恍惚。
  “陛下……臣即日就去操办荀令公进入忠烈堂的事……”,诸葛亮开口说道,刘熙点了点头,又说道:“今天早上时日,倭岛传来了文书,荀相在半个月前逝世了……这是他的著作,他临终之前,要求将此书托付给一个人……”
  “荀相他……唉……”,诸葛亮有些不敢相信,可是又只能是痛苦的闭上了双眼,一日之内,竟失两位大贤……诸葛亮平复了心情,这才说道:“陛下……此书可是留给哪位荀家子?”
  “不……他给左右说,这本书,留给你……他希望你,能行大汉之风至四海八荒……”,刘熙认真的说道,“这是荀相的赠送,你便拿去罢。”
  诸葛亮看着案上那厚重的巨著,不知为何,心里也变得沉甸甸的。
  君臣二人,沉默许久,又只能长叹一声,似是痛苦,似是回忆,似是不舍。
  延康二十一年,大汉失去了两位大贤,其中一人,乃是大汉延康时期的庙堂绝对核心,他一生好似都没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可是熹平延康之年,无论是什么政策,都总是能看到荀令公的影子,他是个君子,他还是大汉士子们最为仰慕的对象。
  他生性温和,谦虚,至善,仿佛聚集了天底下一切的美好品德,这样的人,大汉只存在过一位,德行堂堂邢子昂,而在邢子昂逝世之后,便是这位荀令公了,谁人又能想到,他年少之时,还是个爱哭爱闹的顽皮孩子,从孝宪皇帝登基以来,直到如今延康之盛世,他经历了无数生死离别,经历了无数的苦难。
  终于,他听着下任大汉国柱对盛世的描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是笑着离去的,而就在万里之外的倭岛,还有一位老人,此人的年龄,甚至要比荀彧还要大,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朝之元老,他是孝康皇帝所提拔的能臣,曾主持过第一次的科功考核,就是这个资历,就是无人可媲美的,从熹平之年开始,他便一直在倭岛。
  他将倭岛当作了一个巨大的实验之地,施行了无数种政策,在此处全力的发扬圣人之道,到如今,倭岛的士子数量,甚至远超幽,并,贺,新等州,成为了河北之地名列第二的人才产地,第一乃是冀州,而冀州放在大汉各地,文化之盛也是不含糊的。
  可以说,荀氏这两位大贤,对于大汉的贡献,是其他大族目前所无法媲美的,而他们的逝世,对于荀氏也是造成了一定的打击,荀家子弟纷纷前来,恭送家族内的两位大贤,而荀家接下来的家主之位,却是落在了荀彧诸子之一的荀诜身上。
  荀诜迎娶了长陵公主,又长期跟随在荀彧的身边,得其教诲,故而众人也没有什么不满,他那几位兄长,对于他来担任家主位,竟也是没有任何的意见,甚至是纷纷谦让,都认为荀诜是最为合适的,这一举动,也成为了当下的美谈,世人都说荀家子弟颇有荀令公之遗风。
  随即,庙堂也迎来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下一任的中书令,该让谁人来担任?
  坐在厚德殿内,天子闭着双眼,垂着头,好似是在休歇,可是站在他面前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却是明白,天子只是在思考罢了,1就在不久之前,天子将他们两人请了过来,询问他们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谁人可以担任中书令?
  诸葛亮并没有回答,他只是思索了片刻,方才摇着头说道:“臣愚钝,此事只能听陛下之令。”
  而司马懿与他不同,却是给出了一个人选,他说道:“监察府之仆射,张君,为人刚烈,品性端正,或是适合担任中书令。”
  听完他们的言语,天子也没有开口,只是闭着双眼,思索了起来。
  他心里其实早就有了人选,这次将两人叫来,不过是想看看他们的心思罢了,诸葛亮没有回答,因为他明白,中书令这个位置,必须要由天子的心腹来担任,否则,很容易就造成朝议的混乱,甚至中书令还可能会驳回天子的政令,不予通过。
  故而,他没有开口,因为他不知道,庙堂中谁人,才能被天子视为心腹。
  至于司马懿,他举荐了张飞,目的也很简单,张飞虽公正刚烈,为人也有胆魄,可他未必就能与诸葛亮,司马懿两人作对,他没有外戚的身份,也不是世家出身,与这两人对垒,怕是要被彻底的愚弄,听完两人的言语,刘熙心里便已经猜测出了大概。
  或许,这就是年迈天子的实力,年纪越来越大,身子也愈发的疲乏,可是,他变得越来越老辣,无数的经验沉淀出了为君者的智慧,他缓缓睁开了双眼,说道:“朕以为,议郎刘懿,出身宗室,为人聪慧,道德端正,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你们觉得呢?”
  “这……他会不会年轻了一些?”,诸葛亮开口问道,司马懿在得知天子的心思之后,却是闭口不谈,刘熙明白诸葛亮在担心什么,摇了摇头,说道:“这厮虽年轻,可没有什么年轻人的急躁……再说了,不是还有你们两位么?他若是做的不对,你们也可以帮着纠正啊……”
  “谨喏!”
  送走了两位老臣,刘熙平静的脸上,忽然便多了几分杀意。
  或许,当自己离开的时候,也要将他一同带走了,留下他,始终会是一个隐患。
第0911章
一盘大棋
  “什么?兄长?我这如何能当三令啊?”,大胖子坐在刘熙的面前,他已经坐坏了刘熙不少的胡椅,如今他做的这个胡椅,是马均特意为他所做的,足以承担一般胡椅所不应该承受的重量,正在帮着刘巴处理国库诸事的刘懿得知天子要召见自己,抬起沉重的身子,便赶到了皇宫。
  兄长已经有一段时日未曾接见自己了,大概是从上次,自己在做坏了耶耶,叔父留下的胡椅之后罢,兄长就有些暴躁,看到自己便很生气,一个劲的让自己去减重,不过,刘懿心里也很苦,他试过很多的办法,节食与锻炼,可无论如何,他还是这副模样。
  满脸的横肉,就是虎儿见到了他,都会下意识的有些害怕,毕竟他长得又大又凶。
  看到坐在自己面前的巨罴,刘熙却是了解他,在这魁梧的身材之下,乃是一个淳朴宽厚的心灵,他的心胸犹如他的体格,他从不与人结仇,在庙堂之内,也没有什么敌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不会像年少时那般仗着孝康皇帝之孙的身份去欺压别人。
  “这个位置啊,只有你是最为合适的……你就莫要再推辞了,这里没有外人,也就不要废话……”,刘熙说着,瞥了他一眼,方才问道:“明日,朕就昭告天下,你以后就是三令了,做事要多注意些,尤其是吃饭的时候,我也不求你跟三令那般吃饭,但是尽量要像个人……”
  “兄长,不是我虚伪,是我真的做不来啊……兄长你还不了解我么?我就是得过且过,在庙堂里也就是混日子,我这样的人,当上三令,那简直就是大汉的灾难啊……”,刘懿无奈的说着,刘熙冷笑了一声,不耐烦的说道:“让你当你就当,修要废话……”
  “你觉得虎儿如何?”
  “额……我觉得挺好啊,我看他总是在效仿耶耶……”
  “呵,耶耶?他也配?”,刘熙不屑的说着,随后有些认真了起来,说道:“如今的庙堂内,孝康皇帝之脉,只有你我两人……虎儿他……性子急躁,朕实在是担忧……未来的大汉啊。”
  “兄长……这……”
  “闭上嘴,继续听我说!”
  “是。”刘懿有些委屈的低下了头。
  “为了防止虎儿乱来,朕准备安排一些人来看着他,诸葛亮,孙权……刘巴,邓艾这些人,完全是可以看住虎儿,不让他乱来的……再往后,还有瞻儿,耀儿他们来接替……”,刘熙认真的说着,顿了顿,又继续说道:“不过,这些人,都与诸葛亮过于亲密……你明白么?”
  “不是他的好友,便是他的弟子,家族子弟……”
  “可是……兄长?孔明不是你最信任的……”,刘懿瞪大了双眼,刚刚问了一句,刘熙便愤怒的骂道:“朕也没有说他不是,耐心等朕说完,不要开口!”
  “不是兄长你问我的么……”,刘懿偷偷抱怨了一句,便不说了。
  “朕不能在庙堂内留下一个单独的派系,故而,朕需要你来担任这个三令的位置……”,刘熙这个时候,方才看向了刘懿,刘懿知道自己可以开口了,这才开口说道:“不是还有司马懿么?他与诸葛亮不和,可以让他来遏制啊?”
  “他不行,何况,他已经担任了侍中令,中书令只能由你来担任。”
  “我大抵是明白兄长的意思了……兄长日后是要我来监督诸葛亮这一批人?”,刘懿皱着眉头,认真的问道,刘熙扬起头来,轻轻摇着头,“不,你要对付的不是孔明,光靠着你一个人,是难以与他们抗衡的……你且先担任你的位置,放心罢,以后你就知道,自己该对付谁了……”
  刘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只能是拜谢了兄长的好意,这才离开了厚德殿。
  刘懿被拜为中书令的消息传来,在雒县之内掀起了一阵狂风,事先就知道这个情况的两位三令倒是好说,可是那些早就盯上了这个位置,迫不及待想要一展才华的诸仆射,心里便不大好受了,不过,好在他刘懿乃是孝康皇帝之孙,家世显赫,为人温厚,倒也没有什么人公然表达自己的不满。
  可是也有特例的。
  户府。
  仲长统皱着眉头,坐在书房之内,脸色很是恼怒,徐庶平静的坐在他的面前,无奈的劝说道:“早就与你说了,三令的位置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还整日做三令之梦,怎么样,现在知道我没有说错罢?中书令,那必须得是天子之心腹才能担任的,你自认算是天子心腹么?”
  “中书令这个位置,是要负责朝议之论,是要为天下做主的,是要拟定庙堂诸策令的,岂能因与天子的关系而来内定??就刘懿那个家伙,难道还能做的比我要好么?如今的三令,如诸葛孔明者,唯天子是令,纵然天子有什么不对,他也不敢去纠正!”
  “如司马懿者,更是直接成为了天子在庙堂里的嘴舌,完全没有点为人臣的觉悟!”
  “而现在更好,书中令直接由天子之亲人来担任,庙堂群臣,难道不该为大汉天下谋福么?怎么能都开始奉承天子,只贪图自己的地位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0/6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