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校对)第4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8/613

  在中书令宣布朝议正式开始之后,荀彧忽然站起身来,语出惊人。
  “臣以为,大汉官员当设立一个固定的任期,五载的任期,当任期至,吏府进行政绩审核,以五年内的政绩为由,进行提拔升迁,另外,往后官吏不得举荐!”,荀彧这一番话出来,众人顿时就惊呆了,五年的任期,有些人赞同,有些人反对。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吏府的严格盘查,认真任命,群臣里无缘无故反对的人已经没有了,这些争吵的人,都是有自己的道理的,赞同者以为,在地方上,官吏任期太长,会动摇庙堂对地方的统治,另外,这样的任期制度有利于官吏们的步步升迁,不会有人因举荐而一步升天,这对其余勤勉的大臣无疑是不利的。
  能够排除那些只会靠着口舌之利来讨取欢心的,能够通过获得上官赏识来升迁的投机取巧之人。
  也有反对者,认为五年的时间太长,这样会将淹没很多的人才,就如诸葛亮,司马懿那样的人才,若是按着荀彧的方法来,岂不是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爬到庙堂的核心来?这种循循渐进的方法对于人才而言,实在不公,要么缩短任期,要么就对人才网开一面。
  不过,显然,荀彧是不认可网开一面这种说法的,荀彧清了清嗓子,站起身来,看着群臣依旧在争吵着,他看向了吕布,吕布这才缓缓走到了最中间,没有言语,只是冷冷的看向了众人,正在争吵的大臣们顿时安静了下来,吕布这才说道:“尚书令请讲。”
  “诸位同僚,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才,都是需要时间来磨砺的,就算是如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人,也必须要经历一个从下到上的过程,不然,那就是一个只会空谈的大臣,与国不利……”
  “没错,只靠名气,没有任何经历的话,农科都会不及。”一旁的郭嘉懒洋洋的说着。
  “哈哈哈!!!”,张飞忍不住笑了起来,看到荀彧那有些肃穆的脸庞,方才摆出一副认真的脸来。
  荀彧继续说道:“当然,诸君说的也有道理,我可以将任期减少,在任期间政绩杰出的,可以进行升任,不够格的或惩罚,或者调任……循循渐进,从县令到太守,从太守到州牧,再进入庙堂……不会一步登天。”说完,他方才坐了下来,吕布示意众人继续商谈,庙堂里方才再次变得喧哗起来。
  从开始到现在,刘熙都没有开口,只是静静的看着他们。
  郭嘉坐在下方,只觉得浑身难受,戒掉酒之后,他整日都是打不起精神,不断的打着哈欠,萎靡不振,张飞就坐在他的身边,看着群臣商谈,低声问道:“郭君!!!你以为此策如何啊???”
  “我觉得是可以的,还有,下次劳烦你坐的远一些……”
  “总是感觉庙堂里有些不同了!!!”
  “少了些跳梁小丑,少了蠢物,自然是不同,起码,他们现在是真的在商讨……”
  就在争吵之中,终于,此事算是完成了,得到了群臣的同意,而中书令已经拟定完成了,送去侍中台便好,就在众人都以为最大的争议已经过去的时候,荀彧再次起身,他开口说道:“臣以为,当设以工府之学,以招学子匠人……另外,对于那些有重大贡献的匠人,当以千石之待遇。”
  “什么??要给匠人千石的待遇?”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工府的马均,都被吓了一跳,在上朝之前,荀彧的确是给他说过,想要改变匠人的地位,稍微的进行提升,可是,他没有想到,这稍微的提升就是给与千石的待遇,那要是稍大的一些的提升,是不是就干脆两千石的待遇啊?
  看到群臣异样的沉默,荀彧看向了人群里的马均,马均缓缓起身,说道:“荀公,多谢你的提议,不过,天下匠人何其多,若是都给与这样的待遇,只怕这耗费是庞大的……千石有些过了……”,就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过分,说着,他看向了人群里的刘巴。
  刘巴起身,说道:“荀公,这话不假,庙堂俸禄承担太多,方才进行了新制改革,这种时候,若是又要耗费大量的俸禄去养匠人,怕是不合适的。”
  “那你觉得当如何啊?”
  刘巴说道:“有功者赏赐钱财便可。”
  “不可,我所要做的,乃是提升匠人的地位,能够让更多人愿意成为匠人,如马公这般,能够弄出更多的东西来……所以,钱财并不是重要的,主要还是地位问题,光是些许的钱财,怕是不能解决问题。”荀彧认真的说着,他刚刚说完,孙权便站起身来。
  “既然如此,那就更不必在俸禄上提升了,这样,对于有贡献的大匠,由天子赐云龙纹袍,以示地位,至于对那些普通的匠人,想要提升他们的地位更是容易,给与天下匠人随时拜见工府仆射的权力,提出自己想法的权力……这便是因人而贵,本来没有人在意的大匠,会因天子的赏赐而尊贵,普通匠人,则是靠着与工府的关系而尊贵。”
  “何况,天下匠人能够随意的写书信与工府,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最新的钻研,对工府也是有利的!”马均忽然说道,孙权笑着点了点头,方才坐了下来。
  荀彧思索了片刻,方才点了点头。
  不过,群臣里依旧还是有不满的,匠人的地位一直都不高,主要的方面,就是有一种看法,认为匠人做出来的很多东西,都是会让人玩物丧志,是不好的东西,与方士一般,都会起到蛊惑天子的作用,比如马均曾做过一个靠着水力来移动的木偶,结果孝宪皇帝足足十几天未曾出宫,整日把玩。
  不少人正是担心这个问题,故而,争议还是很大,很多由荀彧亲自提拔出的大臣,也是出面反对荀彧的提议,如今大汉给与匠人的优惠足够多了,若是再提高,将来的孩童就不是进学入仕,而是要拜师学艺当匠人了,这可如何是好啊?王朗是非常反对这提议的。
  刘熙坐在上方,冷静的听着众人的提议,想了许久。
  “众爱卿……”,刘熙开口,顿时,庙堂里安静了下来,刘熙继续说道:“朕一直将天下百姓都看作是朕的子民,无论士农工商,皆为朕的子民,在朕的眼里,是没有卑贱之分的……如今,朕坐着匠人做出的胡椅,出行靠着匠人研发出的车轨,包括牛马之车,军械之类……朕以为,荀公的提议,是可行的。”
  既然天子都开口了,众人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再反对了,反对者只能是低头叹息着。
  朝议结束的时候,众人这才交头接耳的议论着方才的提议,离开皇宫。
  荀彧刚刚走到了宫门,就被愤怒的王朗所拦了下来,王朗不悦的说道:“荀公,士农工商,乃是大汉之本,有了这样的划分,才能让更多的孩童渴望去成为士农,而不是工商,故而,大汉能臣辈出,耕农极多,若是反之,人人都去当了匠人,去当了商人,试问,谁人还会去耕作,谁人来治理百姓呢?”
  “匠人的地位再提高,也威胁不到士农的,王公多虑了……”
  荀彧淡然的说着。
  “我只是觉得,天下应该出现更多的士子,读书人,而不是匠人!”,王朗说着,看了看一旁的马均,又说道:“不是我有意冒犯,我对马公也是格外的尊崇,可是,天下并不是人人都是马公……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的能力,而提升所有人的待遇啊……”
  荀彧摇着头,说道:“比起只会夸夸其谈的读书人,我倒是希望能多一些匠人……起码,他们会做椅子。”
  说着,也不理会王朗,荀彧直接带着马均离开了这里。
  “马公,能够做的,我全部都做了,工府得到了庙堂全力资助,故而,我希望,工府不会辜负了庙堂……”,荀彧说着,马均笑了笑,“荀公放心,最近,我们还在研发新的炼铁技术,我带着人,正在对原先的竖炉炼铁法进行完善以及改进,我觉得,今年之内,应当是能有结果的……”
  “若是能大规模的提升炼铁量……我觉得,铁轨,也不是不行,既然铁能运用在农具,军械,乃至驰道上,我在想,它还能不能运用在马车,船只,房屋,城墙,乃至是在人的身上……”
  “另外,我给荀公建的那座房屋,已经建好了,荀公可以试一试,若是对人体无害,我们接下来就可以大规模的应用在建筑上……若是有害……”
  “那我们就应用在贵霜人的身上。”
  荀彧平静的说道。
第0785章
司徒千古
  延康九年
  二月,沛国井现黄龙
  今年,的确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改制是否真的那般实用,这一年将会给与答复,不少人还是觉得,改制是有一定作用的,尤其是郭嘉,毕竟,庙堂里人才济济,也就少了很多的蠢物,自己批阅奏文的时候,最能感受到这些,没有人再胡说八道,弄得他头痛。
  三令之中,郭嘉或许是最让群臣敬畏的,这与当初有所不同,最初,所有人都认为,尚书令才会成为庙堂的巨头,简直就是包揽了三公全部职权的存在,可是,在新制施行了一段时日之后,众人却有了新的看法,尚书令没有全力去干涉麾下诸府邸的政策执行。
  他所能够做的,只是作为天子与诸府的联系者,以及督促群臣,把控大局的存在,侍中令就不同了,侍中令可以观看群臣的上奏,可以审核群臣的提议,甚至,他掌控着御史府,有着监察群臣,抓捕群臣的权力,而侍中令的办公地点,是在厚德殿。
  他能够天天与天子相处,而能够随时入宫面见天子的侍中称号,则需要这位侍中令来给与。
  能够陪伴在天子的身边,这就已经是足够庞大的权力,再加上其他的,百官对他自然是格外的敬畏,谁都不敢再去触怒他,若是触怒了侍中令,他能直接上奏天子,甚至都不需要上奏,给天子言语一声就好,另外,他还能派出御史台以及……绣衣使者。
  没错,作为天子亲军的绣衣使者,也要听从这位侍中令的吩咐,当然,绣衣使者还是听命于天子的,只是,抓捕任务,还是要由侍中台下发给与绣衣。
  得知了这些事情之后,郭嘉的日子,是相当的滋润。
  整日陪伴在天子的身边,郭嘉也并没有感觉到那种拘束感,总的来说,天子并不会限制他,哪怕是在皇宫这种地方,他都是进出自如,只是不能饮酒罢了,每日将不能饮酒的怒火宣泄向群臣,这种感觉还是格外不错的,不是处理奏文,就是照顾照顾虎儿,按着天子说的,说不定这孩子将来还要由他来教导呢。
  走出了皇宫,郭嘉裹了裹身上的大衣。
  已是二月,外头却还是相当的寒冷,不知为何,这气候啊,真的是一年比一年要冷,也就炎夏时节好受一些,自幼体弱的郭嘉,更是极为的厌恶这种寒冷,郭嘉走向了自己的马车,皇宫门口的宿卫纷纷朝着他行礼拜见,郭嘉只是点着头,直直朝着马车赶去。
  走到了马车的一旁,马夫脸色有些差,欲言又止,郭嘉瞥了他一眼,说道:“下次穿厚些!”,方才上了马车,进了车内,郭嘉顿时被吓了一跳,马车内,却还坐着另外一人,此人正抚摸着胡须,笑眯眯的看着自己,郭嘉心里莫名的有了一股恐惧感。
  要说这雒阳内谁人能让郭嘉如此的恐惧,毫无疑问,当然就是我们的曹司徒,除却曹司徒,郭嘉还从未将他人放在眼里过,可是曹司徒不一样啊,还记得当年,曹司徒发疯了一般的颁发各项政令,当然,那些政令还是不错的,无论是新税令,还是养民令,或者护婴令,运河令,都对如今的大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曹司徒绝对是大汉近期所有司徒里贡献仅次于王符的那一个。
  可问题是,这些政令都是由郭嘉去完成的!!
  从那时开始,郭嘉心里就对这位曹司徒有了厌恶,痛恨,恐惧,发展到了最后,成为了一个阴影,一个无法遗忘的阴影,郭嘉看着他,脸色都有些苍白,深吸了一口气,方才缓和了些许,冷静啊,郭奉孝,冷静啊,如今不是从前了,自己乃是侍中令,而他只有一个空的三公名衔而已。
  “曹公啊?”
  “许久不见,可还安康?”
  郭嘉拱手拜道,曹操笑着,也是回礼说道:“也算不上很好,身体多疲弱,想要出门,都只能坐车了,气候寒冷,让我都有些走不动路了……早就想要来找奉孝了,奈何,一直都在病榻上,今日身体好了一些,故而前来……”
  “那司徒还是要多保重身体啊,这天寒地冻的,就不要出门了,还是回去好好休歇罢……”,郭嘉认真的说着,曹操看着他,叹息着说道:“看来,奉孝对我还是多有疏远啊,我这番来找你,是有些事情……”
  果然!
  郭嘉迅速说道:“今日太晚了,我改日再去拜访曹司徒,有什么事情,到时候再说,如何啊?”
  “你误会了,奉孝啊,我知道,原先,我的确是让你多有劳累,那都是我的过错,我这次前来,只是想邀请你去我的家里,能够陪我聊一会而已,我也好为以前的事情,向奉孝你道个歉啊。”
  “司徒说的什么话啊,道歉是不必的,我自是理解司徒公的,司徒公啊,还是早些回去休歇罢。”
  “唉,好罢,好罢,看来奉孝是不想与我寒暄了,那我回去罢……我这身子啊,愈发的虚弱,头痛不减,我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与奉孝叙话的机会了,保重罢,我便告辞了……”,曹操说着,干瘦的手掀开了车帘,步伐缓慢的下了车,朝着自己的马车走了过去,马夫迅速前来,扶持着他。
  坐在马车内,看着那瘦弱,佝偻的背影,郭嘉沉默了许久。
  “郭令君?要回府么?”
  郭嘉的马夫在前方问道。
  “唉……算了,稍后再来司徒府接我罢……”,郭嘉说着,迅速下了车,朝着不远处的曹操叫道:“司徒公!且等我片刻!!”
  ……
  司徒府邸。
  书房内,曹操与郭嘉面向而坐,乐呵呵的吃着饭菜,郭嘉吃的倒是快,不过,曹操吃的就有些慢了,双手还在微微颤抖着,郭嘉没有说些什么,也只是放慢了自己的速度,吃的尽量慢一些,曹操便与他聊了起来。
  “我都不想待在府邸里了,整日一人,也没有什么意思,想去吃粥,也有些走不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8/6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